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每个人都经历着生命周期,但由于生理特征、传统性别分工等原因,生命周期对女性的影响往往更大。其中生育在女性一生中占据重要位置,生育后女性既要在职场打拼,又要养育子女,还是洗衣、做饭、打扫卫生等家务劳动的主要承担者,承受着家庭与工作的双重压力。生育前女性有更多的时间学习、工作,提高自身能力;生育后女性的照料责任加重,不利于职业发展,面对平衡工作与家庭的难题;到了老年仍有很多女性帮助照料孙辈,影响晚年生活。特别是伴随“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选择生育二孩的女性很可能再次面临困境,需要各方提供支持。
关键词:女性;生育;生命周期;女性生命周期
一、相关概念及研究背景
(一)生命周期和女性生命周期
生命周期指个体从生到死的生命全过程,包括出生、成长、衰老、死亡等多个阶段,作为一种研究方法,被广泛应用于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等领域。从生命周期的角度对研究对象在各个阶段的时间、内容、模式等进行分析,有助于更好地了解其特征与规律。
在现在这个信息时代,越来越多的纷杂的信息传入学生的眼界中,如果校园文化建设仅仅停留在最基础的物质建设之中,那么对于学生来说将会是毫无帮助的,最终,在这样纷乱的信息之中,学生所面临的压力是十分之大的,那么高职院校的教育目的就失败了。
女性一生中有许多阶段深受生命周期的影响,研究女性生命周期的指标体系大体包括人口性别构成、女性受教育程度、社会经济参与指标、生理状况指标、婚姻状况指标、养育子女指标、守寡状况指标等。从心理及生理特点出发,可以将女性生命周期划分为出生、学龄前、接受教育、就业、结婚、生育、退休、丧偶、死亡等阶段,根据各阶段在内涵、特征等方面的差异,女性生命周期存在两种典型模式,即传统社会模式和现代社会模式。传统社会女性生命周期的特点是受教育机会少、程度低,在生育期中频繁怀孕、生育,很少参与社会活动;而现代社会女性受教育年限增多、程度提高,生育数量减少,更多从事社会经济活动。从世界范围来看,目前发达国家属于现代社会模式,欠发达国家属于传统社会模式[1]。
(二)生育政策与当代女性生命周期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女性生命周期的特点逐渐有了变化,现代社会更多女性晚婚、未婚同居,女性终身不婚比例高。在整个育龄期中,女性生育孩子的多少对其生命周期的内容具有重要影响,而这与国家的生育政策密切相关。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并没有对生育进行限制,女性生育数量较多。面对人口过快增长带来的各种压力,我国逐渐调整生育政策,20世纪80年代计划生育政策正式出台,生育率大幅度下降。2013年,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实行“单独二孩”生育政策,两年后又启动实施“全面二孩”政策。
生育政策调整使中国女性的整个生命周期发生巨大变化,现在我国女性生育一两个孩子较为普遍,生育哺乳时间的缩短,改变了她们参与社会经济活动、家庭婚姻生活的时间及方式。总体而言,女性较早完成生育,有更多时间用于经济参与和提高自身能力。越来越多的女性接受高水平的教育,初婚初育时间后移,更多参与社会劳动,是社会财富的主要创造者,女性的角色日渐丰富。
3.影响工作与家庭平衡
然而,女性仍承担着生育养育责任,尤其从生命周期看,女性的生育期与职业上升期在时间上基本重合,这令女性面临更大的压力,具体体现在对女性自身、与丈夫互动和家庭关系三个方面[2]。当代女性特别是职业女性,时常在工作与家庭间疲于奔波,很多人不得不因为工作而疏忽家庭,或者为了家庭而放弃工作。退休后还有不少老年女性帮助照顾孙辈,影响晚年生活。
为研究生育对女性的影响,本文主要采用2017年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重点研究课题“0~3岁儿童托幼公共服务与政策支持”黑龙江省数据库。调研共回收问卷1054份,其中有效问卷1054份,受访者中女性共682人,占64.7%,男性共372人,占35.3%。
