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磷回收强化生物除磷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生物滤池,碳源扩增,磷回收,微生物群落
磷回收强化生物除磷论文文献综述
张顺[1](2014)在《磷回收强化厌氧/好氧交替式生物滤池除磷》一文中研究指出磷是水体富营养化的直接诱因,也是一种不可更新、难以替代的自然资源,开发污水生物除磷-磷回收工艺已成为各国专家的研究热点。本研究采用厌氧/好氧交替式生物滤池(AABF)处理低碳磷比(C/P)废水,利用周期性扩增进水碳源方式进行磷回收,不仅能提高生物除磷系统的蓄磷/除磷效率,还可以利用磷酸钾镁(MPP)结晶法回收一部分磷元素。通过研究生物滤池运行的主要影响因素,优化生物膜内聚磷菌(PAOs)的富集与生物蓄磷/除磷效率;采用生物膜多聚物染色、扫描电镜(SEM)观察、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以及荧光定量PCR(qPCR)技术分析生物滤池系统生物膜内微生物菌群形态与组成的变化;并通过自配含磷废水研究了MPP结晶反应的最优反应条件。主要研究成果如下:①本研究所使用的交替式厌氧/好氧生物滤池运行时的最佳C/P为12;最佳厌氧/好氧循环周期(CD)为8h(3:5);总磷(TP)的去除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不断下降,水温为10℃时TP的去除效率最高;溶解氧(DO)在2-4mg·L-1时,系统的除磷效果最好;本研究中所用生物滤池的最适反冲洗周期为30d,生物滤池冲洗后经过2-3d的运行即可恢复到最佳处理状态;较为合适的磷回收周期为10d。②采用周期性的碳源扩增不会影响生物滤池的正常运行,相反碳源扩增可以促进聚磷菌胞内所富集的磷被释放出来,恢复聚磷菌超量吸磷的能力,从而改善生物滤池的除磷效率,特别是连续运行叁个周期的碳源扩增后,生物滤池的除磷效率稳定在85%以上,出水TP浓度稳定在1mg·L1左右。③周期性的碳源扩增能够引起生物滤池生物膜内微生物的形态与组成发生较大变化,促进聚磷菌逐渐成为优势菌群。经过叁个生物蓄磷-磷回收(PB-PR)周期的运行,生物滤池中的优势PAOs种群从β-Proteobacteria转变为y-Proteobacteria,特别是y-Proteobacteria中的Pseudomonas spp.不断增多;PAOs在生物膜内混合菌群中的比例随着上流式生物滤池高度的增加而不断提高。④本研究中MPP结晶实验的最佳pH值为10;磷的回收率随着初始磷浓度升高而明显升高,当磷浓度达到150mg·L-1以上时,磷的回收率可以达到95.4%;初始磷浓度低时主要生成Mg3(PO4)2沉淀,初始磷浓度高时主要生成MPP沉淀;MPP结晶实验中最适搅拌速率为200r·min-1,最适反应结晶时间为30min,最适沉降时间为30min。(本文来源于《东华大学》期刊2014-01-01)
郝晓地,张璐平,胡沅胜,王克巍[2](2009)在《侧流化学磷回收强化生物除磷的模拟预测与试验验证》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强化污水中生物除磷作用,本研究通过模拟预测与实验室试验验证了厌氧上清液侧流化学磷沉淀与回收对强化生物除磷的促进作用.模拟预测与试验结果表明,在进水COD/P=37.5工况下,当侧流比增加至30%时,通过化学磷沉淀(调节pH>9.0)可使出水中TP浓度从碳源抑制时的<6.0mg·mL-1(以P计)下降至≤1.0mg·mL-1(以P计),同时可回收进水中P负荷的64%.经验证与校正后的TUD数学模型模拟预测有着与试验结果近乎一致的效果.因此,数学模拟技术完全有可能取代中间试验过程而直接将小试结果放大至工程应用.(本文来源于《环境科学学报》期刊2009年11期)
