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益气舒肝汤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高血压,益气,肝气,过氧化氢,过氧化物,老年,论文。
益气舒肝汤论文文献综述
谢钢,胡滨,陈新宇,杨林,罗丽[1](2010)在《益气舒肝汤对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病肝气虚证患者血清SOD、MDA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益气舒肝汤对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病(ISH)肝气虚证患者血清过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的影响,探讨益气舒肝汤治疗ISH肝气虚证患者可能的作用机理。方法选择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病(ISH)肝气虚证患者80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服用益气舒肝汤,对照组服用非洛地平,分别检测2组治疗前与治疗4周后SOD、MDA的含量。结果 2组患者治疗4周后,血清SOD活性均增高,MDA含量均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1)。结论益气舒肝汤能提高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病(ISH)肝气虚证患者SOD活性,降低MDA含量。通过清除过多的氧自由基,防止血管内皮细胞脂质过氧化,从而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提高机体的抗氧化能力,达到降压目的。(本文来源于《中外医疗》期刊2010年24期)
王邵珺,谢钢,杨林[2](2009)在《益气舒肝汤对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血清SOD、CAT、GSH-PX、MDA影响的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益气舒肝汤对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血清中SOD、CAT、GSH-PX、MDA水平变化的影响。方法:选择80例1、2期ISH肝气虚证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0例服用益气舒肝汤,对照组40例服用非洛地平,治疗4周后,分别观察两组临床症状及血压变化和治疗前后血清SOD、CAT、GSH-PX、MDA水平。同时以20例正常健康人做治疗前对照。结果:治疗前高血压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高血压组SOD、CAT、GSH-PX较正常组明显下降(P<0.01),MDA含量较正常组明显升高(P<0.01)。治疗4周后,治疗组与对照组SOD、CAT、GSH-PX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MDA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且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1)。结论:ISH肝气虚证患者在接受益气舒肝汤治疗后SOD、CAT、GSH-PX活性明显增高,MDA含量下降,效果优于非洛地平,与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密切相关。(本文来源于《中医药导报》期刊2009年02期)
谢钢[3](2005)在《益气舒肝汤对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病(肝气虚证)患者临床疗效及血清CAT、GSH-PX、SOD、MDA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益气舒肝汤治疗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病(Isolated systolic Hypertension ISH)肝气虚证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物歧化酶(SOD)、血清丙二醛(MDA)的影响,探讨益气舒肝汤治疗ISH肝气虚证患者可能的作用机理。方法:选择80例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病(ISH)肝气虚证患者,随机分为益气舒肝汤治疗组40例(简称治疗组)和非洛地平治疗组40例(简称对照组)。治疗组服用导师自拟的益气舒肝汤煎剂,对照组服用西药非洛地平,共治疗4周。于治疗前后分别进行血压测定和临床症状评分,对比观察两组血压及临床症状变化,评价证侯疗效,同时观测治疗前后CAT、GSH-PX、SOD、MDA的变化,并与10例健康人(正常组)血清CAT、GSH-PX、SOD、MDA做对照。结果:1.两组患者治疗4周后,治疗组和对照组临床症状积分差值分别为14.68±1.88、10.71±1.71均明显减少,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01),但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临床证侯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92.5%、70.0%,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两组患者治疗4周后,血压均明显降低,治疗组和对照组血压差值分别为31.02±7.67、29.26±7.06,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间比较血压疗效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清CAT、GSH-PX和SOD活性均下降,血清MDA含量均增高,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治疗4周后,治疗组和对照组血清CAT差值分别为16.32±1.52、7.33±1.31:GSH-PX差值分别为27.95±5.44、14.17±4.21;SOD差值分别为18.50±8.15、4.43±3.12;MDA差值分别为2.33±1.19、1.23±1.11。血清CAT、GSH-PX和SOD活性均增高,MDA含量均下降,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1)。结论:1.益气舒肝汤能较显着地降低1,2级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病(肝气虚证)患者的血压,效果与非洛地平相似;能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且优于非洛地平。2.益气舒肝汤能提高患者血清CAT、GSH-PX和SOD活性,降低MDA含量,且优与非洛地平。通过清除过多的氧自由基,防止血管内皮细胞脂质过氧化,从而改善患者血管内皮功能.提高机体的抗氧化能力,这可能是益气舒肝汤的降压机制之一。3.益气舒肝汤治疗ISH肝气虚证,具有良好的疗效,且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运用。(本文来源于《湖南中医药大学》期刊2005-06-30)
赵志民[4](2003)在《益气舒肝汤治疗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的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益气舒肝汤治疗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olated systolic hypertension ISH)的疗效并初步探讨肝气虚证在老年ISH患者中存在的情况。方法:对60例老年ISH进行临床观察,采用普遍引用的肝气虚证中医诊断标准,将60例病人按肝气虚证和非肝气虚证(或肝气虚证不明显)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服用由导师自拟的益气舒肝汤与西药卡托普利治疗,对照组则服西药卡托普利共治疗4周。于治疗前后分别进行血压测定和临床症状观察。对比观察两组血压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1. 60例老年ISH中,辩证为肝气虚证39例,占65%,非肝气虚证21例,占35%。2. 肝气虚证组收缩压下降,与治疗前比,差异有显着性(P<0.001),下降幅度为19.1%;舒张压治疗前后比较无差异性(P>0. 05)。非肝气虚证组血压(包括收缩压和舒张压)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显着性(P>0.05)。3. 肝气虚证组对血压改善总有效率为89.7%,非肝气虚证组为47.6%,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极显着性(P<0.001)。4. 肝气虚证组临床症状改善的总有效率为94.9%,非肝气虚证组为71.4%,两组比较,差异有显着性(P<0.01)。<WP=5>结论:1.肝气虚在老年ISH患者中普遍存在;肝气虚证占老年ISH中医证型的大多数。2.益气舒肝汤治疗肝气虚证型老年ISH,具有良好可靠的疗效,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本文来源于《湖南中医学院》期刊2003-05-01)
益气舒肝汤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益气舒肝汤对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血清中SOD、CAT、GSH-PX、MDA水平变化的影响。方法:选择80例1、2期ISH肝气虚证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0例服用益气舒肝汤,对照组40例服用非洛地平,治疗4周后,分别观察两组临床症状及血压变化和治疗前后血清SOD、CAT、GSH-PX、MDA水平。同时以20例正常健康人做治疗前对照。结果:治疗前高血压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高血压组SOD、CAT、GSH-PX较正常组明显下降(P<0.01),MDA含量较正常组明显升高(P<0.01)。治疗4周后,治疗组与对照组SOD、CAT、GSH-PX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MDA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且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1)。结论:ISH肝气虚证患者在接受益气舒肝汤治疗后SOD、CAT、GSH-PX活性明显增高,MDA含量下降,效果优于非洛地平,与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密切相关。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益气舒肝汤论文参考文献
[1].谢钢,胡滨,陈新宇,杨林,罗丽.益气舒肝汤对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病肝气虚证患者血清SOD、MDA的影响[J].中外医疗.2010
[2].王邵珺,谢钢,杨林.益气舒肝汤对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血清SOD、CAT、GSH-PX、MDA影响的临床研究[J].中医药导报.2009
[3].谢钢.益气舒肝汤对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病(肝气虚证)患者临床疗效及血清CAT、GSH-PX、SOD、MDA的影响[D].湖南中医药大学.2005
[4].赵志民.益气舒肝汤治疗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的临床研究[D].湖南中医学院.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