系统属于新疆油田公司自主研发软件,相比其他专业软件考虑因素全面、算法透明,并量化所有指标分析结果,更具有实用性、可靠性、扩展性,目前在新疆油田稀油采油单位全面推广应用,取得良好的应用效果。
二、生育对不同阶段女性的影响
如果时间也可以有性别的话,女性时间就是母性的时间,是有周期的时间[3]。生育是女性生命中至关重要的经验,对女性的工作和生活都产生重要影响。
唐长孺先生指出:“汉代以来,由河西走廊出玉门关、阳关以入西域,是内地和西北边区间乃至中外间的交通要道。但这并非唯一的道路,根据史籍记载,我们看到从益州到西域有一条几乎与河西走廊并行的道路。这条道路的通行历史悠久,张骞在大夏见来自身毒的邛竹杖与蜀布是人所共知的事,以后虽然不那么显赫,但南北朝时对南朝来说却是通向西域的主要道路,它联结了西域与南朝间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曾经起颇大的作用。”①唐长孺:《南北朝期间西域与南朝的陆道交通》,载氏著《魏晋南北朝史论拾遗》,中华书局,1983年,第184-185页。
(一)生育前:学习时间充足
工作后,生育仍对女性职业晋升、获得劳动报酬等产生不利影响。本次调查显示,12.1%的女性受访者认为孩子出生对工作岗位有负面影响,比男性高5个百分点;28.6%的女性在孩子出生后收入降低,比男性高8.7个百分点。此外,生育养育还是女性主动或者被动辞职的主要原因,生孩子(26.6%)、怀孕(23.4%)、照顾孩子(13.3%)位列女性受访者离开职场原因的前三位,男性选择这三项的比例分别为4.2%、8.3%、8.3%,性别差异显著。
本次调查显示,仅有0.4%的女性受教育程度为小学及以下,99.6%为初中及以上,其中学历为大学本科、硕士研究生及以上的比例达到41.8%,比男性受访者还高3个百分点。整体而言,女性受访者受教育程度较高。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黑龙江数据也显示,全省普通高中在校学生中女性占51.5%,普通高等学校在校学生中女性占51.8%,研究生在校人数中女性占47.8%,成人技术教育注册学生中女性占46.2%[4]。女性在中等教育及高等教育阶段的在校率均与男性相当,基本实现男女均衡发展。
过去女性多早婚,我国1950年颁布的《婚姻法》规定女性结婚年龄为18周岁,1980年颁布的新《婚姻法》规定女性结婚年龄不得早于20岁,鼓励晚婚,女性结婚年龄推迟。如今女性晚婚现象更为普遍,先立业后成家的观念进一步提升。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黑龙江数据就显示,晚婚群体中的女性多于男性。黑龙江省超过四成女性(44.0%)晚婚,比男性高出10个百分点,其中城镇女性晚婚比例最高(60.0%),乡村女性晚婚比例为25.0%,分别比城镇和乡村男性晚婚比例高15个百分点和3个百分点[4],晚婚有利于女性接受更高水平的教育,进而有利于日后的职业发展。
(二)生育后:承受家庭和工作双重压力
一旦选择生育二孩,女性仍将是主要的照顾者,不仅要抚育二孩,而且要关心一孩的健康成长,同时照料两个孩子的饮食起居,时间、精力、金钱等消耗会大为增加,还要承担大部分家务,因此女性的再生意愿低。本次调研数据显示,女性受访者想再生育的比例仅为12.9%,低于男性受访者的21.3%,经济负担太重(30.7%)、照料负担太重(19.3%)、没人照顾孩子(18.6%)是不想/犹豫生孩子的最主要原因。
1.生育照料责任加重
其实,这种“渺小感”是了不起的!“渺小感”让我们收敛起倨傲和狂妄,清醒地认识到自己不过是一粒沙,没什么值得妄自尊大的。虽然我们尽全力朝着光明的方向奔跑,但相对于自然来说,我们的力量微乎其微。没有谁能左右沧海变成桑田,也没有谁能改变日月星辰的轨迹,世界依旧是世界。“渺小感”会让我们保持敬畏和谦卑,对自然,对世界,对别人。
本次调研显示,女性较男性承担了更多照料孩子的责任。孩子1岁前、1~2岁、2~3岁期间白天主要由孩子母亲照料的比例分别为45.0%、38.5%、36.3%,由孩子父亲照料的比例分别为12.1%、9.7%、11.1%;孩子1岁前、1~2岁期间晚上主要由孩子母亲照料的比例分别为72.6%、61.6%,由孩子父亲照料的比例分别为32.0%、21.6%。无论是白天还是晚上,女性照料比例都明显高于男性,尤其晚上差距更大(见下页表1、表2)。
