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键作用论文_张婉晴,蒋建中,崔正刚

导读:本文包含了氢键作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氢键,作用,离子,光谱,聚酯,理论,密度。

氢键作用论文文献综述

张婉晴,蒋建中,崔正刚[1](2019)在《表面活性剂-纳米颗粒相互作用与智能体系的构建(Ⅳ)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纳米颗粒相互作用——氢键作用构建温度-响应性Pickering乳状液》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水介质中,多数无机商品纳米颗粒的表面除了带有电荷,一般还分布有大量的羟基。这些表面羟基一方面使颗粒表面具有强亲水性,另一方面提供了丰富的位点,使其能够与聚氧乙烯(EO)基团形成氢键,故而含有EO基团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能够通过氢键作用吸附于这些固体颗粒表面,形成以EO链朝向颗粒表面、烷基链朝向水的单分子层,对颗粒产生原位疏水化作用。由于氢键具有温度效应:在低温下易于建立和稳定,在高温下减弱或断裂,因此利用氢键作用可以获得以温度为触发机制的开关性表面活性颗粒。本讲座将介绍如何利用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和普通纳米颗粒例如纳米SiO2组合,通过氢键作用构建温度-响应性Pickering乳状液。(本文来源于《日用化学工业》期刊2019年10期)

李书实,李赫,王萌,黄翠英[2](2019)在《碱基对AT/GC与组氨酸/天冬酰胺侧链间氢键作用的优势位点》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B3LYP/6-31+G(d,p)方法优化得到18个由组氨酸(His)/天冬酰胺(Asp)侧链分别与2种Watson-Crick碱基对(AT/GC)形成稳定构型.对18个稳定构型使用M06-2X-D3/aug-cc-pVDZ方法计算得到氢键复合物的结合能.在此基础上,采用同样的量子化学计算方法加上极化连续介质(PCM)模型计算得到氢键复合物在水相中的结合能.结果表明,碱基对AT与组氨酸侧链/天冬酰胺侧链氢键作用的较稳定作用位点是site 1与site 3;碱基对GC的较稳定作用位点是site 1与site 4.分子中原子(AIM)与自然键轨道(NBO)分析计算所得的结果与结合能强弱顺序一致.(本文来源于《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3期)

王世祥,刘佳益,黄光速,吴锦荣[3](2019)在《基于邻苯二酚氢键作用的自修复弹性体的合成与表征》一文中研究指出将邻苯二酚乙烯基单体(DMA)与丙烯酸丁酯(BA)通过自由基共聚得到无规聚合物BA-Co-DMA,并对其进行结构表征和性能测试。结果表明:邻苯二酚引入丙烯酸酯聚合物中,得到力学性能和自修复性能优异的热塑性弹性体;傅里叶转换红外光谱分析表明,BA-Co-DMA的邻苯二酚之间形成氢键,赋予其良好的自修复性能;原子力显微镜观察到的相分离表明,邻苯二酚基团之间的相互作用产生聚集体,在BA-Co-DMA中形成物理交联网络;高温促进了分子运动加剧,BA-Co-DMA断裂试样在60℃下修复12 h的自修复效果良好。(本文来源于《橡胶工业》期刊2019年08期)

