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三芳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叁芳基磷氧,分子探针,高温,荧光
三芳基论文文献综述
李赢[1](2019)在《基于含四氢吡咯基团和咔唑基团的叁芳基磷氧荧光温度探针合成与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温度是我们日常和科学研究中最基本的物理参数之一。温度传感在计量学、空气动力学、气象学、海洋学、化学、生物学、药学、军事等领域中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科学领域中,所有的物理化学现象以及化学反应的发生都会受到温度的影响。这也发展了很多根据物理化学特性的温度传感的方法,比如根据液体膨胀温度计、红外温度计、热电偶等。而这些温度传感器往往存在自身的缺点,比如只能测量表面温度、空间分辨率低等。而新型发光温度传感器相比于其他传统温度传感器有着更优越的性能,比如极快的响应速度、很高的空间分辨率和灵敏度、原位测量不会受到强电场或强磁场的干扰等。发光温度探针主要有叁种方法——发光强度法、发光寿命法以及发光比率法。目前很多基于发光强度的温度探针都可以简单快速地测量温度,但其发光强度及测量精度可能会受到发光基团数量、激发功率、传感响应分布不均匀或相应的测试样品吸收的影响;用寿命检测温度虽然可以避免许多发光强度法的问题且有很好的精度,但需要昂贵的测试仪器、较长的测试时间以及复杂的计算处理。相比之下,比率型温度传感器基于自身的两个波段的发光峰对温度不同的响应特性而具有优异的自校正特性,因此比单波长的发光强度法具有更加优异的测量精度和灵敏度。目前,已经有很多不同类型的比率型温度传感器被研制出来,比如染料掺杂的聚合物温度探针、激基缔合物温度探针、基于局域激发态和扭曲分子内电荷转移激发态发光的比率发光温度探针等。然而,由于高温环境下激发态分子的非辐射跃迁大幅增加,很少有发光温度传感探针可以在高温领域中进行温度传感,并且在高温区域的灵敏度普遍较低。因此,设计具有高温、大范围的比率型发光温度传感材料具有重要的科学和实用价值。本文合成了两类基于含有四氢吡咯基团和咔唑基团叁芳基磷氧化合物的比率型荧光温度传感材料,其双发射发光分别来自于局域激发态(LE)和电荷转移(CT)激发态。通过变温寿命的测试研究其温度传感机理,结果表明温度的变化改变了两种激发态分子分布的平衡,进而导致两个发光峰比率的变化。通过在较大的温度范围和常用温度范围内(223-333 K)探索该类材料液体态的温度响应表现,验证我们开发的比率型荧光温度传感材料在较高温下仍具有较强的发光及发光比率的变化,因此在较高温及较宽的温度范围内均可实现较高灵敏度的温度传感,使得它们在实际应用中有着很好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南京邮电大学》期刊2019-12-09)
张子扬,贾晓东[2](2019)在《叁芳基胺自由基正离子盐衍生物的合成》一文中研究指出叁芳基胺自由基正离子六氯锑酸盐是常用的单电子氧化剂,被广泛应用于引发电子转移反应。与其他氧化剂相比具有氧化能力强、毒性小、制备简单、易于从反应体系中除去等优点。本文用4-卤代苯胺、4-碘甲苯为原料,1,10-菲啰琳为配体,氯化亚铜为催化剂,甲苯为溶剂,通过偶联反应合成了一系列叁芳基胺衍生物,进而制备了几种新型自由基正离子盐。该方法具有产率高,条件温和的优点。目标化合物的结构经氢谱进行了表征。(本文来源于《广州化工》期刊2019年21期)