孩子3岁前,基本以家庭照料为主,但有近四成(38.2%)受访者的孩子上过付费的早教机构的课程,由于孩子年纪太小,必然需要长辈陪同。本次调研显示,48.2%的女性受访者陪同孩子上早教课,较男性高出15.6个百分点。孩子3岁后,更多家庭将孩子送到幼儿园,接送者仍以女性居多(44.1%),比男性高13.5个百分点。此外,还有不少人选择继续在家中照料孩子,主要照料者依然为女性(31.5%),几乎比男性多一倍(15.9%)。即使孩子上小学以后,课后主要照看者也是女性(57.5%),男性仅为21.4%。
女性一方面承担照顾孩子的责任,一方面还担负家务劳动,这进一步增加了女性的压力。本次调研显示,最近三个月中,女性受访者承担家务劳动的比例近乎是男性的2倍。具体而言,女性受访者承担洗衣、打扫卫生、做饭的比例分别为53.2%、47.7%和40.4%,男性受访者则分别为26.6%、23.9%和27.7%。
表1孩子0~3岁白天主要由谁照料单位:%
孩子0~1岁孩子1~2岁孩子2~3岁男性女性男性女性男性女性本人12.145.09.738.511.136.3配偶41.47.135.47.233.29.4本人父母23.224.425.628.224.425.1配偶父母19.617.326.420.322.119.2家政工/育儿嫂2.12.22.53.21.83.0幼儿园、托儿所等机构1.12.90.41.96.96.6其他0.51.1—0.70.50.5总计100.0100.0100.0100.0100.0100.0
表2孩子0~2岁晚上主要由谁照料单位:%
孩子0~1岁孩子1~2岁男性女性男性女性本人32.072.621.661.6配偶56.011.050.211.9本人父母4.08.211.014.3配偶父母6.05.515.810.2其他亲属—1.40.70.7家政工/育儿嫂2.01.40.71.3总计100.0100.0100.0100.0
由于生育,女性职业发展轨迹明显与男性不同。男性职业发展一般与孩子出生和年龄关系不大,女性职业发展则与生育密切相关,呈现两个高峰和一个低谷的“M”型曲线。两个高峰,一是女性就业几年后而未生育时期,一是孩子基本长大或可托人代管时期;一个低谷在两个高峰之间,通常是生育和抚养孩子时期[7]。生育养育打断了女性已有的职业经验积累进程,再次返回工作岗位时,由于技能生疏等原因可能无法马上进入工作状态,也许还面临职位调整、工资降低等问题,并失去了很多学习深造、提升工作技能的机会。还有一些女性生育后为能有更多时间照顾孩子,选择时间弹性大、工作较为轻松的“母亲友好型”职业,从而在发展前景好、收入水平高的职业中缺席,加大了职业的性别差异和性别隔离,甚至逐渐在社会分工中异化形成隐形的“男性职业”和“女性职业”[8]。
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经过长期斗争和实践中形成的红色文化,为做好新时期高校党建工作与思政工作提供了最好的营养剂。大学是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阵地。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传承和创新红色文化成为高校文化育人的重要着力点,在树立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过程中至关重要,为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提供强大驱动力。
关于在中小城市开展历史文化街区划定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张经纬(11-33)
大学本科毕业后,有些女性继续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有些则走上工作岗位,并很快结婚生子。由于生育养育,女性在工作和家庭中的压力增加。
2.不利于职业发展
