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光纤触发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光纤,晶闸管,时间,通道,协议,确定性,节点。
光纤触发论文文献综述
周冬梅,许宁,林虹秀[1](2018)在《物联网下激光光纤传感器触发节点控制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激光光纤传感器物联网的触发节点的消息投递效率差,网络的能量均衡性差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簇首发射功率均衡控制的光纤传感器的物联网触发节点控制方法,构建光纤传感器的物联网节点汇聚链路模型,采用HART图路由模型进行光纤传感器物联网的路由探测协议设计,进行光纤传感器的物联网节点汇聚链路增益控制,设计物联网的路由冲突规避机制。采用簇首发射功率均衡控制方法实现光纤传感器节点的自适应均衡调度,提高物联网触发节点的控制鲁棒性。试验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进行光纤传感器的物联网触发节点控制,提高了节点的消息准确投递效率,降低了时延和能量开销,全网的能量均衡性较好,节点传输数据的鲁棒性和收敛性较高。(本文来源于《激光杂志》期刊2018年04期)
孟海涛[2](2018)在《基于光纤传感器的物联网触发节点控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传统方法不能完成信号同模式间的匹配控制,容易出现物联网触发节点错误控制问题,因此设计了基于动态决策多尺度DTW算法的光纤传感器物联网触发节点控制方法,采用特征提取和分类器设计的融合策略,将光纤传感器物联网触发节点信号的频谱基于频率尺度分段采集信号特征参数,基于触发信号频谱被损坏的位置,对各频域尺度中的决策权重进行调控,确保不同物联网触发节点信号同相应模式的对应,实现触发节点信号模式的有效控制,完成物联网触发节点的准确控制。实验结果说明,所提方法对基于光纤传感器的物联网触发节点信号实施控制时,具有较高的模式控制精度,实现了物联网触发节点的准确控制。(本文来源于《激光杂志》期刊2018年04期)
谭小虎,王勇,褚文奎,刘安[3](2018)在《时间触发光纤通道协议芯片的设计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支持光纤通道(FC)协议在航电系统中的应用并提高消息传输的时间确定性,将时间触发机制作为消息调度策略引入FC协议中,基于FPGA数字逻辑平台设计实现一种时间触发的FC终端协议芯片,并根据相关性能指标对其中的主要模块FC IP核、发送/接收缓存管理模块以及IRIG-B编解码模块进行逻辑设计。测试结果表明,该协议芯片端口状态机、帧发送和帧接收模块工作正常,且时域信号波形正常,数据消息能够按时间调度表依次调度,满足设计要求。(本文来源于《计算机工程》期刊2018年10期)
谭小虎,王勇,褚文奎,刘安[4](2018)在《时间触发光纤通道调度算法确定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光纤通道以其优良性能,成为下一代航电系统的必然选择。但是基于事件触发的消息调度形式限制了对航电系统性能的分析,为提高消息在网络中传输时间确定性,在时间触发协议的基础上,针对光纤通道提出一种时间触发的消息调度算法。通过对交换式网络建模,采用理论和仿真相结合的方法,对先来先服务调度策略和时间触发调度策略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时间触发调度算法可以很好地提高网络消息传输的确定性,满足航电系统安全关键消息的传输要求。(本文来源于《计算机工程与应用》期刊2018年15期)
肖乐[5](2016)在《ATLAS液氩量能器触发读出系统Phase-I升级的光纤数据链路与控制链路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ATLAS液氩量能器是ATLAS探测器的重要组成部分,用来测量LHC (Large Hadron Collider)对撞产生的高能粒子的能量。ATLAS合作组计划利用2018年LHC二期长停机期间对液氩量能器进行Phase-Ⅰ升级。为了能让ATLAS液氩量能器工作在LHC Run-3 (2018-2019年)期间3倍于当前亮度的环境下,液氩量能器Phase-Ⅰ升级的重点就是研发数字化触发系统,借此抑制背景噪声,以高效的从背景中筛选出有效事件。