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系统横机底板论文和设计-吕永军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单系统横机底板,属于纺织机械领域。本实用新型中的所述连接装置包括连接支架、铰接座、铰接杠杆、编织铰接座和碟山铰接座,所述编织铰接座与编织三角固定,所述碟山铰接座与碟山固定,所述连接支架安装在底板本体上,所述铰接座固定在连接支架上,所述铰接杠杆的中部与铰接座铰接,所述铰接杠杆的两端分别与编织铰接座和碟山铰接座铰接。通过连接装置将编织三角与碟山通过连接,可使得编织三角与碟山之间的运动更加协调,提高了传动精度,避免撞针情况的发生。

主设计要求

1.一种单系统横机底板,包括底板本体(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安装在底板本体(1)上的翻针三角(2)、编织三角(3)、碟山(4)、归针导块(5)、左上护山(21)、右上护山(22)、左度目三角(31)、右度目三角(32)、左回针三角(41)、右回针三角(42)、左中护山(51)、右中护山(52)、左下护山(61)、右下护山(62)、左归位导块(71)、右归位导块(72)、左归位导块底座(73)、右归位导块底座(74)、左推针三角(81)、右推针三角(82)、左辅助推针三角(91)、右辅助推针三角(92)、度目驱动装置(A)、编织驱动装置(B)、碟山驱动装置(C)、推针驱动装置(D)、辅助推针驱动装置(E)、归位驱动装置(F)、连接装置(G)、驱动气缸(H)、第一驱动电机(I)和第二驱动电机(J);所述翻针三角(2)位于底板本体(1)的中上部,所述编织三角(3)位于翻针三角(2)的下方,所述碟山(4)位于编织三角(3)的下方,所述左度目三角(31)和右度目三角(32)分别位于翻针三角(2)的两侧,所述左上护山(21)位于左度目三角(31)的左侧,所述右上护山(22)位于右度目三角(32)的右侧,所述左中护山(51)和右中护山(52)均安装在底板本体(1)的中部,所述左回针三角(41)位于左上护山(21)和左中护山(51)之间,所述右回针三角(42)位于右上护山(22)和右中护山(52)之间,所述归针导块(5)位于底板本体(1)的中下部,所述左下护山(61)和右下护山(62)分别位于归针导块(5)的两侧,所述左推针三角(81)和右推针三角(82)分别位于归针导块(5)的顶部的两侧,所述左辅助推针三角(91)位于左推针三角(81)的左侧,所述右辅助推针三角(92)位于右推针三角(82)的右侧,所述左归位导块底座(73)位于左下护山(61)的下方,所述右归位导块底座(74)位于右下护山(62)的下方,所述左归位导块(71)安装在左归位导块底座(73)上,所述右归位导块(72)安装在右归位导块底座(74)上,所述左度目三角(31)和右度目三角(32)均与度目驱动装置(A)连接,度目驱动装置(A)与驱动气缸(H)连接,所述编织三角(3)与编织驱动装置(B)连接,所述碟山(4)与碟山驱动装置(C)连接,所述左推针三角(81)和右推针三角(82)均与推针驱动装置(D)连接,所述左辅助推针三角(91)和右辅助推针三角(92)均与辅助推针驱动装置(E)连接,所述左归位导块(71)和右归位导块(72)均与归位驱动装置(F)连接,所述推针驱动装置(D)、辅助推针驱动装置(E)和归位驱动装置(F)均与第二驱动电机(J)连接。

设计方案

1.一种单系统横机底板,包括底板本体(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安装在底板本体(1)上的翻针三角(2)、编织三角(3)、碟山(4)、归针导块(5)、左上护山(21)、右上护山(22)、左度目三角(31)、右度目三角(32)、左回针三角(41)、右回针三角(42)、左中护山(51)、右中护山(52)、左下护山(61)、右下护山(62)、左归位导块(71)、右归位导块(72)、左归位导块底座(73)、右归位导块底座(74)、左推针三角(81)、右推针三角(82)、左辅助推针三角(91)、右辅助推针三角(92)、度目驱动装置(A)、编织驱动装置(B)、碟山驱动装置(C)、推针驱动装置(D)、辅助推针驱动装置(E)、归位驱动装置(F)、连接装置(G)、驱动气缸(H)、第一驱动电机(I)和第二驱动电机(J);