谢焕平,吴波,王新维,周永贵[3](2019)在《手性布朗斯特酸催化吲哚与氮杂二烯的共轭加成反应对映选择性合成杂叁芳基甲烷》一文中研究指出呋喃酮衍生的氮杂二烯具有恢复芳香性的特点,是一类重要的高活性中间体.近年来,呋喃酮衍生的氮杂二烯的不对称催化反应已经取得重要进展,并且发展了多种有效的催化体系,包括过渡金属催化体系、手性胺催化体系、氮杂环卡宾催化体系、手性膦催化体系以及手性布朗斯特碱催化体系.这些催化体系丰富了氮杂二烯的不对称反应类型如亲核加成和环合反应,同时为具有生物活性结构单元的合成提供了新的途径.尽管在有机催化中手性布朗斯特酸是一类非常重要的催化剂,已成功应用于不对称催化反应中,然而手性布朗斯特酸在氮杂二烯中间体不对称化学中的应用却未见报道.为了进一步丰富氮杂二烯的不对称反应类型和构建更多的具有生物活性的结构单元,发展新的催化体系应用于氮杂二烯的不对称反应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本课题组之前对氮杂二烯不对称催化反应的研究,本文发展了一种手性布朗斯特酸催化吲哚与氮杂二烯的共轭加成反应对映选择性合成杂叁芳基甲烷的方法.通过对催化剂、溶剂和温度的筛选,得到了最优反应条件:使用在3,3’-位引入大位阻的2,4,6-叁异丙基苯基取代的BINOL衍生的手性磷酸作为催化剂,均叁甲苯为溶剂,反应温度为–20℃.该反应具有较好的普适性,共合成了24个手性杂叁芳基甲烷化合物,分离收率是80%–96%,最高对映选择性可达99%.为了提高该合成方法的实用性,进行了克级规模反应.实验结果表明,氮杂二烯和吲哚的用量由0.20mmol增加至2.5mmol时,不对称共轭加成反应仍能以优秀的对映选择性(90%)和收率(95%)得到目标产物,对映选择性可以保持.总之,我们采用手性磷酸作为有机催化剂成功实现了吲哚与氮杂二烯的高对映选择性共轭加成反应,合成了一系列光学活性的杂叁芳基甲烷化合物,为手性杂叁芳基甲烷化合物的合成提供了一种新的有效方法,为新药的开发奠定了基础.该反应操作简单、条件温和并且底物适用范围广.手性布朗斯特酸催化体系为氮杂二烯不对称催化反应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会.(本文来源于《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期刊2019年10期)
刘少洲[4](2019)在《一种具有AIE特性的咔唑-叁芳基硼荧光材料的合成及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平板显示器和固态照明等领域,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s)之所以能够在众多显示技术中脱颖而出,倍受人们的青睐,主要是因为其具有主动照明、高亮度、低功耗的优点。在实际的器件制备中,要想得到性能优异的OLEDs,则需要性能良好的有机发光材料来用于其核心部件---发光层。然而,传统的有机发光材料,以固态薄膜形式用于OLEDs器件的发光层时,会发生聚集荧光猝灭(ACQ),这严重影响了发光材料在OLEDs器件中的实际应用。在2001年,科研人员发现一种发光材料在溶液中几乎观察不到荧光,但当增大溶液浓度使其处于聚集态时,观察到荧光变得越来越强。他们将该类材料定义为聚集诱导发光(AIE)材料,该材料恰好能够弥补传统发光材料的缺点,进而促进了发光材料在OLEDs中的实际应用。自此,科研人员开始致力于合成性能优异的聚集诱导发光(AIE)材料,并将其用于发光层来构筑高效稳定的OLEDs。但在众多现有的聚集诱导发光(AIE)材料中,能够用于构筑高效稳定的蓝光OLEDs器件的蓝色发光材料却少之又少。基于对各类光电材料的分析,我们了解到,具有出色的空穴传输能力的咔唑及其衍生物是一类制备蓝光OLEDs器件的重要荧光材料。而叁芳基硼烷是一类能够在溶液和固态中高效发光的光电材料。本文我们将具有电子传输性质的叁芳基硼烷基团和具有空穴传输性能的咔唑引入到同一分子中,旨在合成出具有AIE特性的新型蓝色荧光材料。接着,为了更好的了解这种新材料的各项性能,我们先表征了该化合物的结构,再对它的热稳定性,AIE特性,电化学性质,EL性能展开了比较全面细致的测试与分析。具体内容如下:1、经过阅读大量的相关文献,简要介绍了OLEDs器件的发展、结构、材料及其发光原理,概述了聚集诱导发光材料的发展历程、发光机理和分子类型,最后指出了本论文的设计思路。