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线束用环护圈论文和设计-徐明明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汽车线束用环护圈,包括左护圈和右护圈,所述左护圈和所述右护圈之间形成有用于线束穿过的穿孔;所述左护圈\/右护圈具有第一侧壁、第二侧壁和中间侧壁,所述第一侧壁的上端向外延伸形成有第一上挡部,所述第二侧壁的上端向外延伸形成有第二上挡部;所述第一侧壁的前端向外延伸形成有一插接片,所述第二侧壁的前端向内开设有一插接孔,所述第一侧壁的下端向下延伸形成有第一卡接块,所述第一上挡部的上端向上延伸形成有第二卡接块,所述第二侧壁的下端具有第一卡接孔,所述第二上挡部的上端具有第二卡接孔。本实用新型便于汽车门把手内部线束的固定,避免线束与周边零部件的干涉,从而避免线束的损坏,提高汽车的安全性。

主设计要求

1.一种汽车线束用环护圈,其特征在于:包括左护圈(1)和右护圈(2),所述左护圈和所述右护圈呈中心对称设置且可相互扣合锁紧,所述左护圈和所述右护圈之间形成有用于线束穿过的穿孔(3);所述左护圈\/右护圈具有第一侧壁(4)、第二侧壁(5)和连接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的中间侧壁(6),所述第一侧壁的上端向外延伸形成有第一上挡部(7),所述第二侧壁的上端向外延伸形成有第二上挡部(8);所述第一侧壁的前端向外延伸形成有一插接片(9),所述第二侧壁的前端向内开设有一插接孔(10),所述第一侧壁的下端向下延伸形成有第一卡接块(12),所述第一上挡部的上端向上延伸形成有第二卡接块(11),所述第二侧壁的下端具有第一卡接孔(14),所述第二上挡部的上端具有第二卡接孔(13);所述插接片的侧壁开设有至少一组导向槽(15),所述插接孔的侧壁开设有至少一组导向柱(16)。

设计方案

1.一种汽车线束用环护圈,其特征在于:包括左护圈(1)和右护圈(2),所述左护圈和所述右护圈呈中心对称设置且可相互扣合锁紧,所述左护圈和所述右护圈之间形成有用于线束穿过的穿孔(3);

所述左护圈\/右护圈具有第一侧壁(4)、第二侧壁(5)和连接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的中间侧壁(6),所述第一侧壁的上端向外延伸形成有第一上挡部(7),所述第二侧壁的上端向外延伸形成有第二上挡部(8);

所述第一侧壁的前端向外延伸形成有一插接片(9),所述第二侧壁的前端向内开设有一插接孔(10),所述第一侧壁的下端向下延伸形成有第一卡接块(12),所述第一上挡部的上端向上延伸形成有第二卡接块(11),所述第二侧壁的下端具有第一卡接孔(14),所述第二上挡部的上端具有第二卡接孔(13);

所述插接片的侧壁开设有至少一组导向槽(15),所述插接孔的侧壁开设有至少一组导向柱(1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线束用环护圈,其特征在于:每组所述导向槽为两条,两条所述导向槽皆位于插接片的同一侧壁或两条所述导向槽分别位于插接片的相对侧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线束用环护圈,其特征在于:两条所述导向槽分别位于插接片的相对侧壁且对称分布。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线束用环护圈,其特征在于:每组所述导向柱为两条,两条所述导向槽皆位于插接孔的同一侧壁或两条所述导向槽分别位于插接孔的相对侧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汽车线束用环护圈,其特征在于:两条所述导向柱分别位于插接孔的相对侧壁且对称分布。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线束用环护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接块的上端面和所述第二卡接块的下端面分别具有导向斜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线束用环护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接块的宽度与所述第一卡接孔的宽度相等。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线束用环护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卡接块的宽度与所述第二卡接孔的宽度相等。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线束用环护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接孔和所述第二卡接孔皆为聚丙烯塑料制成。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线束用环护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护圈和右护圈皆为聚丙烯塑料制成。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零配件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汽车线束用环护圈。

背景技术

汽车上有很多的线束,因此在一般情况下,需要将线束规整,避免其太过杂乱,从而导致短路等问题出现,造成安装隐患。

汽车线束在制作过程中,一般采用将线束塞进波纹管里面,这种方式给线束制作带来诸多不便,线束置入波纹管的程度也参差不齐,影响了线束置入波纹管的整体质量,而且工作效率非常低下,不易操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汽车线束用环护圈,与汽车门把手配合使用,便于汽车门把手内部线束的固定,避免线束与周边零部件的干涉,从而避免线束的损坏,提高汽车的安全性。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一种汽车线束用环护圈,包括左护圈和右护圈,所述左护圈和所述右护圈呈中心对称设置且可相互扣合锁紧,所述左护圈和所述右护圈之间形成有用于线束穿过的穿孔;

所述左护圈\/右护圈具有第一侧壁、第二侧壁和连接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的中间侧壁,所述第一侧壁的上端向外延伸形成有第一上挡部,所述第二侧壁的上端向外延伸形成有第二上挡部;

