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一种混凝土搅拌站粉料仓,包括粉料仓,所述粉料仓左端仓壁开设有进料口,所述进料口与进料管连接,粉料仓右端仓壁开设有进水口,粉料仓内部设置有搅拌棒,所述搅拌棒通过固定于粉料仓顶部的轴承与粉料仓转动连接,所述搅拌棒位于粉料仓外部的一端连接有联轴器,所述联轴器远离搅拌棒一端与电机的转轴连接,搅拌棒上设置有螺旋叶片,粉料仓底部仓壁上沿圆周方向设置有若干组助流气垫,粉料仓底部出料口设置有出料控制装置,所述出料控制装置底部设置有卸料器,所述卸料器底部设置有传送装置,本实用新型具有破拱设置合理,出料均匀的特点。
主设计要求
1.一种混凝土搅拌站粉料仓,其特征在于:包括粉料仓(1),所述粉料仓(1)左端仓壁开设有进料口(2),所述进料口(2)与进料管(3)连接,粉料仓(1)右端仓壁开设有进水口(4),粉料仓(1)内部设置有搅拌棒(5),所述搅拌棒(5)通过固定于粉料仓(1)顶部的轴承(6)与粉料仓(1)转动连接,所述搅拌棒(5)位于粉料仓(1)外部的一端连接有联轴器(7),所述联轴器(7)远离搅拌棒(5)一端与电机(8)的转轴连接,搅拌棒(5)上设置有螺旋叶片(9),粉料仓(1)底部仓壁上沿圆周方向设置有若干组助流气垫(10),粉料仓(1)底部出料口(14)设置有出料控制装置(11),所述出料控制装置(11)底部设置有卸料器(12),所述卸料器(12)底部设置有传送装置(13)。
设计方案
1.一种混凝土搅拌站粉料仓,其特征在于:包括粉料仓(1),所述粉料仓(1)左端仓壁开设有进料口(2),所述进料口(2)与进料管(3)连接,粉料仓(1)右端仓壁开设有进水口(4),粉料仓(1)内部设置有搅拌棒(5),所述搅拌棒(5)通过固定于粉料仓(1)顶部的轴承(6)与粉料仓(1)转动连接,所述搅拌棒(5)位于粉料仓(1)外部的一端连接有联轴器(7),所述联轴器(7)远离搅拌棒(5)一端与电机(8)的转轴连接,搅拌棒(5)上设置有螺旋叶片(9),粉料仓(1)底部仓壁上沿圆周方向设置有若干组助流气垫(10),粉料仓(1)底部出料口(14)设置有出料控制装置(11),所述出料控制装置(11)底部设置有卸料器(12),所述卸料器(12)底部设置有传送装置(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搅拌站粉料仓,其特征在于:所述粉料仓(1)呈上部为圆柱形底部为圆台形出料口(14)为方形的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混凝土搅拌站粉料仓,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料口(14)前后开设有对称设置的滑动槽(14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混凝土搅拌站粉料仓,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料控制装置(11)包括气缸(111)和与气缸(111)连接的插板(11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混凝土搅拌站粉料仓,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板(112)前后两端向上翻折形成与滑动槽(141)对应的滑条(112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搅拌站粉料仓,其特征在于:所述助流气垫(10)均通过软管连接分气罐,分气罐与空气压缩机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混凝土搅拌站粉料仓,其特征在于:所述助流气垫(10)至少设置2组,每组助流气垫(10)沿圆周方向至少设置3个。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混凝土搅拌站粉料仓,其特征在于:所述每组助流气垫(10)沿粉料仓(1)仓壁依次向上分布。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粉料仓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混凝土搅拌站粉料仓。
背景技术
混凝土搅拌站主要由搅拌主机、物料称量系统、物料输送系统、物料贮存系统和控制系统等5大系统和其他附属设施组成,粉料仓用于物料的搅拌,是混凝土搅拌站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大多数物料在粉料仓内搅拌的过程中会出现起拱的现象,容易堵塞粉料仓出料口,现有的破供装置大多设置的不太合理,破拱效果不佳,此外,物料搅拌后在出料过程中经常出现下料不均匀的情况,这样就给物料称量以及配料准确性带来一定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混凝土搅拌站粉料仓,本实用新型具有破拱设置合理,出料均匀的特点。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混凝土搅拌站粉料仓,包括粉料仓,所述粉料仓左端仓壁开设有进料口,所述进料口与进料管连接,粉料仓右端仓壁开设有进水口,粉料仓内部设置有搅拌棒,所述搅拌棒通过固定于粉料仓顶部的轴承与粉料仓转动连接,所述搅拌棒位于粉料仓外部的一端连接有联轴器,所述联轴器远离搅拌棒一端与电机的转轴连接,搅拌棒上设置有螺旋叶片,粉料仓底部仓壁上沿圆周方向设置有若干组助流气垫,粉料仓底部出料口设置有出料控制装置,所述出料控制装置底部设置有卸料器,所述卸料器底部设置有传送装置。
