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盾壳霉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菌核,油菜,突变,田间,产物,活性,载体。
盾壳霉论文文献综述
[1](2019)在《盾壳霉ZS-1SB》一文中研究指出中文通用名称:盾壳霉ZS-1SB英文通用名称:Coniothyrium minitans理化性质:盾壳霉ZS-1SB为咖啡色粉末状固体,无刺激性异味; pH值:5. 0~8. 0;非易燃固体,不具有腐蚀性,不属于爆炸性物质。稳定性:在中性或偏酸性介质中稳定,常温下稳定。禁配物:强氧化剂、强酸、强碱、含铜杀菌剂。盾壳霉(Coniothyrium minitans)属于半知菌亚门、腔孢纲、球壳孢目,是Campbell(1947)从核盘菌的菌核上首次分离发现并描(本文来源于《农药科学与管理》期刊2019年09期)
孙池,蒋静,胡先文,付艳苹,姜道宏[2](2019)在《NADPH氧化酶相关基因对盾壳霉代谢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液质联用(LC-MS)的代谢组学分析手段,通过突变株Qnox1-6与野生株zs-1的代谢比较,研究NADPH氧化酶相关基因对盾壳霉代谢的影响。筛选得到14个重要的代谢差异物质,主要是羧酸类和苷类物质。特别是7个仅在突变株中出现的物质为:苯二酚、松柏苷、甾体皂苷类物质、3个羧酸类物质及其他物质,这些代谢物与盾壳霉寄生核盘菌紧密相关。(本文来源于《华中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周永金,杨兴志[3](2019)在《盾壳霉防治油菜菌核病药效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筛选防治油菜菌核病的高效、低毒药剂,选用盾壳霉开展油菜菌核病防效试验。结果表明,单独使用1010个孢子/g盾壳霉可湿性粉剂土壤处理1次,对油菜菌核病的防治效果一般,结合花期再次喷雾该药剂,防效明显提升。(本文来源于《现代农业科技》期刊2019年14期)
刘碧丽,杨嘉永,任杰[4](2018)在《盾壳霉次生代谢活性成分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盾壳霉是世界性病原真菌核盘菌的主要拮抗真菌之一,具有控制温室和田间多种作物菌核病的潜力。本文对国内外盾壳霉次级代谢产物的结构类型及其活性以及相关生物合成研究进行综述,为进一步研究盾壳霉制剂提供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新药杂志》期刊2018年18期)
刘刚[5](2018)在《在田间生产中盾壳霉或可与草甘膦和草铵膦混合施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盾壳霉属于半知菌门、腔孢纲、球壳孢目、盾壳霉属,常用于土壤处理,减少土壤中休眠的核盘菌菌核数量,或花期喷雾处理作物地上部分,保护花瓣免受核盘菌的侵染。随着我国农业栽培模式的改变,作物轻简化栽培技术得到大力推广,盾壳霉生防制剂在播前土壤处理防治油菜等作物菌核病时,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与除草剂共同施用问题。研究盾壳霉对化学除草剂的敏感性,作为评(本文来源于《农药市场信息》期刊2018年24期)
