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粒酶重复扩增法论文_麻文青,连福治,汪金泉,杨磊

导读:本文包含了端粒酶重复扩增法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端粒,肿瘤,程序,微孔,原发性,技术,宫颈。

端粒酶重复扩增法论文文献综述

麻文青,连福治,汪金泉,杨磊[1](2014)在《SYBR Green实时定量端粒重复序列扩增法检测端粒酶活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采用实时定量端粒重复序列扩增法(RQ-TRAP法)检测不同细胞端粒酶活性。方法用RQ-TRAP和TRAP-ELISA两种方法同时检测12种细胞的端粒酶活性,并比较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结果 RQ-TRAP方法能准确特异地检测系列稀释的293T细胞蛋白提取液的端粒酶活性,灵敏度可达8个细胞,扩增效率为98.92%。阴性对照组则未检测到端粒酶活性。RQ-TRAP方法测得12个细胞系中端粒酶的活性与TRAP-ELISA方法结果有较强相关性(r2=0.762 5)。两种方法检测肿瘤细胞端粒酶活性均高于正常细胞。结论 RQ-TRAP方法检测端粒酶可行,比TRAP-ELISA方法成本低、时间短,且支持高通量,是一种新的可快速可靠定量端粒酶活性的方法。(本文来源于《天津医药》期刊2014年08期)

鲁文红,何敏,余红平,徐顺清[2](2007)在《端粒重复扩增生物发光分析法定量检测端粒酶活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端粒酶活性定量检测的TRAP-发光分析法。方法:细胞株、组织样品与引物孵浴后,释放的焦磷酸盐由硫酸化酶作用转变为ATP,用荧光素酶生物发光系统检测发光信号;比较TRAP-发光分析法与TRAP-ELISA的结果。结果:TRAP-发光分析法的线性范围在2~1000个细胞之间。检测结果与TRAP-SYBR Green染色一致,与TRAP-ELISA法显着相关(r2=0.992,P<0.001)。结论:TRAP-发光分析法是一种稳定、快速、实际可行的端粒酶活性的定量分析方法。(本文来源于《实用医学杂志》期刊2007年04期)

卫立辛,范瑞芳,杨庆,贾凤岐,王维锋[3](2002)在《银染端粒重复序列扩增法检测肝癌模拟肝穿组织端粒酶活性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细针穿刺肝活检组织行端粒酶活性检测用于肝细胞癌(HCC)诊断的可行性。方法:HCC共28例,每例HCC肿瘤切除后立即行肝肿瘤模拟细针穿刺。应用非放射性同位素银染的端粒重复序列扩增法(TRAP),分别对28例模拟肝穿组织和28例肿瘤切取组织行端粒酶活性检测。结果:模拟肝穿组织与肿瘤切取组织的端粒酶检测结果完全一致,阳性率均为82%(23/28)。结论:模拟肝穿组织与肿瘤切取组织在HCC端粒酶活性检测方面具有同等的效果。该结果提示,B超引导下经皮肝穿刺活检行端粒酶活性检测在HCC的诊断、治疗效果评价和预后的判断方面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中国肿瘤临床》期刊2002年11期)

邱亚萍,张冬雷[4](2002)在《端粒重复扩增-微孔板杂交法检测妇科肿瘤端粒酶活性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探讨妇科几种常见恶性肿瘤与端粒酶活性的关系。方法 :采用端粒重复扩增 (TRAP)扩增端粒酶产物 ,通过生物素 -亲和素将扩增产物结合于微孔板 ,并与荧光素 (FITC)标记的特异性探针杂交 ,经酶标抗荧光素抗体结合而显色。结果 :妇科恶性肿瘤端粒酶活性检出 2 5例 (89.3% ) ,而肿瘤边缘组织检出 14例 (5 0 .0 % ) ,正常对照组织检出 10例 (35 .7% )。恶性肿瘤端粒酶活性显着高于肿瘤远端组织和正常对照组织 (P<0 .0 5 )。结论 :端粒酶激活可能在妇科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TRAP-微孔板杂交法是检测端粒酶活性灵敏而特异的一种方法。(本文来源于《南通医学院学报》期刊2002年03期)

卫立辛,曲增强,李东升,阎振林,贾风歧[5](2001)在《应用端粒重复序列扩增法检测原发性肝癌组织端粒酶活性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检测原发性肝癌及癌旁组织端粒酶活性并探讨端粒酶活性在原发性肝癌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端粒重复序列扩增法(TRAP)检测36例原发性肝癌及癌旁组织和3例正常肝组织端粒酶活性。结果:36例原发性肝癌组织有29例(80.6%)阳性。而36例癌旁组织只有4例(11.1%)阳性。3例正常肝组织均阴性。4例癌旁组织端粒酶阳性的患者均于术后半年内复发。结论:原发性肝癌癌旁组织端粒酶活性可望成为预测原发性肝癌术后复发的重要指标,对患者术后治疗方案的选择以及术后随访观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国肿瘤临床》期刊2001年11期)