2、通过设计分子合成出一种具有AIE特性的咔唑-叁芳基硼新型蓝色荧光材料DBBPBCZ。它是经过几步常见的反应获得的,如:偶联反应,铃木(Suzuki)反应等。接着,用~1H NMR、~(13)C NMR对化合物DBBPBCZ的结构进行表征。3、运用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电化学以及TGA等方法对DBBPBCZ的各项性质展开测试。我们发现,DBBPBCZ是一种AIE特性明显且各项性能优异的荧光材料。随后,将DBBPBCZ引入到器件的发光层中制备得到非掺杂OLED,并进一步测试了该OLED的EL性能。测试结果表明:该OLED器件发射光的颜色为蓝色,器件的开启电压是5.6 V,最大电流效率(η_(C,max))是1.129 cd A~(-1),最大亮度(L_(max))是4479cd m~(-2)。这说明使用本文合成的DBBPBCZ制备出的蓝光材料可应用于OLED实际的生产中。DBBPBCZ的发现既对现有的AIE材料进行了扩充,也对较为稀缺的蓝色荧光材料进行了填补,同时还可以为今后研究人员设计新的蓝光AIE分子提供一个新思路。(本文来源于《山西大学》期刊2019-06-01)
刘书智[5](2019)在《基于叁芳基咪唑和BODIPY的荧光探针的设计、合成及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有机荧光探针在环境监测和生物检测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可检测包括重金属阳离子,如:Cu~(2+)、Hg~(2+)、Ba~(2+)、Pb~(2+)等,阴离子如:CN~-、HSO_3~-、NO_2~-等和小分子,如:H_2O_2、GSH、Cys等在内的各种离子和分子。近年来,有机荧光探针因其具有高选择性、操作简便和低成本等优点而得到快速发展,但如何进一步提高探针的灵敏度、选择性及水溶性给研究者们提出了新的挑战。本论文从叁芳基咪唑和氟硼荧等荧光团出发,设计合成具有低检测限、高选择性和良好水溶性的叁类有机荧光探针并研究其离子检测性能,具体内容如下:(1)基于叁芳基咪唑的荧光探针MCy的设计合成及其CN~-检测性能研究。以4-(4,5-二苯基-1H-咪唑-2-基)苯甲醛、2,3,3-叁甲基-1-(3-磺酸基丙基)-3H-吲哚-1-铵-5-磺酸钾为反应原料,通过Knoevenagal缩合反应合成目标探针MCy,利用~1H NMR、~(13)C NMR和高分辨率质谱表征MCy的分子结构。在HEPES水溶液(10 mM,pH=7.4)中,探针MCy对CN~-具有优异的光谱响应性,其最低检测限为20.6 nM。Job’s滴定实验表明探针和CN~-按照1:1 eq反应。此外,基于MCy的测试纸可以更方便检测CN~-,并且通过生物荧光成像实现了探针在MCF-7细胞中对CN~-的有效检测。(2)基于叁芳基咪唑的Cu~(2+)荧光探针TPIP的合成及性能研究。以4-(4,5-二苯基-1H-咪唑-2-基)苯甲醛、2-氨基吡啶为反应原料,以CuI为催化剂合成目标探针TPIP,通过~1H NMR、~(13)C NMR和飞行时间质谱表征TPIP的分子结构。向探针TPIP溶液中加入Cu~(2+)后,其位于436 nm荧光发射峰降低。探针TPIP荧光强度与Cu~(2+)浓度呈线性相关,检测限低至19.6 nM。Job’s滴定实验表明探针和Cu~(2+)按照2:1 eq反应。此外,基于探针TPIP的硅胶板可以更方便检测Cu~(2+)。(3)基于BODIPY的荧光探针的合成及其HClO检测性能研究。以BODIPY-2和碘甲烷为原料,在溶剂DMF中合成了目标探针BODIPY-P,利用~1H NMR、~(13)C NMR和飞行时间质谱表征了BODIPY-P的分子结构。向探针BODIPY-P的PBS水溶液(10 mM,pH=7.4)中加入NaClO时,BODIPY-P在567 nm处的发射峰显着增强,629 nm发射峰几乎保持不变,发射峰荧光强度比(F_(567)/F_(629))与NaClO浓度呈线性相关(0-25μM),探针检测限低至31.6 nM。此外,BODIPY-P具有低细胞毒性,可在L929细胞中可成功检测外源性及内源性HClO。(本文来源于《湘潭大学》期刊2019-06-01)
