吡咯啉羧酸合成酶论文-李健,杜成忠,王露蓉,邢永秀,李杨瑞

吡咯啉羧酸合成酶论文-李健,杜成忠,王露蓉,邢永秀,李杨瑞

导读:本文包含了吡咯啉羧酸合成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甘蔗,P5CS基因,抗旱性,转基因烟草

吡咯啉羧酸合成酶论文文献综述

李健,杜成忠,王露蓉,邢永秀,李杨瑞[1](2018)在《甘蔗△~1-吡咯啉-5-羧酸合成酶基因转化烟草的抗旱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分析甘蔗P5CS(sugrcane△~1-pyrroline-5-carboxylate synthetase gene,SoP5CS)基因的抗旱性能,利用农杆菌介导的叶盘转化法对烟草进行遗传转化,对拷贝数较低的4个转基因株系(T_1、T_4、T_6和T_9)进行抗旱性分析。结果显示:在干旱胁迫下,T_9株系中SoP5CS及其编码的蛋白的相对表达量都是最低的,T_1、T_4、T_6中SoP5CS的相对表达量分别是T_9的9.02、3.93和8.51倍,SoP5CS蛋白则分别是T_9的2.22、3.91和1.36倍;进一步分析发现T_1和T_6叶片脯氨酸和ABA含量相对较高,且4个株系均显着高于对照;MDA含量则是对照显着高于转基因植株,其中T_1的MDA累积量最低;P5CR和P5CS活性在对照和转基因植株间表现不一,在T_1和T_4中,2种酶活性均与对照相当,T_6和T_9则是显着高于对照;对于CAT活性,表现为T_6最高,T_1、T_4、T_9也显着高于对照;对于SOD活性,转基因株系均显着比对照高,其中T_4和T_6的相对较高;转基因株系的叶片相对含水量明显高于对照,叶绿素减少量则低于对照。综合分析发现,T_6株系的抗旱性表现最好,T_1株系较好,表明SoP5CS基因确实具有较强的抗旱功能。(本文来源于《华中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2期)

续安钰[2](2016)在《人体吡咯啉-5-羧酸合成酶在心血管疾病中表达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吡咯啉-5-羧酸合成酶(P5CS)蛋白的纯化、人P5CS在心肌组织中的表达、扩张型心脏病、冠心病、先天性心脏病静脉血中P5CS基因表达与疾病的关系。[方法]①采集心肌、房间隔进行Western Blot,检测心脏组织上P5CS的表达情况。②采集扩张型心脏病、冠心病、先天性心脏病患者静脉血,经总DNA提取、PCR扩增后进行基因测序。③采用PCR方法从人肝细胞cDNA文库获得编码人体P5CS基因的2388bp全长编码区序列,此片段经BamH I及Xho I双酶切后连接到同样经BamH I及Xho I双酶切的pET28a(+)载体上,并筛选阳性克隆子。阳性重组子在E. coliBL21(DE3)中经IPTG诱导后进行蛋白表达。[结果]①人心肌、房间隔组织可以检测到明显的P5CS条带。②所筛选的扩张型心脏病、冠心病、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经基因测序未发现P5CS突变位点。③本课题得到的P5CS目的蛋白以包涵体形式存在。[结论]①心肌、房间隔组织有P5CS蛋白表达。②目前未发现P5CS与扩张型心脏病、冠心病、先天性心脏病等具有显着相关性。③P5CS蛋白在大肠杆菌表达过程中以包涵体形式存在于沉淀中。(本文来源于《昆明医科大学》期刊2016-05-01)

