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灰石煅烧论文_陈亮,王春波

导读:本文包含了石灰石煅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石灰石,流化床,动力学,石灰,生料,锰矿,套筒。

石灰石煅烧论文文献综述

陈亮,王春波[1](2019)在《CFB锅炉内石灰石同时煅烧/硫化反应动力学及孔结构演变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综合考虑石灰石的分解、CaO烧结和硫化,建立石灰石同时煅烧/硫化反应的随机孔模型。模型计算结果与实验测试结果吻合良好,并采用该模型研究温度、粒径和SO_2浓度等因素对同时煅烧/硫化反应动力学特性的影响。循环流化床内石灰石煅烧反应同时发生硫化反应,所生成的CaSO_4阻碍了煅烧反应,主要通过两种机制:孔壁面CaSO_4产物层阻碍CO_2从煅烧部位向颗粒孔道扩散,以及CaSO_4阻碍颗粒孔道内CO_2向颗粒外扩散。硫化反应中,由于CaSO_4的生成而导致的颗粒表层孔隙的快速堵塞是颗粒整体硫化速度下降、硫化程度低于理论值的主要原因。850~910℃范围内反应温度升高明显加速石灰石分解的速度;温度升高增加快速硫化反应阶段的反应速度,但由于颗粒表层以更快的速度发生堵塞而更早地进入慢速硫化反应阶段,导致反应进行到90min时的硫化转化率变化不大。颗粒粒径下降加速硫化反应速度;对于0.4%SO_2气氛中850℃下的反应,粒径对煅烧速度在100s前后的影响不同。在100s之前,硫化反应进行程度较低,煅烧反应速度受CaSO_4的阻碍作用弱,煅烧速度随粒径减小而增加;100s之后CaSO_4对煅烧速度的阻碍作用显现,粒径越小,CaSO_4积累量越大,对煅烧速度的阻碍越明显,致使100s后煅烧速度随粒径减小而下降。(本文来源于《中国电机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23期)

康彦萍[2](2019)在《小颗粒石灰石煅烧活性石灰的探索》一文中研究指出太钢东山矿入窑石灰石粒径为10 mm~40 mm,小于10 mm的物料便宜外销,不仅附加值低,且浪费资源。为此,我们通过对小于10 mm的石灰石进行理化分析、矿相组成分析、以及在马弗炉中试验煅烧,初步得到一些有益的结果,为成功利用回转窑进行批量煅烧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其成功煅烧能创造不菲的经济效益,还会使得矿产资源得到了更为合理的利用。(本文来源于《太原科技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周爱萍[3](2019)在《浅谈石灰石剥离土质量变化对水泥窑煅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水泥窑煅烧困难,熟料f-CaO含量难以控制,窑内窑皮垮塌严重,窑内飞砂严重的现象进行了分析,找到了原因,最终通过调整配料,增加液相量,改善热工制度和生料易烧性,解决了问题,熟料产量回升明显,f-CaO含量控制效果较好。(本文来源于《水泥》期刊2019年10期)

蔡润夏,黄逸群,程璐,李东方,JEON,Chung-hwan[4](2019)在《石灰石煅烧与硫化条件下磨耗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石灰石磨耗特性对于循环流化床物料平衡和脱硫效率有重要影响。利用鼓泡床磨耗实验台,系统地研究了不同煅烧与硫化条件下,粒径、温度和SO_2浓度对石灰石及其脱硫产物的磨耗速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硫化反应会显着降低石灰石的磨耗速率,延迟到达稳定磨耗的时间;当硫化反应达到慢反应区时,脱硫产物磨耗速率趋于稳定。磨耗可以剥离颗粒表层CaSO_4,从而提高脱硫剂转化率。相同反应条件下,脱硫产物钙转化率越高,石灰石磨耗速率越低。最后利用现有文献数据分析并验证了石灰石磨耗模型,能够较好地反映不同粒径石灰石的磨耗速率的差异。(本文来源于《化工学报》期刊2019年08期)

董武斌,赵国成,张春荣[5](2019)在《奥陶系马家沟组石灰石煅烧爆裂特性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奥陶系马家沟组石灰石耐压强度低,在回转窑煅烧过程中易粉化,低温发生严重爆裂的特点,探求新工艺对矿石进行预处理,降低矿石在煅烧过程中的爆裂程度,改善煅烧环境,实现稳质、提产。(本文来源于《耐火与石灰》期刊2019年02期)

谢朝晖,黄绍昌,邱金龙,刘为,韩凤光[6](2019)在《梅钢环形套筒窑用石灰石煅烧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梅钢环形套筒窑用的4种石灰石,采用矿相分析和煅烧试验两种方法对其煅烧性能进行研究和评价。结果表明:晶粒细小且分布均匀的石灰石,煅烧后成品石灰表观质量较好,抗压载荷较高,煅烧性能较好;晶粒粗大、晶粒分布不均、晶粒间存在较多裂纹的石灰石,煅烧后成品石灰易发生碎裂和粉化,且抗压载荷较低,煅烧性能较差。结合矿相分析与煅烧试验,能更准确的判定石灰石的煅烧性能。(本文来源于《梅山科技》期刊2019年01期)

