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微信公众平台作为当前各大高校开展团学工作的重要阵地,在加强高校思政教育等方面的作用日益凸显。本文以广州美术学院工业设计学院三届团学会的调查问卷作为研究基础,分析微信公众平台对团学工作的机遇与挑战,探讨如何运用策略推进公众平台在团学中的思想引领工作,主动占领高校新媒体阵地。
关键词:微信公众平台;高校;团学工作
微信(Wechat)自2011年腾讯公司推出以来,以其互动性、便捷性、个性化的产品特色,成为移动互联网时代最活跃的应用程序之一,尤其是基于微信终端的公众平台,已经是当前各大高校开展团学工作的重要阵地。因此,在移动互联网的背景下,高校共青团工作者需要把握时代潮流,探索微信公众平台在高校团学工作中的传播特点,分析其对高校团学工作开展的机遇与挑战,运用策略积极推进公众平台在团学中的思想引领工作,主动占领高校新媒体阵地。
一、微信公众平台高校团学工作中的传播特点
“一个组织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很大程度上来自于‘传播力’,也就是使自身信息到达受众、形成作用的能力。”[1]微信公众平台与传统的高校传播媒体媒介相比,传播力显著增强,并呈现以下特点:其一是即时性。微信是继QQ之后又一个全民性的即时通讯软件,基于微信终端的公众平台与传统的高校网站、报纸宣传栏等媒体媒介相比,具有超强的即时性,通过订阅号的新闻推送,可以第一时间将最新的团学工作讯息推送给每一位受众;其二是互动性。较之传统媒体工具的单向封闭,公众平台的推送留言,有效的实现了信息的双向互动,改变了信息单向度的传播方向,真正达到了互动反馈的传播目的;其三是个性化,公众平台的图文编辑模式可以将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元素结合起来,尤其是可以针对院校特点,探索个性化的传播手段。
二、机遇与挑战:微信公众平台对高校团学工作的影响
在一组以“微信公众平台在高校团学中的应用”为主题的调查问卷(以广州美术学院工业设计学院为例)中,问卷对象为广州美术学院工业设计学院第六届、七届、八届学生会主席团、部长、部员以及各年级团支部团支书等团学干部代表。问卷共发放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96份,问卷有效率98%。问卷对团学干部对微信的使用情况、公众平台对学生工作的影响等问题进行了调查研究。
2)第2顺序位为进口靠集装箱港区的船舶。但在同一班次中,如果既有靠泊LNG或油品码头的船舶,又有靠泊洋山港四期的船舶,可先安排靠泊洋山港四期的船舶在LNG船舶或大型油船之前进港。这主要是由于洋山港四期距离LNG码头和油品码头分别达6 n mile和7 n mile,避免等候时间过长。
调查结果显示,100%的学生使用微信,95.86%的学生普遍使用微信作为主要通信工具,79.85%的学生十分愿意阅读并转发高校团学工作推送内容,89.78%的学生喜欢在微信公众平台了解和获取校园活动讯息,92.4%的学生关注学校团委以及学院团学的官方微信公众平台,其中89.85%经常查看相关讯息。但也有17.6%的学生认为,微信公众平台推送传播的内容良莠不齐,需要加强价值观的引领。以调查问卷为依据,结合笔者三年的团学工作经验,微信公众平台对于高校团学工作的开展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三是精准推进团学的思想引领工作。思想引领的前提是精准抓住高校学生群体的兴趣点,而“在新媒体时代,传统媒体组织、动员和凝聚青年的功能受到严重冲击,甚至连自身生存都受到威胁。”[2]在这样的背景下,高校团学的公众平台就成为传播和引导正面思想舆论的重要途径。此外,由于公众平台后台有着强大的“大数据”分析库,通过分析推文内容、访问数据、留言点赞数据等,可以充分挖掘分析学生某一阶段的关注点,从而进一步针对性的进行舆论引导,精准推进团学的思想引领工作。
(一)微信公众平台对高校团学工作的机遇
一是拓宽信息发布渠道。高校团学传统的信息发布渠道,往往依靠单向的主体叙述,缺乏互动,导致输出的信息“有去无回”,无法得到良性的反馈。而“公众号更加注重平等互动,突出服务型导向,优化用户体验”。例如可以在团学公众号的运营中,加入关键词搜索、留言互动、引入投票等元素,由被动的发布信息者转化为主动激起学生参与的掌控者,在高校的信息发布渠道中,创新优化工作模式。
微生物处理高盐废水可以一定程度满足低成本,几乎无污染的要求。但是盐度变化大以及高盐度都会一定程度上抑制未驯化的微生物以及破坏代谢功能,导致微生物的降解能力减弱,显著降低高盐度废水中有机物以及氮的去除效率,从而使得微生物的絮凝效果明显变差。适当浓度的含盐量在加入经过高盐驯化后的微生物后可以一定程度增加污泥的絮凝性,过程中也不会降低处理废水有机物的效率以及脱氮的效率并且可以一定程度提高污泥的絮凝性。宋晶等[36]研究发现,污泥驯化后的嗜盐菌具有较高的活性,表明处理高盐废水时分离筛选嗜盐菌技术是可行的。
