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如皋市如城新民幼儿园,226500)
陶行知先生说过:“教人要从小教起。幼儿比如幼苗,必须培养得宜,方能发芽滋长,否则幼年受了损伤,即不夭折,也难成材。所以小学教育是建国之根本;幼稚教育尤为根本之根本。”这说明良好的品德教育对孩子以后的成长是极为重要的,而幼儿期正是品德教育的的最佳时期。在培养孩子良好的品德教育过程中,家庭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
一、学会关爱长辈,培养良好品德。
案例:我班有个叫鹏鹏的孩子,他们家是四世同堂,家中有六个大人疼爱,真是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心怕摔了,集万千宠爱于一生。一次,爷爷生病躺在床上,可是鹏鹏吵着非要骑在爷爷的肩上,家人连忙劝阻,鹏鹏竟然不依不饶,躺在地上哭着打滚,甚至摔东西,最后爷爷还是扛着病痛让宝贝孙子称心了。
1、日常生活中关心、爱护长辈。平时有好吃的食物,让孩子分给家人,不独自食用。长辈生病时,孩子要关心、问候和参与力所能及的照料工作。使孩子知道每个人都需要得到别人的帮助,每个人都要帮助别人。如何去关心、照料,并不是与生俱来就会的,父母有必要教孩子去做哪些事,说些什么问候的话语等等。
2、重视家中每个成员的生日。过生日不光是孩子的事,父母和老人的生日都应庆贺,让孩子知道家中人人享受平等,人人都应该得到爱,人人都要爱别人。作为父母我们可以提前告诉孩子,让孩子可以准备一些小礼物,比如画一幅画呀、说一句祝福话语等等,从而使孩子明白过生日不是他们的专利和特权,学会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尽早走出自我中心的小天地。
3、利用节日,“父亲节”、“母亲节”、“重阳节”的独特时机,对孩子进行“孝”的教育,使孩子能铭记父母的养育之恩,报答长辈的辛勤劳作。例如,在“父亲节”来临之际,父亲可向孩子介绍自己的职业,不但诉说自己是做什么工作的,是怎样工作的,而且还带孩子到自己的场所去观看,使孩子深切地会到父亲工作的勤奋与辛苦,学会关爱父亲。“重阳节”到来之时,父母应让孩子知道人年龄越大,体力就会越弱,身体就会越差,为此,要给予老人更多的关心、照顾和帮助,让孩子看到父母给祖父母、外祖父母买礼物、送礼物的情形,感受父母对老人的一片孝心
二、注重社会交往,培养良好品德。
1、给孩子提供更多的交往机会
家长适当地带孩子进入自己的社交圈,让孩子到外面去串门,找小伙伴玩耍,安排孩子和不同层次年龄段的小朋友交往。如:和同年龄的孩子玩他们可以学会与同伴相沟通和配合的技能;与比自己大的孩子交往他们可以学到更多的知识,掌握更多的技能技巧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比自己小的孩子一起活动,他们又会变成活动的带头人,锻炼他们怎样说服下级,取得对自己的信任。在日常交往中也要培养孩子的交往能力,鼓励孩子多与邻居、长辈、亲友以及社会各领域的人群去主动交往,对周围的人感兴趣、不怕生、不退缩,如:如去商店购物时,会提出“请阿姨、叔叔把这个拿给我看,好吗?”然后懂得道谢等;在马路上,让孩子有礼貌地向别人问路;在家里,让孩子帮助奶奶洗菜、扫地;坐客时,让孩子与不同的亲戚朋友交流、玩耍等等。
2、教给孩子交往的技能
为了帮助孩子成为受同伴欢迎的人,在交往中得到快乐,家长应有意识地交给孩子一些交往的技能。
(1)培养孩子的礼貌习惯,学会尊重别人,平等待人。让孩子在交往中学会使用礼貌用语:“请”、“谢谢”、“没关系”、“对不起”等,告诉孩子只有懂得礼貌的人,别人才愿意和他一起玩耍,也才肯把心爱的玩具给他玩。对孩子在活动中礼貌语言用得好的时候要及时进行鼓励表扬,强化孩子的礼貌行为,形成良好的礼貌习惯。
(2)学会独立解决矛盾问题。
案例:游乐场里,桐桐想玩秋千,珂珂也想玩秋千,可是只有一个秋千,两个孩子都在争着玩。在拉扯秋千的过程中,珂珂扯不过摔倒在地。这下可好,珂珂的妈妈看见自己的宝贝吃亏了,就指着桐桐责怪起来。桐桐的妈妈见自己的孩子受别人的气,也不甘示弱,结果孩子之间的事两个大人竟然动起手来。