尹清,于晓强,包明[6](2019)在《无过渡金属参与的叁芳基膦化合物合成新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叁芳基膦化合物在医药合成、过渡金属催化等方面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报道了碱促进的芳基卤代物与烷基取代的二芳基膦的C(sp~2)—P键偶联新方法合成叁芳基膦.该方法具有无过渡金属催化剂参与、反应底物来源广泛、后处理简洁等优点.(本文来源于《有机化学》期刊2019年10期)
程凯[7](2019)在《基于叁芳基甲烷浅色聚酰亚胺的合成与表征》一文中研究指出聚酰亚胺(PI)作为耐热性最为优异的聚合物,因而是耐热透明膜的首选材料。传统的芳香族聚酰亚胺既不能在高温下熔融,也不能普通溶剂溶解,加工性较差。其次,共轭的芳香结构以及分子内和分子间形成的电荷转移络合物(CTC),使一般的聚酰亚胺表现出很深的颜色,限制了其在柔性显示和柔性太阳能电池的应用。因此,平衡PI的光学性能和其他综合性能,成为研究浅色聚酰亚胺的重要课题。本文主要从二胺单体的结构设计出发,通过引入不同类型的取代基,探索了取代基对聚酰亚胺的性能影响及规律,为研发新型浅色聚酰亚胺薄膜提供思路。(1)合成了含吡啶基、苯氰基或苯酚基的3种极性取代的叁芳基甲烷型二胺单体(PyDPM、CyTPM和HyTPM),分别与3,3',4,4'-联苯四羧酸二酐(BPDA)、4,4'-氧二邻苯二甲酸酐(ODPA)和4,4'-(六氟异丙烯)二酞酸酐(6FDA)在微波条件下聚合得到3系列9种PI。结果表明,这些PI都具有优异的溶解性,能溶于大部分常规溶剂。溶液流延制备的PI膜的拉伸强度在75.5~105.5 MPa,断裂伸长率在3.6~18.4%。热性能显着,玻璃化转变温度(T_g)在359℃以上,5%失重温度超过476℃。透明性优异,PyDPM和CyTPM系列PI膜的截止波长在400 nm以下,450 nm处的透光率超过82%。研究发现,引入吡啶基、苯氰基可同时提升PI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和透光率。(2)合成了含苯氧基或苯基的2种大体积取代的叁芳基甲烷型二胺单体(PhOTPM和PhTPM),分别与均苯四甲酸二酐(PMDA)、3,3',4,4'-联苯四羧酸二酐(BPDA)、4,4'-氧二邻苯二甲酸酐(ODPA)和4,4'-(六氟异丙烯)二酞酸酐(6FDA)在微波条件下聚合得到2系列6种PI。结果表明,这些PI都具有优异的溶解性,能溶于大部分常规溶剂。热性能显着,玻璃化转变温度在272℃以上,5%失重温度超过523℃。透明性优异,PhOTPM系列PI膜的截止波长在400 nm以下,450 nm处的透光率超过84%。研究发现,在间位引入苯氧基或苯基可以提高PI透光率和疏水性。并且,引入苯基可降低介电常数至2.87。(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期刊2019-04-10)
谭怀山[8](2019)在《铜催化C—C/C—N键活化合成2,4,6-叁芳基吡啶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在无溶剂条件下,由铜盐催化的苄胺与查尔酮的C—N/C—C键活化串联反应,合成了一系列2,4,6-叁芳基吡啶衍生物。重点考察了催化剂、反应温度和反应溶剂等因素对目标产物产率的影响,并通过核磁氢谱和碳谱对串联产物进行了结构鉴定。实验结果表明:在无溶剂情况下,叁氟甲磺酸铜(Cu(OTf)_2)催化合成2,4,6-叁芳基吡啶衍生物的产率高(60%~88%),该方法具有反应条件温和,原料易得和底物适用范围广等特点。(本文来源于《精细石油化工》期刊2019年02期)