董晨,胡会刚,决登伟,赵秋芳,陈宏良[3](2016)在《玉米Δ1-吡咯啉-5-羧酸合成酶基因家族生物信息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Δ1-吡咯啉-5-羧酸合成酶(Delta-1-pyrroline-5-carboxylate synthase,P5CS)是脯氨酸代谢途径的关键酶,对植物抵抗逆境胁迫起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探索P5CS在玉米对逆境胁迫的响应,本文对5个玉米P5CS基因家族蛋白的基本理化性质、二级结构预测、亚细胞定位、基因结构、进化关系及保守基序等方面进行初步生物信息分析。结果显示,5个玉米P5CS蛋白中有3个偏酸性,1个显中性,1个偏碱性;2个以无规则卷曲为主要构成元件,3个P5CS蛋白主要以α白螺旋为主要构成元件;不稳定指数分析发现,4个P5CS蛋白为稳定蛋白;疏水性分析表明,所有的P5CS蛋白为亲水性蛋白;玉米P5CS家族内含子最少含有4个内含子,最多的含有19个内含子;亚细胞定位分析表明,P5CS均蛋白定位于细胞基质;进化分析表明,P5CS家族分3个亚家族。(本文来源于《玉米科学》期刊2016年02期)

董晨,决登伟,胡会刚,赵秋芳,贾利强[4](2016)在《玉米1-吡咯啉-5-羧酸合成酶在非生物胁迫下的表达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脯氨酸在植物渗透调节中起举足轻重的作用,1-吡咯啉-5-羧酸合成酶(P5CS)是脯氨酸的谷氨酸合成途径中的关键酶,为了研究玉米P5CS基因家族与玉米抗逆性的关系,对玉米幼苗进行了非生物胁迫(干旱、低温、盐胁迫)处理,利用半定量RT-PCR技术分析了ZMP5CS基因家族在不同胁迫条件下的表达特性。结果表明,ZMP5CS基因家族中除ZM02G27230以外的基因不论地上部叶还是地下部根均被干旱胁迫诱导上调表达,但各成员之间其表达量最高点出现的时间不同;相同处理同一基因相同的处理时间点地上部与地下部基因表达量存在差异,在干旱胁迫下ZM08G14210的表达量最高,在盐胁迫下ZM08G31890的表达量最高,在低温胁迫下ZM06G25580的表达量最高,说明ZMP5CS基因家族表达受非生物胁迫的诱导。(本文来源于《广东农业科学》期刊2016年02期)

高明潇,郭娜,薛晨晨,王海棠,赵晋铭[5](2016)在《大豆△~1-吡咯啉-5-羧酸合成酶基因GmP5CS1和GmP5CS2的克隆与过表达载体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同源克隆方法从强耐旱栽培大豆(Glycine max)品种齐黄22中克隆得到2个编码大豆△1-吡咯啉-5-羧酸合成酶(P5CS)的基因,分别命名为Gm P5CS1和Gm P5CS2。氨基酸序列分析发现,Gm P5CS1包含1个长度为2 163 bp的ORF,编码720个氨基酸,等电点p I为6.70,分子量大小为78.38 k Da;Gm P5CS2包含1个长度为2 271 bp的ORF,编码756个氨基酸,等电点p I为6.10,分子量大小为82.18 k Da。与NCBI公布的部分物种蛋白质序列比对发现,Gm P5CS1与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的亲缘关系最高,Gm P5CS2与豇豆(Vigna unguiculata)的亲缘关系最高。组织表达分析表明,Gm P5CS1与Gm P5CS2基因在大豆的各个组织中均有表达,其中叶和根中的表达量相对较高,茎中表达量次之,花和籽粒中的表达量相对较低。利用Gateway技术得到植物过表达载体p Earley Gate103-Gm P5CS,再转入根癌农杆菌EHA105中,为Gm P5CS基因的转化及功能分析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大豆科学》期刊2016年01期)

