导读:本文包含了侧向卸荷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应力,应变,黏土,路径,砂岩,结构性,力学。
侧向卸荷论文文献综述
陶阳平,侯德军[1](2019)在《黏性土深基坑侧向卸荷变形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基坑侧向卸荷状态下的破坏特征和加载有很大的不同,其产生的安全问题一直是设计施工重中之重。依托于深圳某深基坑工程,开展了一系列K0状态下原状土的固结不排水叁轴试验,对基坑开挖过程中,侧向土体的变形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卸荷应力路径下的原状土表现为轴向压缩,但其破坏应变最大仅为2.6%,远远小于常规叁轴试验,且不同土样的临界卸荷比相差不大,利用正态分布分析得到所有黏性土的临界卸荷比分布区间为0.14~0.27。分析其本构关系时,发现若使用固结平均压力作为归一化因子,该地区土体具有良好的归一化特征,为该区域卸荷土体的变形及本构关系研究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土工基础》期刊2019年04期)
陈志涛[2](2019)在《平面应变状态侧向卸荷路径下粉土强度及变形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发展,一大批关系国计民生的项目涌现,如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城市轨道交通、居民住宅等。在这些项目中会涉及到基坑开挖、隧道掘进、边坡削坡等开挖工程。这类工程可以简化为竖向应力不变而侧向应力随着开挖不断减小的平面应变状态下侧向应力卸荷问题。现代土力学表明,土的应力—应变关系受应力路径的影响。而长期以来,人们通常采用加荷路径试验确定土体参数及本构模型,对实际工程进行设计计算。这使得现有的设计依据与实际情况存在偏差。因此开展侧向卸荷问题的研究就有一定工程意义。本文采用新型平面应变仪对等压固结、不等压固结和超固结粉土试样进行一系列平面应变状态侧向卸荷试验,来探究卸荷过程对试样应力—应变关系、侧向应变、体应变的影响;基于试验结果对基坑进行数值模拟,探究竖向加荷路径和侧向卸荷路径两种不同应力路径所得试验结果对实际工程的影响。本文研究内容如下:1.对比研究了等压固结条件下,卸荷路径与加荷路径粉土试样的变形与强度特性。研究表明:对于等压固结试样,卸荷路径下试样破坏时的竖向应变为1%~4%,明显小于加荷路径下15%破坏的应变;在卸荷条件下,竖向应变为1~4%时,某级荷载卸除后,竖向应变、侧向应变均急剧增大,土体发生破坏,与加荷路径下侧向应变随竖向应变逐渐增大不同;卸荷路径下试样表现为剪缩,但已有剪胀趋势,与加荷路径下试样表现为剪缩不同。与加荷路径相比,卸荷路径得到的内摩擦角增大,而粘聚力降低。2.研究了不等压固结条件下,粉土试样强度及变形特性。试验结果表明:侧向卸荷时,不等压固结条件下偏应力、侧向应变、体应变随竖向应变的变化趋势与等压固结条件下相同。卸荷过程中,存在着侧向临界卸荷比,当侧向卸荷比达到侧向临界卸荷比时,土体发生破坏。同时,整体上破坏偏应力(σ_1-σ_3)_f随着固结应力比K的增大呈线性减小,且不同侧向固结应力的曲线基本保持平行。3.研究了超固结条件下,粉土试样的强度及变形特性。试验结果表明:对于超固结试样,卸荷路径下超固结比大于1.5时开始发生剪胀,而常规加荷路径下超固结比大于2.5时开始发生剪胀。且破坏偏应力随超固结比变化成指数关系,与加荷路径下的幂函数关系不同。卸荷体应变的变化过程分为叁个阶段:阶段1以卸荷回弹为主,阶段2以剪缩为主,阶段3以剪胀为主。4.基于加、卸荷试验结果,利用FLAC~(3D)软件对基坑开挖土钉墙支护的算例进行模拟计算。模拟结果表明:采用卸荷参数得到的最大坑侧水平位移和最大坑边沉降量均大于采用加荷参数得到的结果,且采用两种路径得到的参数计算得到的土钉轴力分布不同。这为今后深基坑支护结构设计中土体参数的选择提供了参考。(本文来源于《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期刊2019-03-01)
仲晓晨,丰土根,蒋喆琦,赵怡荷[3](2019)在《侧向卸荷应力路径试验与数值模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对比分析轴向加荷与侧向卸荷应力路径对土体变形特性的影响,本文利用英国进口的GDS应力路径叁轴仪对土体进行了轴向加荷排水剪切试验与侧向卸荷排水剪切试验,并利用两种试验得到的参数进行有限元数值计算,将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得到侧向卸荷与轴向加荷各自应力-应变曲线的初始切线模量及有限元计算结果之间的关系。(本文来源于《科技创新导报》期刊2019年06期)