杨蕙歌[4](2019)在《[Emim][MeSO_4]/[NH_2-Pmim][BF_4]+DMSO/ACN二元体系的热力学性质及氢键作用规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离子液体(Ionic liquid)是指在室温或接近室温时的液态离子化合物,所有可熔融、不可分解、不可气化的盐均都是离子液体。其无味、不可燃、蒸气压极低、具有很强的溶解性、良好的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易与其它物质分离,可以循环利用。具有独特性质的离子液体通常被视为绿色溶剂,应用前景较好,因此吸引许多科学家对其进行研究。本文选取两种双烷基咪唑类离子液体:1-乙基-3-甲基咪唑硫酸甲酯离子液体([Emim][MeSO_4])和1-胺丙基-3-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离子液体([NH_2-Pmim][BF_4]),分别与较稳定的溶剂二甲基亚砜(DMSO)和粘度较低的溶剂乙腈(ACN)混合,配制成全浓度范围的二元体系。不同温度下,测定两种离子液体及四种二元体系的热力学性质,如:密度(ρ)、电导率(σ)、折光率(n_D)和表面张力(γ)。使用Vogel-Fulcher-Tamman(VFT)方程和Arrhenius方程对二元体系的电导率进行拟合。根据测得密度和折光率估算二元体系的超额摩尔体积(V~E)和超额摩尔折光率(Δn_D),并且使用Redlich-Kister(R-K)多项式方程对V~E和Δn _D进行拟合,V~E均为负值说明在二元体系中,离子液体与溶剂分子之间存在有效堆积和离子偶极作用,Δn _D均随温度升高而增加说明离子液体二元体系在高温下更容易发生极化现象。为进一步探讨二元体系内部的相互作用与性质变化规律,我们选择1-乙基-3-甲基咪唑硫酸甲酯离子液体分别与二甲基亚砜和乙腈混合,通过红外光谱法(IR)得到混合的特征光谱,并利用超额红外光谱法结合DFT计算,从作用能和氢键角度对特征光谱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加入溶剂后,溶剂与离子液体形成氢键,减弱了离子液体阴阳离子间的氢键作用,提高了电导率,降低了表面张力。(本文来源于《渤海大学》期刊2019-06-01)

刘硕[5](2019)在《线形脂肪族聚酯/Boltorn型超支化聚酯共混物的氢键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聚合物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是高分子科学基础性研究内容之一。氢键作为分子间相互作用的重要类型,一直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本文采用物理共混中的溶液共混方法,以四氢呋喃为共溶剂,将两种系列的线形聚酯分别与Boltorn型超支化聚酯进行溶液共混、浇铸而得到共混物.。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研究了不同条件对共混物两组份间形成的氢键作用的影响及其规律。首先,利用熔融缩聚方法制备两个系列的线形聚酯:(1)采用四种不同的二元醇与十二烷二酸进行缩聚反应;(2)采用四种不同的二元酸与乙二醇进行缩聚扩链反应。其次,利用阶梯降温熔融缩聚法,以季戊四醇为中心核,以2,2-双羟甲基丙酸为支化单元,合成出第四代超支化聚酯。再次,将两个系列的线形聚酯分别与超支化聚酯进行溶液共混,研究共混物两组份间形成的氢键作用。结果表明:1、超支化聚酯含量、溶液静置时间、溶液浓度、热处理温度和线形聚酯的柔顺性均对共混物两组份间氢键的形成及数量有重要影响。共混物中超支化聚酯含量越多,末端羟基数量迅速增加,与线形聚酯中酯羰基形成的氢键数量相对越多;2、采用溶液共混制备共混物时,溶液静置时间越长,两组份间形成的氢键含量越多,尤其是在高含量HBP情况下氢键含量越高;3、在高浓度溶液中,共混物两组份间形成的氢键含量更高,但随着线形聚酯柔顺性的提高,线形聚酯的柔顺性对氢键含量的影响程度要高于浓度对氢键含量的影响;4、在线形聚酯熔点附近或超支化聚酯玻璃化转变温度附近对共混物薄膜进行热处理时,共混物薄膜表面的氢键含量均达到较高值或极大值,说明热处理温度对氢键含量具有重要影响。(本文来源于《河北大学》期刊2019-06-01)