孩子们在一起玩耍、游戏的过程中,经常发生一些冲突、纠纷,这是孩子们在交往过程中的正常现象。从心理学角度来说,孩子之间的冲突、纠纷有利于培养孩子的自我意识,有利于他们学习与人交往的技巧和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因此,家长要采取科学的态度,冷静观察,稳定孩子的情绪适当提建议、作暗示、介绍方法或制止大家,但不要过分干涉,尽量启发孩子自己找出双方满意的方法,做出妥善的决策来解决矛盾,这样可以激发孩子的思维能力,多想想对方,克服自我中心,真正掌握有用的社会技能。
(3)培养孩子合作、乐于助人的品质。孩子们在交往中常常会碰到一些困难,家长不仅要鼓励孩子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且要学会与人合作解决问题,同时还应支持孩子帮助其他的朋友克服困难,如图书破了,就可以请同伴一起帮忙修补图书等等。现在的家庭大多是独生子女,现在的社会又是需要朋友之间的合作和信任。作为家长要经常讲些助人为乐的小故事给孩子听,比如雷锋叔叔的故事,教唱学习雷锋的歌曲等。同时,家长也经常做些帮助别人的事,每做一件,不管孩子能否理解,都将为什么要帮、如何帮的道理和方法告诉他,让他在循循善诱中体会其中之理。
三、提高劳动兴趣,培养良好品德。
1、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现在的家长包办了孩子力所能及的事,于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日久天长,孩子要求别人为自己付出的越来越多,而且心安理得,滋长孩子的自私、自利,以自我为中心,缺乏责任感。父母们常常责怪孩子脾气怪、独立性差,不能吃苦等,这种现象和幼儿时期养育着过于精细,过度包容有关。我们要鼓励孩子做一些自己能做的事情,小一些的孩子可以从自己吃饭,洗手,擦嘴开始,慢慢地再让孩子学着自己扣钮扣、穿衣服、脱衣服并能叠放整齐、自己学着穿脱鞋袜、系鞋带等;再稍大一些的孩子可以让他们学着自己收拾、整理房间,并保管好自己的东西。
2、以游戏形式促进孩子参加家务劳动的兴趣。
孩子年龄小,劳动目的性不强,往往把劳动与游戏相混淆。我们也可以把劳动过程变为游戏的形式,这样孩子不会将家务当做一种负担,而产生厌烦情绪。比如说,孩子洗手帕,可以边洗边和孩子一起念儿歌:“洗衣粉,泡泡多,我洗手绢唱着歌。唱着歌,慢慢搓,搓开一盆花朵朵。爸爸笑,奶奶乐,大家齐声称赞我。”这样孩子在愉快轻松的气氛中完成了洗手帕这个劳动。另外,劳动内容要适合孩子的年龄特点,不能太复杂,以自我服务为主;时间也不能太长,否则会使孩子过度疲劳,影响劳动效果,甚至产生厌恶劳动的情绪。
3、及时肯定、适时地进行表扬。
当孩子认真地做完一件家务事,要及时地给以肯定,最好的方法是让全家人一起欣赏孩子的劳动成果,使他产生自豪感,或亲切的拥抱,夸一声“真能干”千万不要用金钱或物质刺激的办法。即使孩子做得不好,也要表扬孩子愿意做事情,并进行正面提醒,比如说:“你真能干,如果这个地方再这样做就更好了。”我们还可以奖励孩子,告诉孩子做一件家务事可以得一个小红花,若干个小红花可以换一个孩子想要的东西,让幼儿劳动由被动变为主动。
总而言之,幼儿期是孩子一生的奠基阶段,良好品质的形成就从这时开始,作为家长在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时都要做个有心人,及时抓住孩子的细微言行进行教育,使孩子“学一点知识,懂一点道理,做一点实事,养成一种品德”。同时家长必须时时成为孩子的榜样,把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效地结合起来,坚持不懈,反反反复复地抓,要按照一定的教育目的使幼儿的品德在良好的教育氛围中得到培养,才能保证幼儿的品德向良好方向发展。使幼儿品德教育取得更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