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钢框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框架,钢结构,混凝土,抗震性,有限元,墙板,建筑。
钢框架论文文献综述
刘伏良[1](2019)在《高层装配式钢结构住宅绿色建筑技术分析——兼论钢框架-钢支撑结构体系的运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钢框架-钢支撑结构体系在高层装配式住宅建筑中应用广泛,同时需要结合绿色建筑技术的应用,提高工程综合效益。本文将结合某高层钢结构装配式住宅绿色建筑工程案例,分析钢框架-钢支撑结构体系的施工要点,并提出几点工程技术创新应用对策,以期为相似工程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四川建材》期刊2019年12期)
董宏英,杨林,曹万林,吕晓明,边瑾靓[2](2019)在《外挂微晶发泡板轻钢框架结构振动台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外挂微晶发泡板轻钢框架结构在动力作用下的工作性能,进行了1个2层单跨轻钢框架外挂微晶发泡板足尺模型的振动台试验.试验选取了EL-Centro、Taft、张家口人工波3条地震波,地震加速度考虑8度多遇到9度罕遇.通过分析模型结构的自振周期、刚度、楼层加速度以及楼层位移,研究了外挂微晶发泡板轻钢框架结构的振动特性,对微晶发泡板的工程应用给出了建议.试验研究表明:在9度罕遇地震下,轻钢框架结构与外挂墙板龙骨基本无破坏,仅墙板表皮有脱落现象,部分墙板发生平面外扭转;采用微晶发泡板与框架间相对错动的装配连接方式,可一定程度上减小结构的层间位移;墙板开设较大门窗洞时,该方向刚度虽有较大退化,但在9度罕遇地震作用下无倒塌危险,能够满足大震不倒的抗震设防要求;相邻墙体之间的预留缝需要添加柔性材料改善相邻墙体间的撞击挤压现象.(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12期)
汪小黎,王晓[3](2019)在《基于塔古奇损失函数的直墙式建筑物钢框架抗震性建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采用传统模型进行直墙式建筑物钢框架抗震性模型分析时,由于其结构及受力情况的复杂性,造成得到的分析结果收敛性较差的问题,建立基于塔古奇损失函数的直墙式建筑物钢框架抗震性模型。选取Q235B钢作为抗震性模型的材料,并构建塔古奇损失函数计算震害损伤指数。从分析自振特性和结构变形条件两个角度,进行钢框架结构的离散化处理分析,计算钢框架的极限承受能力与恢复能力,完成对框架极限屈服荷载的受力分析,最终输出直墙式建筑物钢框架的抗震性模型公式。为验证抗震性模型的性能设计对比实验,设置传统的有限元分析模型为实验的对比模型,通过对比实验得出结论:相比于传统抗震性分析模型,设计出的基于塔古奇损失函数的抗震性模型的平均收敛性提高了25. 7%,且使用该模型的建筑物损失程度降低了0. 275%。(本文来源于《科技通报》期刊2019年11期)
吴晓鸣,何宇辰,袁睿[4](2019)在《户内变电站钢框架新型全螺栓连接节点力学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设计一种户内变电站钢框架结构新型全螺栓连接节点,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框架连接节点的力学性能进行研究,分析柱壁厚度和梁端翼缘套板厚度这两个参数对节点抗震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该节点具备良好的抗震性能和耗能能力,可以满足户内变电站钢结构建筑设计需要;方钢管柱截面高厚比在25左右较为合适,增加梁端翼缘套板厚度能显着提高节点极限承载力和抗震能力。(本文来源于《安徽建筑》期刊2019年11期)
吕正良[5](2019)在《钢框架结构与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联合应用施工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在建筑工程施工期间逐渐出现了组合式施工技术,因此主要是探讨分析钢框架结构与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联合应用施工技术,希望能起到参考性作用。(本文来源于《建筑技术开发》期刊2019年20期)
刘强,王连坤[6](2019)在《内嵌再生混凝土墙板薄柔钢框架结构低周往复荷载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对一榀单跨双层薄柔钢框架以及一榀单跨双层的内嵌再生混凝土墙板的薄柔钢框架进行水平低周往复荷载试验,研究内嵌再生混凝土墙板后,对薄柔钢框架性能的提升效果。结果表明:在嵌入再生混凝土墙板后,钢框架结构的正向承载力提升了27%,反向承载力提升了0. 17%;正向延性系数提升了75%,反向延性系数提升了36%;能量耗散系数提升了7%。说明在嵌入再生混凝土墙板后,结构的各方面性能都有了显着提升。(本文来源于《钢结构(中英文)》期刊2019年10期)