刘洋[6](2019)在《叁种PRODAN衍生物基于氢键作用的光化学性质理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光化学反应又称为光化作用,其过程与生命的起源密切相关。由于氢键可以影响物质在基态和激发态的光化学性质,因此氢键的动力学行为尤其是激发态氢键动力学行为备受研究者关注。PRODAN(6-丙酰基-2-二甲基氨基萘)是一种对氢键作用有高灵敏度的微极性荧光探针,针对实验中测得的氢键对PRODAN衍生物分子的影响,对叁种PRODAN衍生物分子进行了理论计算,以探究氢键在其光化学行为中的具体作用。(1)对甲醇溶液中的PRODAN衍生物1a分子,主要研究其和甲醇分子形成的3种不同类型的氢键复合物PRODAN-1a-MeOH(a)、(b)、(c)在基态和激发态的光化学行为。通过对不同电子态的几何构型、电子激发能、前线分子轨道和红外光谱的分析,可以确定氢键复合物PRODAN-1a-MeOH(a)和(b)在光激发后分子间氢键作用增强,氢键复合物PRODAN-1a-MeOH(c)在光激发后分子间氢键作用减弱。(2)对甲苯溶液中的PRODAN衍生物1a分子,计算研究其和甲苯分子形成的氢键复合物PRODAN-1a-toluene在激发态的光化学性质。通过计算其氢键复合物在不同电子态的分子结构、前线分子轨道、电子光谱以及氢键结合能等相关数据,可以证明氢键复合物PRODAN-1a-toluene在光激发后其分子间氢键作用将会得到增强。(3)对PRODAN衍生物2b分子,研究了其单体与甲醇分子形成的3种氢键复合物在激发态的光化学行为。通过对基态和第一单重激发态的几何结构、电子光谱、前线分子轨道以及偶极矩等数据的分析,能够发现,随甲醇溶液的浓度在氢键体系中的增大,其氢键作用在光激发后也会有非常明显的增强,同时吸收光谱、发射光谱以及相关基团的红外光谱在电子激发态会发生明显的红移。(4)对PRODAN衍生物3a分子,主要研究其单体分别在甲醇和甲苯两种溶液中所形成的氢键对分子体系中光化学性质的影响。通过对电子激发能、振子强度、电子光谱等计算结果的分析,发现光激发后两种溶液中氢键复合物的分子间氢键作用均有增强,并且PRODAN衍生物3a分子在两种溶液中发射光谱的不同红移程度主要是由于在甲醇和甲苯两种溶液的不同受氢能力。(本文来源于《沈阳师范大学》期刊2019-05-28)

李金星[7](2019)在《分子间卤/氢键作用诱导二维自组装结构多样性及机理》一文中研究指出分子自组装单层膜在控制润湿与粘附,生物相容性,耐化学性,分子识别传感器,纳米制造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在固/液界面构筑二维有序分子自组装结构并研究其内部存在的各种弱相互作用及机理,是表/界面领域研究的热点。因此合理设计具有独特结构的构筑基元,研究它们的“独特特征”对分子间相互作用(主要为卤/氢键)及最终自组装结构的影响,在纳米科学技术领域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设计合成了叁种系列的有机小分子,采用扫描隧道显微镜(STM)研究分子在高定向热解石墨(HOPG)表面的自组装,分析其纳米结构形成与调控机制。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和创新性结果如下:(1)通过STM研究了碘取代的噻吩并菲衍生物5,10-DITD分子在1-辛酸/石墨界面的自组装,发现其自组装存在浓度效应,获得了卤键驱动的叁种二维手性纳米结构。高浓度时,“之”字形条垄中分子间连续的C=O???I???S卤键使分子自组装呈蜂窝状手性结构。中等浓度时,分子与溶剂间的C=O···I···H卤键及分子间C=O???I???S和I???O=C卤键导致风筝状手性结构的形成。低浓度时,分子间C=O???I???S键和分子与溶剂共吸附产生的C=O···I···H键决定了环状手性结构的形成。实验结果表明分子间卤键、分子-溶剂间C=O···I···H键及共吸附的溶剂分子(1-辛酸)数目共同作用决定自组装手性结构的形成和转变。该工作突出了不同种类的卤键在调控超分子结构及构筑不同手性结构方面的重要作用。(2)通过STM研究了苯和萘的溴代衍生物(Br-BC16和Br-NC16)在液/固界面的超分子自组装。两种分子通过分子间H???Br和Br???Br键排列形成不同的线型结构。由于沿C–Br键共轭核的不同几何对称性,Br-BC16的侧链和共轭核以相同的方向排列;Br-NC16的侧链则沿着不同的石墨晶格方向伸展,并且每个Br-NC16二聚体中两个共轭核取向相反。静电势图和密度泛函理论计算表明,每个二聚体中带正电的氢原子与带负电的溴原子之间的分子间H???Br键主导了组装结构的形成。此外,每一个Br-BC16二聚体中的Br???Br键和相邻Br-NC16二聚体的Br???Br键分别稳固了两种组装结构的形成。该研究结果为理解溴代分子是通过氢键还是卤键形成自组装结构提供了依据。(3)通过STM研究了位置异构体p-DBPy和d-DBPy在不同溶剂(辛苯和辛酸)/石墨界面的二维自组装。两种分子均含有与有机光电领域相关的二酮吡咯并吡咯(DPP)单元,唯一不同的区别是位于吡啶基上N原子的位置。分子自组装均呈现浓度和溶剂效应。两种分子展示出完全不同的分子构象和排列结构,证明了吡啶基上N原子的位置变化会导致不同的分子间相互作用。当吡啶基上N原子的位置接近中心共轭核时,分子弯曲改变构形成香蕉状。对于d-DBPy分子,其N原子远离中心共轭核,在单分子层中分子构象保持一种线型结构。分子化学结构的细微差异显着影响了薄膜的组装形貌。这种基于DPP单元的半导体在表面上系统性的自组装研究工作可以为光伏材料的合理设计和薄膜形态的控制提供指导。(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期刊2019-04-11)