所述第一侧壁的前端向外延伸形成有一插接片,所述第二侧壁的前端向内开设有一插接孔,所述第一侧壁的下端向下延伸形成有第一卡接块,所述第一上挡部的上端向上延伸形成有第二卡接块,所述第二侧壁的下端具有第一卡接孔,所述第二上挡部的上端具有第二卡接孔;

所述插接片的侧壁开设有至少一组导向槽,所述插接孔的侧壁开设有至少一组导向柱。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

进一步地说,每组所述导向槽为两条,两条所述导向槽皆位于插接片的同一侧壁或两条所述导向槽分别位于插接片的相对侧壁。

进一步地说,两条所述导向槽分别位于插接片的相对侧壁且对称分布。

进一步地说,每组所述导向柱为两条,两条所述导向槽皆位于插接孔的同一侧壁或两条所述导向槽分别位于插接孔的相对侧壁。

进一步地说,两条所述导向柱分别位于插接孔的相对侧壁且对称分布。

进一步地说,所述第一卡接块的上端面和所述第二卡接块的下端面分别具有导向斜面。

进一步地说,所述第一卡接块的宽度与所述第一卡接孔的宽度相等。

进一步地说,所述第二卡接块的宽度与所述第二卡接孔的宽度相等。

进一步地说,所述第一卡接孔和所述第二卡接孔皆为聚丙烯塑料制成。

进一步地说,所述左护圈和右护圈皆为聚丙烯塑料制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使用时,左护圈的插接片、插接孔分别与右护圈的插接孔、插接片过盈插接,且左护圈的第一卡接块、第二卡接块、第一卡接孔、第二卡接孔分别与右护圈的第一卡接孔、第二卡接孔、第一卡接块、第二卡接块匹配卡接,实现左护圈和右护圈的锁紧,并且,左护圈和右护圈之间的穿孔用于线束穿过,避免线束与周边零部件的干涉,从而避免线束的损坏,提高汽车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之一(扣合状态);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之二(未扣合状态);

图3是本实用新型左护圈\/右护圈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的A部放大图;

图5是图3的B部放大图;

附图中各部分标记如下:

左护圈1、右护圈2、穿孔3、第一侧壁4、第二侧壁5、中间侧壁6、第一上挡部7、第二上挡部8、插接片9、插接孔10、第二卡接块11、第一卡接块12、第二卡接孔13、第一卡接孔14、导向槽15和导向柱16。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实施例:一种汽车线束用环护圈,如图1-图5所示,包括左护圈1和右护圈2,所述左护圈和所述右护圈呈中心对称设置且可相互扣合锁紧,所述左护圈和所述右护圈之间形成有用于线束穿过的穿孔3;

所述左护圈\/右护圈具有第一侧壁4、第二侧壁5和连接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的中间侧壁6,所述第一侧壁的上端向外延伸形成有第一上挡部7,所述第二侧壁的上端向外延伸形成有第二上挡部8;

所述第一侧壁的前端向外延伸形成有一插接片9,所述第二侧壁的前端向内开设有一插接孔10,所述第一侧壁的下端向下延伸形成有第一卡接块12,所述第一上挡部的上端向上延伸形成有第二卡接块11,所述第二侧壁的下端具有第一卡接孔14,所述第二上挡部的上端具有第二卡接孔13;

所述插接片的侧壁开设有至少一组导向槽15,所述插接孔的侧壁开设有至少一组导向柱16。

每组所述导向槽为两条,两条所述导向槽皆位于插接片的同一侧壁或两条所述导向槽分别位于插接片的相对侧壁。

两条所述导向槽分别位于插接片的相对侧壁且对称分布。

每组所述导向柱为两条,两条所述导向槽皆位于插接孔的同一侧壁或两条所述导向槽分别位于插接孔的相对侧壁。

两条所述导向柱分别位于插接孔的相对侧壁且对称分布。

所述第一卡接块的上端面和所述第二卡接块的下端面分别具有导向斜面。

所述第一卡接块的宽度与所述第一卡接孔的宽度相等。

所述第二卡接块的宽度与所述第二卡接孔的宽度相等。

所述第一卡接孔和所述第二卡接孔皆为聚丙烯塑料制成。

所述左护圈和右护圈皆为聚丙烯塑料制成。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使用时,左护圈的插接片、插接孔分别与右护圈的插接孔、插接片过盈插接,且左护圈的第一卡接块、第二卡接块、第一卡接孔、第二卡接孔分别与右护圈的第一卡接孔、第二卡接孔、第一卡接块、第二卡接块匹配卡接,实现左护圈和右护圈的锁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设计图

汽车线束用环护圈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31982.9

申请日:2019-01-09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32(江苏)

授权编号:CN209184161U

授权时间:20190730

主分类号:H02G 3/04

专利分类号:H02G3/04

范畴分类:37D;

申请人:佛发(昆山)汽车配件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佛发(昆山)汽车配件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215300 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开发区六时泾路89号2号房

发明人:徐明明;张国河

第一发明人:徐明明

当前权利人:佛发(昆山)汽车配件有限公司

代理人:周雅卿

代理机构:32312

代理机构编号:苏州周智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汽车线束用环护圈论文和设计-徐明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