陈亮[7](2019)在《循环流化床锅炉炉内石灰石同时煅烧硫化的反应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循环流化床锅炉(circulating fluidized bed,CFB)炉内石灰石脱硫过程存在脱硫效率不够高、钙利用率较低等问题,且硫化反应机理至今仍远缺乏了解。代表性问题如:传统研究中认为石灰石在炉内先煅烧后硫化,但同时煅烧硫化才更符合石灰石脱硫的真实反应过程,对此有必要开展深入研究。本文采用自主设计的恒温热重实验系统,详细研究了同时煅烧硫化与先煅烧后硫化两种反应模式间的差异,探究了石灰石同时煅烧硫化反应的特性和机理,建立了同时煅烧硫化反应模型,为提高炉内石灰石脱硫效率提供进一步的理论依据。主要内容及成果如下:(1)探明了同时煅烧硫化和先煅烧后硫化两种反应模式间的差异。在两种反应模式中,石灰石颗粒质量均先下降后上升且存在质量最低点,但同时煅烧硫化反应中的颗粒质量最低点高于先煅烧后硫化反应。在先煅烧后硫化反应模式中,质量最低点为煅烧反应的结束点和硫化反应的起始点;但在同时煅烧硫化反应模式下,质量最低点处煅烧反应和硫化反应同时进行,而且由煅烧反应导致的质量下降速率与由硫化反应导致质量上升速率相等。同时煅烧硫化反应模式下的颗粒质量始终高于先煅烧后硫化模式,前者反应90min的硫化转化率也高于后者。由于两种反应模式间存在显着差异,且同时煅烧硫化反应是实际反应过程,因此对石灰石脱硫问题的研究应基于同时煅烧硫化反应模式。(2)发现烟气中SO2会减慢煅烧反应速度,并揭示了该现象的机理。对比石灰石在无SO2与含S02气氛下煅烧过程的差异,发现含SO2气氛中煅烧CaO的孔隙率更低、CO2扩散阻力更大、煅烧反应有效因子更小。首次基于氮吸附孔容积测试建立了 CaO堵塞孔容积计算方法,计算发现煅烧过程中CaS04对CaO孔隙产生了明显堵塞。基于此,对SO2减慢煅烧反应的现象提出如下机理:石灰石颗粒的煅烧反应从颗粒外层向内进行,颗粒外层逐渐形成CaO层,CaO层内的孔隙作为C02向外扩散的通道;当煅烧气氛中存在SO2时,CaO会与SO2发生硫化反应生成CaS04,特别是在靠近颗粒外表的位置CaS04产物层更厚;CaS04会覆盖在孔壁面上,增加C02从煅烧部位向颗粒孔道内的扩散阻力,还会填充、堵塞CaO孔隙,增加孔道内(CO2向颗粒外表的扩散阻力,二者均会提高煅烧部位的CO2浓度,从而使煅烧反应速度下降。(3)探索了温度、H2O、粒径等因素对同时煅烧硫化反应的影响及机理。研究发现,在850~910℃范围内SO2对煅烧反应的阻碍作用随着温度的提高而减弱,这是因为温度升高缩短了煅烧阶段而减小了煆烧过程中的CaSO4产量,从而使CaS04对孔隙堵塞作用减弱;温度升高还导致反应90min后的硫化转化率降低,测试发现虽然高温下硫化反应初始速度较快,但硫化速度降低也更快,从而导致高温下最终硫化转化率反而降低。H2O能够催化加速石灰石煅烧反应速度,而且15%H2O对煅烧的促进作用大于0.3%S02对煅烧的阻碍作用;对于硫化反应,15%H2O显着促进慢速硫化阶段的硫化速度,但对快速硫化阶段影响较小。随着石灰石粒径的增加,同时煅烧硫化反应中的煅烧和硫化反应速度均显着下降。(4)针对富氧燃烧特有的高CO2、SO2浓度的特点,研究了富氧燃烧下同时煅烧硫化反应的特性。研究发现,富氧气氛下同时煅烧硫化与先煅烧后硫化两种反应模式间仍然存在显着差异。在890~950℃温度范围内,同时煅烧硫化反应90min时的硫化转化率在890℃下最高,而先煅烧后硫化反应下硫化转化率在925℃下达到最大值。富氧气氛下H2O对同时煆烧硫化反应中硫化反应的影响主要在于延长了快速硫化阶段时长。(5)以随机孔模型为基础,同时考虑石灰石煆烧反应、CaO硫化反应与烧结等过程的相互作用,建立了石灰石同时煆烧硫化反应模型。模型与实验结果对比表明,模型准确描述了同时煅烧硫化反应过程。基于模型结果分析了硫化反应速度随时间不断下降的原因:对于CFB内典型的400μm直径石灰石颗粒,其半径0~150μm壳层内硫化反应速度下降主要因为颗粒内的孔隙随着CaSO4积累、CaO烧结等因素而减小,S02内扩散阻力增大,导致颗粒内层S02浓度快速降低、耗尽;而半径150~200μm壳层内硫化反应速度的下降是孔表面积、SO2浓度、Ca2+浓度共同下降导致的。(本文来源于《华北电力大学(北京)》期刊2019-03-01)

