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度比论文_鲁昭,田世宽

导读:本文包含了刚度比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刚度,管片,多相,混凝土,动静,弯矩,框架。

刚度比论文文献综述

鲁昭,田世宽[1](2019)在《铁路大跨度连续梁-拱组合桥拱梁合理刚度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结合国内关于连续梁-拱组合结构桥刚梁柔拱、柔梁刚拱和刚梁刚拱的概念,以国内某高速铁路(90+180+90)m连续梁-拱组合结构桥为例,分析了不同拱梁刚度比对结构关键受力部位内力、应力、活载挠度、拱肋稳定性的影响,提出了大跨度连续梁-拱组合结构桥合理拱梁刚度比的取值范围,可为类似桥梁的设计和科研提供经验借鉴。(本文来源于《西部交通科技》期刊2019年05期)

章维国,谢正松,章于川,吴兵[2](2018)在《低动静刚度比天然胶类减震制品的配方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改善减震橡胶制品的动静刚度比K_d/K_s,通过采用纯天然橡胶NR、天然胶与顺丁橡胶并用胶NR/BR(并用比85/15)、天然胶与丁苯橡胶并用胶NR/SBR(并用比85/15)等叁种不同生胶体系和相同硫化体系的配方,以及相同生胶并用体系NR/BR(并用比70/30)和叁种不同硫化体系的配方,分别按照日本JISK6394标准制备试样,然后对各标准试样进行动静刚度比K_d/K_s测试试验。测试结果表明,纯天然橡胶NR配方的K_d/K_s最小,当NR与BR、SBR等橡胶并用后,其K_d/K_s都有所提高;而NR/BR(70/30)标准试样中,高硫低促硫化体系配方试样的K_d/K_s最小,当使用低硫高促和全硫载体硫化体系时,试样的K_d/K_s均有所增大,其中全硫载体硫化体系配方试样的K_d/K_s最高。因此,制造减振性能优良的天然胶类减震橡胶制品时,应优先考虑采用高硫低促硫化体系的基本配方。(本文来源于《安徽化工》期刊2018年06期)

贾明明,周洲,吕大刚,杨宁[3](2018)在《摇摆桁架-钢框架结构的刚度比需求及地震响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摇摆墙体系作为一种具有良好工程应用前景的新型结构形式被越来越多的工程人员所接受,但其自重大、易开裂、增大结构质量等问题一直困扰着广大科研人员。考虑到传统的摇摆墙体系的诸多不足,该文提出了摇摆桁架-钢框架体系,并对摇摆桁架的设计方法进行了探索与研究,给出了基于需求刚度比的设计建议。基于小、中、大震作用下的时程分析,对耗能构件的能量耗散以及累积位移延性进行了分析,研究了摇摆桁架-钢框架体系塑性铰形成过程以及结构的地震失效模式。结果表明,采用摇摆桁架-钢框架体系能显着改善、优化和控制钢框架结构的地震失效模式,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摇摆桁架体系作为-种新型摇摆结构,其功能可恢复性明显高于传统的抗震设计结构。(本文来源于《工程力学》期刊2018年10期)

朱春明[4](2018)在《地铁上盖建筑楼层侧向刚度比控制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地铁上盖建筑底部多为大柱网、大层高的轨道交通基地,上部为小开间、小层高的住宅或办公楼,易在底部楼层形成刚度薄弱层。总结了此类建筑结构设计特点,对部分国内已建、在建地铁上盖建筑的结构体系、转换形式进行了统计,对因底部楼层刚度比不足而采取的措施进行统计与分类;在此基础上对平台上下层层刚度比不满足规范要求的解决方案进行了讨论和建议。提出了楼层侧向刚度计算时应竖向分区段采用不同计算方法。在对底部框架结构侧向刚度影响因素的分析基础上,对不同增加底层与上一层层间侧向刚度比措施的有效性进行了分析和对比。结果表明,增加1层顶梁截面宽度或高度的措施基本无效;对1层柱加强的相关措施效果明显,其中1层柱上下两端加腋加强措施最为有效。(本文来源于《建筑结构》期刊2018年15期)