申龙斌,杨成龙,郭建春,段瑞军[6](2015)在《海马齿Δ~1-吡咯啉-5-羧酸合成酶(SpP5CS)基因的克隆和表达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海马齿为材料,根据已克隆的P5CS基因的保守序列设计简并引物,利用RT-PCR和RACE技术从海马齿中获得了一个海马齿Δ1-吡咯啉-5-羧酸合成酶基因。该基因cDNA序列全长2 452 bp,其中包括开放读码框为2 169 bp、5¢-UTR 52 bp和3¢-UTR 231 bp,推断其编码722个氨基酸,分子量79.4 kDa,根据序列比对将其蛋白命名为SpP5CS。对该蛋白质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SpP5CS与冰叶日中花、海蓬子和葡萄等双子叶植物相似性较高,而与小麦、狗尾草和水稻等单子叶植物相似性较低。荧光定量PCR分析表明,该基因在海马齿的叶中表达量最高,在茎中其次;海马齿SpP5CS基因在各部分中的表达量随着盐胁迫的时间延长在叶中变化最为明显:在400和600 mmol·L-1 NaCl胁迫9 h表达量最高,在800 mmol·L-1NaCl胁迫12 h最高,其表达均表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P5CS基因是植物体内合成脯氨酸的关键酶基因,SpP5CS基因的克隆将为作物抗逆分子育种和进一步的功能分析打下基础。(本文来源于《植物生理学报》期刊2015年11期)

刘静静,曲延英,姚正培,朱燕飞,高文伟[7](2015)在《大蒜芥Δ′-吡咯啉-5-羧酸合成酶基因(P5CS)的克隆及表达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Δ′-吡咯啉-5-羧酸合成酶(P5CS)是植物渗透胁迫下脯氨酸合成谷氨酸的关键酶。利用RACE结合RT-PCR技术克隆获得大蒜芥(Sisybrium altissimum)SaP5CS1基因全长cDNA序列,该基因全长1 907bp,其中开放阅读框为1 719bp,编码573个氨基酸,预测编码蛋白质的等电点为4.95,分子量为156.279kDa。同源分析显示,SaP5CS1与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和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的蛋白序列相似性分别为98%和96%。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表明,在干旱逆境胁迫条件下,大蒜芥SaP5CS1基因在根和叶的相对表达量受胁迫的诱导均上调。SaP5CS1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将为其功能分析和分子育种奠定基础。(本文来源于《草业科学》期刊2015年02期)

高明潇,郭娜,王海棠,薛晨晨,邢邯[8](2014)在《大豆△~1-吡咯啉-5-羧酸合成酶基因GmP5CS1和GmP5CS2的克隆与初步功能验证》一文中研究指出大豆是世界上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在非生物胁迫中,干旱、高盐及低温是影响大豆品质和产量的重要因素。植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了一系列复杂的防卫机制来抵抗非生物胁迫的危害。随着现代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技术的不断发展,应用植物基因工程技术培育出耐逆的新作物品种已成为现代农业生产的一个重要途径。挖掘和利用大豆逆境应答基因资源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运用分子生物学方法,从大豆品种齐黄22号中克隆得到了GmP5CS1和GmP5CS2基因,对其进行了序列比对分析、组织表达分析和非生物胁迫分析,同时,构建了这两个基因的植物表达载体,成功转入拟南芥,初步分析了这两个基因在耐逆反应中的功能,旨在为改善大豆耐逆性提供基因资源和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氨基酸序列分析发现,GmP5CS1包含一个长度为2163 bp的ORF,编码720个氨基酸,等电点PI为6.70,蛋白呈弱酸性,分子量大小为78.38 KD;GmP5CS2包含一个长度为2271 bp的ORF,编码756个氨基酸,等电点PI为6.10,蛋白呈酸性,分子量大小为82.18 KD。2.通过氨基酸序列比对发现,这两个基因的蛋白序列都含有谷氨酸激酶保守位点和谷酰磷酸还原酶保守位点。系统进化分析表明,GmP5CS1与紫花苜蓿的亲缘关系最高,GmP5CS2与豇豆的亲缘关系最高。这两个蛋白都具有3个潜在的跨膜螺旋区域。亚细胞定位预测,GmP5CS1可能位于叶绿体中,GmP5CS2可能位于线粒体中。3.组织表达分析发现,GmP5CS1与GmP5CS2基因在大豆的各个组织中均有表达,其中叶和根中的表达量相对较高,茎中表达量次之,花和籽粒中的表达量相对较小。4.非生物胁迫分析表明,两个GmP5CS基因受高盐胁迫诱导反应最剧烈,冷胁迫和干旱胁迫相对较弱。大豆幼苗体内脯氨酸含量的变化则是受盐和干旱胁迫反应最剧烈,冷胁迫则相对较弱。5.通过农杆菌介导法转化拟南芥,得到转基因植株。在盐胁迫条件下,转GmP5CS1基因和转GmP5CS2基因拟南芥与野生型拟南芥相比,具有较强的耐逆性,其根长更长,体内脯氨酸积累量更高。这些结果表明GmP5CS1基因和GmP5CS2基因可以有效提高转基因拟南芥对高盐胁迫的抗性,有利于植物体在不利环境下的生长。(本文来源于《2014年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4-10-29)