所述翻针三角(2)位于底板本体(1)的中上部,所述编织三角(3)位于翻针三角(2)的下方,所述碟山(4)位于编织三角(3)的下方,所述左度目三角(31)和右度目三角(32)分别位于翻针三角(2)的两侧,所述左上护山(21)位于左度目三角(31)的左侧,所述右上护山(22)位于右度目三角(32)的右侧,所述左中护山(51)和右中护山(52)均安装在底板本体(1)的中部,所述左回针三角(41)位于左上护山(21)和左中护山(51)之间,所述右回针三角(42)位于右上护山(22)和右中护山(52)之间,所述归针导块(5)位于底板本体(1)的中下部,所述左下护山(61)和右下护山(62)分别位于归针导块(5)的两侧,所述左推针三角(81)和右推针三角(82)分别位于归针导块(5)的顶部的两侧,所述左辅助推针三角(91)位于左推针三角(81)的左侧,所述右辅助推针三角(92)位于右推针三角(82)的右侧,所述左归位导块底座(73)位于左下护山(61)的下方,所述右归位导块底座(74)位于右下护山(62)的下方,所述左归位导块(71)安装在左归位导块底座(73)上,所述右归位导块(72)安装在右归位导块底座(74)上,所述左度目三角(31)和右度目三角(32)均与度目驱动装置(A)连接,度目驱动装置(A)与驱动气缸(H)连接,所述编织三角(3)与编织驱动装置(B)连接,所述碟山(4)与碟山驱动装置(C)连接,

