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杜夫海纳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美学,海纳,意向性,对象,现象学,知觉,身体。
杜夫海纳论文文献综述
庄严[1](2019)在《论杜夫海纳“感性的荣耀”的基本美学内涵》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杜夫海纳建构的审美知觉意向性结构中,"感性的荣耀"作为审美对象的具体存在形式,是指具有明晰的外在感性形式与丰盈的内在情感意义的艺术作品,通过欣赏者的审美知觉获得了自身的显现,从而在欣赏主体具有主观性、多样性和普遍性的读解中自我实现的完满状态。它在对象向主体呈现的层面体现了审美对象"自在"的特性,在主体对对象读解的层面体现了审美对象"为我们"的特性,其形式的二重性内在地驱动了全部审美对象的生成过程,体现了审美对象"准自为"的特性。(本文来源于《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3期)
马正平[2](2019)在《赋形与时空:现象学美学的“身体化美学”特征阐释——以茵加登和杜夫海纳美学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通过对茵加登和杜夫海纳的现象学美学的身体主体的身体化美学维度的分析,我们看到:所谓现象学美学中的"现象"奥秘所在和身体化美学的特征所在,实质上就是在审美活动中的身体化参与的身体感与生命感直观的介入问题。反过来说,所谓"身体化美学"不是以身体为审美对象的客体论身体美学,而是对美和审美的身体化与生命化体验成果与成果进行描述的现象学美学,于是,我们发现目前很多"身体美学"是"有身体,没美学"的身体美学;另一方面,并非所有的现象学美学都是"身体化美学",只有真正对审美活动与审美创生物进行身体性感觉、体验,并进行描述的现象学美学才是身体化美学。这样我们就又发现,国内当前很多所谓的现象学美学并非身体化美学,也非真正的现象学,尤其是思维现象学的身体化美学,而是一种"有美学,没身体"的现象学美学。总之,真正的美学是对审美活动的过程和深创生成果的直观,并对直观成果进行描述,最后形成的美学体系,这才是真正的现象学美学,也是真正的身体化美学。(本文来源于《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3期)
邱明婷,李志峰[3](2019)在《刘勰意象说与杜夫海纳知觉对象论之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刘勰与杜夫海纳分别从美学的角度首次对意象、知觉对象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梳理。二者均对在欣赏活动中生成的审美对象提出了独到的见解,并对审美对象与创作主体、欣赏主体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审美对象的美学特征进行了思考。文章从欣赏活动角度出发,对刘勰与杜夫海纳的审美对象观加以比较分析,同中求异,异中求同,从而为中西诗学间的相互交流、相互参照提供可能与契机。(本文来源于《乐山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董惠芳[4](2018)在《论杜夫海纳对海德格尔“诗之思”的继承与超越》一文中研究指出"诗之思"在海德格尔和杜夫海纳的思想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杜夫海纳基本继承了海德格尔"诗是原始的语言形式"的看法,并从存在论的视角理解诗。最重要的是,他们都把诗上升到了本源的高度,从人类命运走向、见证自身与世界的关联等方面来探索诗的本质,体现了他们对于人的生存意义与生存价值的终极关怀。但杜夫海纳的"诗之思"最终走向了自然哲学,这又显示了他对海德格尔的超越。(本文来源于《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5期)
崔欣欣[5](2018)在《论文学世界的独立性及其审美价值——杜夫海纳审美对象的世界与可能世界理论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现象学和英美分析哲学是当代西方哲学中的两大流派,其思想与研究方法对美学和文艺领域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本文主要考察艺术作品中的文学作品建构区别于客观现实世界的独立世界的可能性,以及其所具备的独特的审美价值。由于两大流派包含了众多与此相关的理论和思想,限于篇幅,本文分别选择了现象学美学中杜夫海纳关于审美对象的世界的理论与分析美学中可能世界理论做比较分析,并兼及部分与可能世界理论相关的言语行(本文来源于《文艺评论》期刊2018年04期)
韩小龙[6](2018)在《在审美经验中完成语文教学——杜夫海纳阅读现象学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语文审美教育展示了语文教育的"形而上前景",其核心是使受教育者学会理解生命、关爱生命和尊重生命,发掘自我的生命价值并加以展示,这是语文教育形而上使命。语文审美教育更是一种富有人性的教育,其根本目的在于育人而不是人为地制造累赘。(本文来源于《语文教学与研究》期刊2018年11期)
项滢[7](2018)在《杜夫海纳的审美经验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20世纪最具代表性的美学流派之一,现象学美学以现象学哲学为方法论基础,力图从审美主体和审美客体的“意向性”关系角度来分析人的审美活动,从而克服传统的二元对立思维模式。杜夫海纳因发表《审美经验现象学》而被称为现象学美学的集大成者,因此,对杜夫海纳审美经验论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我们充分领略现象学美学的独特风采,而且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研究现代美学问题的新思路。杜夫海纳对审美经验的分析主要见于《审美经验现象学》一书,笔者以还原专着的实质精神为出发点,力图通过以下五个部分论述其审美经验理论:绪论部分主要介绍选题背景、意义以及杜夫海纳审美经验理论形成的思想渊源。第二章解读杜夫海纳对审美经验发生过程的论述。第一节,感性的呈现阶段:分别对“感性”、“呈现”以及二者在审美经验中的相互作用加以分析。