裴玲,郝玮[8](2018)在《甘氨酸与6-羟基嘌呤氢键作用的理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密度泛函理论方法,在M062X/6-311+G(d,p)水平上对甘氨酸、6-羟基嘌呤及其复合物进行结构优化和频率计算,得到了10种稳定的复合物。分析发现,所有复合物进行基组重迭误差(BSSE)校正后的相互作用能均在-14.60~-70.56 kJ·mol~(-1),属于氢键能量范围;相互作用能主要由氢键贡献,其大小与氢键的数目有关。通过自然键轨道(NBO)理论分析验证了复合物中氢键的存在。分子中的原子(AIM)理论分析表明,Y···H存在键鞍点,且电子密度和Laplacian值都在氢键范围之内,所得复合物的相互作用均为闭壳层体系之间的相互作用。(本文来源于《唐山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6期)

张明哲,吴楠楠,欧阳顺利[9](2018)在《基于氢键作用的几种二元水溶液的表面张力特性及拉曼光谱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氢键效应作为溶液中典型的微观特性直接影响溶液微观结构,并对物理和化学性质产生重要影响。对氢键作用的研究是水科学研究的重要突破口,也使得通过氢键研究水溶液性质成为一种极具优势的研究方法。通过测量不同浓度下的表面张力以及各体系拉曼光谱,研究二甲基亚砜/水、乙腈/水、丙酮/水叁种具有典型氢键作用的二元溶液体系。研究了表面张力的变化规律和各体系中的氢键作用,讨论了溶液体系的微观结构变化,解释了氢键作用对表面张力的影响机制。(本文来源于《光谱学与光谱分析》期刊2018年S1期)

