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内科治疗床论文和设计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神经内科治疗床,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固定架、矩形床体和支撑脚,矩形床体包括第一床板和第二床板;第二床板的端部对称设有腿部支撑板;第一床板底端设有第一伸缩电机;腿部支撑板底端设有第二伸缩电机;第一床板和第二床板表面设有振动按摩垫;矩形床体长边的侧壁连接有手臂训练装置;矩形床体设有与第一伸缩电机、第二伸缩电机和振动按摩垫连接的可编程控制器;矩形床体侧壁设有与可编程控制器连接的数据输入面板;矩形床体侧壁设有电源装置和控制开关。具有能够根据患者身体的恢复情况设定康复治疗的训练计划,并自动带动患者进行康复训练,从而减少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的效果。

主设计要求

1.神经内科治疗床,包括固定架(1)、与固定架(1)连接的矩形床体(2)和与固定架(1)底端固定连接的支撑脚(3),其特征是:所述矩形床体(2)包括与固定架(1)连接的第一床板(4)和第二床板(5);所述第二床板(5)远离第一床板(4)的端部对称设置有腿部支撑板(6);所述第一床板(4)底端设有与支撑脚(3)连接的第一伸缩电机(7);所述腿部支撑板(6)底端设有与支撑脚(3)连接的第二伸缩电机(8);所述第一床板(4)和第二床板(5)表面设有振动按摩垫(18);所述矩形床体(2)设有手臂训练装置,所述手臂训练装置与矩形床体(2)长边的侧壁连接;所述矩形床体(2)设有与第一伸缩电机(7)、第二伸缩电机(8)和振动按摩垫(18)连接的可编程控制器(9);所述矩形床体(2)侧壁设有与可编程控制器(9)连接的数据输入面板(10);所述矩形床体(2)侧壁设有电源装置(11)和控制开关(12)。

设计方案

1.神经内科治疗床,包括固定架(1)、与固定架(1)连接的矩形床体(2)和与固定架(1)底端固定连接的支撑脚(3),其特征是:所述矩形床体(2)包括与固定架(1)连接的第一床板(4)和第二床板(5);所述第二床板(5)远离第一床板(4)的端部对称设置有腿部支撑板(6);所述第一床板(4)底端设有与支撑脚(3)连接的第一伸缩电机(7);所述腿部支撑板(6)底端设有与支撑脚(3)连接的第二伸缩电机(8);所述第一床板(4)和第二床板(5)表面设有振动按摩垫(18);所述矩形床体(2)设有手臂训练装置,所述手臂训练装置与矩形床体(2)长边的侧壁连接;所述矩形床体(2)设有与第一伸缩电机(7)、第二伸缩电机(8)和振动按摩垫(18)连接的可编程控制器(9);所述矩形床体(2)侧壁设有与可编程控制器(9)连接的数据输入面板(10);所述矩形床体(2)侧壁设有电源装置(11)和控制开关(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神经内科治疗床,其特征是:所述手臂训练装置包括与第二床板(5)侧壁可拆卸连接的U形杆(13)、与U形杆(13)的横杆(16)固定连接的连接固定件(14)、与固定件(14)连接的轴承(15)、与轴承(15)连接的横杆(16)和与横杆(16)端部固定连接的拉环(17)。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神经内科治疗床,其特征是:所述第一床板(4)和第二床板(5)表面设有固定扣;所述振动按摩垫(18)四角设有与固定扣(19)相匹配的扣环(2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神经内科治疗床,其特征是:所述第二床板(5)与腿部支撑板(6)之间通过转动轴(20)转动连接;所述第二伸缩电机(8)的输出端与腿部支撑板(6)的底端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神经内科治疗床,其特征是:所述支撑脚(3)侧壁固定连接有安装架(21),所述第一伸缩电机(7)和第二伸缩电机(8)与安装架(21)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神经内科治疗床,其特征是:所述腿部支撑板(6)远离第二床板(5)的端部固定连接有挡板(22);所述挡板(22)侧壁和腿部支撑板(6)侧壁设有弹性绑带(23)。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神经内科治疗床。

背景技术

神经内科是关于神经方面的二级学科。主要诊治脑血管疾病(脑梗塞、脑出血)、偏头痛、脑部炎症性疾病(脑炎、脑膜炎)、脊髓炎、癫痫、痴呆、代谢病和遗传病、三叉神经痛、坐骨神经病、周围神经病及重症肌无力等。神经内科的患者在康复阶段,需要对患者进行康复训练治疗。

