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沈从文小说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从文,悲剧,小说,月下,湘西,哈代,意识。
沈从文小说论文文献综述
郑润良[1](2019)在《诗意的营造与哲理的浸润——读沈从文短篇小说《月下小景》》一文中研究指出沈从文《月下小景》完成于1932年9月12日,当时作者在青岛大学任教。此后,作者又创作了《扇陀》《猎人故事》等八篇小说,以《月下小景》为序曲,编成一部小说集,1933年11月交由上海现代书局出版。这部小说集的名称还是《月下小景》,可见沈从文对这篇小说是(本文来源于《名作欣赏》期刊2019年34期)
许露予,石秋仙[2](2019)在《浅论沈从文湘西小说的悲剧意识》一文中研究指出沈从文乡土小说中的风物净土和性灵带来的是极致的美的感受。然而,美在作品中不是作为主角而独立存在的,在美的包裹下,总有淡淡的如泣如诉的哀愁,像一缕缕薄烟存在着,并且在沈从文的作品中,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清晰,逐渐深沉。本论文将通过悲剧的具体体现,和其源头来论述沈从文小说里的悲剧意识。(本文来源于《北方文学》期刊2019年33期)
黎巧利[3](2019)在《哈代和沈从文乡土小说的悲剧意识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读哈代与沈从文的作品,如同在历经书中描写的主人公那被悲剧命运笼罩的一生,而通过主人公不同的悲剧命运,两位作者又表达着对社会发展的思考和隐忧,以及对于故乡的热爱。边城的理想世界干净纯粹、充满诗意,威塞克斯也贴近自然,舒展人性,书中以湘西与威塞克斯的残酷世界悲剧宿命的无可奈何以及悲剧意蕴的生命美学,寄托着作者对于故乡的热爱,对于自然之美的歌颂。显示出作品在现代语境中的最根本意蕴——回归家园的意识和回归自然的理想。(本文来源于《青年文学家》期刊2019年30期)
刘凯然[4](2019)在《鲁迅和沈从文乡土小说中的“丑”与“美”对比》一文中研究指出鲁迅和沈从文都是中国近现代着名文学家。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中国正面临内忧外患,两位作家都想要凭借手中的笔来实现救国梦想,但由于生活经历、情感体验的不同,鲁迅和沈从文的小说创作呈现出两种截然不同的风格。本文以鲁迅与沈从文笔下人物形象为研究对象,分析鲁迅和沈从文乡土小说中的"丑"与"美"对比,以期对两位作家的写作风格以及创作目的有更加深入的理解。(本文来源于《汉字文化》期刊2019年20期)
张恋[5](2019)在《论沈从文小说中的“湘西世界”》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人们心目中,沈从文天生就是一个咏唱抒情牧歌的诗人,他的重要创作总是离不开爱与美与自然,弥漫着梦幻般的神秘情调。他用自己独特的笔墨和文体精心构建的"湘西世界"表现了湘西下层乡民特异的"生命形式",张扬健康、单纯、真挚、淳朴的人生。他在湘西小说中对"生命形式"的把握是与湘西清新明丽、美丽生动的自然风光,与湘西新鲜奇异而富于吸引力的村风乡俗,与湘西社会现实环境的变化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本文来源于《北方文学》期刊2019年30期)
王伟均[6](2019)在《从古印度民间神话到中国现代新十日谈小说——论沈从文故事小说《扇陀》的印度文学渊源》一文中研究指出短篇小说《扇陀》是沈从文取材《法苑珠林》所收录的"一角仙人故事"创作而成,1933年11月收入其"新十日谈"故事小说合集《月下小景》。《扇陀》在人物形象与故事主题上,较之佛经故事,进行了一番大胆而彻底的改写。早在1933年1月初次发表于《现代》杂志时,就已标出了"《新十日谈》之一"的字样,可谓是沈从文取材佛经故事重新创作的一篇中国现代新十日谈小说。但实际上,这一故事小说,无论是从故事的源流、文本的叙事艺术,还是故事主题的演绎与发展层面,都存在古印度民间神话发展影响的痕迹,因而有着深厚的印度文学渊源。(本文来源于《中国比较文学》期刊2019年04期)