邢磊,贾宝新,邢锐[7](2019)在《地震作用下钢框架高层结构的抗震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钢框架高层建筑结构是当前高层建筑设计中使用最为广泛的技术,为提升其抗震性能,本文研究将调谐质量阻尼器安装在钢框架高层建筑结构顶部,考虑到建筑空间需求、防止集中荷载和提升控制效果等因素,在相同楼层或同顶部接近楼层中设置数个较小的、频率一致的子控制装置,通过设置调谐质量阻尼器受控结构等效阻尼比求极值的方法,获取最优刚度与最优阻尼系数;将获取的结果在有限元软件中进行模态分析获取模态质量,实现钢框架高层建筑结构扭转振动的减振控制。实验结果表明,地震荷载下,该方法使得建筑结构顶层角位移峰值和角加速度峰值分别降低50%和30%左右,建筑结构响应下降19%~26%,提高了高层建筑结构的稳定性。(本文来源于《地震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孙小茜,贾穗子[8](2019)在《带加强型节点的装配式轻钢框架结构性能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带加强型节点的装配式轻钢再生混凝土框架在不同混凝土强度、柱截面尺寸以及柱高度参数下的破坏特性、承载能力、耗能能力、刚性变化。运用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了27种模型,得出相应模型应力云图以及耗能曲线,对加强型节点的装配式方钢管再生混凝土框架结构进行优化分析。(本文来源于《山西建筑》期刊2019年18期)
李银胜,白涌滔,唐贞云[9](2019)在《含设备钢框架结构抗地震倒塌机理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基于单跨四层钢结构框架振动台倒塌试验分析了设备对钢结构框架抗地震倒塌机理的影响,在该实验中四层钢结构框架在大震中发生了整层倒塌的现象。用OpenSees进行了有限元建模并验证了模型的基本动力特性,并采用增量变刚度法分析了结构的塑性极限。试验结果显示,设备对结构地震响应甚至是倒塌行为存在着一定影响,中震时含设备框架底层侧移集中,引起结构底层薄弱层侧移性倒塌。最后,对不同的结构体系进行了时程分析,结果与试验对比具有良好的一致性。(本文来源于《第28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期刊2019-10-18)
龚超,贾明明,刘信,吕大刚[10](2019)在《钢框架—嵌挂结合型密肋复合墙板整体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提出一种新型的嵌挂结合型密肋复合墙,不仅可以避免钢框架的外露腐蚀,同时外挂苯板可以起到保温隔热作用。钢框架与密肋复合墙体的受力和变形性能差别明显,在荷载作用下两者的受力变形模式和单独的构件受力时存在的差异需要通过二者的协同受力分析。因此本文建立钢框架—密肋复合墙协同体系的有限元模型,分析在不同墙体高宽比以及不同开洞形式下的结构整体受力性能,并通过滞回曲线、骨架曲线、耗散能量以及等效粘滞阻尼系数的分析,研究了墙体对整体结构性能的影响。(本文来源于《第28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册)》期刊2019-10-18)
钢框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研究外挂微晶发泡板轻钢框架结构在动力作用下的工作性能,进行了1个2层单跨轻钢框架外挂微晶发泡板足尺模型的振动台试验.试验选取了EL-Centro、Taft、张家口人工波3条地震波,地震加速度考虑8度多遇到9度罕遇.通过分析模型结构的自振周期、刚度、楼层加速度以及楼层位移,研究了外挂微晶发泡板轻钢框架结构的振动特性,对微晶发泡板的工程应用给出了建议.试验研究表明:在9度罕遇地震下,轻钢框架结构与外挂墙板龙骨基本无破坏,仅墙板表皮有脱落现象,部分墙板发生平面外扭转;采用微晶发泡板与框架间相对错动的装配连接方式,可一定程度上减小结构的层间位移;墙板开设较大门窗洞时,该方向刚度虽有较大退化,但在9度罕遇地震作用下无倒塌危险,能够满足大震不倒的抗震设防要求;相邻墙体之间的预留缝需要添加柔性材料改善相邻墙体间的撞击挤压现象.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钢框架论文参考文献
[1].刘伏良.高层装配式钢结构住宅绿色建筑技术分析——兼论钢框架-钢支撑结构体系的运用[J].四川建材.2019
[2].董宏英,杨林,曹万林,吕晓明,边瑾靓.外挂微晶发泡板轻钢框架结构振动台试验[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19
[3].汪小黎,王晓.基于塔古奇损失函数的直墙式建筑物钢框架抗震性建模研究[J].科技通报.2019
[4].吴晓鸣,何宇辰,袁睿.户内变电站钢框架新型全螺栓连接节点力学性能研究[J].安徽建筑.2019
[5].吕正良.钢框架结构与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联合应用施工技术[J].建筑技术开发.2019
[6].刘强,王连坤.内嵌再生混凝土墙板薄柔钢框架结构低周往复荷载试验研究[J].钢结构(中英文).2019
[7].邢磊,贾宝新,邢锐.地震作用下钢框架高层结构的抗震性能研究[J].地震工程学报.2019
[8].孙小茜,贾穗子.带加强型节点的装配式轻钢框架结构性能优化[J].山西建筑.2019
[9].李银胜,白涌滔,唐贞云.含设备钢框架结构抗地震倒塌机理分析[C].第28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2019
[10].龚超,贾明明,刘信,吕大刚.钢框架—嵌挂结合型密肋复合墙板整体性能研究[C].第28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册).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