吴东林,张玉静,阮承迈,陈守义,李鹏[6](2001)在《端粒酶重复扩增程序(TRAP)的改进和应用以及端粒酶酶学性质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端粒酶(Telomerase)是一种核糖核蛋白,它能利用自身的RNA组分作为模板,催化合成端粒重复序列(脊椎动物为5′-GTTAG-3′).目前应用最广的检测端粒酶活性的方法是Kim等的端粒重复扩增程序(Telomeric Repeat Amplification Protocol,TRAP).该方法引入了PCR扩增步骤,使检测灵敏度大大增加.本(本文来源于《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全国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期刊2001-09-01)

温淑娟,况二胜,黄镇华[7](2001)在《端粒重复序列扩增法结合微孔板杂交法定量检测端粒酶活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定量检测端粒酶活性的非放射性检测方法。方法将端粒重复序列扩增测定法(TRAP)与微孔板杂交 相结合建立了非放射性检测方法,对3例正常肝组织和4例肝癌患者治疗前后的肝癌组织、瘤旁组织、肝癌凋亡组织 进行检测。结果肝癌组织具有比较高的端粒酶活性,而正常肝组织和瘤旁组织无此酶活性,肝癌凋亡组织端粒酶活性 显着降低。结论 该定量分析方法简单、灵敏、特异性强,可以比较准确地反映组织的端粒酶活性状态。(本文来源于《第一军医大学学报》期刊2001年06期)

吴东林[8](2001)在《端粒重复扩增程序(TRAP)的改进和应用以及端粒酶酶学性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端粒酶(Telomerase)是一种核糖核蛋白,它能利用自身的RNA组分作为模板,催化合成端粒重复序列(脊椎动物为5’—GGTTAG—3’)。研究表明端粒酶的表达与细胞永生化及肿瘤发生密切相关,因此对端粒酶活性的检测日益受到重视。目前应用最广的检测端粒酶活性的方法是Kim等的端粒重复扩增程序(Telomeric Repeat Amplification Protocol,TRAP)。该方法引入了PCR扩增步骤,使检测灵敏度大大增加。但由于PCR反应的反向引物是端粒重复的互补序列,可结合在端粒重复序列的任意部位,导致PCR产物长度发生变化(变长或变短),不能如实反映端粒酶的持续合成能力(进行性,processivity),这个缺陷限制了TRAP反应的实际应用效果。针对这个问题,一些研究者通过在反向引物CX的5’末端加入短的锚定序列的方法阻止PCR产物错误延长,但未解决PCR产物缩短的问题。利用重新设计的反向引物和特殊的反应体系,对TRAP方法进行了重大改进,解决了上述问题,实现了对端粒酶活性的准确测定。利用这个方法,对各种细胞系,肿瘤临床样品的端粒酶活性进行了测定。并对端粒酶的酶学性质进行了研究。端粒重复扩增程序(TRAP)的改进 重新设计TRAP反应引物P1和P2。其中P2引物包括两部分,分别为端粒序列结合部分和锚定部分,反向引物的重新设计是本实验的关键改进之一。改进反应体系,引物使用经过重新设计的P1和P2。在体系中只有dATP、dTTP、dGTP叁种核苷酸,不含dCTP核苷酸。端粒酶延伸反应后进行接尾反应,反应体系中的Taq聚合酶以P2的锚定部分为模板,在端粒酶产物末端催化合成锚定的“尾”序列。此步反应也可与延伸反应同时进行。反应液90℃加热3min灭活端粒酶,在此期间加入dCTP。然后进行PCR扩增。利用人工合成的端粒酶产物作为模板进行TRAP反应,表明改进反应能正确进行PCR扩增,达到了设计目的。端粒重复扩增程序(TRAP)的条件优化 对改进的TRAP反应进行优化,确定PCR扩增条件:94℃30s,64℃45s,72℃1min,27~30个循环。确定反应的最适pH为8.3,最适Mg离子浓度为1.5mM。检测了方法的灵敏度,人工合成模板R5含量在0.002~0.2amol 中文摘要一之间呈线性关系。检测了 293细胞的端粒酶活性,来自 10个细胞的抽提物可检测到活性,且细胞数在30~1000之间呈线性关系。不同细胞系与肿鹰样品端粒醇活性测定 测定了40例肿瘤细胞的端粒酶活性,其中37例阳性,3例阴性,阳.性率·92.5%。人的心、肺、胃、肾等正常组织未见端粒酶活性,人体胎盘组织有端粒酶活性。肿瘤细胞系293、Hela细胞、SMMC、HepZ、MCF7均可见端粒酶活性。并初步总结了端粒酶活性与肿瘤样本病理指标间的关系。端粒酶活性和端粒酶催化亚基表达的相关性 通过RT—PCR检测hTERT基因的表达,肿瘤样品有特异扩增产物。发现肿瘤样品端粒酶活性与端粒酶催化亚基表达之间有一致性。但端粒酶活性大小与催化亚基表达强度之间没有正相关关系。说明除催化亚基决定端粒酶活性外,细胞中的其他因素对端粒酶活性也有较大影响。端粒酶酶学性质研究 利用改进的lLAP方法对端粒酶的酶学性质进行了研究,发现不同种类的脱氧核苔酸对端粒酶活性的影响不同,考察了端粒酶的底物专一性;证明人的端粒酶对端粒序列有一定的核酸酶活性。(本文来源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军需大学》期刊2001-05-01)

