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变电站与传统变电站继电保护的比较研究冯耀宇

智能化变电站与传统变电站继电保护的比较研究冯耀宇

(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昆明供电局650200)

摘要:在技术领域进行智能化变革,能够使国家电网体系满足更多社会需求。事实证明,智能化的变电站体系确实解决了一些传统技术难题,然而,由于我国当前的变电站智能化水平尚处于起步阶段,某些方面发展不太成熟,在运行和维护中存在一些新的技术性问题,因此,要对变电站智能化难题进行深入分析解剖,找寻其中的运维规律,实现技术突破。

关键词:变电站;运维;智能

1智能化变电站概述

所谓的智能化变电站,即为根据IC61850标准以及通信规范,借助于网络化二次设备分层以及智能化一次设备,最终实现变电站中智能电气设备的智能化操作,并且能够共享信息的一种现代化变电站。这一类型变电站的智能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其借助于比较科学的通信网络技术,最终实现对电网数据的统一采集、共享以及利用等;二是其能够完成对状态的严格检测、合理地诊断故障以及对状态进行检修这一全寿命周期的有效管理;三是此种类型的变电站还可以实现自动控制以及智能调节等诸多功能;四是此变电站无需工作人员进行值班看守,其可以自动地完成各项操作。随着智能化技术的合理应用,也使得变电站的管理工作以及操控工作变得更加的高效简便、安全可行,使得对数据信息的处理也更加快速便捷、安全可靠。

2智能化变电站运行维护技术分析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智能化的电力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现代化的变电站不断经历变革,经过数字化时代、信息化时代,如今进入到智能化时代。通过对电站标准化和信息化的改进,形成了智能化的变电站,运行与管理技术也在不断提高,现代化的智能变电站是随着国民经济发展的形势,根据用户的实际需要变化而不断创新的。通过融合现代化的互联网技术,对变电站供电站的所有信息进行智能化收集及监控,过去的设备出了问题,人工查找很困难,而通过智能化,任何环节出现异常都能立即显示出来,打破了信息采集的瓶颈,推动了智能变电站的快速普及。现代化的智能变电站设计结构普遍认可的是二分结构中的三层结构设计,即主管电能分配等工作过程层,主管继电保护测控工作的间隔层,主管自动化控制管理的站控层。如今,现代化的智能化变电站已经成为国家电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变电站的发展方向及发展重点,未来还要建立更为先进的智能化电力网,智能变电站的成功应用,必定为未来智能电网的建设积累经验。

3传统与智能化变电站继电保护的比较分析

3.1一、二次电力设备维管

现代化智能电站的硬件设备应用了计算机科学技术、全新的决策技术、新型信息传递技术,与旧有电站相比较,能突出体现其新型智能化的特点。现代化智能电站的硬件设备按其作用可以明确区分出一、二次电力设备。直接为客户供电相关的硬件设备都可归于一次设备,不参与直接供电,但是,参与管控智能电站的一次工作的设备可以归于二次设备。常见的电力互感器设备、具有智能管理工能的电力断路器都是一次硬件设备。电力互感器是集成了很多新技术比较综合的电力传送感应器,应用屏蔽线和信息收集传送器等,可以完成一次电力设备的数据采集工作,既能监控电网电流输送状况,还能为保护设备提供相关信息。

3.2保护装置调试

继电保护对保护装置的调试可以分为四个步骤:第一步,对保护装置设备进行调试。一个系统,设备是基础,如果设备存在问题,系统的运行可行性几乎为零。所以,要对保护装置进行初步检查,确保设备能够正常运行,并且在发生突发状况时能够及时检查和排除;对保护装置的配件要开展排查工作,如插件,压板和端子排等;对电流电源的运行要确保直流电源和交流电源的相互连通,确保在一方出问题时,能及时变换为另一电源,保证系统的正常电源供应。第二步,进行零漂测试和采集样本时,零漂测试要做到多次测量并且保证测验的可行性;采集样本要做到缩小实测值和标准值的范围,并且精准控制在5%以内。第三步,校正部分。我们要保证数值的准确性,就需要对结果进行校正和检验。在有电源和无电源下,都要尽量保持数值是在可变范围内。校正能够保证实验的精准性,减小实验误差。第四步,光纤通道的检查是作为结束部分,在完成前面三步后,我们要保证电流能够正常通过,就需要对光纤通道进行可行性的测试,保证能够完整输送电流和灯泡的正常发光。

3.3加强过程操作中的继电保护

在实施操作前,继电保护的可靠性还受到快速跳闸功能的直接影响,其能够对输电线路、变电站母线以及变压器等保护有效完善,从而促使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得到有效控制,更好的实现对电力调度系统保护的强化。与此同时,还必须对系统保护设备以及保护装置进行简化处理。简单来说,在主保护定值出现波动相对较小的情况下,即使电力系统再次出现变化,继电保护也不会发生任何改变,这就必须对软硬件进行分开处理,使其独立保护得到更好的强化。就输电线路的具体情况来看,对其实施独立采样可通过运用不同开关电流来实现,及时了解系统电流综合运行情况。在继电保护实际运行期间,可对多端线路所掌握的母线保护以及数字化变电站进行更好的利用,使站内保护装置能够实现同步采样,同时还可对变电站作出及时的调整处理,促使数据可靠性得到进一步提升。

3.4对运维方法加以优化

于运转期间要增强对设施检测讯息加以运用,隔开智能型终端和合并类单元,于过程层型网络内促使交换仪分隔得以实现,对公众交换仪和相关的网络实施科学的调节和监管,对各类装配本身的软硬压板应运用相应的操作,重视智能型终端柜的实地操作和运转的注重焦点。在实施维修期间,应同具体需求加以融合,汇编运转扶持、状况评测、设施消缺等细致的实地维修操作指引册子,凸显出重点技术的监管进程。智能型变电所的相关技术提升促使继电维护监管系统得以提升,部分技术准则和运转规范均要实施更改和升级,设施状况检测即状况维修的前提,在智能型变电所内,自交流型采样至维护出口型回路均处在检测内,要促使优良的设施状况评测得以实现,就应强化把控、探究相关能力。

3.5整体线路的线路保护

线路系统是除去子单元设备外,整体继电保护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因此,对线路的保护极大地影响了继电保护系统的稳定性。纵联差动保护方式是在智能化变电站继电保护系统中,对线路的主要保护方式,通过这种保护方式极大地提升了保护系统的稳定性。后备式和集中式是纵联差动保护方式的主要措施,这2种方式在合理配置的前提条件下都能够很好地发挥继电保护系统的稳定性。线路是连接各个间隔单元的主要桥梁,保护线路不仅是对线路本身的保护,同时也是对整个保护体系的运行进行检测,所以线路系统稳定性对整体保护系统的稳定性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电力行业的发展和变化而言,保证继电保护工作的质量和水平是一个十分关键的环节,当前,人们的生活和生产对电力的要求越来越高,我国电力系统在建设和发展的过程中也要重视继电保护技术的创新和完善,充分利用数字化技术,建立一个高智能化的变电站,进而能够更好地满足人们生产生活中对电力的需要。在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内,电力系统必须要将继电保护作为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加大建设的力度,进而更好地体现变电站功能,促进电力行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槿.关于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的可靠性探索[J].山东工业技术,2016(5):159.

[2]张欢,陈磊.智能变电站中电子式互感器与通信网络对保护的影响及适应性分析概述[J].电气技术,2013.

标签:;  ;  ;  

智能化变电站与传统变电站继电保护的比较研究冯耀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