对高校突发事件的理解,如果从突发事件的角度展开分析,可以理解为“突然发生的严重事件,对社会或者学校造成较大的不良影响,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应急措施加以防范”。至于对高校突发事件的具体判定,每个人在认识上可能存在差异,但是其中大多数人认为:这类型事件主要指的是在高校内部突然发生、同时给学校生活造成严重威胁和损失的重大事件,通常会给学校带来较大的不良影响。
生育养育不仅加重女性照料负担,还会使其在就业中处于弱势。虽然法律法规要求用人单位不得以女职工生育等为由侵犯其劳动权益,但女性遭受性别歧视的现象依然存在。本次调查显示,女性受访者目前有工作的比例为76.0%,比男性低12.4%。最主要原因是为了照顾孩子(63.7%),其次是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16.5%),再次是个人身体原因(7.9%);男性未就业原因排在前三位的则分别是没找到合适的工作(53.5%),为了照顾孩子(23.3%),个人身体原因(7.0%)(见表3)。
过去女性很少有接受教育的机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积极推动男女平等,女性可以和男性一样上学读书。现在女性一般在6岁进入小学,完成九年义务教育,之后进入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阶段,一般专科教育时间不超过3年,大部分大学教育是4年。在近二十年的学习过程中,女性学习和掌握了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为就业打下基础。
794 Correlation between chronic hepatitis B virus infection and coronary heart disease
表3受访者目前/一直没有工作的最主要原因单位:%
男性女性不想工作2.33.0没找到合适的工作53.516.5个人身体原因7.07.9为了照顾孩子23.363.4为了照顾老人/病人4.71.8配偶不支持自己工作0.01.8其他家人不支持自己工作2.30.0其他7.05.5总计100.0100.0
除日常家务外,女性还是家中老人的主要照料者。虽然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生育政策调整及人们观念变化等原因,家庭的总抚养比减少[5],一定程度减轻了照料老人的负担。但随着家庭规模缩小,人口预期寿命增长,照料老人的压力也在增加。黑龙江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2017年65岁及以上人口455.8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12.0%[6]。中国传统文化中,赡养老人是子女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加上社会养老资源不足,目前仍以家庭养老为主。第三期中国妇女地位调查黑龙江数据显示,家人是老年人最主要的照料资源(96.8%),其中,59.7%照料者为女性,明显高于男性[4]。
计划生育政策实行后,女性生育后仍有较大机会获得晋升。随着全面二孩政策的推行,处于育龄期的70后、80后和90后女性都面临新的挑战。很多70后女性已经生育一孩,经历过一次职业中断,随着孩子长大,她们本可以重回职场冲刺事业,一旦生育二孩,可能又一次遭遇职业中断甚至终结。80后和90后女性如果生育二孩,两个孩子间隔时间较短,她们或许只面对一次职业中断,但中断期会更长,对职业发展不利。此外,生育二孩带来的产假延长、生育保险和生育津贴增加,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单位的用人成本,女性可能面临更加严重的性别歧视。
“是这样,过去在这三个孩子里她最疼爱的是罗瑞,男孩子嘛,可是最让她操心、失望的也是他。她最欣赏、信赖的是大侄女罗云,但是她很讨厌罗云的爱人,觉得他是个小人,认定了罗云跟着他不会有好结果,可是人家夫妻恩爱得很,她也没办法。老太太说,好在她也对得起罗云了,花钱培养她上了大学也嫁了人,也算有个交代了,总之罗云是受了她老公的连累。至于那个小女儿,一直很不听话,老太太觉得她有点钱几天就会折腾光,给她钱没什么好处。”
