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底泥回收处理装置论文和设计-陈淑玉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本实用新型的底泥回收处理装置,包括除杂单元、烘干单元和筛分单元,工作时,将底泥运至除杂筛上,刮板左右移动将底泥刮平,刮板滑动至支架的一端避免影响压板的运动,压板向下压,除杂筛的底部具有允许底泥通过的通孔,底泥由除杂筛漏下,树叶、石子等杂质留在除杂筛上,刮板左右移动可将杂质归拢,清除杂质后可继续进行底泥除杂;经过除杂后的底泥进入烘干箱中进行烘干,热风发生器能够向底泥吹送热风,去除底泥中的水分,搅拌器不断搅拌底泥,使得底泥均匀、彻底地干燥;烘干后的底泥进入振动筛中,动力源驱动振动筛上下振动,将底泥中的粗砂分离,最终达到底泥回收利用的目的。

主设计要求

1.一种底泥回收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除杂单元,所述除杂单元包括支架、除杂筛、刮板和压板,所述除杂筛的底部具有能够容纳底泥通过的通孔,所述刮板和所述压板均设置于所述支架上,所述刮板可滑动地与所述支架相连,所述压板连接有驱动器,所述驱动器能够带动所述压板来回运动,所述刮板和所述压板均设置于所述除杂筛的顶部,所述压板能够与所述除杂筛相抵接,所述刮板的滑动方向与所述压板的运动方向相垂直;烘干单元,所述烘干单元包括烘干箱和设置于所述烘干箱内的搅拌器、热风发生器,所述烘干箱的入口设置于所述除杂筛的底部,所述搅拌器能够对进入所述烘干箱内的底泥进行搅拌,所述热风发生器设置于所述烘干箱的顶部内壁上,所述热风发生器能够向所述烘干箱内输送加热后的空气,所述烘干箱设置出风口,所述出风口与外界环境相连通;筛分单元,所述筛分单元包括振动筛、支承柱和支承座,所述烘干箱的出口设置于所述振动筛的顶部,所述支承柱与所述振动筛相连,所述支承柱可滑动地与所述支承座相连,所述支承柱与所述支承座之间设置弹性件,所述振动筛连接有动力源,所述动力源能够带动所述振动筛沿所述支承柱的滑动方向来回运动。

设计方案

1.一种底泥回收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除杂单元,所述除杂单元包括支架、除杂筛、刮板和压板,所述除杂筛的底部具有能够容纳底泥通过的通孔,所述刮板和所述压板均设置于所述支架上,所述刮板可滑动地与所述支架相连,所述压板连接有驱动器,所述驱动器能够带动所述压板来回运动,所述刮板和所述压板均设置于所述除杂筛的顶部,所述压板能够与所述除杂筛相抵接,所述刮板的滑动方向与所述压板的运动方向相垂直;

烘干单元,所述烘干单元包括烘干箱和设置于所述烘干箱内的搅拌器、热风发生器,所述烘干箱的入口设置于所述除杂筛的底部,所述搅拌器能够对进入所述烘干箱内的底泥进行搅拌,所述热风发生器设置于所述烘干箱的顶部内壁上,所述热风发生器能够向所述烘干箱内输送加热后的空气,所述烘干箱设置出风口,所述出风口与外界环境相连通;

筛分单元,所述筛分单元包括振动筛、支承柱和支承座,所述烘干箱的出口设置于所述振动筛的顶部,所述支承柱与所述振动筛相连,所述支承柱可滑动地与所述支承座相连,所述支承柱与所述支承座之间设置弹性件,所述振动筛连接有动力源,所述动力源能够带动所述振动筛沿所述支承柱的滑动方向来回运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底泥回收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上设置滑动杆,所述刮板连接有第一连杆和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可滑动地套设于所述第一连杆的外部,所述第一滑块连接有第二连杆和第二滑块,所述第二连杆连接所述第一滑块和所述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可滑动地套设于所述滑动杆的外部,所述第一连杆、所述第一滑块的相对滑动方向与所述第二滑块、所述滑动杆的相对滑动方向相垂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底泥回收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块和所述第二滑块上均设置锁紧旋钮,所述锁紧旋钮能够固定所述第一连杆与所述第一滑块、所述第二滑块与所述滑动杆的相对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底泥回收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除杂单元与所述烘干单元之间设置输送单元,所述输送单元能够将通过所述除杂筛的底泥输送至所述烘干箱的入口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底泥回收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器设置于所述烘干箱的底部,所述搅拌器包括搅拌轴和搅拌叶片,搅拌轴与电机传动相连,所述搅拌叶片于所述搅拌轴上周向均布。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底泥回收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烘干箱的底壁由所述烘干箱的入口方向朝向所述烘干箱的出口方向倾斜。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底泥回收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源设置于所述振动筛的底部,所述动力源包括偏心轴和减速电机,所述偏心轴上设置偏心块,所述减速电机与所述偏心轴传动相连。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底泥回收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座内设置伸缩孔,所述支承柱设置限位块,所述限位块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伸缩孔内,所述伸缩孔靠近所述振动筛一侧的开口直径较所述限位块的直径小,所述支承柱与所述振动筛可拆卸连接,所述弹性件为弹簧,所述弹性件套装于所述支承柱的外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底泥回收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座内设置配重块。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底泥回收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动筛的底部设置收集盘,所述收集盘与所述振动筛可拆装相连。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底泥异位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底泥回收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底泥是河湖的沉积物,是自然水域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是黏土、泥沙、有机质及各种矿物的混合物,经过长时间物理、化学及生物等作用及水体传输而沉积于水体底部所形成。当水域受到污染后,水中部分污染物可通过沉淀或颗粒物吸附而蓄存在底泥中,适当条件下重新释放,成为二次污染源,这种污染称为底泥污染,河道底泥内的污染物引发的内源污染成为河流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河道内底泥处理至关重要。

