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有机刚性粒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刚性,粒子,聚苯乙烯,顺丁橡胶,聚碳酸酯,聚氯乙烯,甲基丙烯酸。
有机刚性粒子论文文献综述
苏昱恺,方征平,郭正虹[1](2017)在《增容剂在刚性有机粒子增强聚碳酸酯体系中的作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苯乙烯-丙烯腈(SAN)为刚性有机粒子、甲基丙烯酸甲酯/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MBS)为增容剂,与聚碳酸酯(PC)共混制备了PC/SAN/MBS叁元合金。研究了不同MBS含量对于合金力学性能的影响。发现MBS分布在基体PC与增强相SAN之间,能够提高两相界面作用力,从而促进SAN对PC的增强作用,而且有助于提高PC/SAN合金的韧性。对于PC/SAN比例一定的合金(PC/SAN=75/25),其拉伸强度、冲击强度、断裂伸长率都随MBS含量的上升出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当MBS含量为8wt%时,合金的综合性能最佳。(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2017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摘要集——主题M:高分子共混与复合体系》期刊2017-10-10)
王静,揣成智[2](2015)在《有机刚性粒子增韧改性PC/PET共混物》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有机刚性粒子PS、AS对PC/PET共混物形态和力学性能的影响,比较了有机刚性粒子增韧PC/PET共混物和PE-g-MAH增容后的PC/PET共混物再增韧效果。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万能试验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有机刚性粒子对PC/PET共混物有明显的增韧、增强作用;PE-g-MAH增容后的PC/PET共混物再增韧,其韧性显着提高。(本文来源于《塑料》期刊2015年01期)
唐清华,李伟,王孝军,吴艳,杨杰[3](2006)在《有机刚性粒子增韧聚苯硫醚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有机刚性粒子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增韧改性聚苯硫醚(PPS)。考察了加工温度及PMMA用量对聚苯硫醚复合材料微观形态结构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随着加工温度的升高而下降。PMMA与PPS基体以“海岛”状的形式存在;少量PMMA加入时,PMMA同PPS结合较好,冲击强度显着提高;当增加PMMA的用量时,PMMA在PPS基体中的相区尺寸增大,界面变得明显,各项力学性能有小幅下降。(本文来源于《塑料工业》期刊2006年09期)
万超瑛,张隐西,张勇[4](2006)在《刚性无机粒子增韧聚氯乙烯/有机蒙脱土复合材料的结构与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纳米碳酸钙(nano-CaCO3)对PVC/有机蒙脱土复合材料进行了填充改性,通过X射线衍射和透射电镜对复合材料的结构进行了表征。采用基本断裂功的方法研究了复合材料的断裂韧性。结果表明,nano-CaCO3和有机蒙脱土在PVC基体中实现了纳米尺度的分散,两者对PVC具有协同增韧的作用。(本文来源于《聚氯乙烯》期刊2006年07期)
郝留成,冯焕丽[5](2006)在《超微聚苯乙烯有机刚性粒子的合成工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超微聚苯乙烯(PS)有机刚性粒子的合成工艺,采用激光粒径分析仪对合成PS有机刚性粒子的粒径及其分布进行了表征;并采用萃取的方法研究了有机刚性粒子的交联度与交联剂添加量的关系。实验结果证明:通过控制合成工艺,可制备出可控粒径最小在0.39~0.46μm范围内的PS有机刚性粒子,粒径分布窄。(本文来源于《涂料工业》期刊2006年03期)
周琼,牛杰,田斌[6](2005)在《超细有机刚性粒子PSDM增韧PS/PB性能及各阶段裂纹形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含有异质第二相的材料或含有残余应力的材料中,裂纹的扩展路径是曲折的,并可能由基体断裂和层间断裂交叉组成。由控制裂纹的扩展路径可达到多重增韧效果。采用机械共混的办法将刚性粒子PSDM(St-DVB-MMA共聚物)分散于PS/PB基体当中,分析刚性粒子(本文来源于《2005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05-10-01)