更高的探测能量、亮度和读出电子学更高的粒度都引起了数据传输量的显着扩增,因此光纤链路在ATLAS液氩量能器触发读出系统高速、海量数据的传输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是提出了光纤数据链路发送器芯片LOCx2中关键的编码方案,并在SoS 0.25μm CMOS工艺下实现了核心模块编码器,设计了低延时的链路后端数据接收器FPGA固件,且利用GBT-Link实现了对整个链路系统的有效监控。本文的具体研究内容和创新点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 ATLAS液氩量能器要求光纤数据链路的前端具备耐辐照能力、功耗≤100mW/Gbps、延迟≤75ns,整个数据链路的延迟≤150ns。目前业界仅有CERN开发的GBT-Link可工作于辐照环境,但其它指标均不满足要求。因此,SMU光电实验室为ATLAS合作组开发了一款符合要求的数据链路。该链路的前端包括数据发送器芯片LOCx2和激光驱动芯片LOCld2。它们都采用SoS 0.2μm CMOS工艺设计而成,该工艺使用蓝宝石作为绝缘衬底,对单事件闭锁免疫,具有天然的抗辐照特性。LOCx2中的编码器模块是数据链路前端低延迟、低编码开销、低功耗的关键模块。主要研究工作体现在以下叁点:①提出了全新的"LOCic编码”,创造性的将12位的BCID (Bunch Cross Identification)信息编码到了4位字段之中,传输每帧112位的载荷数据相比于8B10B编码来说编码开销从33.9%降至了14.3%,大大降低了链路的功耗。该编码简洁的编码过程也易于实现低延迟的编码器。②编码器版图采用人工精确设计,且通过优化数字器件阈值电压和时钟树、使用流水线技术等方法将编码器的工作频率从该工艺库的极限100MHz提升至320MHz,进一步降低了延迟。③设计叁时钟FIFO用以连接编码器与前端两ADC芯片,且使其容忍两个ADC芯片输出信号之间3.125ns的相位不定性。IOCx2芯片有两个数据发送通道,每个通道的输出速率为5.12Gbps,测试表明LOCx2的功耗仅为843mW,整个芯片的延迟≤27.2ns,其中IOCic编码器带来的延迟≤21ns,各指标达到ATLAS液氩量能器的需求。2.除了低延迟的编码器之外,为了降低整个数据链路的低延迟还需要设计低延迟的数据接收器。数据接收器由串并转换器和解码器构成,采用商用FPGA实现:①通过优化串行收发器IP核,使其能够接收5.12Gbps的高速串行数据,恢复出高速时钟,对数据进行采样并最终完成串并转换。②采用简洁的解码过程并且让解码器运行在尽量高的频率320MHz下,使延迟降到了最低。③根据单粒子翻转导致链路同步丢失时数据的特点,解码器实现了链路的快速再同步功能。光纤数据链路的测试表明,数据接收器可以成功实现链路的同步,恢复出原始数据和BCID信息,并通过CRC校验。链路的位差错率<10-12,延迟≤74.25ns,远低于150ns。3.为了保证基于LOCx2芯片的光纤数据链路能够正常工作,本文采用GBT-Link实现了对应的控制系统,给光纤数据链路提供时钟、控制信号并监控系统的工作状态。控制链路在后端的FPGA上实现了GBT-Link协议、HDLC协议和通道命令协议收发器,以此完成与前端GBTx和GBT-SCA芯片的双向通讯,并最终利用GBTx和GBT-SCA芯片实现对系统的控制。测试表明在该控制链路的控制下,光纤数据链路能够稳定可靠的传输数据。(本文来源于《华中师范大学》期刊2016-04-01)
李丽贞[6](2015)在《基于光纤触发的无触点有载自动调压技术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电网电压存在波动,负荷变化也会影响电网电压,从而不利于用电设备长期稳定运行。在无功功率充足的情况下,变压器调压是最直接有效的稳压措施。本课题所在项目“无触点有载自动调压配电变压器”研制出一种以反并联晶闸管为分接开关的无触点有载调压配电变压器,其容量为50k VA,使之带不同性质负荷进行试验,最终解决了样机调压可靠性问题,并达到了稳压目的。然而,变压器高压侧绕组如果发生单相接地故障,位于高压侧的反并联晶闸管和低压侧的控制系统间将承受较大的高压侧相电压。当前所使用的位于接口处的电源变压器及光电耦合器的绝缘效果无法满足该耐压要求。光纤具有良好绝缘效果,在晶闸管的触发问题上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与发展潜力。本文所进行的基于光纤触发的无触点有载自动调压技术的研究就是利用光纤触发技术以彻底解决变压器高低压侧绝缘问题。