强翠翠,程家森,谢甲涛,付艳苹,姜道宏[6](2018)在《盾壳霉对2种除草剂的敏感性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与播前除草措施相配合,达到油菜轻简化栽培的目的,开展了盾壳霉对田间常用灭生型除草剂草甘膦和草铵膦敏感性的研究。结果发现,草甘膦和草铵膦原药对盾壳霉菌丝生长有较强抑制作用,EC50分别为714.3μg/mL和574.5μg/mL;草甘膦对盾壳霉孢子萌发抑制作用较弱,EC50为1 019.8μg/mL,而草铵膦原药对孢子的萌发基本没有抑制作用;2种除草剂原药均抑制核盘菌菌丝生长,EC50分别为1 695.8μg/mL和223.5μg/mL;2种除草剂商品制剂对盾壳霉孢子没有杀灭作用,但延迟孢子的萌发,影响盾壳霉对核盘菌菌核的寄生。研究结果表明,在田间生产中盾壳霉可以与草甘膦和草铵膦2种除草剂进行混合施用。(本文来源于《华中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5期)
许艳云,郑在武,夏红霞,谢原利[7](2018)在《盾壳霉防控油菜菌核病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开展ZS-1SB40亿孢子/g盾壳霉可湿性粉剂对油菜田进行土壤处理、叶面喷施及土壤处理与叶面喷施相结合的试验,比与化学药剂25%咪鲜胺乳油防治油菜菌核病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盾壳霉生防制剂在油菜菌核病大发生年份通过土壤处理与叶面喷施相结合,病株和病指防效分别达39.29%和52.5%,稍低于化学试剂25%咪鲜胺的47.71%和58.34%,无显着差异,使用后增产效果明显,适宜生产应用。(本文来源于《湖北植保》期刊2018年04期)
孙池[8](2018)在《基于代谢组学的盾壳霉寄生核盘菌的关键代谢物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核盘菌引起的菌核病是一种世界性分布的重要农作物病害,盾壳霉是核盘菌上的重寄生真菌。目前,关于盾壳霉和核盘菌互作的研究,大多是从基因和蛋白层面获得的,而在代谢水平上的研究甚少。为了研究盾壳霉寄生核盘菌过程中的关键代谢物,本研究采用基于LC-MS的代谢组学手段,分析敲除盾壳霉的NOX相关基因后,失去寄生能力的突变株的代谢变化,以及盾壳霉寄生核盘菌过程中的差异代谢物质种类,找到寄生关键代谢物并分析其可能的生物功能,取得的主要结果如下:1盾壳霉突变株Qnox1-6的代谢特性。通过失去寄生能力的突变株Qnox1-6与野生株zs-1的代谢比较,发现敲除NOX相关基因后,能够引起盾壳霉中大量代谢物显着上调。通过采集不同培养时间点的代谢样品,比较重复出现的代谢差异物质,得到14个共同差异物质,大部分为羧酸类和苷类物质,且在突变株中均显着上调,特别的是,有7种代谢物仅出现在突变株中,包括松柏苷(抗氧化物质)、3个羧酸类物质、1个酚类物质、1个甾体皂苷类物质和1个其它物质。分析认为敲除NOX相关基因后,除了会引起盾壳霉突变株代谢抗氧化类物质,还会导致其代谢其它新的次级代谢产物,这些物质与盾壳霉的细胞分化和分生孢子的形成密切相关。2盾壳霉寄生核盘菌的关键代谢物筛选。通过盾壳霉和核盘菌的共培养分别与两种菌株单独培养相比,代谢总离子流图结果显示,盾壳霉在接触到核盘菌之后有明显的代谢扰动。两组比较发现,共同的差异代谢组分有52个,大部分为酸类和苷类物质。差异组分的靶向代谢通路富集结果显示有10种代谢路径显着富集。其中:氨基酸相关通路,甘油磷脂代谢和谷胱甘肽代谢通路的显着富集,说明在寄生过程中菌体的生命活动旺盛,寄生过程涉及很多复杂生命活动相关代谢物的产生,此过程有较复杂的信号分子传导,还涉及细胞的凋亡,菌体间通过甘油磷脂类物质的代谢来进行相互识别,同时,磷脂类物质也可能参与寄生过程的防御反应中。为了进一步缩小寄生引起的代谢差异物质的范围,引入盾壳霉突变株Qnox1-6与核盘菌共培养的不寄生组进行对照实验。通过多组分比较筛选,以及代谢组分在各处理组中的代谢峰相对丰度比较和生物学功能分析,筛选认为2-Phenylacetamide和Sinapic acid是盾壳霉寄生核盘菌的关键物质。3寄生关键代谢物的生物功能研究。以芥子酸(S.A.)为外源添加对象的实验证明:S.A.的添加对盾壳霉生长影响较小;但是,S.A.