吕强[8](2019)在《“烤”出来的石灰石——以煅烧石灰石的实验探究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寒冷的冬季,乡村学校的教室里没有暖气,也没有空调,用铁炉燃煤取暖是最普遍的越冬方式,虽然设备落后,但也能给学生带来温暖和乐趣。曾几何时,教室里那些顽皮的学生在烤火之余,偷偷地烤起了薯片。教室外是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北国风光;教室有红彤彤的炉火,香喷喷的薯片,还有几个吃得津津有味的"馋猫"……"哟!你们还真行!开小灶了!"如此别致的情景像磁石一样吸引着化学老师,他打趣道。而学生们不知是被火烤的还是被羞的,个个面如关公。(本文来源于《当代教育家》期刊2019年01期)

刘孟科[9](2018)在《小型回转窑进行各种锰矿原料烧结及石灰石煅烧可行性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五矿(湖南)铁合金封闭电炉产生的煤气被输送到中小型回转窑进行各种锰矿、石灰等进行烧结或煅烧试验,通过回转窑内温度及窑体转速等的控制,可找到各种锰矿、石灰石烧结或煅烧性能及生产成本、效益情况,同时对锰矿及石灰石烧结或煅烧的生产组织提出改进意见。(本文来源于《铁合金》期刊2018年04期)

陈亮,王春波[10](2018)在《循环流化床锅炉内石灰石同时煅烧/硫化反应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循环流化床锅炉内石灰石分解、脱硫发生的是同时煅烧/硫化反应。建立了石灰石同时煅烧/硫化反应的随机孔模型,综合考虑石灰石的分解、烧结和硫化,且CaO硫化反应基于CaSO_4产物层固态离子扩散模式。模型计算结果与实验测试结果吻合良好,并采用该模型研究了同时煅烧/硫化反应的特性。石灰石的同时煅烧/硫化反应包含连续的质量下降阶段和质量上升阶段,且质量最低点随着SO_2浓度的增加而升高。石灰石颗粒的煅烧反应发生在颗粒的壳层内,煅烧反应更符合区域反应模型而不是均相反应或缩核反应模型。煅烧环境中的SO_2与CaO层反应生成CaSO_4,导致CaO层内孔径和孔隙率减小,CO_2外扩散阻力增大,从而导致煅烧反应减慢。颗粒硫化反应速度随时间减慢,主要是颗粒内SO_2耗尽导致的,颗粒外层不断积累的CaSO_4减小了SO_2扩散通道,增加了SO_2孔内扩散阻力,使颗粒内SO_2耗尽区不断增大,颗粒的硫化反应速度不断下降。(本文来源于《化工学报》期刊2018年10期)

石灰石煅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太钢东山矿入窑石灰石粒径为10 mm~40 mm,小于10 mm的物料便宜外销,不仅附加值低,且浪费资源。为此,我们通过对小于10 mm的石灰石进行理化分析、矿相组成分析、以及在马弗炉中试验煅烧,初步得到一些有益的结果,为成功利用回转窑进行批量煅烧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其成功煅烧能创造不菲的经济效益,还会使得矿产资源得到了更为合理的利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石灰石煅烧论文参考文献

[1].陈亮,王春波.CFB锅炉内石灰石同时煅烧/硫化反应动力学及孔结构演变模拟[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9

[2].康彦萍.小颗粒石灰石煅烧活性石灰的探索[J].太原科技大学学报.2019

[3].周爱萍.浅谈石灰石剥离土质量变化对水泥窑煅烧的影响[J].水泥.2019

[4].蔡润夏,黄逸群,程璐,李东方,JEON,Chung-hwan.石灰石煅烧与硫化条件下磨耗特性[J].化工学报.2019

[5].董武斌,赵国成,张春荣.奥陶系马家沟组石灰石煅烧爆裂特性的研究[J].耐火与石灰.2019

[6].谢朝晖,黄绍昌,邱金龙,刘为,韩凤光.梅钢环形套筒窑用石灰石煅烧性能研究[J].梅山科技.2019

[7].陈亮.循环流化床锅炉炉内石灰石同时煅烧硫化的反应特性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9

[8].吕强.“烤”出来的石灰石——以煅烧石灰石的实验探究为例[J].当代教育家.2019

[9].刘孟科.小型回转窑进行各种锰矿原料烧结及石灰石煅烧可行性试验[J].铁合金.2018

[10].陈亮,王春波.循环流化床锅炉内石灰石同时煅烧/硫化反应模型研究[J].化工学报.2018

论文知识图

次循环周期内几种钙基前驱体/氧化...和Limestone-W1样品循环吸...二次水合-煅烧石灰石样品的循环吸收C...水合-煅烧石灰石的捕获CO2转化率曲线样品的XRD图谱(A:Calcite;B:CaO)石灰石煅烧温度和CO2分压的关系

标签:;  ;  ;  ;  ;  ;  ;  

石灰石煅烧论文_陈亮,王春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