由于承担更多家庭责任,女性往往比男性更易感受到工作与家庭的冲突。本次调研数据显示,38.3%的女性受访者觉得当前家庭事务与工作有矛盾,比男性高3.6个百分点。面对工作与家庭难以兼得,被迫放弃其一时,女性选择家庭、男性选择工作的比例较高。34.5%的女性受访者总是或经常为了家庭而放弃个人的发展机会,男性比例则为25.6%;与此相反,40.2%的男性受访者总是或经常因为工作太忙很少管家里的事,女性比例则为28.5%(见下页表4)。而且因为家庭和育儿,女性培训/晋升机会减少、减少加班和出差次数、难以集中精力工作、工作时间难以保障的比例均高于男性(见下页表5)。
当前,养育孩子的成本不断增加,夫妻双方都从事有酬劳动较为常见。由于时间和精力有限,增加工作上的投入意味着对家庭的投入减少,更多照顾家庭则可能影响工作。女性尤其是中年女性上有老下有小,既要照顾父母,又要关心孩子,还要努力工作,这使她们在工作与家庭间疲于奔命。研究表明,家庭照料除了会给女性身心带来巨大的压力,同时也会间接减少他们的经济福利。常常是因为家庭照料的需要,很多女性选择了灵活性较强但工资较低的工作,更有一些女性因为家庭照料而放弃了工作[9]。从生命周期的特征来看,女性职业发展的黄金期与最佳生育期基本重合,平衡工作与家庭成为女性难以忽视的问题。
表4受访者是否因为工作影响家庭和育儿单位:%
没有时间照顾/陪伴孩子夫妻关系紧张亲子关系疏离与长辈关系疏远生活质量降低身心健康受损男性女性男性女性男性女性男性女性男性女性男性女性总是11.99.95.56.86.65.46.65.69.17.98.07.9经常25.320.013.213.017.111.019.812.118.516.517.114.1偶尔44.948.446.645.537.737.336.443.541.045.939.745.3从不17.921.734.734.738.646.337.238.831.429.735.232.7总计100.0100.0100.0100.0100.0100.0100.0100.0100.0100.0100.0100.0
表5受访者是否因为家庭和育儿影响工作单位:%
培训/晋升机会减少减少加班和出差次数难以集中精力工作工作时间难以保障男性女性男性女性男性女性男性女性总是8.010.46.610.46.67.96.37.7经常13.216.416.519.016.515.915.212.7偶尔44.644.647.744.446.047.443.548.5从不34.228.629.226.230.928.835.031.1总计100.0100.0100.0100.0100.0100.0100.0100.0
(三)老年期:照顾孙辈影响晚年生活
女性退休后,本可以安享晚年生活,但在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很多老年女性会协助子女带小孩。有了老人的帮助,儿女家庭的经济压力和生活压力的确得以减轻,然而老人的生活健康和精神福利却遭到减损[10]。
本次调研显示,老年人承担孩子幼儿时期照料责任的比例较高。孩子0~3岁白天由受访者父母及配偶父母照料的比例大约为1/4,仅次于母亲,在孩子的主要照料者中排在第二位;晚上由受访者父母及配偶父母照料的比例低一些,约为1/10。此外,不少老年人还陪同孩子上早教课,接送孩子上幼儿园,负责孩子上学以后的课后照顾。其中,老年女性较男性承担了更多看护小孩的工作。第三期中国妇女地位调查黑龙江数据显示,74.5%的城镇老年女性和60.0%的农村老年女性帮儿子照看小孩,65.7%的城镇老年女性和34.9%的农村老年女性帮女儿照看小孩;除农村老年男性帮女儿照看小孩的比例略高于农村老年女性外,其余均是女性比例高。而且老年女性仍是家务劳动的主要承担者,她们承担家庭中绝大部分和全部做饭、洗碗、洗衣服、搞卫生的比例均超过50.0%[4]。
如果生育二孩,相当比例的家庭会将二孩的照料责任交给老年人。本次调研显示,对于“如果再生孩子,孩子3岁前白天将主要谁来照料”这一问题,有40.7%的男性受访者和30.6%的女性受访者选择本人父母和配偶父母。帮助子女照顾二孩很可能再次影响老年人,尤其是老年女性的生活质量。
三、对策建议