能明显抑制核盘菌的生长并导致其出现生长异常现象。代谢通路富集结果显示,低浓度S.A.的添加导致核盘菌细胞内正常氧化还原及能量代谢受阻,故而引起NAD补救途径的显着上调,且高浓度的S.A.对核盘菌的磷脂合成代谢路径有抑制,分析认为S.A.影响到核盘菌细胞膜的生物功能,导致其出现生长缓慢,生长异常等现象。S.A.添加对寄生组共培养过程的代谢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与未添加共培养组相比,S.A.的添加会引起共培养过程中酸类,糖苷类,酚类、酰胺类等物质的显着上调。说明S.A.的添加对共培养产生的差异代谢有加强的效果,除此之外,代谢通路富集结果表明,S.A.的添加还会影响到盾壳霉接触核盘菌时的能量代谢以及细胞识别与信号分子的传导等功能,进一步证明了 S.A.是盾壳霉接触核盘菌的过程中的关键代谢物。(本文来源于《华中农业大学》期刊2018-06-01)
强翠翠[9](2018)在《盾壳霉对两种除草剂的敏感性评价及谷氨酰胺合成酶功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盾壳霉(Coniothyrium minitans)作为防治菌核病的生物制剂已经被大量研究。本论文主要研究盾壳霉与田间两种灭生型除草剂草甘膦和草铵膦共同施用问题,并针对试验过程中出现的现象,主要研究了除草剂草铵膦的靶标基因在盾壳霉生长过程中的功能。试验结果如下:1.盾壳霉对两种除草剂敏感性评价:草甘膦和草铵膦对盾壳霉菌丝均有较强抑制作用,EC_(50)分别为714.3μg/mL和574.5μg/mL;对孢子抑制作用相对较弱,草甘膦EC_(50)为1019.8μg/mL,而草铵膦对盾壳霉孢子的萌发基本没有抑制作用;对核盘菌菌丝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EC_(50)分别为1695.8μg/mL和223.5μg/mL,草铵膦较草甘膦抑制作用更为显着;两种除草剂存在下会延迟盾壳霉孢子的萌发时间,但是对盾壳霉孢子没有杀灭作用;两种除草剂存在下,会影响盾壳霉对核盘菌菌核的寄生,草铵膦较草甘膦抑制作用更为显着。但结合两种除草剂的性质,草铵膦在田间能快速被降解且不能杀灭孢子,草甘膦也不能杀灭孢子且在较高浓度下仍对盾壳霉寄生核盘菌菌核没有太大影响。所以,在田间正常条件下盾壳霉孢子均可以和两种除草剂进行混合施用。2.盾壳霉在含草铵膦的PDA平板上生长异常,推测草铵膦的靶标对盾壳霉的生长起重要作用,为了探究生长异常原因,了解草铵膦的作用机理,为研究抗药性材料提供依据,我们研究了草铵膦对盾壳霉的作用。盾壳霉中存在叁个含有谷氨酰胺合成酶保守结构域的基因,其中一个为FluG蛋白,另外两个为谷氨酰胺合成酶类似蛋白,将其分别命名为GlnA1(CmZS1_02675)和GlnA2(CmZS1_07614)。基因GlnA1敲除会使盾壳霉致死,加入一定量谷氨酰胺之后,敲除转化子可以恢复生长和产孢,但是菌落偏白,疑似黑色素产量降低,且加入其它类氨基酸不能恢复其生长和产孢。耐药性试验表明,草铵膦对GlnA1敲除转化子无抑制作用。GlnA2敲除转化子与菌株ZS-1相比,在菌落形态、菌丝尖端、生长、产孢、生物学产量和对草铵膦的抗药性方面均无显着差异。因此可以确定,在盾壳霉中GlnA1为除草剂草铵膦的靶标,而GlnA2不是。(本文来源于《华中农业大学》期刊2018-06-01)