李宝平,郭兴峰,张玉,王智,刘鹏[4](2018)在《侧向卸荷条件下黄土的变形特性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参照应力控制式叁轴仪的作用原理,对应变控制式叁轴仪进行了改造,使用改造后的仪器研究了侧向卸荷条件下原状黄土的变形特性及各项土力学参数的变化规律,并与常规叁轴压缩试验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1)试样在卸荷初期呈现明显的弹性变形,弹塑性变形范围较小,后期呈现明显的塑性变形,且破坏较为迅速;(2)试样的各项土力学参数与常规叁轴压缩试验明显不同,包括内聚力c偏小、内摩擦角φ偏大、初始模量Ei偏大等;(3)试样发生破坏时破坏比Rfu≈1,说明已达到承载力极限状态;(4)试样的剪切带呈现出由一条向多条发展的趋势,且出现应变软化现象,造成强度迅速衰减。在基坑工程的设计阶段,应尽量选取与土体的应力路径相符合的试验参数,以使施工方案更为合理。(本文来源于《土木工程与管理学报》期刊2018年06期)
贾敏才,赵舜,张震[5](2018)在《侧向卸荷条件下结构性软黏土典型力学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海积结构性软黏土在侧向卸荷路径下的结构损伤特性,通过温州瑞安软黏土侧向卸荷条件下的应力路径试验,研究侧向卸荷路径和结构性对软黏土应力-应变关系、强度、初始卸荷模量等典型力学特性的影响;分析应力路径和土样深度对初始结构性及损伤特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温州软黏土应力-应变关系呈明显应变软化型,具有较强的结构性;侧向卸荷条件下,初始切线模量与平均固结压力呈线性关系,斜率为加荷条件的1.4倍;侧向卸荷条件下达到峰值强度时对应的应变较常规加荷条件小.拓展了应力比结构性参数的应用范围,计算结果表明侧向卸荷条件下初始应力比结构性参数明显大于常规加荷条件.结构损伤曲线可分为平稳损伤、加速损伤和减速损伤叁段,常规加荷条件下加速损伤段的损伤速率明显大于卸荷条件,这种差异与其各向异性有关,施工时需予以重点关注.(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12期)
董西好,杨更社,田俊峰,荣腾龙,贾海梁[6](2018)在《侧向卸荷条件下冻结砂岩变形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新庄煤矿立井采用冻结法施工技术,在井筒开挖的过程中,由于侧向卸荷作用导致围岩产生卸荷变形。从新庄煤矿立井现场采集白垩系中粒砂岩,对加工后的岩样进行饱水处理,然后利用GCTS电液伺服控制高低温高压岩石叁轴测试系统进行冻结(-10℃)条件下的恒轴压、卸围压叁轴试验,模拟在井筒开挖过程中围岩的应力变化路径,探索冻结砂岩的变形特性。研究表明:侧向卸荷条件下冻结砂岩表现出弹-脆性特征,轴向表现为压缩变形,径向表现为膨胀变形,径向变形量约为轴向变形量的2倍;当卸荷速率一定时,岩样的卸荷变形随初始围压的增大而增大,尤其是径向变形最为显着,这可能与卸荷回弹变形及岩样内部聚集的能量大小有关;围压卸荷到同一应力水平时,高卸荷速率下岩样的卸荷变形量较小,而变形速率较大;卸荷作用导致岩样变形模量减小,横向应变与纵向应变之比增大,卸荷速率越小,初始围压越大,应变之比变化越大。(本文来源于《岩土力学》期刊2018年07期)
张川川,贾向新,王凯亮[7](2017)在《基坑土体侧向卸荷变形特性的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GDS叁轴仪对某深基坑周边主动区粉质黏土进行了平面应变条件下的k0固结侧向卸荷试验和常规叁轴压缩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两种应力路径试验的应力–应变关系曲线均呈双曲线型,均表现为非线性,且全部呈应变硬化曲线;卸荷破坏主应力差均小于加载破坏主应力差;卸荷试验得到的土体平均侧向应变、平均轴向应变均小于加荷试验。(本文来源于《勘察科学技术》期刊2017年S1期)
周远忠[8](2016)在《红粘土侧向卸荷破损机理及其工程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对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要求越来越高。在城市建设中,高层建筑深基坑科学施工与合理利用是城市地下空间开发最为常见的形式之一。红粘土是一种分布广泛的特殊土体,红粘土深基坑和高边坡工程不但是我国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而且也是城市工程建设的重点和难点,红粘土深基坑和高边坡工程的开挖、支护以及深基坑的开发利用等问题随之成为红粘土地区各类工程建设的重点和难点。