李健,彭东海,张风娟,杨丽涛,李杨瑞[9](2014)在《植物△~1-吡咯啉-5-羧酸合成酶(P5CS)基因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1-吡咯啉-5-羧酸合成酶(P5CS)是植物脯氨酸生物合成的关键酶。近年来,许多学者对P5CS酶基因克隆、其在植物中的表达特性与在抗逆基因工程上的应用进行了大量研究,证实P5CS基因已成功在许多植物中进行过量表达并能有效提高植物的抗旱、耐盐性。随着分子生物学和现代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今后可进一步挖掘利用植物P5CS基因,有效验证其功能和了解其作用机制,探讨P5CS基因与其他基因的互作及调控植物抗逆的生理生化机理,研究其在植物生长发育及器官发生等过程中的作用;培育出高效、实用、抗逆性强的转基因植物品种,均有待今后进行深入研究。(本文来源于《南方农业学报》期刊2014年09期)

高明潇[10](2014)在《大豆△~1-吡咯啉-5-羧酸合成酶基因GmP5CS1和GmP5CS2的克隆与初步功能验证》一文中研究指出大豆是世界上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在非生物胁迫中,干旱、高盐及低温是影响大豆品质和产量的重要因素。植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了一系列复杂的防卫机制来抵抗非生物胁迫的危害。随着现代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技术的不断发展,应用植物基因工程技术培育出耐逆的新作物品种已成为现代农业生产的一个重要途径。挖掘和利用大豆逆境应答基因资源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运用分子生物学方法,从大豆品种齐黄22号中克隆得到了GmP5Cs1和GmP5Cs2基因,对其进行了序列比对分析、组织表达分析和非生物胁迫分析,同时,构建了这两个基因的植物表达载体,成功转入拟南芥,初步分析了这两个基因在耐逆反应中的功能,旨在为改善大豆耐逆性提供基因资源和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氨基酸序列分析发现,GmP5CS1包含一个长度为2163 bp的ORF,编码720个氨基酸,等电点PI为6.70,蛋白呈弱酸性,分子量大小为78.38 KD;GmP5CS2包含一个长度为2271 bp的ORF,编码756个氨基酸,等电点PI为6.10,蛋白呈酸性,分子量大小为82.18 KD。2.通过氨基酸序列比对发现,这两个基因的蛋白序列都含有谷氨酸激酶保守位点和谷酰磷酸还原酶保守位点。系统进化分析表明,GmP5CS1与紫花苜蓿的亲缘关系最高,GmP5CS2与豇豆的亲缘关系最高。这两个蛋白都具有3个潜在的跨膜螺旋区域。亚细胞定位预测,GmP5CS1编码蛋白可能位于叶绿体中,GmP5CS2编码蛋白可能位于线粒体中。3.组织表达分析发现,GmP5CS1与GmP5CS2基因在大豆的各个组织中均有表达,其中叶和根中的表达量相对较高,茎中表达量次之,花和籽粒中的表达量相对较小。4.非生物胁迫分析表明,两个GmP5CS基因受高盐胁迫诱导反应最剧烈,冷胁迫和干旱胁迫相对较弱。大豆幼苗体内脯氨酸含量的变化则是受盐和干旱胁迫反应最剧烈,冷胁迫则相对较弱。5.通过农杆菌介导法转化拟南芥,得到转基因植株。在盐胁迫条件下,转GmP5CSl基因和转GmP5CS2基因拟南芥与野生型拟南芥相比,具有较强的耐逆性,其根长更长,体内脯氨酸积累量更高。这些结果表明GmP5CS1基因和GmP5CS2基因可以有效提高转基因拟南芥对高盐胁迫的抗性,有利于植物体在不利环境下的生长。(本文来源于《南京农业大学》期刊2014-05-01)

