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论文_杨柳,柴仕伦

导读:本文包含了中国哲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哲学,中国,哲学史,方法论,庄子,孟子,中山大学。

中国哲学论文文献综述

杨柳,柴仕伦[1](2019)在《构境论:中国哲学经典理论最新进展与跨学科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构境论"是以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当代阐释为逻辑前提,以海德格尔、广松涉等他性镜像为基础而发展起来的独创理论。在列宁、海德格尔、广松涉、斯蒂格勒等思想家的具体哲学思想个案研究中,"构境论"获得了更加系统的逻辑布展。自问世以来,"构境论"获得的学术关注度一直较高,学界态度逐渐由理解、质疑转向认同接受,"构境"概念也从哲学领域辐射至历史学、翻译学、教育学等学科领域,为交叉学科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滋养。(本文来源于《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6期)

刘笑敢[2](2019)在《中国哲学的取向与入径——以对孟子性善论的研究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哲学有两种研究入径:一种是素朴的、直接的研究,一种是迂回的、切入的研究。不同入径也对应着不同的研究目的和评价标准,是尽可能准确地理解研究对象当时的本意,还是借助诠释对象发展自己当代的理论,需要加以区分。以孟子哲学为例,牟宗叁和安乐哲都采取迂回切入的研究方法,分别引入康德哲学和过程哲学来建立对孟子性善论的理解,混淆了孟子的本意和自己的诠释,没有区分尽可能准确理解古代经典和建构现代理论这两种不同的工作。虽然两种研究方法各有其合理性,但只有研究者对这种区别有清醒的认识和自觉,才能更好地理解经典、建构理论,中国哲学作为一门学科也才能真正走向成熟。(本文来源于《中国社会科学评价》期刊2019年04期)

王堃[3](2019)在《当代哲学转型中的儒道佛汇通融合——“叁教汇通与中国哲学当代转型”学术研讨会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2018年12月7—9日,由中山大学哲学系(珠海)主办的"叁教汇通与中国哲学当代转型"学术研讨会在中山大学珠海校区举办,来自国内各高校、研究机构的30余位专家学者参会。会议分为主题发言、分会场讨论、圆桌论坛等形式,围绕"儒道佛叁教在当代中国哲学转型中的汇通与融合"展开了激烈讨论。中山大学哲学系(珠海)系主任陈建洪教授、中山大学哲学系(珠海)特聘讲座教授张祥龙分别在开幕式上致辞。(本文来源于《原道》期刊2019年01期)

魏长宝[4](2019)在《新时代中国哲学研究的使命——评李承贵教授新作《生生的传统》》一文中研究指出改革开放40年,中国哲学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概括地说,新时期中国哲学研究大致经过了叁个阶段。从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中后期,是理论革新的阶段,主要表现为哲学研究摆脱教条化、模式化、政治化的倾向,反对以教科书式的僵化的哲学"原理"为标准来理解中国哲学,但仍具有浓厚的体系意识。从80年代后期到90年代中后期,是范式转换的阶段,主要表现为反对以(本文来源于《社会科学动态》期刊2019年11期)

涵含[5](2019)在《中国哲学的传统及其现代开展——纪念张岱年先生110周年诞辰学术研讨会在北京举行》一文中研究指出2019年10月20日,由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北京大学哲学系、中国哲学史学会、中华孔子学会主办的"中国哲学的传统及其现代开展——纪念张岱年先生110周年诞辰学术研讨会"在北京举行。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央党(本文来源于《中州学刊》期刊2019年11期)

王海英[6](2019)在《当代中国哲学建构的价值取向与思维方式——兼论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哲学的相通互补》一文中研究指出不同哲学体系虽内涵各有不同,但都包含价值取向和思维方式两个核心要素,此二要素是哲学建构的基础。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哲学在价值取向和思维方式上既内在相通又互补支撑,它们都遵循以人为本的哲学立场和辩证思维的哲学方法,马克思主义哲学重视对社会发展规律与合理方向的探索,中国哲学强调人的自我提升并建立合理的人伦规范。此二者在当代中国哲学建构中将发生内在融合。当代中国哲学可能表现为"以人为本的实践哲学",并至少在人与自身关系、人与他人关系、人与自然关系、不同文化的关系等四个视域形成新的学术生长点。(本文来源于《理论探讨》期刊2019年06期)

李成金[7](2019)在《《渊默而雷声》试解中国哲学史研究“范式之困”》一文中研究指出2019年7月由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渊默而雷声——〈庄子〉的哲学论证》一书,是以“哲学范式”研究《庄子》的专着,作者是北京大学哲学系的章启群教授。诚如作者在该书“绪论”中所申明的,“如何用哲学范式范铸《庄子》是贯穿本书始终的思考”。基于对“哲学范式”的思考(本文来源于《中华读书报》期刊2019-11-06)