由于红粘土具有特殊的分布地区和工程力学性质,为满足红粘土地区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和红粘土高边坡治理的工程要求,以贵阳某高层建筑地下室深基坑工程为研究背景,采用理论分析、室内模拟试验和数值分析等方法对红粘土在侧向卸荷条件下的破损机理和深基坑开挖施工的稳定性等问题进行了较为系统、深入的研究,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和创新成果如下:(1)采用地质环境分析方法分析了红粘土的地质分布、地质环境和地质成因,采用能谱分析、SEM扫描等现代分析测试技术对同一剖面不同位置红粘土的化学成分及微细观结构特性进行了试验分析,得到了红粘土的化学成分组成比例,提出红粘土的微观集粒结构模型,并探讨了红粘土的化学成分和微观结构的工程力学效应。(2)采用真叁轴仪模拟同一剖面不同位置的红粘土侧向卸荷条件下的应力路径进行真叁轴试验,并与加载条件下的真叁轴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得到红粘土的强度在同一围压下随着中主应力比的变化具有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规律,侧向卸荷较竖向受压更容易使土体发生结构性破损而破坏。(3)采用宏观变形特性与微观结构破损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土体变形破坏的理论模式及红粘土侧向卸荷条件下的结构性变形破损机理,提出了红粘土在侧向卸载条件下不同剖面位置的脆性压剪和塑性拉剪滑移两种结构性变形破损模式,建立了红粘土在开挖条件下变形破损的微细观破损力学机制。(4)利用特殊数字图像处理系统对不同荷载条件下红粘土的微细观结构图像进行处理,采用SPSS等计算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探索红粘土微细观结构参数及其与应力、变形之间的近似定量关系,确定了宏观变形的关键微观结构参数,分析了红粘土宏观变形破坏与微观结构参数之间的内在关系。(5)根据真叁轴试验结果,研究了侧向卸荷条件下的红粘土深基坑稳定性分析方法,提出了双强度参数动态折减法,修改本构模型参数,建立了基于侧向卸荷的红粘土M-C本构模型,并据此提出了采用大型岩土工程计算软件FLAC3D计算红粘土深基坑稳定性系数的计算方法。(6)比较了不同屈服准则的适应性,分析了本构模型的研究方法,在分析红粘土结构性损伤力学机制的基础上,提出了红粘土结构强度参数比指标。定义了损伤参数,推导了红粘土弹塑性损伤本构模型,提出了红粘土弹塑性损伤本构模型的验证思路和方法,并对模型进行了初步验证。(7)采用双强度参数动态折减法,选择M-C本构模型和二次开发的弹塑性损伤本构模型,应用FLAC3D计算软件对红粘土深基坑稳定性进行了数值分析,得到不同开挖深度剪应力增量、水平位移增量、塑性区域、安全系数、损伤参数等参数的变化规律,确定了最不安全部位及其合理的基坑开挖临界深度。(8)建立了红粘土深基坑支护方案的网络层次分析模型,采用Super Decisions超级决策计算软件进行了优化计算和评价,并选择了相对最优支护方案,从而对本文研究结果进行了理论印证和工程应用。(本文来源于《重庆大学》期刊2016-10-01)
梁燕,杜鑫[9](2016)在《含水率对侧向卸荷条件下原状黄土黏聚力与摩擦角力学性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选取陕西省泾河南塬Q_2原状黄土,按主应力固结比σ_3/σ_1=0.33进行固结,以模拟土样原位地层的初始应力状况;固结完成后,在侧向卸荷条件下进行不排水剪试验,研究黄土滑坡过程中含水率对黄土的黏聚力、摩擦角等力学特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含水率从10%→30%,黏聚力的变化范围从33.51→8.18 k Pa,随着含水率的增大,黏聚力明显降低,用线性关系式可以较好地拟合黏聚力和含水率之间的关系,且拟合相关系数R为0.970 8;含水率变化范围为10%~30%时,内摩擦角的变化范围为26.40°~29.60°,随着含水率的增大,内摩擦角的变化范围在3.2°以内,波动范围较小,其平均值为27.99°,因此卸荷条件下含水率变化主要影响原状黄土的黏聚力,对内摩擦角影响较小。(本文来源于《科学技术与工程》期刊2016年18期)