杨森[7](2019)在《沈从文对“五四”启蒙与左翼文学的承继与发展——以沈从文小说《萧萧》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沈从文的《萧萧》等作品,一反"五四"文学启蒙者视角以及左翼文学解放者视角,采取当事人视角来描写童养媳等主人公生活,这种描写的独异之处在于:避免简单的善恶判断和逻辑推理,展示当事人身处其间却并无反抗甚至乐于接受命运安排的复杂情境。这种随顺自然的故事,其深层蕴含的悲剧内核,其实更加触目惊心。这充分说明:沈从文虽然在形式上开拓出新文学"第叁种形式"新面貌,但在社会批判方面却对"五四"新文学社会批判传统一以贯之。(本文来源于《韶关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8](2019)在《《沈从文小说的民族国家想象研究》简介》一文中研究指出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吴翔宇教授的《沈从文小说的民族国家想象研究》,于2018年1月由商务印书馆出版。该着着力于沈从文小说的中国想象进行研究,将沈从文小说的文学实践置于20世纪中国文化语境之中予以观照,在"乡土中国"与"现代中国"相互映衬的动态话语结构中系统梳理沈从文小说的文化机制与精神立场。同时,立足于沈从文复杂多维的思想体系,聚焦乡土中国的文化存在与中国现代历史语境的冲突、互动的话语实践,以问题意识统领话题的展开,从发(本文来源于《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王贺明[9](2019)在《论沈从文爱情小说中的荒诞感》一文中研究指出沈从文的爱情小说往往以悲剧结尾,小说中悲剧的发生的偶然性和主人公反抗的必败性使人感到悲剧背后所隐藏的强烈荒诞感。面对冷漠且不含敌意的现实,沈从文用悲悯的态度叙述悲剧,对人性投以广博的悲悯,抚慰了生死不定的焦虑。从而超越了荒诞,给人以振奋的力量。本文主要从《贵生》《阿黑小史》和《丈夫》这叁篇分析沈从文爱情小说中潜藏的荒诞性,对荒诞的反抗和其中的意义。(本文来源于《戏剧之家》期刊2019年26期)
董婷婷[10](2019)在《沈从文小说对“现代性”的反思》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沈从文的小说创作中,人物大多具有亲近自然、回归淳朴和野性之美的特点,表明他对乡土自然的向往以及对自然状态下人性的礼赞。沈从文小说对都市中人种种弊病的描写,折射其对现代工业文明下人性异化的极度失望。沈从文小说的"出走—归来"模式,实质是对现代性的反思与逃离,阐明他希望回到自然里构建人性的家园,从而实现其文学创作目的。(本文来源于《池州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沈从文小说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沈从文乡土小说中的风物净土和性灵带来的是极致的美的感受。然而,美在作品中不是作为主角而独立存在的,在美的包裹下,总有淡淡的如泣如诉的哀愁,像一缕缕薄烟存在着,并且在沈从文的作品中,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清晰,逐渐深沉。本论文将通过悲剧的具体体现,和其源头来论述沈从文小说里的悲剧意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沈从文小说论文参考文献
[1].郑润良.诗意的营造与哲理的浸润——读沈从文短篇小说《月下小景》[J].名作欣赏.2019
[2].许露予,石秋仙.浅论沈从文湘西小说的悲剧意识[J].北方文学.2019
[3].黎巧利.哈代和沈从文乡土小说的悲剧意识比较[J].青年文学家.2019
[4].刘凯然.鲁迅和沈从文乡土小说中的“丑”与“美”对比[J].汉字文化.2019
[5].张恋.论沈从文小说中的“湘西世界”[J].北方文学.2019
[6].王伟均.从古印度民间神话到中国现代新十日谈小说——论沈从文故事小说《扇陀》的印度文学渊源[J].中国比较文学.2019
[7].杨森.沈从文对“五四”启蒙与左翼文学的承继与发展——以沈从文小说《萧萧》为例[J].韶关学院学报.2019
[8]..《沈从文小说的民族国家想象研究》简介[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9].王贺明.论沈从文爱情小说中的荒诞感[J].戏剧之家.2019
[10].董婷婷.沈从文小说对“现代性”的反思[J].池州学院学报.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