河道底泥的处理技术按照处理方式的不同,主要分为原位和异位两种处理方式,原位处理是底泥不疏浚而直接采用物理化学或生物的方法减少受污染底泥的容积,减少污染物的量或降低污染物的溶解度、毒性或迁移性,并减少污染物的释放控制和修复技术,但是原位处理处理成本较高。异位处理技术主要为底泥清淤疏浚技术,即通过清淤疏浚技术将底泥清理出来,现有技术中,多采用将底泥挖出堆放的处理方式,占用了土地面积,且挖出的底泥造成了资源浪费。

因此,如何改变现有技术中,底泥处理造成资源浪费的现状,成为了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底泥回收处理装置,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降低河道底泥处理难度,将底泥回收利用,减少资源浪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底泥回收处理装置,包括:

除杂单元,所述除杂单元包括支架、除杂筛、刮板和压板,所述除杂筛的底部具有能够容纳底泥通过的通孔,所述刮板和所述压板均设置于所述支架上,所述刮板可滑动地与所述支架相连,所述压板连接有驱动器,所述驱动器能够带动所述压板来回运动,所述刮板和所述压板均设置于所述除杂筛的顶部,所述压板能够与所述除杂筛相抵接,所述刮板的滑动方向与所述压板的运动方向相垂直;

烘干单元,所述烘干单元包括烘干箱和设置于所述烘干箱内的搅拌器、热风发生器,所述烘干箱的入口设置于所述除杂筛的底部,所述搅拌器能够对进入所述烘干箱内的底泥进行搅拌,所述热风发生器设置于所述烘干箱的顶部内壁上,所述热风发生器能够向所述烘干箱内输送加热后的空气,所述烘干箱设置出风口,所述出风口与外界环境相连通;

筛分单元,所述筛分单元包括振动筛、支承柱和支承座,所述烘干箱的出口设置于所述振动筛的顶部,所述支承柱与所述振动筛相连,所述支承柱可滑动地与所述支承座相连,所述支承柱与所述支承座之间设置弹性件,所述振动筛连接有动力源,所述动力源能够带动所述振动筛沿所述支承柱的滑动方向来回运动。

优选地,所述支架上设置滑动杆,所述刮板连接有第一连杆和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可滑动地套设于所述第一连杆的外部,所述第一滑块连接有第二连杆和第二滑块,所述第二连杆连接所述第一滑块和所述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可滑动地套设于所述滑动杆的外部,所述第一连杆、所述第一滑块的相对滑动方向与所述第二滑块、所述滑动杆的相对滑动方向相垂直。

优选地,所述第一滑块和所述第二滑块上均设置锁紧旋钮,所述锁紧旋钮能够固定所述第一连杆与所述第一滑块、所述第二滑块与所述滑动杆的相对位置。

优选地,所述除杂单元与所述烘干单元之间设置输送单元,所述输送单元能够将通过所述除杂筛的底泥输送至所述烘干箱的入口处。

优选地,所述搅拌器设置于所述烘干箱的底部,所述搅拌器包括搅拌轴和搅拌叶片,搅拌轴与电机传动相连,所述搅拌叶片于所述搅拌轴上周向均布。

优选地,所述烘干箱的底壁由所述烘干箱的入口方向朝向所述烘干箱的出口方向倾斜。

优选地,所述动力源设置于所述振动筛的底部,所述动力源包括偏心轴和减速电机,所述偏心轴上设置偏心块,所述减速电机与所述偏心轴传动相连。

优选地,所述支承座内设置伸缩孔,所述支承柱设置限位块,所述限位块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伸缩孔内,所述伸缩孔靠近所述振动筛一侧的开口直径较所述限位块的直径小,所述支承柱与所述振动筛可拆卸连接,所述弹性件为弹簧,所述弹性件套装于所述支承柱的外部。