王秦秦,李继梅,唐睿珠[9](2001)在《端粒重复扩增技术测定端粒酶在不同肿瘤细胞中的分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确定端粒酶在几种恶性肿瘤细胞和肿瘤组织中的分布状态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端粒重复扩增技术 (TelomereRepeatAmplificationProtocol,TRAP)测定人鼻咽癌细胞KB、新鲜乳癌组织细胞、乳癌转移淋巴结细胞、人宫颈癌细胞系Hela、小鼠腹水癌细胞P388、人白血病细胞K6 5 2及人肺癌细胞A5 49中端粒酶的表达水平。结果 测试显示 ,新鲜乳癌组织细胞、人宫颈癌细胞Hela、小鼠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系P388及人肺癌细胞系A5 49均出现端粒酶的阳性表达 ,阳性率为 5 0 %。结论 证实了端粒酶在一些恶性肿瘤细胞组织中的存在 ,同时也反映了端粒酶与上述肿瘤细胞的恶性增殖行为的密切联系。(本文来源于《云南医药》期刊2001年02期)

刘连红,马艳华,邱奕强,郑辉[10](2000)在《银染端粒重复扩增技术检测乳腺癌组织端粒酶活性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探讨应用银染端粒重复扩增技术 (TRAP)检测乳腺癌组织端粒酶活性。方法 用银染TRAP法对 36例乳腺癌组织和 2 4例乳腺良性病变组织进行端粒酶活性检测。结果  36例乳腺癌外科手术切除组织中 ,33例检测到端粒酶活性 (91.7% ) ,而其它良性乳腺病变组织无 1例阳性 ,两组有非常显者性差异 (P <0 .0 1)。结论 端粒酶激活在乳腺癌的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 ,端粒酶活性检测可望成为乳腺癌诊断的有用标志物(本文来源于《武警医学》期刊2000年11期)

端粒酶重复扩增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建立端粒酶活性定量检测的TRAP-发光分析法。方法:细胞株、组织样品与引物孵浴后,释放的焦磷酸盐由硫酸化酶作用转变为ATP,用荧光素酶生物发光系统检测发光信号;比较TRAP-发光分析法与TRAP-ELISA的结果。结果:TRAP-发光分析法的线性范围在2~1000个细胞之间。检测结果与TRAP-SYBR Green染色一致,与TRAP-ELISA法显着相关(r2=0.992,P<0.001)。结论:TRAP-发光分析法是一种稳定、快速、实际可行的端粒酶活性的定量分析方法。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端粒酶重复扩增法论文参考文献

[1].麻文青,连福治,汪金泉,杨磊.SYBRGreen实时定量端粒重复序列扩增法检测端粒酶活性[J].天津医药.2014

[2].鲁文红,何敏,余红平,徐顺清.端粒重复扩增生物发光分析法定量检测端粒酶活性[J].实用医学杂志.2007

[3].卫立辛,范瑞芳,杨庆,贾凤岐,王维锋.银染端粒重复序列扩增法检测肝癌模拟肝穿组织端粒酶活性的研究[J].中国肿瘤临床.2002

[4].邱亚萍,张冬雷.端粒重复扩增-微孔板杂交法检测妇科肿瘤端粒酶活性的研究[J].南通医学院学报.2002

[5].卫立辛,曲增强,李东升,阎振林,贾风歧.应用端粒重复序列扩增法检测原发性肝癌组织端粒酶活性的研究[J].中国肿瘤临床.2001

[6].吴东林,张玉静,阮承迈,陈守义,李鹏.端粒酶重复扩增程序(TRAP)的改进和应用以及端粒酶酶学性质的研究[C].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全国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2001

[7].温淑娟,况二胜,黄镇华.端粒重复序列扩增法结合微孔板杂交法定量检测端粒酶活性[J].第一军医大学学报.2001

[8].吴东林.端粒重复扩增程序(TRAP)的改进和应用以及端粒酶酶学性质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需大学.2001

[9].王秦秦,李继梅,唐睿珠.端粒重复扩增技术测定端粒酶在不同肿瘤细胞中的分布[J].云南医药.2001

[10].刘连红,马艳华,邱奕强,郑辉.银染端粒重复扩增技术检测乳腺癌组织端粒酶活性的研究[J].武警医学.2000

论文知识图

一2转染前后乳腺上皮细胞生长曲线对比不同抑制剂对端粒酶活性的抑制曲线端粒酶延长时间的影响(A)端粒DNA,(B)端粒酶示意图不同细胞系的端粒酶活性研究端粒酶活性及抑制的测定原理

标签:;  ;  ;  ;  ;  ;  ;  

端粒酶重复扩增法论文_麻文青,连福治,汪金泉,杨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