王巧玲,季承远,于世长,高光涛[5](2018)在《炭黑及硫化体系对叁元乙丙橡胶发泡减震制品硬度与动静刚度比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炭黑及硫化体系对叁元乙丙橡胶发泡减震制品硬度与动静刚度比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炭黑N330和N550用量的增大,胶料硬度、动静刚度比均呈现增大趋势;随着硫黄用量增大,胶料硬度逐渐增大,动静刚度比则呈现减小的趋势;随着硫化剂DCP用量增大,胶料硬度逐渐增大,动静刚度比则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本文来源于《橡胶工业》期刊2018年06期)

苏波,陈智,于国军,张抟[6](2018)在《碰撞过程中内流河散货船与防撞护舷刚度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从应力波原理角度分析了内流河散货船船艏与防撞护舷刚度比对碰撞力以及护舷耗能的影响,采用刚度比对规范中碰撞力计算公式进行了转化,采用非线性有限元软件LS-DYNA,建立了内流河散货船与防撞护舷的碰撞模型,提出了内流河散货船与防撞护舷刚度比的建议取值。研究表明:船与防撞护舷之间的碰撞力,随着防撞护舷与船艏刚度比的增加先降低再增高,存在着碰撞力最低值。防撞护舷的耗能,随着护舷与船艏刚度比的减小而增大。在防撞护舷与船艏刚度比取值范围为4~15时,防撞护舷防护性能较优,可以充分降低船与护舷的碰撞力,护舷达到合理的耗能比例,对防撞护舷的设计存在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公路》期刊2018年06期)

王宏伟,叶达伟,覃建华,周云[7](2018)在《基于抗侧刚度比的防屈曲支撑组合框架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某26层设置了防屈曲支撑的钢管混凝土组合框架的benchmark模型,以振型分解反应谱法作为基础算法,编制了基于遗传算法的优化程序,通过改变结构各层的抗侧刚度比,对设置防屈曲支撑的钢管混凝土组合框架结构进行了防屈曲支撑截面面积的优化设计,对以变化抗侧刚度比设计的结构和以固定抗侧刚度比设计的结构进行了弹性阶段和弹塑性阶段的地震响应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以变化抗侧刚度比设计的结构能在不减弱抗震性能的同时,减少48%的防屈曲支撑用量。在罕遇地震作用下,以变化抗侧刚度比设计的防屈曲支撑的耗能比例达54.98%,充分发挥防屈曲支撑的塑性变形能力消耗地震能量,起到保护框架梁、柱的作用。(本文来源于《防灾减灾工程学报》期刊2018年03期)

刘权,谭莲影[8](2018)在《低动静刚度比风电支撑产品的研制》一文中研究指出从胶料配方和硫化工艺设计两方面进行低动静刚度比风电支撑产品的研制。经试验得到优化胶料配方如下:天然橡胶100,炭黑N330 30,炭黑N774 32,偶联剂KH550 1,氧化锌5,硬脂酸2,防老剂RD 2,防老剂4010NA 1.5,加工助剂SC-657 2,促进剂2.1,硫黄2.3;优化硫化工艺参数如下:温度(150±2)℃,压力(20±1)MPa,时间20 min。制备出的风电支撑产品满足技术要求并具有低动静刚度比。(本文来源于《橡胶工业》期刊2018年05期)

李守巨,张健,王志云,李雨陶[9](2018)在《混凝土管片接头有效弯曲刚度比的解析计算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混凝土管片及其径向接头的横向弯曲刚度直接影响到管片衬砌的弯矩分布。当混凝土管片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主筋面积和接头连接螺栓的面积已知时,建立了混凝土管片和接头的极限弯矩计算模型。基于混凝土梁弯曲时截面变形假定,解析推导得到管片和接头的极限曲率表达式。分别定义了混凝土管片和接头的有效弯曲刚度及其弯曲刚度比,提出了混凝土管片接头有效弯曲刚度比的解析计算模型。分别参考北京地铁4#、东莞至惠州城际轨道交通工程某穿越东江水下隧道和上海地铁13#线隧道的工程参数,计算管片接头有效弯曲刚度和管片弯曲刚度的比值并进行对比。研究表明,管片接头有效弯曲刚度和管片弯曲刚度比在9%到11%之间,管片接头在衬砌中可以近似简化为铰接形式来进行内力计算。利用ANSYS软件建立等刚度管片环与铰接管片环模型,对比结果显示管片接头的存在使管片最大弯矩减小,弯矩分布发生很大变化。利用等刚度模型和铰接模型进行的内力计算可指导管片配筋,为工程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西安科技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2期)