吡咯啉羧酸合成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研究吡咯啉-5-羧酸合成酶(P5CS)蛋白的纯化、人P5CS在心肌组织中的表达、扩张型心脏病、冠心病、先天性心脏病静脉血中P5CS基因表达与疾病的关系。[方法]①采集心肌、房间隔进行Western Blot,检测心脏组织上P5CS的表达情况。②采集扩张型心脏病、冠心病、先天性心脏病患者静脉血,经总DNA提取、PCR扩增后进行基因测序。③采用PCR方法从人肝细胞cDNA文库获得编码人体P5CS基因的2388bp全长编码区序列,此片段经BamH I及Xho I双酶切后连接到同样经BamH I及Xho I双酶切的pET28a(+)载体上,并筛选阳性克隆子。阳性重组子在E. coliBL21(DE3)中经IPTG诱导后进行蛋白表达。[结果]①人心肌、房间隔组织可以检测到明显的P5CS条带。②所筛选的扩张型心脏病、冠心病、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经基因测序未发现P5CS突变位点。③本课题得到的P5CS目的蛋白以包涵体形式存在。[结论]①心肌、房间隔组织有P5CS蛋白表达。②目前未发现P5CS与扩张型心脏病、冠心病、先天性心脏病等具有显着相关性。③P5CS蛋白在大肠杆菌表达过程中以包涵体形式存在于沉淀中。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吡咯啉羧酸合成酶论文参考文献

[1].李健,杜成忠,王露蓉,邢永秀,李杨瑞.甘蔗△~1-吡咯啉-5-羧酸合成酶基因转化烟草的抗旱性分析[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18

[2].续安钰.人体吡咯啉-5-羧酸合成酶在心血管疾病中表达的研究[D].昆明医科大学.2016

[3].董晨,胡会刚,决登伟,赵秋芳,陈宏良.玉米Δ1-吡咯啉-5-羧酸合成酶基因家族生物信息学分析[J].玉米科学.2016

[4].董晨,决登伟,胡会刚,赵秋芳,贾利强.玉米1-吡咯啉-5-羧酸合成酶在非生物胁迫下的表达分析[J].广东农业科学.2016

[5].高明潇,郭娜,薛晨晨,王海棠,赵晋铭.大豆△~1-吡咯啉-5-羧酸合成酶基因GmP5CS1和GmP5CS2的克隆与过表达载体构建[J].大豆科学.2016

[6].申龙斌,杨成龙,郭建春,段瑞军.海马齿Δ~1-吡咯啉-5-羧酸合成酶(SpP5CS)基因的克隆和表达分析[J].植物生理学报.2015

[7].刘静静,曲延英,姚正培,朱燕飞,高文伟.大蒜芥Δ′-吡咯啉-5-羧酸合成酶基因(P5CS)的克隆及表达分析[J].草业科学.2015

[8].高明潇,郭娜,王海棠,薛晨晨,邢邯.大豆△~1-吡咯啉-5-羧酸合成酶基因GmP5CS1和GmP5CS2的克隆与初步功能验证[C].2014年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2014

[9].李健,彭东海,张风娟,杨丽涛,李杨瑞.植物△~1-吡咯啉-5-羧酸合成酶(P5CS)基因的研究进展[J].南方农业学报.2014

[10].高明潇.大豆△~1-吡咯啉-5-羧酸合成酶基因GmP5CS1和GmP5CS2的克隆与初步功能验证[D].南京农业大学.2014

标签:;  ;  ;  ;  

吡咯啉羧酸合成酶论文-李健,杜成忠,王露蓉,邢永秀,李杨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