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苍南县钱库镇第三中学325804
摘要:课堂即时评价是开启学生智慧的钥匙,通过即时评价来促进学生的发展更是一门艺术。教师要善于从学生反馈的信息中,敏锐地捕捉到其中的可利用之处,有价值之处,即时给予肯定和表扬。教师恰到好处的点拨、独特创新地进行评价,能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发挥评价的魅力,使即时评价真正起到促进学生发展“催化剂”的作用。
关键词:即时评价精彩生命力内涵
课堂教学即时评价主要起着反馈、激励、调控和导向的作用,帮助学生后继学习。实践证明,当学生某种良好的行为出现之后,如果能及时得到相应的认可和指导,他们就会产生心理满足,形成愉悦的心境,更加自信,并继续做出积极的努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科学地、灵活地运用低起点、小目标、勤评价、快反馈的即时评价,学生最感兴趣,也最容易接受,效果也最理想。
一.课堂即时评价要体现课堂教学“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原则
牛学文老师新出版的《“综合性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研究》一书中指出,课堂教学要抓住“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即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坚持依标施教”和“坚持体现人文性、综合性、开放性、实践性”。课堂教学中怎样做到?就是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行为,看学生课堂学习的主动性、参与性是否高,检测课堂教学效果的最常用最直接方式就是学生课堂回答,自然就有了任课教师怎样对待学生发言的问题,也就是说教师怎样对待课堂即时评价艺术的问题。许多老师往往忽视了这个问题,对学生的回答置之不理或简单的、甚至是错误的评价,这从何会体现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学呢?名师往往会很重视学生的回答,追问几个为什么,以激活学生的发散思维,往往会生成为课堂教学中的亮点。如:唐少华老师在年会上教《读图学史》中,有学生指出教师预设的《清明上河图》中酒楼招牌写错了时,唐老师抓住时机追问:
“为什么?”
“古代书写顺序是从右往左的,而这招牌的顺序是从左往右的。”学生解释说。
唐老师马上即时评价:“这位同学观察得非常仔细,我们再认真研究,可以从建筑方面研究,……”。就这么一句课堂评价语言,既肯定了学生的学习效果,达到课堂教学目标,又启发诱导全体学生再次进行深入的思考,起到了趁热打铁,事半功倍的良好功效。
二.课堂即时评价使学生充满自信,亲近老师
2010年10月,我到括山中学上学区公开课。课前我进入课班级了解学生情况,我随机点到一位学生时,全班学生都笑了起来。原来这是一位第一排的个子很矮的男同学,不是本地学生,平时在课堂上几乎没回答过老师的任何问题。我笑着说:“没有人天生就会,老师相信你会行!”我还特意轻轻地摸了一下他的头。
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人教版教材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季风的影响》,当我提问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从北至南填空时,发现那位男生斜举小手到耳边,我捕捉到了,请他作答,他红着脸答:“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我随即说“这位同学平时是不太发言,今天进步很快(重在表扬他主动发言),同学们给点鼓励呀!”全班同学热烈鼓掌。接下来的课堂,令我吃惊的是这位同学连续三次举手发言,我都及时表扬他:“思维敏捷”、“真会思考,以后肯定能干大事。”课后,全班同学还围着我问长问短,挺亲热的。听说我下午就走,都显出惋惜的表情。我反思着,这么几句评价语言,就拉近了他们的距离,特别是那位男同学,相信他以后再也不会是“胆小鬼”了,这很可能是我影响了他的一生。从这一点上看,我觉得这节课我还是挺成功的。
三.课堂即时评价体现文化内涵
2008年12月,在嘉兴王江泾镇中学,李郭保老师执教的交流课《近代中国逐渐落伍——鸦片战争前中国与欧美社会状况比较分析》中,教到课堂探究环节时,有位学生回答了明清时期的中国政治史实,李老师在征求全班同学都没异议后,评价说:“你的回答与我们想的一样,真是英雄所见略同。”显示出深厚的文化功底,富有诗意,给人以美的享受。试想,这样的课堂学生会不喜欢吗?
值得注意的是,教师评价恰当与否,说小一点关系课堂气氛,教学效果,说大一点,关系学生的终身发展。我们现在研究的有效课堂教学,“效”在何处呢?我看教师如能善用课堂即时评价艺术,这个“效”字就能“效”出深度,“效”出精彩,从而会达到课堂教学有经纬网交织的立体感。
教育是科学也是艺术。优秀教师的成功之处,不仅仅是因为他们有着深厚的教学功底,更重要的是他们非常注重课堂的评价语言,让学生在教师美妙得体的评价中受到教育,得到启迪,从而产生积极向上的动力。让学生在评价中体验成功的喜悦,促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全面发展,我们的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就会焕发出生命的永恒活力。
参考文献
[1]牛学文黄忠杰骆中成等著《“综合性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研究》.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4。
[2]刘北成赵世瑜主编《基础教育新课程师资培训指导“历史与社会”》.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4。
[3]王晞著《基础教育评价》.吉林教育出版社,2003,10。
[4]《素质教育观念学习提要》.三联书店,200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