于鸿达[9](2018)在《含叁芳基均叁嗪聚芳醚和聚酰亚胺的合成与表征》一文中研究指出叁芳基均叁嗪具有对称的空间平面结构,苯环和叁嗪环之间存在着很强的电荷转移相互作用,结构具有很高的刚性,热分解温度能达到486 ℃。因此将叁芳基均叁嗪结构引入聚合物中对于增强聚合物的耐高温性和耐化学腐蚀性都具有很好的效果。但是通常线性的叁芳基均叁嗪聚合物溶解性都较差,加工困难,成为限制叁芳基均叁嗪聚合物应用的主要问题。本文从分子设计角度出发,合成了两种叁芳基均叁嗪单体2,4-二(4-氟苯基)-6-苯基-1,3,5-叁嗪(BFPT)和2,4-二(4-氨基苯基)-6-苯基-1,3,5-叁嗪(BAPT),并通过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氢谱(~1H NMR)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其中BFPT以对氟苯甲腈为起始原料,经过两步反应成功制得。对于BAPT单体的合成,首先用对硝基苯甲腈合成了对硝基苯甲脒盐酸盐,然后与苯甲酰氯关环成功制备了2,4-二(4-硝基苯基)-6-苯基-1,3,5-叁嗪(BNPT),最后分别采用了铁粉还原和Pd/C水合肼还原体系对BNPT进行还原制备了BAPT。结果表明Pd/C水合肼还原得到的产物收率更高,当n(BNPT):n(水合肼)=20:1,钯碳用量为原料质量的8.5%,反应时间12h,反应温度为65 ℃时,具有最佳的还原效率。以BFPT,6-(4-羟基苯基)哒嗪-3-(2H)酮(HPZ)和2,6-二羟基蒽醌(DHA)为原料,通过调整HPZ与DHA的比例,经过溶液亲核取代逐步聚合反应制备了一系列叁芳基均叁嗪聚芳醚(PAEPTs)。利用FT-IR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通过热重分析(TGA)和差示扫描量热(DSC)对聚芳醚的热稳定性进行了研究,共聚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在246-337 ℃范围内,氮气氛围下5%热失重温度在440-512 ℃,900 ℃下残炭率均高于50%,表明合成的聚芳醚具有很好的耐高温性能。HPZ的引入成功的改善了聚芳醚在NMP等极性非质子溶剂中溶解性。以BAPT和均苯四甲酸二酐(PMDA)为原料,采用两步法成功制备了聚酰亚胺(PI),通过FT-IR和元素分析对其结构进行了确认。采用TGA和DSC表征了聚酰亚胺的热稳定能,氮气氛围下热失重量为5%时温度高达447 ℃,800 ℃下残炭率为47.8%,制得的PI在NMP等极性非质子溶剂中具有良好的溶解性。利用荧光分光光度计对聚酰亚胺的光致发光性能进行了表征,发现其在350 nm的激发波长下发射出蓝色荧光,是一类具有潜在应用价值的蓝色荧光材料。(本文来源于《山东农业大学》期刊2018-05-09)
宋戈洋[10](2018)在《直接利用碳化钙为固体炔源合成叁芳基丙烯腈及1,2-二芳硫基乙烯》一文中研究指出碳化钙是一种稳定而廉价的固体,在化工行业中被用作水解生产乙炔气体的原料。在传统方案中,利用碳化钙制备有机化合物时,首先将其转化为乙炔中间体,再由乙炔中间体进一步参与反应。而乙炔作为一种气体,其易燃易爆的特点使得储存与运输不便,参与反应时所需条件苛刻,操作难度相对较大。近几年的研究表明:碳化钙可以不通过生成乙炔直接用作易于处理和低成本的有机化学品合成原料,这不仅简化了传统制备有机化学品的步骤,也降低了实验所需的条件。因此,固体碳化钙成为一种替代乙炔气体的更安全、更便宜的生产乙炔衍生化学品的原料。叁芳基丙烯腈在有机合成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是合成许多生物活性中间体的原料。