韩铁林,师俊平,陈蕴生,李伟红[10](2016)在《轴、侧向同卸荷下砂岩力学特性影响的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实际岩体工程为背景,利用WDT-1500仪器开展了轴向、侧向同时卸荷条件下砂岩的叁轴试验.结果表明:轴、侧向同卸荷这种卸荷路径下,砂岩试样破坏时并没有出现应力峰值,为了定义试样的破坏强度,将最大与最小主应力差随最小主应力的变化关系曲线上应力跌落的拐点处的应力值定义为破坏强度.砂岩变形初始段发生应力跌落和轴向应变回弹,破坏前无明显的弹性和屈服阶段;试验的过程中,砂岩的侧向变形明显大于轴向变形,其体积应变一直处于膨胀状态;相对于砂岩的常规叁轴试验结果,试样破坏时的强度在轴向、侧向同时卸荷条件下有所降低.初始轴压和初始围压对试样的力学特征有十分显着的影响,但围压的卸荷速率却并不显着.砂岩的破坏特征主要是以张-拉为主的混合张剪的破坏.(本文来源于《力学学报》期刊2016年04期)
侧向卸荷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发展,一大批关系国计民生的项目涌现,如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城市轨道交通、居民住宅等。在这些项目中会涉及到基坑开挖、隧道掘进、边坡削坡等开挖工程。这类工程可以简化为竖向应力不变而侧向应力随着开挖不断减小的平面应变状态下侧向应力卸荷问题。现代土力学表明,土的应力—应变关系受应力路径的影响。而长期以来,人们通常采用加荷路径试验确定土体参数及本构模型,对实际工程进行设计计算。这使得现有的设计依据与实际情况存在偏差。因此开展侧向卸荷问题的研究就有一定工程意义。本文采用新型平面应变仪对等压固结、不等压固结和超固结粉土试样进行一系列平面应变状态侧向卸荷试验,来探究卸荷过程对试样应力—应变关系、侧向应变、体应变的影响;基于试验结果对基坑进行数值模拟,探究竖向加荷路径和侧向卸荷路径两种不同应力路径所得试验结果对实际工程的影响。本文研究内容如下:1.对比研究了等压固结条件下,卸荷路径与加荷路径粉土试样的变形与强度特性。研究表明:对于等压固结试样,卸荷路径下试样破坏时的竖向应变为1%~4%,明显小于加荷路径下15%破坏的应变;在卸荷条件下,竖向应变为1~4%时,某级荷载卸除后,竖向应变、侧向应变均急剧增大,土体发生破坏,与加荷路径下侧向应变随竖向应变逐渐增大不同;卸荷路径下试样表现为剪缩,但已有剪胀趋势,与加荷路径下试样表现为剪缩不同。与加荷路径相比,卸荷路径得到的内摩擦角增大,而粘聚力降低。2.研究了不等压固结条件下,粉土试样强度及变形特性。试验结果表明:侧向卸荷时,不等压固结条件下偏应力、侧向应变、体应变随竖向应变的变化趋势与等压固结条件下相同。卸荷过程中,存在着侧向临界卸荷比,当侧向卸荷比达到侧向临界卸荷比时,土体发生破坏。同时,整体上破坏偏应力(σ_1-σ_3)_f随着固结应力比K的增大呈线性减小,且不同侧向固结应力的曲线基本保持平行。3.研究了超固结条件下,粉土试样的强度及变形特性。试验结果表明:对于超固结试样,卸荷路径下超固结比大于1.5时开始发生剪胀,而常规加荷路径下超固结比大于2.5时开始发生剪胀。且破坏偏应力随超固结比变化成指数关系,与加荷路径下的幂函数关系不同。卸荷体应变的变化过程分为叁个阶段:阶段1以卸荷回弹为主,阶段2以剪缩为主,阶段3以剪胀为主。4.基于加、卸荷试验结果,利用FLAC~(3D)软件对基坑开挖土钉墙支护的算例进行模拟计算。模拟结果表明:采用卸荷参数得到的最大坑侧水平位移和最大坑边沉降量均大于采用加荷参数得到的结果,且采用两种路径得到的参数计算得到的土钉轴力分布不同。这为今后深基坑支护结构设计中土体参数的选择提供了参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侧向卸荷论文参考文献
[1].陶阳平,侯德军.黏性土深基坑侧向卸荷变形特征研究[J].土工基础.2019
[2].陈志涛.平面应变状态侧向卸荷路径下粉土强度及变形试验研究[D].华北水利水电大学.2019
[3].仲晓晨,丰土根,蒋喆琦,赵怡荷.侧向卸荷应力路径试验与数值模拟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9
[4].李宝平,郭兴峰,张玉,王智,刘鹏.侧向卸荷条件下黄土的变形特性试验[J].土木工程与管理学报.2018
[5].贾敏才,赵舜,张震.侧向卸荷条件下结构性软黏土典型力学特性[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18
[6].董西好,杨更社,田俊峰,荣腾龙,贾海梁.侧向卸荷条件下冻结砂岩变形特性[J].岩土力学.2018
[7].张川川,贾向新,王凯亮.基坑土体侧向卸荷变形特性的试验研究[J].勘察科学技术.2017
[8].周远忠.红粘土侧向卸荷破损机理及其工程应用研究[D].重庆大学.2016
[9].梁燕,杜鑫.含水率对侧向卸荷条件下原状黄土黏聚力与摩擦角力学性质的影响[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6
[10].韩铁林,师俊平,陈蕴生,李伟红.轴、侧向同卸荷下砂岩力学特性影响的试验研究[J].力学学报.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