孙西苹[10](2017)在《盾壳霉铁载体铁转运类似蛋白CmSIT1功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盾壳霉(Coniothyrium minitans)能够寄生核盘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的菌丝和菌核,可以产生少量的抗真菌物质,是菌核病的重要生防真菌。本研究利用农杆菌介导转化盾壳霉分生孢子的方法,得到20多株表型明显有别于野生菌株ZS-1的突变体。其中ZS-1TN1812菌落异常,颜色由黄色向棕色渐变发展,菌落形状不规则呈扇形;在PDA培养基上菌丝生长缓慢,菌丝尖端短分枝明显增多,菌落中央菌丝明显变粗;该突变体菌落能产生分生孢子器,但不产生分生孢子,而ZS-1菌株的典型表型则是菌丝表面逐渐被黑色分生孢子器覆盖;并且ZS-1TN1812在PDA平板上与核盘菌对峙培养时能够产生大量抗真菌物质。通过温度和蛋白酶处理ZS-1TN1812发酵滤液,发现抗真菌物质至少包含耐热型和蛋白酶敏感型两种化合物。耐热型抗真菌物质可以特异性抑制核盘菌的生长,但不能抑制另一种真菌希金斯刺盘孢菌的生长。而与核盘菌相比,希金斯刺盘孢菌则对有蛋白活性的抗菌物质更为敏感。为了探究ZS-1TN1812滤液中抗真菌物质对菌核病的防治效果,喷洒其滤液于油菜叶片上,核盘菌的侵染扩展明显受到抑制,说明该突变体产生的抗真菌物质在油菜叶片上能发挥有效作用,可以达到防治菌核病的目的。突变体ZS-1TN1812中T-DNA的单拷贝插入激活了铁载体铁转运蛋白类似基因CmSIT1的表达,而且CmSIT1在盾壳霉中是单拷贝存在的。CmSIT1基因包含一个大小为2510 bp的开放阅读框,由7个外显子,6个内含子组成,编码区序列长度为2052 bp,编码683个氨基酸(Gen Bank登录号:MF447899)。为了预测此基因的功能,经NCBI网站Blastp搜索CmSIT1含有一个保守结构域(aa124-aa490),属于主要运输超家族MFS家族,TMHMM Server v.2.0预测CmSIT1具有13个跨膜区域,用软件Phyre 2采用同源建模的方法构建了CmSIT1的叁维结构模型,构建进化树分析,结果表明CmSIT1极有可能是用于铁吸收的MFS转运载体,该基因推定可能与铁载体介导的铁转运相关。同时在盾壳霉中超量表达CmSIT1基因,转化子获得与ZS-1TN1812相似的表型,说明ZS-1TN1812的异常表型确实是CmSIT1基因增强表达导致的。为了进一步验证此基因的功能,本研究运用试剂盒定量检测了盾壳霉菌丝中铁离子的总含量,发现ZS-1TN1812菌丝中铁离子总含量显着高于ZS-1,说明ZS-1TN1812吸收铁离子的能力增强。突变体ZS-1TN1812和野生型菌株ZS-1在含2 m M Fe Cl3的PDA平板上培养,两菌株吸收铁的能力都明显增强而且表型基本相同,说明菌丝内铁的高度积累与突变体ZS-1TN1812的异常表型二者是相关的。为了探索ZS-1菌株中CmSIT1基因被诱导表达的条件,将ZS-1菌株与其他真菌共培养,然后q RT-PCR分析CmSIT1基因的动态表达变化,发现ZS-1菌株与核盘菌互作早期(2 d)时,ZS-1中能检测到CmSIT1基因的大量表达,4 d和5 d时,其表达显着下滑,表明CmSIT1可能在与核盘菌互作早期发挥作用,比如与寄主核盘菌竞争铁离子。总之,突变体ZS-1TN1812的异常表型跟菌丝内铁的高度积累是相关的,CmSIT1基因可能与铁载体介导的铁转运相关,其激活表达增强了盾壳霉的抗真菌能力,此基因在盾壳霉与核盘菌互作早期可被强烈诱导表达,是一个潜力很大的可以提高盾壳霉生物防治能力的基因。为了阐明CmSIT1基因调控盾壳霉生长、产孢和抗真菌作用等的分子机制,本研究对ZS-1TN1812和ZS-1的48 h转录组数据进行了分析。GO和Pathway富集的结果发现,差异表达的基因涉及到的都是生物体生命活动中十分重要的过程,如碳水化合物代谢、脂质代谢、转运、免疫系统等。CmSIT1基因的上调表达,影响最大的基因主要是跟代谢进程相关的类别包括碳水化合物和脂类代谢等基础代谢,说明CmSIT1基因是盾壳霉的重要基因,该基因的变化会影响盾壳霉最基础的生命代谢活动,如生长、产孢等。为了进一步研究盾壳霉中发挥抗菌作用的物质种类,本研究运用GC-MS和LC-MS技术对菌丝粗提液的代谢物质进行了测定,检测出ZS-1样品化合物种类主要有酮类、烷烃、烯烃、酯类和脂肪酸类等,ZS-1TN1812样品化合物种类主要有醇类、萜类(倍半萜和单链萜)、烷烃、烯烃、酯类、脂肪酸类和生物碱类等。