女性因生育养育所面临的困境,需要多方提供支持,这不仅利于女性个人的发展,也对整个国家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一)实行家庭友好政策,保障“性别利益”
家庭友好政策是在福利国家体制之下实行的帮助身为父母的就业者协调家庭与工作矛盾的社会政策。我国目前还缺乏相关政策,仅仅是将产假、生育保险、托幼服务、照料服务等视为“妇女利益”而非“性别利益”[11]。国家应该实行家庭友好政策,从平等就业、育儿假与儿童照料服务等方面入手,让女性实现工作与家庭双赢。
首先,要促进女性公平就业。完善与女性就业、劳动权利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就业性别歧视的内涵及处罚措施,并建立行之有效的监督制度,在女性求职、怀孕、产假后返回工作岗位等各阶段全程监管,使女性在招聘、录用、晋升等环节都享有和男性平等的机会。还应加强非正规就业权利保护,使其权利、利益和收入方面与正规就业相同。此外,由于女性承担较多生育养育及照顾家庭的责任,在工作岗位上的培训和学习机会往往较男性少,应该在政策上对女性给予一定倾斜。
其次,应让男女共享带薪育儿假。休产假被认为是女性的权利,近几年多地更是延长了产假时间,以黑龙江省为例,全面二孩放开之前,按照《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要求,产假为98天,晚育可享受180天产假。2016年修正《黑龙江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规定,女方享受产假180日,假期工资照发,不影响聘任、工资调整、职级晋升;男方享受护理假15日,特殊情况可以参照医疗单位意见适当延长,护理假期间工资照发。男女双方享有的假期数量差距明显,无形中进一步强化了女性是育儿主体的观念。实际上抚育子女是父母共同的责任,应让男性和女性都享有带薪育儿假。目前,世界上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国家实行男性育儿假,有的国家还明确规定育儿假中有一部分固定给男性,不得转让,从而增强男性的育儿责任。这不仅能让男性享受为人父的乐趣,还有利于降低企业雇佣女职工的成本,从而减轻对女性的歧视。
4 结局指标 疗效指标:银屑病皮损面积和严重性指数 (PASI)积分下降 ≥75%的患者人数 (用PASI75表示,PASI积分在0~72分之间,分值越高,表示银屑病症状越严重[7])。安全性指标:因不良事件退出率。
再次,需完善生育保险制度。生育保险是生育保障的最主要体现形式,但目前我国生育保险水平参差不齐,不同地区、不同行业存在很大差异。应该扩大生育保险的覆盖面,打破地域、职业的界限,让所有女性都能享受到同样的生育保障。女性不愿意生育二孩的主要原因是经济压力和照料压力,政府可以为生育二孩的家庭尤其是困难家庭提供教育、医疗等领域的补贴,同时将老人照料、家政服务等纳入公共服务,减轻女性家务劳动负担。
最后,还应该健全托幼服务。孩子送到幼儿园能缓解家庭照顾压力,但目前很少有机构接收3岁以前的儿童,难以满足需求。因此需要统筹规划,合理布局,解决托幼机构分布不均衡、收费过高、质量良莠不齐等问题,构建政府主导,公办、私立幼儿园协调发展的立体托幼服务体系,并为提供家庭照料的祖辈和亲属给予一定奖励。
(二)考虑职工家庭困难,支持平衡工作与家庭
虽然《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要求用人单位对孕期及哺乳期的女职工进行照顾,包括对怀孕7个月以上的女职工、哺乳未满1周岁婴儿的女职工,用人单位不得延长劳动时间或者安排夜班劳动,应当在每天的劳动时间内为哺乳期女职工安排1小时哺乳时间等,但一些单位并没有遵守规定,影响女性在工作的同时照顾好家庭。员工长期无法很好地处理工作与家庭的关系,其在工作上的表现也会受到影响,制约单位的发展。如果用人单位能帮助员工平衡工作和家庭,不但不会增加负担,反而有助于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更好地留住人才。
