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大熊猫主食竹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大熊猫,主食,氨基酸,品种,美姑,人工林,箭竹。
大熊猫主食竹论文文献综述
雷开明,程胡椒,旷培刚,冉江洪,孙鸿鸥[1](2019)在《九寨沟自然保护区大熊猫取食利用的主食竹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大熊猫栖息地的质量是维持大熊猫种群持续性的关键因素,大熊猫主食竹种群的特征是大熊猫栖息地质量的关键。2017年6月与2018年4月,针对九寨沟自然保护区内发现大熊猫取食痕迹的主食竹种群进行了调查,以得到区内大熊猫取食利用的主食竹特征。调查发现九寨沟大熊猫取食利用的主食竹为华西箭竹,取食主食竹的基径平均值约为6.3 mm,对主食竹基径的选择利用范围主要集中在约5.9 mm~6.7 mm,其中最大基径为9.62 mm,最小基径为3.30 mm。大熊猫取食的主食竹所在种群的竹秆平均基径约为4.9 mm,其95%置信区间为4.7 mm~5.1 mm,其中最大基径为16.20 mm,最小基径为1.70 mm;平均种群密度约为35株·m~(-2);被大熊猫选择取食利用的主食竹种群高度集中在约110 cm~125 cm。(本文来源于《四川林业科技》期刊2019年05期)
魏明,吴劲旭,史军义,周德群,马丽莎[2](2019)在《大熊猫主食竹新品种'黑秆篌竹'》一文中研究指出‘黑秆篌竹’Phyllostachys nidularia‘Heigan Houzhu’属于竹亚科Bambusoideae刚竹属Phyllostachys Sieb. et Zucc.的篌竹P.nidularia Munro。该竹2014年发现于四川省崇州市鸡冠山镇肖家纸槽(厂)的篌竹(白夹竹)原料基地林中,是刚竹属的篌竹变异植株经进一步选优、分离、培育而成的栽培竹新品种。‘黑秆篌竹’与其近缘分类群篌竹栽培型P.‘Nidularia’的关键区别在于:前者秆为绿色;后者秆为灰黑色。(本文来源于《世界竹藤通讯》期刊2019年04期)
代艺[3](2019)在《大熊猫主食竹叶提取物的化学成份和生物学活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以陕西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巴山木竹(Bashania fargesii)叶为研究对象,鉴定巴山木竹叶提取物的化学成份,找出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采食区与非采食区竹叶不同竹龄的巴山木竹叶提取物之间的化学成份差异,比较研究大熊猫主食竹体外抗氧化活性和抑菌活性的时空变化规律,结合竹叶提取物生物学活性变化规律从化学成份的角度探讨影响大熊猫食物选择的可能因素,为圈养大熊猫的饲养管理和野化大熊猫的放归地选择提供参考。内容1大熊猫主食竹叶提取物(Bamboo leaf extract,BLE)制备方法学的建立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以乙酸乙酯为溶剂制备竹叶提取物的方法,最佳提取条件试验条件为浸泡8 h,在90℃索氏提取18 h,提取率最高可达7.54%,平均提取率为4.04%。内容2大熊猫主食竹叶提取物的化学成份分析与鉴定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Ultra-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UPLC-MS)结合图谱数据库MassBank、MoNA、Respect、GNPS对比鉴定得到大熊猫采食区不同竹龄的巴山木竹叶提取物(Extraction of bamboo leaves in feeding area,FABLE)和非采食区不同竹龄的巴山木竹叶提取物(Extraction of bamboo leaves in non-feeding area,NFABLE)中的化学成份,结果共鉴定得到12超类的化学成份。