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胶辽官话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官话,团音,异读,语音,修辞,声调,字调。
胶辽官话论文文献综述
贾知梅[1](2019)在《走红的“东北话”其实是辽宁话》一文中研究指出这些年,东北话一直很红,传播很广,时不时成为热门话题。更准确地说,走红的“东北话”其实就是辽宁话。大伙儿都说,辽宁话听起来顺口、亲切,有时还挺强势,这些特点都与辽宁的地域特点、文化积淀和辽宁人粗犷豪放的性格有很大关系。辽宁姑娘李雪琴$(本文来源于《辽宁日报》期刊2019-06-28)
姜燕,李治泽[2](2019)在《胶辽官话区村落语言生活调查——以青岛市黄岛区瓦屋庄村为个案》一文中研究指出语言生活调查随着社会语言学的发展而兴起,主要包括语言状况、语言使用和语言态度等内容。以青岛市黄岛区瓦屋庄村作为调查对象,通过典型社区的语言生活,反映城市化进程中官话方言区内的面貌。(本文来源于《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2期)
罗福腾[3](2016)在《胶辽官话尖团音的现状与演变轨迹》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讨论胶辽官话(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尖团音的有关问题,包括:分析各方言点的尖团音声母读音类型,梳理各方言点今团音声母与其他发音部位声母的分合现象,借助胶州、莱阳、牟平等近百年前地方史志的记载,追溯胶东地区尖团音文白异读的历史过程以及现状,最后论析尖团音的演变轨迹。(本文来源于《中国语言学报》期刊2016年00期)
罗福腾[4](2014)在《胶辽官话尖团音的现状与演变轨迹》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讨论胶辽官话(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尖团音的有关问题,包括:分析各方言点的尖团音声母读音类型,梳理各方言点今团音声母与其他发音部位声母的分合现象,借助胶州、莱阳、牟平等近百年前地方史志的记载,追溯胶东地区尖团音文白异读的历史过程以及现状,最后论析尖团音的演变轨迹。(本文来源于《中国语言学报(第十七期)》期刊2014-09-13)
杨春宇,欧阳国亮[5](2013)在《从语音看东北官话与周边冀鲁、胶辽官话之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语言接触包涵方言接触。现代东北官话中有几类特殊的语音特征与冀鲁、胶辽官话一致而与普通话有别。同时,现代东北官话有部分异读字音,也存在于冀鲁、胶辽官话方言中。这不是偶然的一致:一方面是近代语言发展史上方言接触的结果;另一方面应属于历史源流链条上言语底层之表象。透过这些现象,我们或可以管窥东北官话同冀鲁官话、胶辽官话关系之一斑,这种联系主要表现为二者对东北官话历史的影响,其直接表象当为人们熟知的近代"闯关东",但又不尽然。(本文来源于《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3年04期)
宋会芳[6](2012)在《中古入声字在胶辽官话的读音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胶辽官话是官话方言区里比较特殊的类型之一,1987年《中国语言地图集》以古清声母入声字今读上声作为划分胶辽官话区的标准,将胶辽官话分为叁个小片:青莱片、盖桓片、登连片。1985年李荣先生的《官话方言的分区》一文根据古入声的今读调类把官话分为七大官话区,其中胶辽官话的“清入归上”是其区别于其他官话的主要特点。本论文运用了大量具体细致的方言入声材料,对李荣、钱曾怡、张树铮等在相关论述中设定的胶辽官话等官话的分类标准进行验证,研究的结论显示了以前的结论把问题简单化了,从总体上看胶辽官话的清入声仍以派入到上声为主,但具体情况很复杂。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胶辽官话的方言大多符合标准,偏离标准者大多处于两个官话的交界地带。这些研究结论弥补了以前研究的不足,印证了《中国语言地图集》中所涉及的官话分类还只是粗线条的,对相关方言进一步的深入研究有一定的意义。同时本论文还把胶辽官话与其相邻的冀鲁官话、中原官话的入声归调情况进行了对比,发现在清入声和次浊入声转化方面胶辽官话与其相邻的冀鲁官话关系密切,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全浊入声转化方面胶辽官话与其相邻的冀鲁官话、中原官话之间都存在着联系。文章还整理了中古入声字韵母在胶辽官话中的演变情况并与相邻的冀鲁官话、中原官话进行对比,发现胶辽官话与冀鲁官话、中原官话在咸山深臻四摄阴入合流方面是基本一致的,都不存在“两韵并收”的情况;胶辽官话的宕江曾梗通五摄在阴入合流方面也是不存在“两韵并收”的情况,但是经过我们的研究发现,在冀鲁官话中宕江摄存在“两韵并收”的情况,这是与胶辽官话、中原官话所不同的地方。文章的最后还拿胶辽官话入声演变的情况与《中原音韵》入声的演化模式进行了比较,这对我们今后研究《中原音韵》的基础方音有一定的帮助和借鉴意义。(本文来源于《河北师范大学》期刊2012-06-03)
亓海峰[7](2011)在《地名中的修辞现象——以胶辽官话村庄地名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地名是专有名词中特殊的一类,其中蕴含着丰富的修辞现象,反映出修辞方式在词汇中的应用特点,本文以胶辽官话为例分析村庄地名常见的修辞方式和不同时期的修辞特点。(本文来源于《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1年05期)