微信公众平台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产物,犹如“双刃剑”一般为高校团学工作带来众多方便的同时,也带来挑战。一是公众平台良莠不齐信息冲击学生思想意识。尤其是在学生辨别能力不强的情况下,非主流的价值观冲击着学生思想,甚至引起学生自发的转发宣传,引发舆论危机为团学思想引领工作带来挑战。二是公众平台海量的信息资源使学生干部缺乏主动思考意识。公众平台海量的推文内容,使得不少学生干部习惯性的“拿来主义”照搬照抄,缺乏主动思考,从而一定程度上导致当前的团学工作同质化严重,创新性不足,缺乏自身的特色品牌活动。
三是过程任务和结果任务相结合。培训关注学员行为改变,基于两条课程主线为学员设计“教学设计”和“反思报告撰写”等培训任务,这些任务贯穿于每次培训,学员每次都要完成相应的任务,课程结束时形成最终的成果。同时,培训注重学员的过程性参与,有机整合过程任务和结果任务。
(二)微信公众平台对高校团学工作的挑战
二是推动团学活动开展。公众平台可以通过图片、音频、视频的形式实现多维度的广泛传播,将其与团学活动有机结合,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参与的趣味性,同时可以提高校园外甚至社会层面的关注度,从而提升团学活动的开展成效,甚至提高学校整体学生工作在社会上的影响力和关注度。
仿真结果:对各个关节处的驱动力矩测量,组成的曲线在ADAMS的后处理器中进行编辑后输出[7],如图3-图7所示。
三、微信公众平台推进团学工作的策略
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充分发挥微信公众平台的思想引领作用,已成为众多高校团学工作者的共识。笔者以广州美术学院工业设计学院团学会公众平台的实践运营的为例,建议从以下三方面逐步改进。
(一)推送内容与团学中心工作结合
高校团学微信公众平台在推进团学工作中,推送的内容不仅需要贴近学生学习生活,还必须具备舆论引导以及政治教育等功能。因此,在实际运营中,一方面要把握热点话题,另一方面要结合团学中心工作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广美工业团学公众平台在运营过程中,着力打造主题团日活动、“青马工程”、优秀团支部风采展示、创新创业活动等系列专题性报道,推送的内容不仅与学生校园生活息息相关,同时紧密联系团学中心工作,从而有效地掌握了舆论场话语主导权,较好的实现了思想政治引领功能。
(二)建立双向互动沟通机制
高校团学微信公众平台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通过搭建线上网络空间和线下校园生活的桥梁,以良性有效地互动实现线上带线下,从而提升影响力,激发线上线下的双重活力。因此,高校团学公众平台的定位不能仅仅是“传播者”,还应是盘活线上线下的“操盘者”,而要实现这一功能则需要在公众平台上建立强大的双向互动沟通机制。具体在操作层面上,广美工业团学通过设立留言区,安排熟悉媒介语言的团学干部第一时间处理后台留言与评论。此外,在一些校园活动的预告上,通过留言点赞抽奖等互动方式,调查当下学生最喜欢的活动内容活动方式,以双向的互动机制整理大数据,实现线上指导线
下、线上服务线下。
(三)打造专业媒体运营学生团队
高校团学公众平台,归根结底是为了打造共青团品牌、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服务高校大学生,而最了解学生需求的依然是学生自身,因此打造一支专业的学生团队尤为重要。作为共青团思想政治引领的重要阵地,这支队伍不仅需要良好的图文编辑、排版设计等媒体素养,还应具有较高的政治觉悟。广美工业团学公众平台的运营团队全部由学生党员、团学干部、入党积极分子组成,政治觉悟高且擅长宣传工作,过硬的政治素养和专业能力为公众平台的运营注入了正能量的基因,有效地推进了团学在思想政治教育等方面的开展。
[ 参 考 文 献 ]
[1]袁民.论新媒体时代共青团工作的机遇与挑战[J].中国青年研究,2013(10).
[2]肖学斌,朱莉.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应对[J].中国青年研究,2009(7).
中图分类号:G64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049-(2019)13-0231-02
* 作者简介:张政(1991-),男,山东日照人,硕士研究生,广州美术学院工业设计学院,助教,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标签:公众论文; 平台论文; 高校论文; 工作论文; 学生论文; 政治论文; 法律论文; 中国共产党论文;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论文; 团的工作论文; 《山西青年》2019年第13期论文; 广州美术学院工业设计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