FABLE化学成份化合物数高于NFABLE,采食区一年生BLE(FABLE-1)和两年生BLE(FABLE-2)超类总含量高于非采食区相应竹龄,多年生BLE(FABLE-3)的超类含量差异不大。在FABLE保守化合物中共有9超类84种化合物在NFABLE中未鉴定得到,其中苯丙酸类和聚酮化合物(Phenylpropanoids and polyketides,PPs)的差异较大。对竹叶提取物次生代谢产物(Plant secondary metabolites,PSMs)进行鉴定,在FABLE中鉴定到9种保守生物碱,其中Hydrocinchonine和Tazettine是仅在FABLE中存在的生物碱;FABLE-1、FABLE-2和FABLE-3中分别发现9种、7种和6种独有生物碱,分属于羽扇豆生物碱(Lupin alkaloids),莨菪烷生物碱(Tropane alkaloids)和麦角生物碱及衍生物(Ergoline and derivatives)等14类。在FABLE中鉴定得到124种保守PPs,分属于四环素(Tetracyclines),芪类(Stilbenes)和苯丙酸(Phenylpropanoic acids)等15类;FABLE-1、FABLE-2和FABLE-3独有PPs分别为34种、42种和38种。内容3大熊猫食叶季巴山木竹叶提取物生物学活性研究采用纸片扩散法测定食叶期不同季节嫩叶BLE(≤2年)和老叶BLE(>2年)对6种大熊猫肠道致病菌的抑制效果,并与20种抗生素进行对比,结果发现BLE与其中11种抗生素对相应菌株的抑菌圈直径无显着差异(P>0.05);季节和海拔共同影响BLE对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沙门氏菌亚利桑那亚种(Salmonella enterica sub sp.arizonae),肺炎克雷伯菌(Klebsiella pneumoniae)的抑制效果;过渡季和冬季BLE的抑菌效果优于春季;过渡季的嫩叶BLE在1500-1700 m表现出较高的抗肺炎克雷伯菌活性;1700 m以上的过渡季老叶BLE抗沙门氏菌亚利桑那亚种的活性显着高于1500 m以下;季节显着影响BLE对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肠炎沙门氏菌(Salmonella enteritidis)、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Yersinia enterocolitica)的抑制活性(P<0.05),且不同海拔BLE的康肠炎沙门氏菌活性呈现波浪式变化。研究结果暗示大熊猫的食物选择可能与其食物的化学成份有关,大熊猫活动的垂直迁移可能与主食竹叶的生物活性有关,采食区竹叶提取物的独有保守化合物可能是大熊猫的食物选择影响因子之一。(本文来源于《西华师范大学》期刊2019-04-01)
周明强[4](2019)在《佛坪大熊猫主食竹》一文中研究指出氨基酸营养在动物营养中起着支撑性的作用,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以低蛋白高纤维的竹子为生,有着一系列的觅食和营养适应策略。本研究采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检测了佛坪自然保护区内分布在海拔1200 m~1900 m的不同竹龄(1年生、2年生和多年生)全年(1月~12月)的巴山木竹(Bashania fargesii)叶中18种常规氨基酸的含量,分析巴山木竹叶中氨基酸含量随海拔、竹龄和季节的时空变化;同时根据该地大熊猫的季节性活动规律,比较了该地大熊猫在食叶季和非食叶季、活动核心区和边缘区内巴山木竹叶中总氨基酸(TAA)、总必需氨基酸(TEAA)、总非必需氨基酸(TNEAA)以及18种氨基酸含量的差异。1.巴山木竹叶中氨基酸含量的时空变化巴山木竹叶中氨基酸含量随月份而变化。EAA含量最高的是亮氨酸(0.71%~1.18%),含量最低的是蛋氨酸(0.15%~0.26%);8种NEAA中,谷氨酸和天冬氨酸含量高于其它6种氨基酸。各种氨基酸含量随月份变化的整体趋势一致。