所述左推针三角(81)和右推针三角(82)均与推针驱动装置(D)连接,所述左辅助推针三角(91)和右辅助推针三角(92)均与辅助推针驱动装置(E)连接,所述左归位导块(71)和右归位导块(72)均与归位驱动装置(F)连接,所述推针驱动装置(D)、辅助推针驱动装置(E)和归位驱动装置(F)均与第二驱动电机(J)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系统横机底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度目驱动装置(A)包括左度目驱动连杆(A1)和右度目驱动连杆(A2),所述左度目驱动连杆(A1)与左度目三角(31)连接,所述右度目驱动连杆(A2)与右度目三角(32)连接,所述左度目驱动连杆(A1)和右度目驱动连杆(A2)各与一个驱动气缸(H)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系统横机底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编织驱动装置(B)包括编织驱动底座(B1)、编织驱动偏心轮(B2)、限位槽(B3)和弧状结构(B4),所述编织驱动底座(B1)与翻针三角(2)连接,所述弧状结构(B4)设置在编织驱动底座(B1)的顶部,所述编织驱动偏心轮(B2)安装在第一驱动电机(I)的电机轴上,所述限位槽(B3)设置在编织驱动偏心轮(B2)上,所述弧状结构(B4)位于限位槽(B3)内,且弧状结构(B4)与编织驱动偏心轮(B2)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系统横机底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碟山驱动装置(C)包括碟山驱动底座(C1)、碟山驱动孔(C2)和碟山驱动偏心套(C3),所述碟山驱动底座(C1)与碟山(4)连接,所述碟山驱动孔(C2)设置在碟山驱动底座(C1)上,所述碟山驱动偏心套(C3)安装在第一驱动电机(I)的电机轴上,且碟山驱动偏心套(C3)位于驱动孔(C2)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系统横机底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推针驱动装置(D)包括左推针驱动座(D1)、右推针驱动座(D2)、左推针铰接座(D3)、右推针铰接座(D4)、左推针连接杆(D5)和右推针连接杆(D6),所述左推针驱动座(D1)和右推针驱动座(D2)均与第二驱动电机(J)的电机轴连接,所述左推针连接杆(D5)与左推针三角(81)连接,所述右推针连接杆(D6)与右推针三角(82)连接,所述左推针驱动座(D1)与左推针连接杆(D5)通过左推针铰接座(D3)铰接,所述右推针驱动座(D2)与右推针连接杆(D6)通过右推针铰接座(D4)铰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系统横机底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推针驱动装置(E)包括左辅助推针驱动座(E1)、右辅助推针驱动座(E2)、左辅助推针铰接座(E3)、右辅助推针铰接座(E4)、左辅助推针连接杆(E5)和右辅助推针连接杆(E6),所述左辅助推针驱动座(E1)、右辅助推针驱动座(E2)均与第二驱动电机(J)的电机轴连接,所述左辅助推针连接杆(E5)与左辅助推针三角(91)连接,所述右辅助推针连接杆(E6)与右辅助推针三角(92)连接,所述左辅助推针驱动座(E1)与左辅助推针连接杆(E5)通过左辅助推针铰接座(E3)铰接,所述右辅助推针驱动座(E2)与右辅助推针连接杆(E6)通过右辅助推针铰接座(E4)铰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系统横机底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归位驱动装置(F)包括归位驱动齿轮(F1)、归位驱动齿条(F2)、归位驱动滑板(F3)和归位驱动滑杆(F4),所述归位驱动齿轮(F1)安装在第二驱动电机(J)的电机轴上,所述归位驱动齿条(F2)安装在归位驱动滑板(F3)上,所述归位驱动齿轮(F1)与归位驱动齿条(F2)啮合,所述左归位导块(71)和右归位导块(72)上各安装有一个归位驱动滑杆(F4),所述归位驱动滑板(F3)上设置有归位驱动滑槽,所述归位驱动滑杆(F4)位于归位驱动滑槽内。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系统横机底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铰接杠杆(G3)为直角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单系统横机底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碟山驱动偏心套(C3)的外径大于碟山驱动孔(C2)的内径;和\/或;所述底板本体(1)上安装有选针器。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系统横机底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编织三角(3)与碟山(4)通过连接装置(G)连接,所述编织驱动装置(B)和碟山驱动装置(C)均与第一驱动电机(I)连接,所述连接装置(G)包括连接支架(G1)、铰接座(G2)、铰接杠杆(G3)、编织铰接座(G4)和碟山铰接座(G5),所述编织铰接座(G4)与编织三角(3)固定,所述碟山铰接座(G5)与碟山(4)固定,所述连接支架(G1)安装在底板本体(1)上,所述铰接座(G2)固定在连接支架(G1)上,所述铰接杠杆(G3)的中部与铰接座(G2)铰接,所述铰接杠杆(G3)的两端分别与编织铰接座(G4)和碟山铰接座(G5)铰接。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单系统横机底板,属于纺织机械领域。

背景技术

电脑针织横机中,常见的系统有单系、双系统、三系统和四系统,其中单系统较为常见,目前的单系统横机中,常采用凸轮实现传动,采用凸轮传动的过程中存在噪音大,磨损较为严重,不便于更换,更换后需要经过调试才可使用,更换时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难以保证正常工作,经常会出现撞针的情况。

有鉴于此,在申请号为201410132921.3的专利文献中公开了一种具备双系统功能的单系统横机底板。现在还没有磨损小,使用寿命长,在同一行中可以同时完成编织和吊目功能的单系统横机底板。本实用新型包括底板本体、翻针三角板、中心三角板和驱动机构,其特点在于: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上输出轴、下输出轴、凸轮、翻针敲杆、齿轮和滑板,翻针三角板的背面设置有翻针导柱,驱动电机固定在底板本体上,上输出轴和下输出轴分别安装在驱动电机的顶部和底部,凸轮固定在上输出轴上,翻针敲杆安装在底板本体上,翻针敲杆的下端和凸轮配合,齿轮固定在下输出轴上,滑板上设置有左导向槽、右导向槽和齿条,左导向槽和右导向槽均为波浪形结构,齿轮和齿条啮合。上述对比文件同时凸轮驱动,噪音大,磨损严重,不便于检修、更换。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的单系统横机底板。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单系统横机底板,包括底板本体,其结构特点在于:还包括安装在底板本体上的翻针三角、编织三角、碟山、归针导块、左上护山、右上护山、左度目三角、右度目三角、左回针三角、右回针三角、左中护山、右中护山、左下护山、右下护山、左归位导块、右归位导块、左归位导块底座、右归位导块底座、左推针三角、右推针三角、左辅助推针三角、右辅助推针三角、度目驱动装置、编织驱动装置、碟山驱动装置、推针驱动装置、辅助推针驱动装置、归位驱动装置、连接装置、驱动气缸、第一驱动电机和第二驱动电机;