牛杰[7](2005)在《聚丁二烯与超细粒子P(St-DVB-MMA)增韧聚苯乙烯研究及有机刚性粒子增韧机理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聚合物作为结构材料,其强度和韧性是两个重要的力学指标。塑料增韧大多是以橡胶类弹性体材料作为增韧剂,在冲击强度、断裂伸长率和断裂功增大的同时,常常引起材料的一些性能如刚度、强度、使用温度和加工性能都有较大幅度的降低。1984年,国外出现了以非弹性体增韧的新思想。这种方法可以在提高基体韧性的同时提高材料的强度、刚度和耐热性,而且无加工性能下降的不足,达到既增韧又增强的目的,克服了弹性体增韧时出现的难题。 本文探讨了原位本体、悬浮聚合及机械共混等分散方法对于有机刚性粒子P(St-DVB)(SD)及P(St-DVB-MMA)(PSDM)在基体中分散效果的影响。研究表明本体聚合较悬浮聚合及机械共混,可以实现刚性粒子在基体中较好的分散,悬浮聚合中由于分散剂及乳化剂的作用,刚性粒子较多的聚集于包水空洞及其周围,机械共混分散效果最差,局部地区出现了粒子的大量团聚。 通过将乳液聚合制得的(PSDM)刚性粒子原位聚合于用顺丁橡胶进行预增韧的体系当中,考察了有机刚性粒子的含量、分散情况对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随着刚性粒子的加入,PS/PB复合体系拉伸强度将保持稳定。将乳液聚合制得的PSDM刚性粒子加入悬浮聚合体系,体系的流变性能变化显着。 采用机械共混的办法将刚性粒子分散于基体当中,分析刚性粒子用量对材料力学性能及试样冲击断面形态的影响,并按照冲击方向,研究了材料内部从裂纹引发、扩展到终止不同阶段断面的形貌,以此为基础对其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最后认为,刚性粒子的加入诱导基体发生屈服,以及刚性粒子在基体中脱粘使冲击能转化为表面能,综合作用使材料的韧性得以提高。经研究表明刚性粒子PSDM的加入在不显着降低材料拉伸强度的情况下,对PS基体具有一定的增韧效果。(本文来源于《青岛科技大学》期刊2005-06-07)
吴其晔,高卫平,王庆国,乔玲玲,于青山[8](2000)在《PMMA基核-壳型有机刚性粒子增韧改性R-PVC/CPE韧性体》一文中研究指出探讨了经过特殊表征的 PMMA基核 -壳型有机刚性粒子对 R- PVC/ CPE体系的增韧和增强作用及其对加工流变性的影响。研究发现 ,适当粒径的核 -壳型粒子与 R- PVC/ CPE基体共混 ,常温 (2 3℃ )使基体的冲击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得到提高 ,断裂强度、屈服强度、硬度和加工流变性也有改善 ,而在低温 (- 10℃ )时几乎无增韧效果(本文来源于《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期刊2000年06期)
陈绪煌,徐声钧,张永刚,李纯清,刘军[9](1998)在《刚性有机粒子对PVC/EVA共混体系改性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研究了刚性有机粒子(PS、PMMA)对PVC/EVA共混体系力学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添加少量的刚性有机粒子对PVC/EVA共混体系有较明显的增韧与增强作用。(本文来源于《塑料科技》期刊1998年04期)
陈绪煌,徐声钧,张永刚,李纯清,刘军[10](1998)在《刚性有机粒子对 PVC 基塑料的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刚性有机粒子PS及PMMA对PVC、PVC/EVA共混体系力学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添加少量的刚性有机粒子后,体系的拉伸强度、冲击强度等力学性能得到明显改善,而且不同的刚性有机粒子对不同体系有不同的改性效果.(本文来源于《湖北工学院学报》期刊1998年01期)
有机刚性粒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研究了有机刚性粒子PS、AS对PC/PET共混物形态和力学性能的影响,比较了有机刚性粒子增韧PC/PET共混物和PE-g-MAH增容后的PC/PET共混物再增韧效果。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万能试验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有机刚性粒子对PC/PET共混物有明显的增韧、增强作用;PE-g-MAH增容后的PC/PET共混物再增韧,其韧性显着提高。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有机刚性粒子论文参考文献
[1].苏昱恺,方征平,郭正虹.增容剂在刚性有机粒子增强聚碳酸酯体系中的作用研究[C].中国化学会2017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摘要集——主题M:高分子共混与复合体系.2017
[2].王静,揣成智.有机刚性粒子增韧改性PC/PET共混物[J].塑料.2015
[3].唐清华,李伟,王孝军,吴艳,杨杰.有机刚性粒子增韧聚苯硫醚的研究[J].塑料工业.2006
[4].万超瑛,张隐西,张勇.刚性无机粒子增韧聚氯乙烯/有机蒙脱土复合材料的结构与性能研究[J].聚氯乙烯.2006
[5].郝留成,冯焕丽.超微聚苯乙烯有机刚性粒子的合成工艺研究[J].涂料工业.2006
[6].周琼,牛杰,田斌.超细有机刚性粒子PSDM增韧PS/PB性能及各阶段裂纹形态分析[C].2005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2005
[7].牛杰.聚丁二烯与超细粒子P(St-DVB-MMA)增韧聚苯乙烯研究及有机刚性粒子增韧机理初探[D].青岛科技大学.2005
[8].吴其晔,高卫平,王庆国,乔玲玲,于青山.PMMA基核-壳型有机刚性粒子增韧改性R-PVC/CPE韧性体[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00
[9].陈绪煌,徐声钧,张永刚,李纯清,刘军.刚性有机粒子对PVC/EVA共混体系改性的研究[J].塑料科技.1998
[10].陈绪煌,徐声钧,张永刚,李纯清,刘军.刚性有机粒子对PVC基塑料的改性[J].湖北工学院学报.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