通过两者鉴定物质种类对比,抗菌物质有可能是萜类化合物、类固醇、生物碱类物质。烷烃、烯烃、醇类参与碳水化合物的代谢,酮类、萜类、酯类和脂肪酸类参与脂质代谢,生物碱类属于次级代谢产物。通过根据差异代谢物质与代谢通路的交叉分析对比,发现二者具有对应关系。代谢组鉴定出的主要化合物可以归入相应的Pathway富集类别:(1)碳水化合物代谢(环十六烷、正十八烷、二十二烷、二十七烷、二缩甘露醇、山梨醇、D-甘露醇等)、(2)脂类代谢[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的生物合成(亚油酸、油酸、麦角固醇、合金欢醇)、甘油磷脂代谢、醚脂类代谢(丁基-异丁基-邻苯酸二甲酯、邻苯二甲酸单(2-乙基己基)酯、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多酮类化合物(环戊基乙酮)和萜类化合物(古芸烯、角鲨烯)的代谢]、(3)次级代谢产物[包括4-甲基-2,6-二喹啉二醇、2-(2-苯并噻唑基硫代)乙醇等生物碱]。而且通过代谢节点与转录组数据的相互验证(例如糖类和过氧化氢的代谢等),推测代谢节点相关的基因和酶类的变化可能是导致ZS-1TN1812异常表型的部分原因。综上所述,本研究盾壳霉中CmSIT1基因的激活表达能够影响盾壳霉的生长、产孢和重寄生能力,使其产生大量抗真菌物质。铁载体铁转运蛋白(SIT)是真菌中特有的且具有底物特异性,可以通过基因修饰,制造出抗菌制剂用于生物防治菌核病。同时转录组数据的分析结果说明盾壳霉的基因功能也是相当复杂的,一个基因的变化,可以引发很多基因的变化,这些基因共同调控和维持盾壳霉的生命活动进程。(本文来源于《华中农业大学》期刊2017-12-01)
盾壳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基于液质联用(LC-MS)的代谢组学分析手段,通过突变株Qnox1-6与野生株zs-1的代谢比较,研究NADPH氧化酶相关基因对盾壳霉代谢的影响。筛选得到14个重要的代谢差异物质,主要是羧酸类和苷类物质。特别是7个仅在突变株中出现的物质为:苯二酚、松柏苷、甾体皂苷类物质、3个羧酸类物质及其他物质,这些代谢物与盾壳霉寄生核盘菌紧密相关。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盾壳霉论文参考文献
[1]..盾壳霉ZS-1SB[J].农药科学与管理.2019
[2].孙池,蒋静,胡先文,付艳苹,姜道宏.NADPH氧化酶相关基因对盾壳霉代谢的影响[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19
[3].周永金,杨兴志.盾壳霉防治油菜菌核病药效试验[J].现代农业科技.2019
[4].刘碧丽,杨嘉永,任杰.盾壳霉次生代谢活性成分研究进展[J].中国新药杂志.2018
[5].刘刚.在田间生产中盾壳霉或可与草甘膦和草铵膦混合施用[J].农药市场信息.2018
[6].强翠翠,程家森,谢甲涛,付艳苹,姜道宏.盾壳霉对2种除草剂的敏感性评价[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18
[7].许艳云,郑在武,夏红霞,谢原利.盾壳霉防控油菜菌核病试验研究[J].湖北植保.2018
[8].孙池.基于代谢组学的盾壳霉寄生核盘菌的关键代谢物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8
[9].强翠翠.盾壳霉对两种除草剂的敏感性评价及谷氨酰胺合成酶功能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8
[10].孙西苹.盾壳霉铁载体铁转运类似蛋白CmSIT1功能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