所述翻针三角位于底板本体的中上部,所述编织三角位于翻针三角的下方,所述碟山位于编织三角的下方,所述左度目三角和右度目三角分别位于翻针三角的两侧,所述左上护山位于左度目三角的左侧,所述右上护山位于右度目三角的右侧,所述左中护山和右中护山均安装在底板本体的中部,所述左回针三角位于左上护山和左中护山之间,所述右回针三角位于右上护山和右中护山之间,所述归针导块位于底板本体的中下部,所述左下护山和右下护山分别位于归针导块的两侧,所述左推针三角和右推针三角分别位于归针导块的顶部的两侧,所述左辅助推针三角位于左推针三角的左侧,所述右辅助推针三角位于右推针三角的右侧,所述左归位导块底座位于左下护山的下方,所述右归位导块底座位于右下护山的下方,所述左归位导块安装在左归位导块底座上,所述右归位导块安装在右归位导块底座上,所述左度目三角和右度目三角均与度目驱动装置连接,度目驱动装置与驱动气缸连接,所述编织三角与编织驱动装置连接,所述碟山与碟山驱动装置连接,所述编织三角与碟山通过连接装置连接,所述编织驱动装置和碟山驱动装置均与第一驱动电机连接,

所述左推针三角和右推针三角均与推针驱动装置连接,所述左辅助推针三角和右辅助推针三角均与辅助推针驱动装置连接,所述左归位导块和右归位导块均与归位驱动装置连接,所述推针驱动装置、辅助推针驱动装置和归位驱动装置均与第二驱动电机连接;

所述连接装置包括连接支架、铰接座、铰接杠杆、编织铰接座和碟山铰接座,所述编织铰接座与编织三角固定,所述碟山铰接座与碟山固定,所述连接支架安装在底板本体上,所述铰接座固定在连接支架上,所述铰接杠杆的中部与铰接座铰接,所述铰接杠杆的两端分别与编织铰接座和碟山铰接座铰接。通过连接装置将编织三角与碟山通过连接,可使得编织三角与碟山之间的运动更加协调,提高了传动精度,避免撞针情况的发生。

进一步地,所述度目驱动装置包括左度目驱动连杆和右度目驱动连杆,所述左度目驱动连杆与左度目三角连接,所述右度目驱动连杆与右度目三角连接,所述左度目驱动连杆和右度目驱动连杆各与一个驱动气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编织驱动装置包括编织驱动底座、编织驱动偏心轮、限位槽和弧状结构,所述编织驱动底座与翻针三角连接,所述弧状结构设置在编织驱动底座的顶部,所述编织驱动偏心轮安装在第一驱动电机的电机轴上,所述限位槽设置在编织驱动偏心轮上,所述弧状结构位于限位槽内,且弧状结构与编织驱动偏心轮接触。

进一步地,所述碟山驱动装置包括碟山驱动底座、碟山驱动孔和碟山驱动偏心套,所述碟山驱动底座与碟山连接,所述碟山驱动孔设置在碟山驱动底座上,所述碟山驱动偏心套安装在第一驱动电机的电机轴上,且碟山驱动偏心套位于驱动孔内。

