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水产养殖自动投料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顶部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混合箱,所述底板顶部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投放机构,所述投放机构与混合箱连通,所述混合箱的顶部设置有混合机构,所述混合箱顶部的两侧均活动连接有第二混合器,所述第二混合器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皮带盘。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混合机构和第二混合器的配合,起到了对饲料和药品均匀混合的效果,不仅加快水产的生长,而且提高防治效率,通过设置投放机构,起到了将混合好的饲料投放至水池的效果,解决了现有的水产养殖投料装置不仅不能将各种饲料均匀混合,而且在防治病害时不能将药品与饲料均匀混合,降低防治效果的问题。
主设计要求
1.一种水产养殖自动投料装置,包括底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顶部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混合箱(2),所述底板(1)顶部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投放机构(3),所述投放机构(3)与混合箱(2)连通,所述混合箱(2)的顶部设置有混合机构(4),所述混合箱(2)顶部的两侧均活动连接有第二混合器(5),所述第二混合器(5)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皮带盘(6)。
设计方案
1.一种水产养殖自动投料装置,包括底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顶部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混合箱(2),所述底板(1)顶部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投放机构(3),所述投放机构(3)与混合箱(2)连通,所述混合箱(2)的顶部设置有混合机构(4),所述混合箱(2)顶部的两侧均活动连接有第二混合器(5),所述第二混合器(5)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皮带盘(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产养殖自动投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箱(2)内腔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导流板(7),所述底板(1)底部的四周均活动连接有行走轮(8),所述混合箱(2)的表面设置有可视窗(9)。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产养殖自动投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投放机构(3)包括输送箱(31),所述输送箱(3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32),所述第一电机(32)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输送绞龙(33),所述输送绞龙(33)的底部通过轴承与输送箱(31)内腔的底部活动连接,所述输送箱(31)右侧的顶部连通有出料管(3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产养殖自动投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机构(4)包括机箱(41),所述机箱(41)与混合箱(2)固定连接,所述机箱(41)内腔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杆(42),所述固定杆(42)远离机箱(41)内壁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43),所述第二电机(43)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第一皮带盘(44),所述第一皮带盘(44)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混合器(45),所述第一混合器(45)贯穿混合箱(2)的内腔,所述第一皮带盘(44)表面的上端和下端均传动连接有传动皮带(46),所述第一皮带盘(44)通过传动皮带(46)与第二皮带盘(6)传动连接。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产养殖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水产养殖自动投料装置。
背景技术
水产养殖是人为控制下繁殖、培育和收获水生动植物的生产活动,一般包括在人工饲养管理下从苗种养成水产品的全过程,广义上也可包括水产资源增殖,水产养殖有粗养、精养和高密度精养等方式,粗养是在中、小型天然水域中投放苗种,完全靠天然饵料养成水产品,如湖泊水库养鱼和浅海养贝等,精养是在较小水体中用投饵、施肥方法养成水产品,如池塘养鱼、网箱养鱼和围栏养殖等,高密度精养采用流水、控温、增氧和投喂优质饵料等方法,在小水体中进行高密度养殖,从而获得高产,如流水高密度养鱼、虾等,中国淡水养殖对象除传统的鲤科鱼类外,还增加了非鲫、虹鳟、银鲑、白鲫、罗氏沼虾、中华绒螯蟹、淡水珍珠贝等,人工繁殖技术和网箱培育方法的采用,为养殖提供了大量苗种,水产养殖过程中需要使用投料装置,但现有的水产养殖投料装置不仅不能将各种饲料均匀混合,而且在防治病害时不能将药品与饲料均匀混合,降低防治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产养殖自动投料装置,具备混合效果好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水产养殖投料装置不仅不能将各种饲料均匀混合,而且在防治病害时不能将药品与饲料均匀混合,降低防治效果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水产养殖自动投料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顶部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混合箱,所述底板顶部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投放机构,所述投放机构与混合箱连通,所述混合箱的顶部设置有混合机构,所述混合箱顶部的两侧均活动连接有第二混合器,所述第二混合器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皮带盘。