调压系统以STC89C52RC单片机为控制中心,将采集处理后所得的低压侧相电压与设定的额定值作比较,根据需要发出控制信号经光纤传送给高压侧的触发电路以完成分接开关的切换,起到有载自动调压的作用,稳定变压器输出电压。本文以高耐压的反并联晶闸管为分接开关,设计了四种主接线方案。通过方案的选择比较,最终确定了全电力电子式主电路设计,该设计采用光纤触发反并联晶闸管及光纤触发双向晶闸管启动机构,不仅解决了变压器高低压侧间电气隔离问题,同时也克服了机械触点固有缺陷。通过分析变压器不平衡运行时高压侧各相电压偏移中性点程度,同时根据实际需要,确定了晶闸管的型号,并设计了RC缓冲保护电路。光纤采用了配套的HFBR-1521型发送器、HFBR-2521接收器。本文设计了反并联晶闸管光纤触发电路,同时设计了基于光纤触发的启动电路。通过光纤进行控制信号的传输,保证了变压器高低压侧的良好电气隔离效果。触发电路与启动电路可靠运行的重难点在于高压直流电源的获取。本设计利用加在处于截止状态下的分接开关的交流电压进行整流滤波稳压得到所需直流电源。根据运行原理,针对电子元器件进行了选型及参数设置,并通过实验验证。在控制单元上,从硬件系统与软件系统入手,分别在原有基础上加于改进,以配合光纤触发信号。由于启动机构与触发电路在给与光信号的情况下动作恰好相反,故在分接开关转换子程序中加以修改,以使反并联晶闸管与双向晶闸管正确动作,完成启动与调压的过程。在实验室模拟试实验中,先后进行了反并联晶闸管光纤触发实验、光纤触发启动实验及整体实验,结果表明基于光纤触发的无触点有载自动调压装置能够实现基本调压功能,并且解决了配电变压器高低压侧电气隔离问题,这对于现今全电力电子型有载调压变压器推广使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东北农业大学》期刊2015-06-01)
吴亮[7](2014)在《光纤通讯技术在晶闸管触发系统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光纤通讯技术在晶闸管触发系统中的应用,并针对其中的一些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本文来源于《山西大同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4年01期)
赵玉林,宋伟[8](2013)在《配电变压器无触点有载调压中反并联晶闸管光纤触发方案》一文中研究指出配电变压器无触点有载调压中作为分接开关的反并联晶闸管位于10kV侧,而晶闸管触发电路以及控制系统位于0.4kV侧。针对有载调压装置横跨变压器一、二次侧所面临的绝缘问题,通过对光纤通信技术和高压取能电路的研究,结合自取能式晶闸管触发电路及其在耐压方面的改进,设计了基于光纤隔离的触发方案。通过对硬件电路进行参数设计和实验,验证了触发方案局部和整体电路原理的可行性。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案能够解决高压反并联晶闸管触发的绝缘问题。(本文来源于《电力系统自动化》期刊2013年20期)
董朝阳,张树强,唐常伟,涂峰,黄卫军[9](2012)在《应用于光触发晶闸管触发的特种光纤性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光触发晶闸管应用中使用较广泛的一种特种光纤进行了性能分析,对该光纤的芯层与包层的掺杂和包层/芯层直径比等关键光学特性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为光触发晶闸管寻找到性价比较优的特种光纤提供了参考。通过对比分析得出,在光触发晶闸管触发应用中,光纤设计类型为芯层直径200μm,包层直径250μm;采用阶跃折射率分布设计;芯层掺杂为锗氟共掺,芯层掺杂量为锗元素16mol%、氟元素5mol%;包层掺杂为氟元素,包层掺杂量为1mol%的光纤触发性能较优,适合光触发晶闸管的应用。(本文来源于《光通信研究》期刊2012年06期)
李磊[10](2012)在《双光纤耦合瞄准触发传感特性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现代精密加工和极端制造工业的发展,对具有高深径比的微内结构特征的产品需求日益迫切。然而对此类结构尺度和形貌的检测精度远不能满足加工的需要,微深内尺度检测已经成为制约精密加工的主要障碍。目前,叁坐标测量机配合探针传感器的测量手段被认为是微深内尺度高精度测量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对于微内结构测量用的探针,国外技术基本都各成体系,且也都处于研究探索和发展阶段。