进一步地,所述推针驱动装置包括左推针驱动座、右推针驱动座、左推针铰接座、右推针铰接座、左推针连接杆和右推针连接杆,所述左推针驱动座和右推针驱动座均与第二驱动电机的电机轴连接,所述左推针连接杆与左推针三角连接,所述右推针连接杆与右推针三角连接,所述左推针驱动座与左推针连接杆通过左推针铰接座铰接,所述右推针驱动座与右推针连接杆通过右推针铰接座铰接。

进一步地,所述辅助推针驱动装置包括左辅助推针驱动座、右辅助推针驱动座、左辅助推针铰接座、右辅助推针铰接座、左辅助推针连接杆和右辅助推针连接杆,所述左辅助推针驱动座、右辅助推针驱动座均与第二驱动电机的电机轴连接,所述左辅助推针连接杆与左辅助推针三角连接,所述右辅助推针连接杆与右辅助推针三角连接,所述左辅助推针驱动座与左辅助推针连接杆通过左辅助推针铰接座铰接,所述右辅助推针驱动座与右辅助推针连接杆通过右辅助推针铰接座铰接。

进一步地,所述归位驱动装置包括归位驱动齿轮、归位驱动齿条、归位驱动滑板和归位驱动滑杆,所述归位驱动齿轮安装在第二驱动电机的电机轴上,所述归位驱动齿条安装在归位驱动滑板上,所述归位驱动齿轮与归位驱动齿条啮合,所述左归位导块和右归位导块上各安装有一个归位驱动滑杆,所述归位驱动滑板上设置有归位驱动滑槽,所述归位驱动滑杆位于归位驱动滑槽内。

进一步地,所述铰接杠杆为直角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碟山驱动偏心套的外径大于碟山驱动孔的内径。

进一步地,所述底板本体上安装有选针器。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该单系统横机底板通过度目驱动装置、编织驱动装置、碟山驱动装置、推针驱动装置、辅助推针驱动装置和归位驱动装置进行传动,具有传动精度高,噪音小,耐磨损的有优点,无需经常对其进行更换,可提高工作效率,减少人力成本的投入,通过连接装置将编织三角与碟山通过连接,可使得编织三角与碟山之间的运动更加协调,避免撞针情况的发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单系统横机底板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单系统横机底板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单系统横机底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的I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单系统横机底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中的II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编织三角与碟山的装配关系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中的III- III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左推针三角、右推针三角、左辅助推针三角与右辅助推针三角的装配关系结构示意图。

图中:底板本体1、翻针三角2、编织三角3、碟山4、归针导块5、左上护山21、右上护山22、左度目三角31、右度目三角32、左回针三角41、右回针三角42、左中护山51、右中护山52、左下护山61、右下护山62、左归位导块71、右归位导块72、左归位导块底座73、右归位导块底座74、左推针三角81、右推针三角82、左辅助推针三角91、右辅助推针三角92、度目驱动装置A、编织驱动装置B、碟山驱动装置C、推针驱动装置D、辅助推针驱动装置E、归位驱动装置F、连接装置G、驱动气缸H、第一驱动电机I、第二驱动电机J、左度目驱动连杆A1、右度目驱动连杆A2、编织驱动底座B1、编织驱动偏心轮B2、限位槽B3、弧状结构B4、碟山驱动底座C1、碟山驱动孔C2、碟山驱动偏心套C3、左推针驱动座D1、右推针驱动座D2、左推针铰接座D3、右推针铰接座D4、左推针连接杆D5、右推针连接杆D6、左辅助推针驱动座E1、右辅助推针驱动座E2、左辅助推针铰接座E3、右辅助推针铰接座E4、左辅助推针连接杆E5、右辅助推针连接杆E6、归位驱动齿轮F1、归位驱动齿条F2、归位驱动滑板F3、归位驱动滑杆F4、连接支架G1、铰接座G2、铰接杠杆G3、编织铰接座G4、碟山铰接座G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而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

