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陆地碳循环模型是估计和预测不同尺度碳收支分布格局和变化趋势的重要手段。随着陆地碳循环模型的发展,其类型越来越多样,机理越来越复杂,在应用时往往难以选择。对此,国际上开展了多次陆地碳循环模型对比计划,一些研究机构针对陆地碳循环模型的对比发布了相关软件工具,陆地碳循环模型的对比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但陆地碳循环模型的对比方案在公平公开性、可重现性和可重用性上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足,需要进一步研究。本文以陆地碳循环模型在网络环境下的开放式对比为导向,紧扣模型对比过程中的两个难点,即对比方案的公平公开和可重用,以陆地碳循环模型、数据和对比方法的服务化为切入点,通过科学工作流引擎驱动模型服务、数据服务和对比服务之间的集成调度,实现开放式网络环境下的模型对比,为陆地碳循环模型的对比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和成果如下:(1)陆地碳循环模型开放式对比系统架构构建。面向陆地碳循环模型开放式对比的需求,设计了公平公开的、可重用的对比方案,包括“对比主题——对比工程——对比任务”三层。面向陆地碳循环模型和数据不断涌现和更新迭代的现状,设计了可扩展性高、灵活性强、稳定性强的分布式系统架构,支持新的陆地碳循环模型和验证数据集参与对比。(2)陆地碳循环对比资源组件。针对陆地碳循环模型对比过程涉及到的模型资源、数据资源和对比方法资源,通过“异构性分析——结构化描述——标准化封装——资源部署——服务发布”这一流程实现各种资源的组件化,将陆地碳循环模型资源、数据资源和对比方法资源转化为可重用的网络服务。其中,数据服务包括WMS/WCS/WFS空间信息服务、数据上传下载服务和数据重构服务;模型服务包括IBIS、Biome-BGC和LPJ模型服务;对比服务包括统计学对比服务和可视化对比服务。这些组件化的资源为开放式对比系统提供了接入更广泛模型和数据资源的能力,同时为陆地碳循环模型的开放式对比提供了公开透明的对比资源。(3)陆地碳循环模型对比引擎构建。面向陆地碳循环模型在对比时模型服务、数据服务和对比服务间的任务调度需求,设计模型对比科学工作流引擎,并基于此对不同类型的服务进行流程控制,进而实现陆地碳循环模型的开放式对比。本文针对陆地碳循环模型开放式对比面临的实际问题,设计了对比流程公开的、对比结果易于重现的、对比方案可重用的陆地碳循环模型对比系统,为陆地碳循环模型的对比提供了新的途径。
论文目录
文章来源
类型: 硕士论文
作者: 沈超然
导师: 陈旻
关键词: 陆地碳循环模型,开放式模型对比,网络服务,服务集成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年度: 2019
分类: 基础科学
专业: 地质学
单位: 南京师范大学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项目,地理建模与模拟(41622108),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面向分布式地理模型集成应用的数据服务总线研究(41701441)
分类号: P595
DOI: 10.27245/d.cnki.gnjsu.2019.000342
总页数: 115
文件大小: 11210K
下载量: 44
相关论文文献
- [1].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构建路径探讨[J].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9(06)
- [2].一种面向陆地碳循环模型服务的去中心化计算方法[J].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2020(09)
- [3].特约主题:深部碳循环[J].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2017(02)
- [4].亲自动手感受碳循环原理[J]. 黄金时代(学生族) 2008(10)
- [5].农田生态系统碳循环模型研究综述[J].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17(04)
- [6].农业经济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研究[J].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16(10)
- [7].浅谈模拟地球自然碳循环的水热反应[J].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2014(11)
- [8].推进碳循环技术产业发展 加快产业结构升级[J]. 中国科技产业 2014(02)
- [9].陕南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对策探讨[J]. 新西部(理论版) 2017(02)
- [10].更加全面地认识城镇化、城镇地区和碳循环的关系[J]. 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 2017(03)
- [11].浙江省低碳循环生态农业种养模式的构建[J]. 现代农业科技 2014(06)
- [12].新常态下河南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新方式研究[J]. 黄河科技大学学报 2015(04)
- [13].研究证实地球碳循环深达地幔[J]. 地球科学进展 2011(11)
- [14].西南岩溶地区碳循环观测与模拟研究进展和展望[J]. 地理科学进展 2019(08)
- [15].刍议农业经济绿色低碳循环发展[J]. 智富时代 2016(03)
- [16].植被在碳循环中发挥重要作用[J]. 中国科技信息 2009(10)
- [17].北京启动绿色低碳循环园区试点建设[J]. 商品混凝土 2016(04)
- [18].农业经济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基于质量技术监督管理的视角[J]. 知音励志 2016(03)
- [19].《城市系统碳循环及土地调控研究》评述[J]. 地理学报 2013(06)
- [20].碳循环 数据聚焦分析[J]. 科学观察 2010(01)
- [21].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J]. 中外企业家 2018(12)
- [22].全球海洋碳循环三维数值模拟研究[J]. 海洋学报(中文版) 2012(03)
- [23].一个地球系统模式模拟的气候变化对海洋碳循环的影响[J].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14(06)
- [24].金刚石与深部碳循环[J]. 地学前缘 2011(03)
- [25].能源对北京市城市碳循环的影响[J]. 生态学报 2019(18)
- [26].对“绿色广东”充满期待——代表热议绿色低碳循环发展[J]. 人民之声 2016(02)
- [27].高原湿地的碳循环[J]. 生命世界 2015(02)
- [28].新常态下河北省推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新方式研究[J]. 智富时代 2015(S1)
- [29].土壤溶解性有机碳在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中的作用[J]. 应用生态学报 2012(05)
- [30].碳循环经济:抓住重点做大“蛋糕”[J]. 中国商界 20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