优选地,所述粉料仓呈上部为圆柱形底部为圆台形出料口为方形的结构。
优选地,所述出料口前后开设有对称设置的滑动槽。
优选地,所述出料控制装置包括气缸和与气缸连接的插板。
优选地,所述插板前后两端向上翻折形成与滑动槽对应的滑条。
优选地,所述助流气垫均通过软管连接分气罐,分气罐与空气压缩机连接。
优选地,所述助流气垫至少设置2组,每组助流气垫沿圆周方向至少设置3个。
优选地,所述每组助流气垫沿粉料仓仓壁依次向上分布。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粉料仓底部设置有至少2组助流气垫,且每组助流气垫至少为3个,可全方位破除粉料仓底部物料起拱问题,避免了传统破供装置设置不合理导致的物料仍会堆堵的情况;
(2)出料控制装置底部加设卸料器,能保证出料的均匀,便于物料的称量及质量的配比。
总之,本实用新型具有破拱设置合理,出料均匀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插板密封出料口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中:1、粉料仓,2、进料口,3、进料管,4、进水口,5、搅拌棒,6、轴承,7、联轴器,8、电机,9、螺旋叶片,10、助流气垫,11、出料控制装置,111、气缸,112、插板,1121、插条,12、卸料器,13、传送装置,14、出料口,141、滑动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一种混凝土搅拌站粉料仓,包括粉料仓1,所述粉料仓1左端仓壁开设有进料口2,所述进料口2与进料管3连接,粉料仓1右端仓壁开设有进水口4,粉料仓1内部设置有搅拌棒5,所述搅拌棒5通过固定于粉料仓1顶部的轴承6与粉料仓1转动连接,所述搅拌棒5位于粉料仓1外部的一端连接有联轴器7,所述联轴器7远离搅拌棒5一端与电机8的转轴连接,搅拌棒5上设置有螺旋叶片9,粉料仓1底部仓壁上沿圆周方向设置有若干组助流气垫,10,粉料仓1底部出料口14设置有出料控制装置11,所述出料控制装置11底部设置有卸料器12,所述卸料器12底部设置有传送装置13。
本实施例中,所述粉料仓1呈上部为圆柱形底部为圆台形出料口14为方形的结构,便于出料,所述出料口14前后开设有对称设置的滑动槽141,所述出料控制装置11包括气缸111和与气缸111连接的插板112,所述气缸111固定在与仓壁焊接的支架上,所述插板112前后两端向上翻折形成与滑动槽141对应的滑条1121,插板112可在滑动槽141内滑动,且静止状态下与出料口14密封接触,且插板112底部与卸料器12顶端紧密贴合,通过气缸111来控制插板112在滑动槽141内滑动从而来控制出料,代替了一些传统的手动插板,减少人力,所述助流气垫10均通过软管连接分气罐,所述分气罐与空气压缩机连接,空气压缩机通过分气罐来控制助流气垫10空气的压入与喷出,所述助流气垫10至少设置2组,每组助流气垫10沿圆周方向至少设置3个,每组助流气垫10沿粉料仓1仓壁依次向上分布,此种设计较为合理,可以全方位破除粉料仓底部物料起拱问题,避免了传统破供装置设置不合理导致的物料仍会堆堵的情况。
本实用新型实施时:
混合骨料通过进料管3进料口2进入粉料仓1内,水通过进水口4进入粉料仓1内与混合骨料混合,启动电机8,带动搅拌棒5和螺旋叶片9旋转对混合骨料进行搅拌,同时空气压缩机通过分气罐来控制助流气垫10空气的压入与喷出,助流气垫10在通入高压空气时会发生强烈的振动,并将喷气流化和振动流化一起作用于物料来破坏内聚力,避免物料出现起拱、黏附、流动不畅等情况,确保物料能按照需要保持顺畅地流动,且不会出现出料堆堵的情况,当搅拌结束后,停止电机8,启动气缸111,拉动插板112,使搅拌好的物料进入卸料器12内,搅拌器12可使物料均匀的落到传送装置13上,从而进行下一道工序。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80798.3
申请日:2019-01-17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41(河南)
授权编号:CN209718196U
授权时间:20191203
主分类号:B28C5/16
专利分类号:B28C5/16;B28C7/06;B28C7/12;B28C7/16
范畴分类:26K;
申请人:郑州市友城机器制造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郑州市友城机器制造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450100 河南省郑州市荥阳市城关李克寨
发明人:苏东科;姚凤岐
第一发明人:苏东科
当前权利人:郑州市友城机器制造有限公司
代理人:王瑞
代理机构:41142
代理机构编号:郑州裕晟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1142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