朱琳,陈耿锞[8](2019)在《从“形神之辩”到“理气之争”——中国哲学的话语转向》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古代对于"形神之辩"的论述,讨论的主要是"形"和"神"的关系问题,而范缜的"形质神用"达到了对于"形神关系"讨论的高峰。范缜之后对于"形神关系"的讨论逐渐淡化,取而代之的是对于"理气关系"的讨论。朱熹实现了从"形神关系"到"理气关系"的转化,朱熹之后对于"理气关系"的讨论也逐渐的占据历史舞台。从"形神之辩"到"理气之争"的转向,体现了中国哲学在佛教刺激下发生的话语转向,也体现了中国哲学独有的生命力和创造精神。(本文来源于《枣庄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王宁宁,方勇[9](2019)在《“新子学”对中国哲学反思的再深化》一文中研究指出自古以来,中国哲学关注"实践",从而形成了注重伦理诉求的"仁爱"社会。西方哲学注重"理智",因而产生注重技术发展的"科技"社会。五四运动时期,西方文化被大量舶来。在这一过程中,如果不加反思任意套用西方模板,极容易促成"炊沙成饭"的局面。所以,"新子学"主张在当今中国文化发展中,我们既不能沉溺于"以中国解释中国",也不能迷失在西学丛林中,而是要"坦然面对西方文化、正确处理中西文化差别、构建富有生命力的‘新子学’体系"。正如当代知识论的发展,已经不局限于对理论知识的研究,对实践知识的探索以及二者的结合,是知识论研究的新方向。这其中,当代知识论对"实践"和"理智"的融合,恰恰充分证明和实践了"新子学"这一主张。(本文来源于《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张立恩[10](2019)在《“一般哲学”视野下的当代中国哲学创作——读《做中国哲学:一些方法论的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20世纪以来,随着中国哲学史学科的建立与发展,学界对中国哲学研究方法多有思考。(1)不过,由于中国学者对于中国哲学的讨论多出于文化或文明比较的动机,在中国哲学研究中产生了重哲学史梳理而轻哲学创作的现象。有鉴于此,陈少明先生新着《做中国哲学:一些方法论的思考》(2)提出"做中国哲学"的应对方案。这一方案的提出并非一时兴起,而是其长期致思的结果。关于本书对于当代中国哲(本文来源于《哲学分析》期刊2019年05期)

中国哲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中国哲学有两种研究入径:一种是素朴的、直接的研究,一种是迂回的、切入的研究。不同入径也对应着不同的研究目的和评价标准,是尽可能准确地理解研究对象当时的本意,还是借助诠释对象发展自己当代的理论,需要加以区分。以孟子哲学为例,牟宗叁和安乐哲都采取迂回切入的研究方法,分别引入康德哲学和过程哲学来建立对孟子性善论的理解,混淆了孟子的本意和自己的诠释,没有区分尽可能准确理解古代经典和建构现代理论这两种不同的工作。虽然两种研究方法各有其合理性,但只有研究者对这种区别有清醒的认识和自觉,才能更好地理解经典、建构理论,中国哲学作为一门学科也才能真正走向成熟。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中国哲学论文参考文献

[1].杨柳,柴仕伦.构境论:中国哲学经典理论最新进展与跨学科影响[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2].刘笑敢.中国哲学的取向与入径——以对孟子性善论的研究为例[J].中国社会科学评价.2019

[3].王堃.当代哲学转型中的儒道佛汇通融合——“叁教汇通与中国哲学当代转型”学术研讨会综述[J].原道.2019

[4].魏长宝.新时代中国哲学研究的使命——评李承贵教授新作《生生的传统》[J].社会科学动态.2019

[5].涵含.中国哲学的传统及其现代开展——纪念张岱年先生110周年诞辰学术研讨会在北京举行[J].中州学刊.2019

[6].王海英.当代中国哲学建构的价值取向与思维方式——兼论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哲学的相通互补[J].理论探讨.2019

[7].李成金.《渊默而雷声》试解中国哲学史研究“范式之困”[N].中华读书报.2019

[8].朱琳,陈耿锞.从“形神之辩”到“理气之争”——中国哲学的话语转向[J].枣庄学院学报.2019

[9].王宁宁,方勇.“新子学”对中国哲学反思的再深化[J].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

[10].张立恩.“一般哲学”视野下的当代中国哲学创作——读《做中国哲学:一些方法论的思考》[J].哲学分析.2019

论文知识图

:北海镜清斋东部四座建筑单体立面...北京天坛平面图人居环境系统模型—9钱学森手迹,图片来源:鲍世行,顾孟...:天坛祈年殿内题额,采自《中国古...帕拉迪奥的圆厅别墅(图片来源:ht...

标签:;  ;  ;  ;  ;  ;  ;  

中国哲学论文_杨柳,柴仕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