优选地,所述支承座内设置配重块。

优选地,所述振动筛的底部设置收集盘,所述收集盘与所述振动筛可拆装相连。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取得了以下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的底泥回收处理装置,包括除杂单元、烘干单元和筛分单元,除杂单元包括支架、除杂筛、刮板和压板,除杂筛的底部具有能够容纳底泥通过的通孔,刮板和压板均设置于支架上,刮板可滑动地与支架相连,压板连接有驱动器,驱动器能够带动压板来回运动,刮板和压板均设置于除杂筛的顶部,压板能够与除杂筛相抵接,刮板的滑动方向与压板的运动方向相垂直;烘干单元包括烘干箱和设置于烘干箱内的搅拌器、热风发生器,烘干箱的入口设置于除杂筛的底部,搅拌器能够对进入烘干箱内的底泥进行搅拌,热风发生器设置于烘干箱的顶部内壁上,热风发生器能够向烘干箱内输送加热后的空气,烘干箱设置出风口,出风口与外界环境相连通;筛分单元包括振动筛、支承柱和支承座,烘干箱的出口设置于振动筛的顶部,支承柱与振动筛相连,支承柱可滑动地与支承座相连,支承柱与支承座之间设置弹性件,振动筛连接有动力源,动力源能够带动振动筛沿支承柱的滑动方向来回运动。本实用新型的底泥回收处理装置工作时,将底泥运至除杂筛上,刮板左右移动将底泥刮平,刮板滑动至支架的一端避免影响压板的运动,压板向下压,除杂筛的底部具有允许底泥通过的通孔,底泥由除杂筛漏下,树叶、石子等杂质留在除杂筛上,刮板左右移动可将杂质归拢,清除杂质后可继续进行底泥除杂;经过除杂后的底泥进入烘干箱中进行烘干,热风发生器能够向底泥吹送热风,去除底泥中的水分,搅拌器不断搅拌底泥,使得底泥均匀、彻底地干燥;烘干后的底泥进入振动筛中,动力源驱动振动筛上下振动,将底泥中的粗砂分离,最终达到底泥回收利用的目的。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底泥回收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底泥回收处理装置的除杂单元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其中,1为支架,2为除杂筛,3为刮板,4为压板,5为烘干箱,6为搅拌器,7为热风发生器,8为振动筛,9为支承柱,10为支承座,11为弹性件,12为输送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底泥回收处理装置,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降低河道底泥处理难度,将底泥回收利用,减少资源浪费。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请参考图1-2,其中,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底泥回收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底泥回收处理装置的除杂单元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底泥回收处理装置,包括:

除杂单元,除杂单元包括支架1、除杂筛2、刮板3和压板4,除杂筛2的底部具有能够容纳底泥通过的通孔,刮板3和压板4均设置于支架1上,刮板3可滑动地与支架1相连,压板4连接有驱动器,驱动器能够带动压板4来回运动,刮板3和压板4均设置于除杂筛2的顶部,压板4能够与除杂筛2相抵接,刮板3的滑动方向与压板4的运动方向相垂直。

烘干单元,烘干单元包括烘干箱5和设置于烘干箱5内的搅拌器6、热风发生器7,烘干箱5的入口设置于除杂筛2的底部,搅拌器6能够对进入烘干箱5内的底泥进行搅拌,热风发生器7设置于烘干箱5的顶部内壁上,热风发生器7能够向烘干箱5内输送加热后的空气,烘干箱5设置出风口,出风口与外界环境相连通。

筛分单元,筛分单元包括振动筛8、支承柱9和支承座10,烘干箱5的出口设置于振动筛8的顶部,支承柱9与振动筛8相连,支承柱9可滑动地与支承座10相连,支承柱9与支承座10之间设置弹性件11,振动筛8连接有动力源,动力源能够带动振动筛8沿支承柱9的滑动方向来回运动。

本实用新型的底泥回收处理装置工作时,将底泥运至除杂筛2上,刮板3左右移动将底泥刮平,刮板3滑动至支架1的一端避免影响压板4的运动,压板4向下压,除杂筛2的底部具有允许底泥通过的通孔,底泥由除杂筛2漏下,树叶、石子等杂质留在除杂筛2上,刮板3左右移动可将杂质归拢,清除杂质后可继续进行底泥除杂;经过除杂后的底泥进入烘干箱5中进行烘干,热风发生器7能够向底泥吹送热风,去除底泥中的水分,搅拌器6不断搅拌底泥,使得底泥均匀、彻底地干燥;烘干后的底泥进入振动筛8中,动力源驱动振动筛8上下振动,将底泥中的粗砂分离,最终达到底泥回收利用的目的。