目前,神经内科的患者在进行康复治疗阶段需要经过长时间的神经训练,以达到治疗效果。对于患者的康复治疗,采用的是传统的治疗方式。在传统的康复治疗中,通常是借助康复治疗器械,并通过护士配合患者完成各个康复治疗中的训练动作。

现有技术中,采用传统的康复治疗方式对患者进行康复治疗,需要护士长时间辅助患者完成各个康复治疗的训练动作,从而帮助患者进行治疗。传统的康复治疗方式对医护人员的资源占用较大,增加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神经内科治疗床,具有能够根据患者身体的恢复情况设定康复治疗的训练计划,并自动带动患者进行康复训练,从而减少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神经内科治疗床,包括固定架、与固定架连接的矩形床体和与固定架底端固定连接的支撑脚,所述矩形床体包括与固定架连接的第一床板和第二床板;所述第二床板远离第一床板的端部对称设置有腿部支撑板;所述第一床板底端设有与支撑脚连接的第一伸缩电机;所述腿部支撑板底端设有与支撑脚连接的第二伸缩电机;所述第一床板和第二床板表面设有振动按摩垫;所述矩形床体设有手臂训练装置,所述手臂训练装置与矩形床体长边的侧壁连接;所述矩形床体设有与第一伸缩电机、第二伸缩电机和振动按摩垫连接的可编程控制器;所述矩形床体侧壁设有与可编程控制器连接的数据输入面板;所述矩形床体床侧壁设有电源装置和控制开关。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使用神经内科治疗床对患者进行康复治疗的过程中,扶持患者躺在矩形床体表面,并且患者的腿部置于腿部支撑板表面;然后启动控制开关,将患者的病情特征数据信息输入数据输入面板,数据输入面板将患者的病情特征数据信息传递至可编程控制器;可编程控制器接收到患者的病情特征数据信息后对该病情特征数据信息进行分析与处理,然后可编程控制器根据该患者的病情特征数据信息发出控制命令信息至第一伸缩电机、第二伸缩电机和振动按摩垫,并控制第一伸缩电机、第二伸缩电机和振动按摩垫进行工作;通过第一伸缩电机进行伸缩工作,便于调节与第一伸缩电机连接的第一床板的端部进行升降,从而调整第一床板的倾斜角度,从而利于提高患者将背部倚靠在第一床板上的舒适度;通过振动按摩垫,便于患者对患者背部和臀部进行按摩,从而利于疏通患者经络;通过手臂训练装置,便于患者进行手部控制神经的训练恢复,从而提高患者卧床时的手部力量;通过第二伸缩电机的工作,便于带动与第二伸缩电机连接的腿部支撑板进行上下运动摆动,从而带动患者腿部进行上下摆动,从而便于带动患者进行腿部神经恢复的运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手臂训练装置包括与第二床板侧壁可拆卸连接的U形杆、与U形杆的横杆固定连接的连接固定件、与固定件连接的轴承、与轴承连接的横杆和与横杆端部固定连接的拉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患者躺在矩形床体表面后,将U形杆与第二床板的侧壁之间进行安装固定,通过U形杆与第二床板侧壁可拆卸连接,便于U形杆的安装与拆卸;通过U形杆、固定件、连接轴承和拉环构成的手臂训练装置,便于患者通过手握拉环进行手部神经的恢复训练。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床体和第二床体表面设有固定扣;所述振动按摩垫四角设有与固定扣相匹配的扣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固定扣和扣环,使得第一床板和第二床板与振动按摩垫之间为可拆卸连接,便于振动按摩垫的安装固定与更换。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床板与腿部支撑板之间通过转动轴转动连接;所述第二伸缩电机的输出端与腿部支撑板的底端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转动轴,便于腿部支撑板能够绕转动轴进行转动,从而便于第二伸缩电机带动腿部支撑板进行上下摆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撑脚侧壁固定连接有安装架,所述第一伸缩电机和第二伸缩电机与安装架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安装架,便于对第一伸缩电机和第二伸缩电机进行支撑与固定。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腿部支撑板远离第二床板的端部固定连接有挡板;所述挡板侧壁和腿部支撑板侧壁设有弹性绑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挡板,便于患者脚掌的倚靠,从而便于提高患者腿部置于腿部支撑板上的舒适感;通过弹性绑带,便于将患者腿部与腿部支撑板之间进行固定。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数据输入面板,便于将患者的病情特征数据信息传递至可编程控制器;可编程控制器接收到患者的病情特征数据信息后对该病情特征数据信息进行分析与处理,然后可编程控制器根据该患者的病情特征数据信息发出控制命令信息至第一伸缩电机、第二伸缩电机和振动按摩垫,并控制第一伸缩电机、第二伸缩电机和振动按摩垫进行工作;通过第一伸缩电机进行伸缩工作,便于调节与第一伸缩电机连接的第一床板的端部进行升降,从而调整第一床板的倾斜角度,从而利于提高患者将背部倚靠在第一床板上的舒适度;通过振动按摩垫,便于对患者背部和臀部进行按摩,从而利于疏通患者经络;通过手臂训练装置,便于患者进行手部控制神经的训练恢复,从而提高患者卧床时的手部力量;通过第二伸缩电机的工作,便于带动与第二伸缩电机连接的腿部支撑板进行上下运动摆动,从而带动患者腿部进行上下摆动,从而便于带动患者进行腿部神经恢复的运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正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俯视图;