用人单位应该增强社会责任感,工作安排中考虑职工的家庭责任,营造支持平衡工作家庭的工作环境。在合理的范围内帮助员工解决一些家庭方面的困难,如工作时间安排方面,对于需要照顾婴幼儿的员工,根据家庭及岗位特点等,符合条件的可以采取弹性工作制,在总工作时间不减少的情况下自由选择,工作场所方面,采取在家办公、远程办公等形式;制定执行灵活休假制度,提供家人照料假、紧急情况处理假等带薪假;定期举行业务和心理培训,提升员工业务水平,减轻工作压力。
计划经济时期,国有企业为女职工提供孕妇休息室、哺乳室、托儿所等设施,随着转制、改革,这些设施逐渐被撤掉,非公有制企业则基本没有建立,这不利于员工抚育子女。用人单位应当对有孩子、老人需要照顾的职工提供家庭照料福利,有条件的开设幼儿园或附属育儿设施,或者与附近的托幼机构合作,员工子女入园享受一定优惠,还可以在单位内部设立专门负责关心职工家庭事务的岗位,时常举办亲子活动等。
(三)倡导男女共同承担家务责任,减轻女性压力
社会普遍要求女性在家庭中要担任慈母、孝女、贤妻等角色,但这种要求不应该是单一性别的,男性同样应该做慈父、孝男、贤夫。男女平等不仅体现在社会生活中,也应该在家庭生活中得到体现,一味要求女性为家庭付出而忽视男性责任,很可能造成更多冲突。要倡导男性转变观念,与女性共同承担育儿责任,彼此扶持,不仅帮助女性减轻负担,也会对孩子的健康成长产生积极影响。
育儿之外,女性还负担了大量的家务劳动,但其价值却经常被低估甚至忽视。在很多人眼中,家庭与工作是两个不同的领域,家务劳动被认为是非生产性的。实际上家务劳动虽然并不算入经济活动,没有直接体现为货币,但也创造价值。生产的概念不仅仅包含面向市场的生产,还包括为延续劳动力而承担的照顾老人、生养子女等工作,女性作为这些工作的主要承担者,付出了巨大的时间和精力。男性应该重视女性所承担的各种家务劳动的价值,即使不用金钱衡量,也应该在精神上给予理解和尊重,并尽量分担部分家务。
参考文献:
[1] 朱楚珠、肖光:《中国女性生命周期分析》,《中国人口科学》1991年第3期。
[2] 李宁、曹颖:《生命周期与职业女性发展》,《中国人口报》2016年2月8日,第3版。
[3] 郭慧敏、李想:《劳动时间权利的性别差异》,《妇女研究论丛》2013年第1期。
[4] 黑龙江省妇女研究所课题组:《新世纪黑龙江妇女社会地位研究(2000—2010年)》,北京:中国妇女出版社2013年版。
[5] 刘伯红、张永英、李亚妮:《从工作与家庭的平衡看公共政策的改革与完善》,《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10年第6期。
[6] 2017年黑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http://www.hlj.stats.gov.cn/tjgb/shgb/201804/t20180411_63136.htm.
[7] 吴贵明:《探析中国女性职业选择与职业发展特点》,《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第2期。
[8] 杨芳、郭小敏:《“全面二孩”对职业女性的影响及政策支持研究——基于工作与家庭平衡的视角》,《中国青年研究》2017年第10期。
[9] 马焱:《对老年人家庭照料者的社会性别研究评述》,《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11年第2期。
[10] 陶艳兰:《代际互惠还是福利不足?——城市双职工家庭家务劳动中的代际交换与社会性别》,《妇女研究论丛》2011年第4期。
[11] 郭砾、赵云:《平衡工作与家庭:国际视角与中国政策》,《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2期。
中图分类号:C913.6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4937(2019)01-0094-07
作者简介:孙婧琦,1989年生,黑龙江省妇女研究所研究实习员,历史学硕士。
[责任编辑:杨大威]
标签:女性论文; 家庭论文; 男性论文; 工作论文; 孩子论文; 社会科学总论论文; 人口学论文; 世界各国人口调查及其研究论文; 《黑龙江社会科学》2019年第1期论文; 黑龙江省妇女研究所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