除半胱氨酸、天冬氨酸秋季的含量低于其它季节,其余16种氨基酸的含量秋、冬季高于春、夏季。秋、冬季TEAA、TNEAA、TAA含量均极显着高于春、夏季(P<0.01)。巴山木竹叶中18种AA的含量均表现为1年生叶>2年生叶>多年生叶,在EAA中半胱氨酸在3个竹龄间含量差异不显着,其余9种EAA含量1年生竹叶显着高于2年生叶和多年生叶(P<0.01),2年生竹叶和多年生竹叶间差异不显着。对NEAA,谷氨酸、天冬氨酸含量1年生叶显着高于2年生叶,2年生叶显着高于多年生叶;其它6种NEAA含量1年生叶显着高于2年生叶和多年生叶,2年生叶和多年生叶间含量差异不显着。1年生竹叶中TEAA、TNEAA、TAA含量显着高于2年生竹叶和多年生竹叶,2年生竹叶和多年生竹叶间差异不显着。海拔对巴山木竹1年生竹叶和2年生竹叶中TEAA、TNEAA和TAA的含量均没有显着影响,在海拔1400 m的多年生巴山木竹叶中TAA、苏氨酸、酪氨酸、组氨酸和TNEAA含量显着高于海拔1600 m,多年生叶中丝氨酸的含量在海拔1400m显着高于海拔1500 m、1600 m、1900 m,丙氨酸的含量在海拔1400 m显着高于海拔1600 m、1900 m。2.大熊猫食叶季和非食叶季巴山木竹叶中氨基酸含量比较对佛坪大熊猫食巴山木竹叶季(9月~次年4月)和非食巴山木竹叶季(5月~8月)的巴山木竹叶中TAA、TEAA、TNEAA含量及各氨基酸含量的分析发现,食叶季巴山木竹叶中TAA含量(12.33±1.74%)、TEAA含量(5.14±0.85%)、TNEAA含量(7.20±0.94%)均极显着高于非食叶季TAA含量(10.39±1.45%)、TEAA含量(4.23±0.67%)、TNEAA含量(6.61±0.82%)(P<0.01)。食叶季巴山木竹叶中天冬氨酸含量极显着低于非食叶季(P<0.01)、半胱氨酸含量显着低于非食叶季(P<0.05),其余16种氨基酸含量在食叶季均极显着高于非食叶季(P<0.01)。3.大熊猫核心活动区和边缘活动区巴山木竹叶中氨基酸含量比较在大熊猫活动核心区内巴山木竹叶中TAA含量(12.55±1.60%)显着高于边缘活动区(11.87±1.68%)(P<0.05)、TNEAA的含量(7.33±0.89%)极显着高于边缘活动区(6.92±0.89%)(P<0.01),核心活动区内巴山木竹叶中TEAA的含量(5.21±0.77%)高于边缘活动区(4.95±0.83%),但差异不显着。食叶季大熊猫核心活动区内巴山木竹叶中苏氨酸、谷氨酸、丙氨酸和酪氨酸4种氨基酸含量显着高于边缘活动区(P<0.05),丝氨酸、组氨酸和脯氨酸3种氨基酸的含量极显着高于边缘活动区(P<0.01)。4.结论佛坪自然保护区巴山木竹叶中氨基酸的含量受月份、海拔和竹龄因素的影响。在大熊猫食巴山木竹叶季,巴山木竹叶中TAA、TEAA和TNEAA含量均显着高于非食巴山木竹叶季;相对于边缘活动区,分布在大熊猫核心活动区内的巴山木竹叶中TAA和TNEAA含量更高,且核心活动区内的巴山木竹叶中Thr、Glu、Ala、Tyr、Ser、His和Pro等7种氨基酸含量显着高于边缘活动区竹叶,这些氨基酸在动物体内的功能与大熊猫的一些特定生理特性相符,可能是促使大熊猫优化觅食策略的因素之一。本研究结果将有助于全面认识大熊猫主食竹中氨基酸的时空变化规律,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基于主食竹营养的大熊猫栖息地选择的影响因素奠定基础,也可为制定圈养大熊猫氨基酸营养需要水平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西华师范大学》期刊2019-04-01)
刘巅,谢浩,周小平,张明春,周世强[5](2019)在《卧龙保护区人工种植大熊猫主食竹的成活率及影响因素》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人工种植于卧龙保护区的大熊猫主食竹的生长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影响成活率的因素,结果显示:拐棍竹、蓉城竹和八月竹的竹丛成活率较高,均大于70%,篌竹、斑苦竹和油竹子为50%~60%,刺黑竹仅15.75%;2013年萌发的竹笋的成活率,拐棍竹和蓉城竹大于80%,斑苦竹、篌竹、八月竹和油竹子为50%~70%,刺黑竹仅为27.78%;刺黑竹并不适合种植于该区域。