对于应用于微内结构测量的光纤传感器大多是以解决实际应用问题为主,而对其传感器机理的研究都相对较少,国内在此方面基本处于空白状态。本论文针对应用于微内结构测量的双光纤耦合传感器,对其传感特性进行了深入的理论分析和性能验证,针对其现有的性能缺陷提出了有效的改进手段,并研制了新型的双光纤耦合传感器。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分析了双光纤耦合传感器的机械传感特性和频率特性。建立了悬臂梁模型,通过模型分析得到了双光纤耦合传感器的传感特性函数和位移放大倍率函数,并分析了提高传感器灵敏度的方法,计算了传感器的理论分辨力为24nm。建立了传感器固有频率模型,并分别对横纵两个方向固有频率进行了分析。同时加工了不同参数结构的双光纤耦合传感器,通过实验验证了其机械传感特性分析的有效性。2.分析了双光纤耦合传感器内部光场分布,通过全尺寸3D-FDTD仿真获得了双光纤耦合传感器内部光能传输特性和影响光能耦合效率的主要因素;并由此建立了光能耦合传输的简化模型,通过优化计算和耦合效率实验得到:当双光纤入射光纤直径与耦合球直径比为0.36~0.48时光能耦合效率较优,为获得具有高光能耦合效率的传感器提供了理论基础。3.通过实验验证了双光纤耦合传感器各项性能,其空间分辨力为40nm,静态输出图像的质心稳定性分别为1.96pixel(X向)和0.57pixel(Y向)。分析了其现有的性能缺陷,并提出了在出射光纤端面加工微结构的方法来改善双光纤耦合传感器的性能。并从理论分析和仿真实验两个方面对光纤端面微结构进行了性能仿真,提出了有效的微结构。4.加工了出射光纤端面微结构并完成了其对光束整形能力的验证实验。使用带有端面微结构的光纤加工了新型双光纤耦合传感器,并对新型传感器性能进行了测试,其静态输出图像的质心稳定性分别为0.40pixel和0.39pixel,较之前分别提升390%和46%;其空间分辨力为30nm,较之前提升33%,进而证明了新型双光纤耦合传感器性能的提升。(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2-06-01)
光纤触发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传统方法不能完成信号同模式间的匹配控制,容易出现物联网触发节点错误控制问题,因此设计了基于动态决策多尺度DTW算法的光纤传感器物联网触发节点控制方法,采用特征提取和分类器设计的融合策略,将光纤传感器物联网触发节点信号的频谱基于频率尺度分段采集信号特征参数,基于触发信号频谱被损坏的位置,对各频域尺度中的决策权重进行调控,确保不同物联网触发节点信号同相应模式的对应,实现触发节点信号模式的有效控制,完成物联网触发节点的准确控制。实验结果说明,所提方法对基于光纤传感器的物联网触发节点信号实施控制时,具有较高的模式控制精度,实现了物联网触发节点的准确控制。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光纤触发论文参考文献
[1].周冬梅,许宁,林虹秀.物联网下激光光纤传感器触发节点控制技术[J].激光杂志.2018
[2].孟海涛.基于光纤传感器的物联网触发节点控制研究[J].激光杂志.2018
[3].谭小虎,王勇,褚文奎,刘安.时间触发光纤通道协议芯片的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工程.2018
[4].谭小虎,王勇,褚文奎,刘安.时间触发光纤通道调度算法确定性分析[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18
[5].肖乐.ATLAS液氩量能器触发读出系统Phase-I升级的光纤数据链路与控制链路设计[D].华中师范大学.2016
[6].李丽贞.基于光纤触发的无触点有载自动调压技术的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5
[7].吴亮.光纤通讯技术在晶闸管触发系统中的应用[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
[8].赵玉林,宋伟.配电变压器无触点有载调压中反并联晶闸管光纤触发方案[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3
[9].董朝阳,张树强,唐常伟,涂峰,黄卫军.应用于光触发晶闸管触发的特种光纤性能分析[J].光通信研究.2012
[10].李磊.双光纤耦合瞄准触发传感特性机理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