亓海峰[8](2010)在《胶辽官话的声调简化现象》一文中研究指出四调到叁调的变化是胶辽官话语音的突出特点,根据声调合并的情况可分为叁种不同类型,它们都分布在胶辽官话的中心地带,声调简化现象与单字调调值的接近、连读变调的同化和方言接触有关。(本文来源于《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0年02期)
张树铮[9](2007)在《胶辽官话的分区(稿)》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根据近二十年来关于胶辽官话的调查研究成果,把1987年《中国语言地图集》中"官话之一"、"官话之二"、"官话之叁"中的胶辽官话部分独立成图,对原相关图幅的分区分片作了补充和更正,并重新说明了各片的语音特点。(本文来源于《方言》期刊2007年04期)
章黎平[10](2001)在《《广韵》止摄字在胶辽官话中的演变》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中古十六摄中,止摄是语音变化比较复杂的一个摄,对止摄字在现代汉语方言中的语音演变情况的研究,必定会对汉语语音史和现代语言学的研究有所贡献。本文从胶辽官话的盖桓片、登州片和青州片的二十五个方言点选取语音材料,采用历时和共时比较的方法,研究《广韵》止摄字在现代胶辽官话中的演变,比较了止摄字从《广韵》演变到今天的胶辽官话其韵母变化情况及其与普通话的异同,并比较了胶辽官话内部各方言片、方言点之间止摄字演变的异同,力图对止摄字在今天胶辽官话中的演变特点作出深入的分析,对其演变原因作出解释,以揭示止摄字在今天胶辽官话中的演变现状。本文共分为六个部分: 一、绪论 介绍了胶辽官话的特性和地理分布。本文按照贺巍先生1986年所列的山东和辽宁两省胶辽官话的44个县市的范围组织方言材料选取25个方言点(其中辽宁省7个县市,山东省18个县市,它们分属于叁个胶辽官话方言片:其中盖桓片5县市、登州片11县市、青州片7县市)的方言材料进行比较研究。 二、《广韵》止摄字在胶辽官话中的演变 止摄字(开口叁等日母字除外)在现今胶辽官话中共演变出十六个韵母,比普通话多出六个韵母;止摄开口叁等日母字则有两种读音。本文采用表格的形式,分别讨论了止摄开口日母以外字和止摄开口日母字在胶辽官话中的语音演变情况及其与普通话的异同,并用统计的方法算出叁个方言片、二十五个方言点止摄字韵母的变化率,并总结了止摄字韵母的演变特点。 叁、特殊音变的原因及条件 语音演变是有条件的,止摄字的演变也不例外。本文主要从六个方面对胶辽宫话止摄字的语音演变原因进行解释:声母的演变影响韵母的演变,语流音变造成的历时音变;古音子遗,方言自身演变,普通话的影响,方言间相互影响。以深讨特殊音变的原回和规律 四、语音演变的历史层次 考察胶辽宫话止摄字的语音演变;我们发现方言的共时平面反映着不同的历时演变层次,如刨等地。蕊、瑞”的声母变读m发生在止摄合口来母字丢失卜介音以后,大连和烟台新、老派读音的问时存在,青岛等地卜叫音的演变,等等,这些现象正是语音演变不问历史层次的表现。 五、语音发展 与五六十年代相比,盖桓片的语音有变化、发展。 六、余论 作为官话方言之一的胶辽官话自然与普通话有许多相似之处,但也有其自身特点:胶辽宫话各方言片、方言点之间也有异有同。有些方言现象是在一片连续的地域存在。受东北宫话的影响,胶辽宫话盖檀片的一些方言点的语音显示出与东北官话相似的特点;由于受普通话和周围方言的影响,胶辽官话止摄字的发展己经可以看出正逐步与普通话接近。方言差异逐渐缩小这两个趋势。胶辽官话止摄字的演变也反映了语音演变规律的条件性、时间性、地域性叁个特点。(本文来源于《山东师范大学》期刊2001-04-26)
胶辽官话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语言生活调查随着社会语言学的发展而兴起,主要包括语言状况、语言使用和语言态度等内容。以青岛市黄岛区瓦屋庄村作为调查对象,通过典型社区的语言生活,反映城市化进程中官话方言区内的面貌。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胶辽官话论文参考文献
[1].贾知梅.走红的“东北话”其实是辽宁话[N].辽宁日报.2019
[2].姜燕,李治泽.胶辽官话区村落语言生活调查——以青岛市黄岛区瓦屋庄村为个案[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3].罗福腾.胶辽官话尖团音的现状与演变轨迹[J].中国语言学报.2016
[4].罗福腾.胶辽官话尖团音的现状与演变轨迹[C].中国语言学报(第十七期).2014
[5].杨春宇,欧阳国亮.从语音看东北官话与周边冀鲁、胶辽官话之关系[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
[6].宋会芳.中古入声字在胶辽官话的读音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2
[7].亓海峰.地名中的修辞现象——以胶辽官话村庄地名为例[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
[8].亓海峰.胶辽官话的声调简化现象[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
[9].张树铮.胶辽官话的分区(稿)[J].方言.2007
[10].章黎平.《广韵》止摄字在胶辽官话中的演变[D].山东师范大学.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