竹种自然分布海拔与种植地海拔越接近,该竹种的种植成活率越高;母竹有较多的活分株数,分株上有更多节有活的枝条,竹丛更容易成活。据此,可在以后的竹子种植和管理中采取相应措施提高成活率。(本文来源于《竹子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汪之波,李晓鸿[6](2018)在《甘肃大熊猫主食竹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竹类植物是大熊猫的主要食物资源,是大熊猫赖以生存和繁衍的基础。大熊猫主食竹的研究对于大熊猫的保护和研究有着重大的意义。通过查阅大量的相关文献和资料,从主食竹的资源概述、生物学研究和生态学研究等方面综述了多年来甘肃省大熊猫主食竹的研究概况,最后对甘肃省大熊猫主食竹的后续研究进行了展望。(本文来源于《竹子学报》期刊2018年03期)
史军义,周德群,陈其兵,张玉霄,马丽莎[7](2018)在《大熊猫主食竹增补竹种整理》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大熊猫选择部分竹类植物为主要食物源,大熊猫主食竹的地理分布是决定大熊猫地理分布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因此,对大熊猫主食竹的种类与分布进行研究,对于深入了解大熊猫的迁徙历史和协同演化、以及推动大熊猫保护工作的科学、健康、有序发展,尤其是迁地保护意义重大。大熊猫主食竹曾经报道过11属,包括65种、1变种和3变型。其中,箣竹属Bambusa Retz.corr.Schreber 2种,慈竹属Neosinocalamus Keng f.1种3变型,刚竹属Phyllostachys Sieb.et Zucc.5种1变种,方竹属Chimonobambusa Makino 6种,筇竹属Qiongzhuea Hsueh et Yi 5种,镰序竹属Drepanostachyum Keng f.2种,箭竹属Fargesia Franch.emend.Yi 25种,玉山竹属Yushania Keng f.10种,苦竹属Pleioblastus Nakai 1种,巴山木竹属Bashania Keng f.et Yi 6种,箬竹属Indocalamus Nakai 2种。后来,黄毛竹、大琴丝竹和金丝慈竹被修订为栽培品种Neosinocalamus affinis‘Chrysotrichus’、N.affinis‘Flavidorivens’、N.affinis‘Flavidorivens’。本文增补了方竹属3种、4栽培品种;刚竹属2种;箭竹属2种;玉山竹属1种;月月竹属Menstruocalamus Yi 1种;茶秆竹属Pseudosasa Makino ex Nakai 1种;箬竹属4种。共计7属、13种、4栽培品种。到目前为止,中国的大熊猫主食竹共有13属、78种、1变种、7栽培品种。(本文来源于《世界竹藤通讯》期刊2018年02期)
吴劲旭,史军义,周德群,尹显孝,姚俊[8](2018)在《大熊猫主食竹一新品种‘青城翠’》一文中研究指出‘青城翠’Chimonobambusa quadrangularis‘Qingchengcui’属于竹亚科Bambusoideae方竹属Chimonobambusa Makino的方竹Ch.quadrangularis(Fenzi)Makino,2003年发现于四川省崇州市万家乡(后更名为文井江镇)万家社区的方竹栽培居群中,同年作为大熊猫主食竹引入都江堰市大观镇桃源村和玉堂镇龙凤村,是方竹属的方竹变异植株经进一步选优、分离、培育而成的栽培竹新品种。‘青城翠’与方竹栽培型‘Quadrangularis’的关键区别在于:前者秆基部的气生根特别发达,竹笋上半部呈明显翠绿色,翠绿部分约占笋长的1/2左右,整体色彩艳丽,且笋质更脆嫩、口感更佳,大熊猫和人均喜食用;后者秆基部的气生根不及前者发达,竹笋整体偏黄,仅尖端微绿,整体色彩相对单调,大熊猫喜食程度相对较次。(本文来源于《世界竹藤通讯》期刊2018年01期)