优选的,所述混合箱内腔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导流板,所述底板底部的四周均活动连接有行走轮,所述混合箱的表面设置有可视窗。
优选的,所述投放机构包括输送箱,所述输送箱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输送绞龙,所述输送绞龙的底部通过轴承与输送箱内腔的底部活动连接,所述输送箱右侧的顶部连通有出料管。
优选的,所述混合机构包括机箱,所述机箱与混合箱固定连接,所述机箱内腔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远离机箱内壁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第一皮带盘,所述第一皮带盘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混合器,所述第一混合器贯穿混合箱的内腔,所述第一皮带盘表面的上端和下端均传动连接有传动皮带,所述第一皮带盘通过传动皮带与第二皮带盘传动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混合机构和第二混合器的配合,起到了对饲料和药品均匀混合的效果,不仅加快水产的生长,而且提高防治效率,通过设置投放机构,起到了将混合好的饲料投放至水池的效果,解决了现有的水产养殖投料装置不仅不能将各种饲料均匀混合,而且在防治病害时不能将药品与饲料均匀混合,降低防治效果的问题。
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导流板,起到了对混合后的饲料进行导流的效果,通过设置行走轮,起到了便于移动装置的效果,通过设置可视窗,起到了便于观察混合进度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可视窗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板、2混合箱、3投放机构、31输送箱、32第一电机、33输送绞龙、34出料管、4混合机构、41机箱、42固定杆、43第二电机、44第一皮带盘、45第一混合器、46传动皮带、5第二混合器、6第二皮带盘、7导流板、8行走轮、9可视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一种水产养殖自动投料装置,包括底板1,底板1顶部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混合箱2,混合箱2内腔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导流板7,底板1底部的四周均活动连接有行走轮8,混合箱2的表面设置有可视窗9,设置导流板7,起到了对混合后的饲料进行导流的效果,通过设置行走轮8,起到了便于移动装置的效果,通过设置可视窗9,起到了便于观察混合进度的效果,底板1顶部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投放机构3,投放机构3包括输送箱31,输送箱3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32,第一电机32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输送绞龙33,输送绞龙33的底部通过轴承与输送箱31内腔的底部活动连接,输送箱31右侧的顶部连通有出料管34,投放机构3与混合箱2连通,混合箱2的顶部设置有混合机构4,混合机构4包括机箱41,机箱41与混合箱2固定连接,机箱41内腔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杆42,固定杆42远离机箱41内壁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43,第二电机43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第一皮带盘44,第一皮带盘44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混合器45,第一混合器45贯穿混合箱2的内腔,第一皮带盘44表面的上端和下端均传动连接有传动皮带46,第一皮带盘44通过传动皮带46与第二皮带盘6传动连接,混合箱2顶部的两侧均活动连接有第二混合器5,第二混合器5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皮带盘6,通过设置混合机构4和第二混合器5的配合,起到了对饲料和药品均匀混合的效果,不仅加快水产的生长,而且提高防治效率,通过设置投放机构3,起到了将混合好的饲料投放至水池的效果,解决了现有的水产养殖投料装置不仅不能将各种饲料均匀混合,而且在防治病害时不能将药品与饲料均匀混合,降低防治效果的问题。
使用时,通过外设控制器启动第二电机43和第一电机32,将各种饲料按比例倒入混合箱2内,在需要对水产进行病害防治时可加入药品,第二电机43的输出轴带动第一皮带盘44旋转,第一皮带盘44带动第一混合器45旋转,第一皮带盘44通过传动皮带46的传动,带动第二皮带盘6旋转,第二皮带盘6带动第二混合器5旋转,第二混合器5与第一混合器45共同对饲料进行混合,提高混合效率,混合的饲料排放至输送箱31内,第一电机32的输出轴带动输送绞龙33旋转,输送绞龙33旋转的同时将饲料输送至输送箱31的外部,解决了现有的水产养殖投料装置不仅不能将各种饲料均匀混合,而且在防治病害时不能将药品与饲料均匀混合,降低防治效果的问题。
综上所述:该水产养殖自动投料装置,通过底板1、混合箱2、投放机构3、输送箱31、第一电机32、输送绞龙33、出料管34、混合机构4、机箱41、固定杆42、第二电机43、第一皮带盘44、第一混合器45、传动皮带46、第二混合器5和第二皮带盘6的配合,解决了现有的水产养殖投料装置不仅不能将各种饲料均匀混合,而且在防治病害时不能将药品与饲料均匀混合,降低防治效果的问题。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306625.9
申请日:2019-03-12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32(江苏)
授权编号:CN209749482U
授权时间:20191210
主分类号:A01K61/80
专利分类号:A01K61/80
范畴分类:申请人:袁宝红
第一申请人:袁宝红
申请人地址:224761 江苏省盐城市建湖县颜单镇兴颜南路59号建湖县颜单镇农业技术推广综合服务中心
发明人:袁宝红;刘同兵
第一发明人:袁宝红
当前权利人:袁宝红
代理人:代理机构:代理机构编号: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