例如,由叁芳基丙烯腈合成的白藜芦醇可以抑制某些肿瘤(乳腺癌和前列腺癌);同时,叁芳基丙烯腈在材料化学中也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目前,叁芳基丙烯腈主要是利用二苯甲酮和苯乙腈反应来合成,但是这个过程复杂,操作繁琐,而且产率较低。二芳硫基乙烯是不饱和有机硫化合物中比较重要的一类,它有Z-和E-两种重要的异构体,其中Z-结构很容易形成重要的配位化合物。然而目前(Z)-1,2-二芳硫基乙烯的合成主要是利用1,2二氯乙烯或者1,1二氯乙烯与二硫醚反应得到,但是底物(二氯乙烯)难以获得,来源非商业化,同时安全性比较低,难以控制。本论文主要研究以碳化钙为固体炔源、亚铁氰化钾为绿色氰源以各种碘代芳烃为底物合成一系列叁芳基丙烯腈的方法;以及以碳化钙为固体炔源与二芳基二硫醚反应合成一系列(Z)-1,2-二芳硫基乙烯的方法。本论文主要分为叁章内容:第一章:对碳化钙在有机合成及材料化学中的研究进展以及叁芳基丙烯腈和(Z)-1,2-二芳硫基乙烯的合成与应用进行了全面综述。第二章:以碳化钙为固体炔源、亚铁氰化钾为绿色氰源与不同取代基碘苯反应,通过多组分一锅法合成了一系列的叁芳基丙烯腈。该方法将廉价易得的固体碳化钙与环境友好型氰化试剂亚铁氰化钾首次有机的结合起来,有效地规避了易燃易爆乙炔气体和剧毒氰化剂的使用,反应底物范围广泛,后处理简单,同时叁芳基丙烯腈具有药物和材料的潜在应用价值。第叁章:以碳化钙为固体炔源与二芳基二硫醚反应合成了一系列(Z)-1,2-二芳硫基乙烯。该方法为不饱和硫醚的制备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具有绿色环保、条件温和、无过渡金属催化、反应产率高、成本低、操作简单、后处理容易等特点,同时具有高度的立体选择性。(本文来源于《西北师范大学》期刊2018-05-01)
三芳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叁芳基胺自由基正离子六氯锑酸盐是常用的单电子氧化剂,被广泛应用于引发电子转移反应。与其他氧化剂相比具有氧化能力强、毒性小、制备简单、易于从反应体系中除去等优点。本文用4-卤代苯胺、4-碘甲苯为原料,1,10-菲啰琳为配体,氯化亚铜为催化剂,甲苯为溶剂,通过偶联反应合成了一系列叁芳基胺衍生物,进而制备了几种新型自由基正离子盐。该方法具有产率高,条件温和的优点。目标化合物的结构经氢谱进行了表征。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芳基论文参考文献
[1].李赢.基于含四氢吡咯基团和咔唑基团的叁芳基磷氧荧光温度探针合成与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9
[2].张子扬,贾晓东.叁芳基胺自由基正离子盐衍生物的合成[J].广州化工.2019
[3].谢焕平,吴波,王新维,周永贵.手性布朗斯特酸催化吲哚与氮杂二烯的共轭加成反应对映选择性合成杂叁芳基甲烷[J].ChineseJournalofCatalysis.2019
[4].刘少洲.一种具有AIE特性的咔唑-叁芳基硼荧光材料的合成及性能研究[D].山西大学.2019
[5].刘书智.基于叁芳基咪唑和BODIPY的荧光探针的设计、合成及性能研究[D].湘潭大学.2019
[6].尹清,于晓强,包明.无过渡金属参与的叁芳基膦化合物合成新方法研究[J].有机化学.2019
[7].程凯.基于叁芳基甲烷浅色聚酰亚胺的合成与表征[D].华南理工大学.2019
[8].谭怀山.铜催化C—C/C—N键活化合成2,4,6-叁芳基吡啶的研究[J].精细石油化工.2019
[9].于鸿达.含叁芳基均叁嗪聚芳醚和聚酰亚胺的合成与表征[D].山东农业大学.2018
[10].宋戈洋.直接利用碳化钙为固体炔源合成叁芳基丙烯腈及1,2-二芳硫基乙烯[D].西北师范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