实施例。

参见图1至图9所示,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若用引用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本实施例中的单系统横机底板,包括底板本体1,以及安装在底板本体1上的选针器、翻针三角2、编织三角3、碟山4、归针导块5、左上护山21、右上护山22、左度目三角31、右度目三角32、左回针三角41、右回针三角42、左中护山51、右中护山52、左下护山61、右下护山62、左归位导块71、右归位导块72、左归位导块底座73、右归位导块底座74、左推针三角81、右推针三角82、左辅助推针三角91、右辅助推针三角92、度目驱动装置A、编织驱动装置B、碟山驱动装置C、推针驱动装置D、辅助推针驱动装置E、归位驱动装置F、连接装置G、驱动气缸H、第一驱动电机I和第二驱动电机J。

本实施例中的翻针三角2位于底板本体1的中上部,编织三角3位于翻针三角2的下方,碟山4位于编织三角3的下方,左度目三角31和右度目三角32分别位于翻针三角2的两侧,左上护山21位于左度目三角31的左侧,右上护山22位于右度目三角32的右侧,左中护山51和右中护山52均安装在底板本体1的中部,左回针三角41位于左上护山21和左中护山51之间,右回针三角42位于右上护山22和右中护山52之间,归针导块5位于底板本体1的中下部,左下护山61和右下护山62分别位于归针导块5的两侧,左推针三角81和右推针三角82分别位于归针导块5的顶部的两侧,左辅助推针三角91位于左推针三角81的左侧,右辅助推针三角92位于右推针三角82的右侧,左归位导块底座73位于左下护山61的下方,右归位导块底座74位于右下护山62的下方,左归位导块71安装在左归位导块底座73上,右归位导块72安装在右归位导块底座74上。

本实施例中的左度目三角31和右度目三角32均与度目驱动装置A连接,度目驱动装置A与驱动气缸H连接,编织三角3与编织驱动装置B连接,碟山4与碟山驱动装置C连接,编织三角3与碟山4通过连接装置G连接,编织驱动装置B和碟山驱动装置C均与第一驱动电机I连接。

本实施例中的左推针三角81和右推针三角82均与推针驱动装置D连接,左辅助推针三角91和右辅助推针三角92均与辅助推针驱动装置E连接,左归位导块71和右归位导块72均与归位驱动装置F连接,推针驱动装置D、辅助推针驱动装置E和归位驱动装置F均与第二驱动电机J连接。

本实施例中的连接装置G包括连接支架G1、铰接座G2、铰接杠杆G3、编织铰接座G4和碟山铰接座G5,编织铰接座G4与编织三角3固定,碟山铰接座G5与碟山4固定,连接支架G1安装在底板本体1上,铰接座G2固定在连接支架G1上,铰接杠杆G3的中部与铰接座G2铰接,铰接杠杆G3的两端分别与编织铰接座G4和碟山铰接座G5铰接;铰接杠杆G3为直角结构。

本实施例中的度目驱动装置A包括左度目驱动连杆A1和右度目驱动连杆A2,左度目驱动连杆A1与左度目三角31连接,右度目驱动连杆A2与右度目三角32连接,左度目驱动连杆A1和右度目驱动连杆A2各与一个驱动气缸H连接。

本实施例中的编织驱动装置B包括编织驱动底座B1、编织驱动偏心轮B2、限位槽B3和弧状结构B4,编织驱动底座B1与翻针三角2连接,弧状结构B4设置在编织驱动底座B1的顶部,编织驱动偏心轮B2安装在第一驱动电机I的电机轴上,限位槽B3设置在编织驱动偏心轮B2上,弧状结构B4位于限位槽B3内,且弧状结构B4与编织驱动偏心轮B2接触。

本实施例中的碟山驱动装置C包括碟山驱动底座C1、碟山驱动孔C2和碟山驱动偏心套C3,碟山驱动底座C1与碟山4连接,碟山驱动孔C2设置在碟山驱动底座C1上,碟山驱动偏心套C3安装在第一驱动电机I的电机轴上,且碟山驱动偏心套C3位于驱动孔C2内;碟山驱动偏心套C3的外径大于碟山驱动孔C2的内径。