图3是图2中A处的放大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左视图。

图中:1、固定架;2、矩形床体;3、支撑脚;4、第一床板;5、第二床板;6、腿部支撑板;7、第一伸缩电机;8、第二伸缩电机;9、可编程控制器;10、数据输入面板;11、电源装置;12、控制开关;13、U形杆;14、固定件;15、轴承;16、横杆;17、拉环;18、振动按摩垫;19、固定扣;20、转动轴;21、安装架;22、挡板;23、弹性绑带;24、扣环。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4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神经内科治疗床,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包括固定架1、与固定架1连接的矩形床体2和与固定架1底端固定连接的支撑脚3,矩形床体2包括与固定架1连接的第一床板4和第二床板5。第二床板5远离第一床板4的端部对称连接有腿部支撑板6。第一床板4底端焊接有与支撑脚3连接的第一伸缩电机7。腿部支撑板6底端焊接有与支撑脚3连接的第二伸缩电机8。第一床板4和第二床板表面5安装有振动按摩垫18。矩形床体2安装有手臂训练装置,手臂训练装置与矩形床体2长边的侧壁连接。矩形床体2侧壁安装有与第一伸缩电机7、第二伸缩电机8和振动按摩垫18连接的可编程控制器9。矩形床体2侧壁安装有与可编程控制器9连接的数据输入面板10。矩形床体2床侧壁安装有电源装置11和控制开关12。

在本实施例中,电源装置为蓄电池。在使用神经内科治疗床对患者进行康复治疗的过程中,扶持患者躺在矩形床体2表面,并且患者的腿部置于腿部支撑板6表面。然后启动控制开关12,将患者的病情特征数据信息输入数据输入面板10,数据输入面板10将患者的病情特征数据信息传递至可编程控制器9。可编程控制器9接收到患者的病情特征数据信息后对该病情特征数据信息进行分析与处理,然后可编程控制器9根据该患者的病情特征数据信息发出控制命令信息至第一伸缩电机7、第二伸缩电机8和振动按摩垫18,并控制第一伸缩电机7、第二伸缩电机8和振动按摩垫18进行工作。通过第一伸缩电机7进行伸缩工作,便于调节与第一伸缩电机7连接的第一床板4的端部进行升降,从而调整第一床板4的倾斜角度,从而利于提高患者将背部倚靠在第一床板4上的舒适度。通过振动按摩垫18,便于患者对患者背部和臀部进行按摩,从而利于疏通患者经络。通过手臂训练装置,便于患者进行手部控制神经的训练恢复,从而提高患者卧床时的手部力量。通过第二伸缩电机8的工作,便于带动与第二伸缩电机8连接的腿部支撑板6进行上下运动摆动,从而带动患者腿部进行上下摆动,从而便于带动患者进行腿部神经恢复的运动。

手臂训练装置包括与第二床板5侧壁可拆卸连接的U形杆13、与U形杆13的横杆16固定连接的连接固定件14、与固定件14连接的轴承15、与轴承15连接的横杆16和与横杆16端部固定连接的拉环17。

在本实施例中,在患者躺在矩形床体2表面后,将U形杆13与第二床板5的侧壁之间进行安装固定,通过U形杆13与第二床板5侧壁可拆卸连接,便于U形杆13的安装与拆卸。通过U形杆13、固定件14、连接轴承15和拉环17构成的手臂训练装置,便于患者通过手握拉环17进行手部神经的恢复训练。