罗朝阳[9](2017)在《美姑大风顶自然保护区人工林对大熊猫主食竹的影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美姑大风顶自然保护区人工林对大熊猫主食竹影响的调查,分析了不同年代和不同造林树种对大熊猫主食竹的影响,提出了有效提高大熊猫栖息地质量的建议。(本文来源于《绿色科技》期刊2017年14期)
王丹林,郭庆学,王小蓉,梁春平,张远彬[10](2017)在《海拔对岷山大熊猫主食竹营养成分和氨基酸含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缺苞箭竹(Fargesia denudata)是岷山山系大熊猫的主食竹,其可食性在大熊猫食物营养质量评价中具有重要意义。为揭示海拔梯度上温差对大熊猫主食竹营养成分及其含量的影响,以自然生长在岷山山系核心区四川王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不同海拔(2600、2850、3100 m)的缺苞箭竹为对象,对其笋、秆和叶的营养成分和氨基酸含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同一海拔缺苞箭竹的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均表现为叶>笋>秆,且笋、秆和叶的营养成分含量有显着差异(P<0.05);(2)粗蛋白和氨基酸总量随海拔升高而显着增加(P<0.05),而对粗脂肪和粗纤维的影响不显着(P>0.05);(3)除笋中苏氨酸、甘氨酸、半胱氨酸,秆中丝氨酸、蛋氨酸以及叶中半胱氨酸外,海拔对其余氨基酸含量均有显着影响(P<0.05);(4)海拔对粗蛋白/粗脂肪、粗蛋白/粗纤维有显着影响(P<0.05),在笋和秆中表现为海拔3100 m最高,而海拔对纤维素/粗纤维、粗脂肪/粗纤维的影响不显着(P>0.05)。缺苞箭竹叶、笋的营养成分含量明显高于秆;高海拔有利于缺苞箭竹各器官粗蛋白和氨基酸的积累,不利于粗纤维的积累,这可能使大熊猫的取食选择发生改变,更倾向于取食高海拔的笋和叶。(本文来源于《生态学报》期刊2017年19期)
大熊猫主食竹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黑秆篌竹’Phyllostachys nidularia‘Heigan Houzhu’属于竹亚科Bambusoideae刚竹属Phyllostachys Sieb. et Zucc.的篌竹P.nidularia Munro。该竹2014年发现于四川省崇州市鸡冠山镇肖家纸槽(厂)的篌竹(白夹竹)原料基地林中,是刚竹属的篌竹变异植株经进一步选优、分离、培育而成的栽培竹新品种。‘黑秆篌竹’与其近缘分类群篌竹栽培型P.‘Nidularia’的关键区别在于:前者秆为绿色;后者秆为灰黑色。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大熊猫主食竹论文参考文献
[1].雷开明,程胡椒,旷培刚,冉江洪,孙鸿鸥.九寨沟自然保护区大熊猫取食利用的主食竹特征[J].四川林业科技.2019
[2].魏明,吴劲旭,史军义,周德群,马丽莎.大熊猫主食竹新品种'黑秆篌竹'[J].世界竹藤通讯.2019
[3].代艺.大熊猫主食竹叶提取物的化学成份和生物学活性分析[D].西华师范大学.2019
[4].周明强.佛坪大熊猫主食竹[D].西华师范大学.2019
[5].刘巅,谢浩,周小平,张明春,周世强.卧龙保护区人工种植大熊猫主食竹的成活率及影响因素[J].竹子学报.2019
[6].汪之波,李晓鸿.甘肃大熊猫主食竹研究进展[J].竹子学报.2018
[7].史军义,周德群,陈其兵,张玉霄,马丽莎.大熊猫主食竹增补竹种整理[J].世界竹藤通讯.2018
[8].吴劲旭,史军义,周德群,尹显孝,姚俊.大熊猫主食竹一新品种‘青城翠’[J].世界竹藤通讯.2018
[9].罗朝阳.美姑大风顶自然保护区人工林对大熊猫主食竹的影响分析[J].绿色科技.2017
[10].王丹林,郭庆学,王小蓉,梁春平,张远彬.海拔对岷山大熊猫主食竹营养成分和氨基酸含量的影响[J].生态学报.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