本实施例中的推针驱动装置D包括左推针驱动座D1、右推针驱动座D2、左推针铰接座D3、右推针铰接座D4、左推针连接杆D5和右推针连接杆D6,左推针驱动座D1和右推针驱动座D2均与第二驱动电机J的电机轴连接,左推针连接杆D5与左推针三角81连接,右推针连接杆D6与右推针三角82连接,左推针驱动座D1与左推针连接杆D5通过左推针铰接座D3铰接,右推针驱动座D2与右推针连接杆D6通过右推针铰接座D4铰接。

本实施例中的辅助推针驱动装置E包括左辅助推针驱动座E1、右辅助推针驱动座E2、左辅助推针铰接座E3、右辅助推针铰接座E4、左辅助推针连接杆E5和右辅助推针连接杆E6,左辅助推针驱动座E1、右辅助推针驱动座E2均与第二驱动电机J的电机轴连接,左辅助推针连接杆E5与左辅助推针三角91连接,右辅助推针连接杆E6与右辅助推针三角92连接,左辅助推针驱动座E1与左辅助推针连接杆E5通过左辅助推针铰接座E3铰接,右辅助推针驱动座E2与右辅助推针连接杆E6通过右辅助推针铰接座E4铰接。

本实施例中的归位驱动装置F包括归位驱动齿轮F1、归位驱动齿条F2、归位驱动滑板F3和归位驱动滑杆F4,归位驱动齿轮F1安装在第二驱动电机J的电机轴上,归位驱动齿条F2安装在归位驱动滑板F3上,归位驱动齿轮F1与归位驱动齿条F2啮合,左归位导块71和右归位导块72上各安装有一个归位驱动滑杆F4,归位驱动滑板F3上设置有归位驱动滑槽,归位驱动滑杆F4位于归位驱动滑槽内。

具体的说,该单系统横机底板在工作时,通过驱动气缸H控制左度目三角31和右度目三角32往复移动;通过第一驱动电机I的同向转动,当编织驱动偏心轮B2与编织驱动底座B1接触时,使得编织驱动底座B1向下推动编织三角3时,通过铰接杠杆G3向上拉动碟山4,当碟山驱动偏心套C3向下推动碟山4时,通过铰接杠杆G3向上编织三角3,使得编织三角3与碟山4动作协调,避免发生撞针的情况;通过第二驱动电机J的正转或反转,往复的转动,使得第二驱动电机J正转时电机轴向上拉动左推针铰接座D3和左辅助推针铰接座E3的同时,并向下推动右推针铰接座D4和右辅助推针铰接座E4,使得第二驱动电机J反转时电机轴向下推动左推针铰接座D3和左辅助推针铰接座E3的同时,并向上拉动右推针铰接座D4和右辅助推针铰接座E4,使得左推针三角81与左辅助推针三角91和右推针三角82与右辅助推针三角92相互运动协调,不会发生撞针情况;同时通过安装在第二驱动电机J上的归位驱动齿轮F1驱动归位驱动齿条F2往复移动,使得归位驱动滑杆F4在归位驱动滑板F3上滑动,进而控制左归位导块71和右归位导块72上下移动。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其零、部件的形状、所取名称等可以不同,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以上内容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结构所作的举例说明。凡依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构思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者简单变化,均包括于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内。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设计图

单系统横机底板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36320.0

申请日:2019-01-09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97(宁波)

授权编号:CN209537749U

授权时间:20191025

主分类号:D04B 15/36

专利分类号:D04B15/36

范畴分类:24D;

申请人:宁波博日机械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宁波博日机械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315000 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高桥镇长乐村乡成大道29号

发明人:吕永军;胡鹏淼;严宁平;贾亮

第一发明人:吕永军

当前权利人:宁波博日机械有限公司

代理人:张狄峰

代理机构:33209

代理机构编号:杭州天欣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  

单系统横机底板论文和设计-吕永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