第二节,再现和想象阶段:首先对“再现”进行介绍;其次论述“想象”在审美经验形成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第叁节,感觉对表现的把握阶段,主要任务是明确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第叁章探讨杜夫海纳提出的审美经验发生的先决条件,即情感先验问题。第一节主要介绍杜夫海纳对康德先验论的汲取与改造。不同于康德把先验只是看作主体对客体的构成,杜夫海纳认为先验同时表征客体和主体并且说明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第二节,在吸收与改造康德先验论的基础上,杜夫海纳将这一概念运用到美学领域,并指出“审美经验运用的是真正的情感先验”。为此,杜夫海纳创造性地提出了“情感特质”和“情感范畴”两个概念,来说明情感先验是审美主客体交流的桥梁。第四章从宏观视角出发,阐述杜夫海纳审美经验论的特征:首先明确杜夫海纳所论述的审美经验是一种知觉经验。其次,揭示审美对象“自在-自为”的“准主体”地位及其与欣赏主体的间性关系。第叁节论证审美经验既与日常经验有联系,同时又超越日常经验,是一种“揭示人与世界最亲密、最深刻关系”的较高层面上的经验。对特征的界定,有助于我们深层次地把握杜夫海纳的审美经验论,并在此基础上对其做出客观评价。结语部分对杜夫海纳的审美经验论在美学研究方法论上的启示给予评价。(本文来源于《西北大学》期刊2018-06-01)
刘丽华,韩笑[8](2018)在《基于杜夫海纳技术美学思想的工业遗产旅游利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杜夫海纳的技术美学思想十分丰富,它为工业遗产美学价值分析及其旅游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和重要指导。基于杜夫海纳的技术美学思想,分析工业遗产的美学价值,可以认识到工业遗产美是一种以技术为基础的艺术美,是一种以功能为主导的形式美,是一种以简约为突出特征的机械美,是一种以文化为内涵的历史美。认识人类审美发展历程的客观规律,理解工业遗产的美学价值,做好工业遗旅游景观设计,加强工业遗产审美文化的阐释与宣传,应是进行工业遗产旅游利用的必由之路。(本文来源于《遗产与保护研究》期刊2018年05期)
刘伟[9](2018)在《身体、意向性与“情感先验”——杜夫海纳对康德美学的梅洛-庞蒂化重构》一文中研究指出杜夫海纳的"情感先验"是借助和融合了梅洛-庞蒂的身体、知觉、意向性理论对康德审美判断思想的"身体化"重构。受梅洛-庞蒂启示,杜夫海纳把康德的抽象的"非属人"的主体转换为具体的身体—主体,并以此建立起基于知觉的主客消融的意向性审美关系,进而将由此建构的情感范畴的特殊与一般的同一性,最终归结到"人的范畴"上,这种基于存在论的共同的人性为审美判断的普遍必然性提供了可能。(本文来源于《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1期)
崔欣欣[10](2018)在《“形式需要通过知觉来释读”——杜夫海纳的审美对象形式理论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审美对象形式论是杜夫海纳审美经验现象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对意向性理论的发展性运用,以及对审美对象"存在"的追问和审美经验普遍性的探求是杜夫海纳探讨审美对象之形式的理论奠基和诉求。审美对象形式指的是在一个具体的审美经验过程中,成为了审美对象的艺术作品的形式在审美主体的知觉中的动态呈现,它是审美知觉意向性活动的产物。整体性、生成性、表现性是动态的审美对象形式的特质。(本文来源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期刊2018年01期)
杜夫海纳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文章通过对茵加登和杜夫海纳的现象学美学的身体主体的身体化美学维度的分析,我们看到:所谓现象学美学中的"现象"奥秘所在和身体化美学的特征所在,实质上就是在审美活动中的身体化参与的身体感与生命感直观的介入问题。反过来说,所谓"身体化美学"不是以身体为审美对象的客体论身体美学,而是对美和审美的身体化与生命化体验成果与成果进行描述的现象学美学,于是,我们发现目前很多"身体美学"是"有身体,没美学"的身体美学;另一方面,并非所有的现象学美学都是"身体化美学",只有真正对审美活动与审美创生物进行身体性感觉、体验,并进行描述的现象学美学才是身体化美学。这样我们就又发现,国内当前很多所谓的现象学美学并非身体化美学,也非真正的现象学,尤其是思维现象学的身体化美学,而是一种"有美学,没身体"的现象学美学。总之,真正的美学是对审美活动的过程和深创生成果的直观,并对直观成果进行描述,最后形成的美学体系,这才是真正的现象学美学,也是真正的身体化美学。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杜夫海纳论文参考文献
[1].庄严.论杜夫海纳“感性的荣耀”的基本美学内涵[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2].马正平.赋形与时空:现象学美学的“身体化美学”特征阐释——以茵加登和杜夫海纳美学为例[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3].邱明婷,李志峰.刘勰意象说与杜夫海纳知觉对象论之比较[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9
[4].董惠芳.论杜夫海纳对海德格尔“诗之思”的继承与超越[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
[5].崔欣欣.论文学世界的独立性及其审美价值——杜夫海纳审美对象的世界与可能世界理论比较[J].文艺评论.2018
[6].韩小龙.在审美经验中完成语文教学——杜夫海纳阅读现象学启示[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8
[7].项滢.杜夫海纳的审美经验论研究[D].西北大学.2018
[8].刘丽华,韩笑.基于杜夫海纳技术美学思想的工业遗产旅游利用[J].遗产与保护研究.2018
[9].刘伟.身体、意向性与“情感先验”——杜夫海纳对康德美学的梅洛-庞蒂化重构[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
[10].崔欣欣.“形式需要通过知觉来释读”——杜夫海纳的审美对象形式理论探析[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