第一床体4和第二床体5表面设有固定扣19;振动按摩垫18四角设有与固定扣19相匹配的扣环24。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固定扣19和扣环24,使得第一床板4和第二床板5与振动按摩垫18之间为可拆卸连接,便于振动按摩垫18的安装固定与更换。

第二床板5与腿部支撑板6之间通过转动轴20转动连接。第二伸缩电机8的输出端与腿部支撑板6的底端固定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转动轴20,便于腿部支撑板6能够绕转动轴20进行转动,从而便于第二伸缩电机8带动腿部支撑板6进行上下摆动。

支撑脚3侧壁固定焊接有安装架21,第一伸缩电机7和第二伸缩电机8与安装架21固定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安装架21,便于对第一伸缩电机7和第二伸缩电机8进行支撑与固定。

腿部支撑板6远离第二床板5的端部固定连接有挡板22。挡板22侧壁和腿部支撑板6侧壁固定有弹性绑带23。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挡板22,便于患者脚掌的倚靠,从而便于提高患者腿部置于腿部支撑板6上的舒适感。通过弹性绑带23,便于将患者腿部与腿部支撑板6之间进行固定。

综上,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数据输入面板10,便于将患者的病情特征数据信息传递至可编程控制器9。可编程控制器9接收到患者的病情特征数据信息后对该病情特征数据信息进行分析与处理,然后可编程控制器9根据该患者的病情特征数据信息发出控制命令信息至第一伸缩电机7、第二伸缩电机8和振动按摩垫18,并控制第一伸缩电机7、第二伸缩电机8和振动按摩垫进行工作。通过第一伸缩电机7进行伸缩工作,便于调节与第一伸缩电机7连接的第一床板4的端部进行升降,从而调整第一床板4的倾斜角度,从而利于提高患者将背部倚靠在第一床板4上的舒适度。通过振动按摩垫18,便于对患者背部和臀部进行按摩,从而利于疏通患者经络。通过手臂训练装置,便于患者进行手部控制神经的训练恢复,从而提高患者卧床时的手部力量。通过第二伸缩电机8的工作,便于带动与第二伸缩电机8连接的腿部支撑板6进行上下运动摆动,从而带动患者腿部进行上下摆动,从而便于带动患者进行腿部神经恢复的运动。

工作原理:在使用神经内科治疗床对患者进行康复治疗的过程中,扶持患者躺在矩形床体2表面,并且患者的腿部置于腿部支撑板6表面。然后启动控制开关12,将患者的病情特征数据信息输入数据输入面板10,数据输入面板10将患者的病情特征数据信息传递至可编程控制器9。可编程控制器9接收到患者的病情特征数据信息后对该病情特征数据信息进行分析与处理,然后可编程控制器9根据该患者的病情特征数据信息发出控制命令信息至第一伸缩电机7、第二伸缩电机8和振动按摩垫18,并控制第一伸缩电机7、第二伸缩电机8和振动按摩垫进行工作。通过第一伸缩电机7进行伸缩工作,便于调节与第一伸缩电机7连接的第一床板4的端部进行升降,从而调整第一床板4的倾斜角度,从而利于提高患者将背部倚靠在第一床板4上的舒适度。通过振动按摩垫18,便于对患者背部和臀部进行按摩,从而利于疏通患者经络。通过手臂训练装置,便于患者进行手部控制神经的训练恢复,从而提高患者卧床时的手部力量。通过第二伸缩电机8的工作,便于带动与第二伸缩电机8连接的腿部支撑板6进行上下运动摆动,从而带动患者腿部进行上下摆动,从而便于带动患者进行腿部神经恢复的运动。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设计图

神经内科治疗床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298497.8

申请日:2019-03-08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83(武汉)

授权编号:CN209933263U

授权时间:20200114

主分类号:A61G7/015

专利分类号:A61G7/015;A61G7/05;A61G7/075;A61H1/02;A63B23/16;A61H23/02

范畴分类:申请人:武汉市红十字会医院

第一申请人:武汉市红十字会医院

申请人地址:430000 湖北省武汉市香港路392号

发明人:王恒敏

第一发明人:王恒敏

当前权利人:武汉市红十字会医院

代理人:包晓静

代理机构:50230

代理机构编号:重庆市信立达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30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神经内科治疗床论文和设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