具体地,支架1上设置滑动杆,刮板3连接有第一连杆和第一滑块,第一滑块可滑动地套设于第一连杆的外部,第一滑块连接有第二连杆和第二滑块,第二连杆连接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第二滑块可滑动地套设于滑动杆的外部,第一连杆、第一滑块的相对滑动方向与第二滑块、滑动杆的相对滑动方向相垂直,第一连杆连接刮板3和第一滑块,调整第一滑块与第一连杆的相对位置能够调整刮板3与除杂筛2之间的距离,第二连杆连接第二滑块和第一滑块,第二滑块在滑动杆上左右滑动,以带动刮板3左右滑动将底泥刮平或将杂物刮到一起便于清除。在实际生产中,可采用电机带动第二滑块来回滑动。

其中,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上均设置锁紧旋钮,锁紧旋钮能够固定第一连杆与第一滑块、第二滑块与滑动杆的相对位置,防止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在工作时滑动错位,提高刮板3稳定性。

为了便于将底泥由除杂单元输送至烘干单元,除杂单元与烘干单元之间设置输送单元12,输送单元12能够将通过除杂筛2的底泥输送至烘干箱5的入口处。

更具体地,搅拌器6设置于烘干箱5的底部,能够对进入烘干箱5内的底泥进行搅拌,使底泥充分干燥,搅拌器6包括搅拌轴和搅拌叶片,搅拌轴与电机传动相连,搅拌叶片于搅拌轴上周向均布,搅拌轴带动搅拌叶片转动,搅动底泥,避免底泥结块无法得到干燥,提高烘干效率。

另外,为了使烘干后的底泥顺利进入筛分单元,烘干箱5的底壁由烘干箱5的入口方向朝向烘干箱5的出口方向倾斜,被烘干后的底泥能够经由烘干箱5的出口进入振动筛8中,烘干箱5的出口设置阀门,避免未烘干的底泥流出。

进一步地,动力源设置于振动筛8的底部,动力源包括偏心轴和减速电机,偏心轴上设置偏心块,减速电机与偏心轴传动相连,减速电机带动偏心轴转动,偏心轴上设置偏心块,偏心块的轴线与偏心轴不同轴,转动转动时会产生振动,进而带动振动筛8振动,振动筛8的底部具有筛孔,筛孔的孔径大小根据烘干后底泥的粒径以及目标回收物具体确定。

需要说明的是,支承座10内设置伸缩孔,支承柱9设置限位块,限位块可滑动地设置于伸缩孔内,振动筛8振动时,支承柱9伸入支承座10内的一端来回滑动,为避免支承柱9由支承座10内滑脱,伸缩孔靠近振动筛8一侧的开口直径较限位块的直径小,防止支承柱9由伸缩孔内脱出,支承柱9与振动筛8可拆卸连接,方便拆装,弹性件11为弹簧,弹性件11套装于支承柱9的外部,提高振动筛8的可靠性。

在本具体实施方式中,支承座10内设置配重块,提高装置稳定性。

更进一步地,振动筛8的底部设置收集盘,收集盘与振动筛8可拆装相连,便于将收集物料,收集盘能够收集通过振动筛8漏下的干燥底泥,振动筛8还设置斜向下的出口,筛分出粗砂、中砂后以回收利用。

本实用新型的底泥回收处理装置工作时,将底泥运至除杂筛2上,刮板3左右移动将底泥刮平,刮板3滑动至支架1的一端避免影响压板4的运动,压板4向下压,除杂筛2的底部具有允许底泥通过的通孔,底泥由除杂筛2漏下,树叶、石子等杂质留在除杂筛2上,刮板3左右移动可将杂质归拢,清除杂质后可继续进行底泥除杂;经过除杂后的底泥进入烘干箱5中进行烘干,热风发生器7能够向底泥吹送热风,去除底泥中的水分,搅拌叶片转动不断搅拌底泥,使得底泥均匀、彻底地干燥;烘干后的底泥进入振动筛8中,动力源驱动振动筛8上下振动,振动筛8的底部设置收集盘,将底泥中的粗砂、中砂分离,最终达到底泥回收利用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设计图

一种底泥回收处理装置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1368998.5

申请日:2019-08-22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44(广东)

授权编号:CN209702507U

授权时间:20191129

主分类号:C02F11/00

专利分类号:C02F11/00;C02F11/13

范畴分类:申请人:广东华泱技术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广东华泱技术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523000 广东省东莞市南城街道体育路南城段26号盈锋商务中心2栋707室

发明人:陈淑玉;林泳彬;李国威

第一发明人:陈淑玉

当前权利人:广东华泱技术有限公司

代理人:代理机构:代理机构编号: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  ;  ;  

一种底泥回收处理装置论文和设计-陈淑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