尚守平,王彦[10](2018)在《基础隔震结构中上部结构与隔震层的刚度比限值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控制结构变形为目标,将上部结构刚度与隔震层刚度的比值定义为隔震刚度比,作为反映上部结构与隔震层协同变形特点的指标。假定上部结构的地震作用沿高度为矩形分布,在一般结构单质点简化方法基础上提出一种隔震结构动力分析的等效简化方法。进一步分析双自由度等效模型的刚度影响和动力特性,以隔震刚度比的形式解释了结构位移需求、位移分配函数以及隔震刚度比对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基于抗震性能,推导出结构位移需求与周期关系式、临界隔震刚度比表达式、最大和最小隔震刚度比限值表达式。选取不同结构高度、地震烈度、阻尼条件等计算了上部形式为框架、框-剪、剪力墙结构的叁类隔震结构在罕遇地震作用下的隔震刚度比限值。结果表明,一般隔震结构的隔震刚度比限值不宜小于4,低多层隔震结构主要由最小隔震刚度比控制,高层隔震结构在特定条件下需要满足最大隔震刚度比限值。计算结果整理成表格可供设计参考。(本文来源于《建筑结构学报》期刊2018年03期)

刚度比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改善减震橡胶制品的动静刚度比K_d/K_s,通过采用纯天然橡胶NR、天然胶与顺丁橡胶并用胶NR/BR(并用比85/15)、天然胶与丁苯橡胶并用胶NR/SBR(并用比85/15)等叁种不同生胶体系和相同硫化体系的配方,以及相同生胶并用体系NR/BR(并用比70/30)和叁种不同硫化体系的配方,分别按照日本JISK6394标准制备试样,然后对各标准试样进行动静刚度比K_d/K_s测试试验。测试结果表明,纯天然橡胶NR配方的K_d/K_s最小,当NR与BR、SBR等橡胶并用后,其K_d/K_s都有所提高;而NR/BR(70/30)标准试样中,高硫低促硫化体系配方试样的K_d/K_s最小,当使用低硫高促和全硫载体硫化体系时,试样的K_d/K_s均有所增大,其中全硫载体硫化体系配方试样的K_d/K_s最高。因此,制造减振性能优良的天然胶类减震橡胶制品时,应优先考虑采用高硫低促硫化体系的基本配方。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刚度比论文参考文献

[1].鲁昭,田世宽.铁路大跨度连续梁-拱组合桥拱梁合理刚度比研究[J].西部交通科技.2019

[2].章维国,谢正松,章于川,吴兵.低动静刚度比天然胶类减震制品的配方设计[J].安徽化工.2018

[3].贾明明,周洲,吕大刚,杨宁.摇摆桁架-钢框架结构的刚度比需求及地震响应分析[J].工程力学.2018

[4].朱春明.地铁上盖建筑楼层侧向刚度比控制方法研究[J].建筑结构.2018

[5].王巧玲,季承远,于世长,高光涛.炭黑及硫化体系对叁元乙丙橡胶发泡减震制品硬度与动静刚度比的影响[J].橡胶工业.2018

[6].苏波,陈智,于国军,张抟.碰撞过程中内流河散货船与防撞护舷刚度比研究[J].公路.2018

[7].王宏伟,叶达伟,覃建华,周云.基于抗侧刚度比的防屈曲支撑组合框架优化研究[J].防灾减灾工程学报.2018

[8].刘权,谭莲影.低动静刚度比风电支撑产品的研制[J].橡胶工业.2018

[9].李守巨,张健,王志云,李雨陶.混凝土管片接头有效弯曲刚度比的解析计算模型[J].西安科技大学学报.2018

[10].尚守平,王彦.基础隔震结构中上部结构与隔震层的刚度比限值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2018

论文知识图

试件HS1-2的变形试件F-1在弹性阶段,...双线性弹塑性本构关系名沿X轴的地基反力分布一层数关系津塔采用的竖向加劲钢板墙试验与理论...原子力显微镜检测L02和M3细胞在不同硬...自动变速箱动力总成

标签:;  ;  ;  ;  ;  ;  ;  

刚度比论文_鲁昭,田世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