袁建磊[3](2007)在《强化膜生物反应器除磷性能及磷回收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污水中的磷未经有效处理是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同时使磷这种不可再生资源流失。膜生物反应器具有良好的除污染性能和优良的出水水质而被认为是现有城市污水处理工艺的替代工艺,然而,它却存在着除磷效率低的问题。因此,开展强化膜生物反应器除磷和磷回收试验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试验首先考察了复合式膜生物反应器(HMBR工艺)处理生活污水的净化效能。该工艺稳定运行时对COD、氨氮、SS的去除率都在90%以上,对总氮也有40%左右的去除率,但对磷的去除效果不理想。采用化学混凝预处理可以使MBR工艺出水TP低于1mg/L,相对于协同投药,前置投药能够取得更好的除磷效果。除磷混凝药剂的筛选试验结果表明,以硫酸铝作为混凝剂,同时投加不超过20mg/L的氢氧化钙为最佳的投药方式,并且处理后水pH值波动不大。试验重点考察了污泥外循环—复合式膜生物反应器(ERP-HMBR工艺)的除污染性能。在稳定运行的情况下,ERP-HMBR工艺对COD和氨氮的去除率都在90%以上,对总氮的去除率在70%左右。外循环污泥的释磷程度决定了工艺对总磷的去除效果,当外循环污泥释磷充分时,工艺对磷的去除率稳定在80%以上;当外循环污泥释磷受到抑制时,工艺对磷的去除率下降至60%左右。污泥厌氧释磷的最佳时间为1.5~2.0h;以乙酸钠作为释磷碳源时,污泥每释放1mmol的磷大约需要消耗1.048mmol的乙酸钠。根据ERP-HMBR工艺在污泥外循环过程中会产生少量富含磷的污水这一特征,设计烧杯试验考察了人工配制的富磷污水磷回收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在以鸟粪石沉淀为主要产物的磷回收过程中,最佳pH值随着初始磷浓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并最终稳定在8.5左右,当pH值在不超过9时,磷酸镁沉淀副产物对鸟粪石沉淀过程的干扰可以忽略;当初始磷浓度低于35mg/L时不建议采用以鸟粪石形态对磷进行回收;当[Mg~(2+)]:[NH_3-N]:[P]由1:1:1逐渐增加至为2:2:1时,磷的回收率由33.2%增加至86.8%;且[NH_3-N]:[P]变化要比[Mg~(2+)]:[P]变化对磷回收率的影响严重;对于钙离子含量高的富磷污水,建议以磷酸钙盐的形式回收其中的磷。在以磷酸钙盐沉淀为主要形态的磷回收试验过程中,磷回收的最佳pH值随着初始磷浓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在最佳反应pH值条件下,磷的回收率随钙磷比的增加而增加并逐渐趋于稳定,初始钙磷比在2:1以上时均能取得85%以上的磷回收率。对磷回收产物组分分析结果表明,采用模拟废水回收的鸟粪石中各主要元素的质量百分比与理论值较为接近,采用实际废水回收的鸟粪石中钙离子的干扰使得磷、镁和氨氮的质量百分比均低于理论值;在磷酸钙盐沉淀过程中,模拟废水与实际污水的回收产物中钙磷质量百分比比较接近,且均低于理论值,磷酸钙盐沉淀中可能含有结晶水是造成钙磷质量百分比低于理论值的原因。(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07-07-01)
磷回收强化生物除磷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强化污水中生物除磷作用,本研究通过模拟预测与实验室试验验证了厌氧上清液侧流化学磷沉淀与回收对强化生物除磷的促进作用.模拟预测与试验结果表明,在进水COD/P=37.5工况下,当侧流比增加至30%时,通过化学磷沉淀(调节pH>9.0)可使出水中TP浓度从碳源抑制时的<6.0mg·mL-1(以P计)下降至≤1.0mg·mL-1(以P计),同时可回收进水中P负荷的64%.经验证与校正后的TUD数学模型模拟预测有着与试验结果近乎一致的效果.因此,数学模拟技术完全有可能取代中间试验过程而直接将小试结果放大至工程应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磷回收强化生物除磷论文参考文献
[1].张顺.磷回收强化厌氧/好氧交替式生物滤池除磷[D].东华大学.2014
[2].郝晓地,张璐平,胡沅胜,王克巍.侧流化学磷回收强化生物除磷的模拟预测与试验验证[J].环境科学学报.2009
[3].袁建磊.强化膜生物反应器除磷性能及磷回收试验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