徐宇,花儿[10](2018)在《烷基乙二胺-CF_3CO_2型质子化离子液体的分子间氢键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密度泛函理论M06-2X方法,在6-311G(d,p)水平下,对由N-烷基乙二胺阳离子[HAlkyl]~+(Alkyl=Hex,Oct,Et Hex)与叁氟乙酸阴离子[TFA]~-形成的[HHex][TFA],[HOct][TFA]及[HEtHex][TFA]型质子化离子液体(PILs)的离子对进行了理论研究.通过几何优化和分子振动频率分析3种PILs均得到5种较稳定构型[HAlkyl][TFA]S1~S5.结果表明,[HAlkyl]~+与[TFA]~-间发生了质子转移形成了O—H…N型氢键.3种PILs的基组重迭误差校正后的分子间相互作用能(ΔE_(int)~(BSSE))在-449.91~-522.87 kJ/mol范围内.由于分子间形成了较强的O—H…N氢键作用,引起N—H振动频率消失,在2200~2700 cm~(-1)范围内出现了较强的O—H键振动.通过自然键轨道(NBO)及分子中原子(AIM)理论计算,研究了分子间氢键作用的相对强度及其对分子构型稳定性的影响.NBO分析结果表明,其稳定化能主要源自于[HAlkyl]的氨基中孤对电子LP(N)与[TFA]中O—H反键轨道σ*(H—O)间的相互作用,即LP(N)→σ*(H—O).并探讨了阳离子部位[HAlkyl]~+的质子化位置以及烷基链长、支链的引入对[HAlkyl]与[TFA]间氢键作用强度的影响.(本文来源于《高等学校化学学报》期刊2018年09期)

氢键作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采用B3LYP/6-31+G(d,p)方法优化得到18个由组氨酸(His)/天冬酰胺(Asp)侧链分别与2种Watson-Crick碱基对(AT/GC)形成稳定构型.对18个稳定构型使用M06-2X-D3/aug-cc-pVDZ方法计算得到氢键复合物的结合能.在此基础上,采用同样的量子化学计算方法加上极化连续介质(PCM)模型计算得到氢键复合物在水相中的结合能.结果表明,碱基对AT与组氨酸侧链/天冬酰胺侧链氢键作用的较稳定作用位点是site 1与site 3;碱基对GC的较稳定作用位点是site 1与site 4.分子中原子(AIM)与自然键轨道(NBO)分析计算所得的结果与结合能强弱顺序一致.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氢键作用论文参考文献

[1].张婉晴,蒋建中,崔正刚.表面活性剂-纳米颗粒相互作用与智能体系的构建(Ⅳ)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纳米颗粒相互作用——氢键作用构建温度-响应性Pickering乳状液[J].日用化学工业.2019

[2].李书实,李赫,王萌,黄翠英.碱基对AT/GC与组氨酸/天冬酰胺侧链间氢键作用的优势位点[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3].王世祥,刘佳益,黄光速,吴锦荣.基于邻苯二酚氢键作用的自修复弹性体的合成与表征[J].橡胶工业.2019

[4].杨蕙歌.[Emim][MeSO_4]/[NH_2-Pmim][BF_4]+DMSO/ACN二元体系的热力学性质及氢键作用规律研究[D].渤海大学.2019

[5].刘硕.线形脂肪族聚酯/Boltorn型超支化聚酯共混物的氢键作用[D].河北大学.2019

[6].刘洋.叁种PRODAN衍生物基于氢键作用的光化学性质理论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9

[7].李金星.分子间卤/氢键作用诱导二维自组装结构多样性及机理[D].华南理工大学.2019

[8].裴玲,郝玮.甘氨酸与6-羟基嘌呤氢键作用的理论研究[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8

[9].张明哲,吴楠楠,欧阳顺利.基于氢键作用的几种二元水溶液的表面张力特性及拉曼光谱研究[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8

[10].徐宇,花儿.烷基乙二胺-CF_3CO_2型质子化离子液体的分子间氢键作用[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18

论文知识图

化合物43的分子结构、二维层及叁维超...聚乙二醇-左消旋聚乳酸-聚乙二醇(PE...聚乙二醇-聚乳酸-聚乙二醇叁元嵌段共...分子与CH2Cl2和CHCl3形成弱氢键示...分子与CS2分子间弱氢键形成示意...聚-L-阿拉伯糖-D-木糖Figure1-6Prima...

标签:;  ;  ;  ;  ;  ;  ;  

氢键作用论文_张婉晴,蒋建中,崔正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