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控制系统装置论文和设计-张辉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控制装置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汽车控制系统装置;其可提高显示屏自安装箱内移出的自动化程度,提高装置的使用便捷性,对显示屏的角度进行调节,减少阳光直射的现象,减少反光导致观看不清晰的现象;包括显示屏和安装箱,安装箱内设置有安装腔,安装腔右端设置有第一通口,第一通口与安装腔右端连通,显示屏设置于安装腔内,还包括第一电机和两组螺纹杆,安装腔内设置有移动箱,移动箱内设置有移动腔,安装箱内侧壁顶端和底端均设置有第一滑道,两组螺纹杆外侧壁均套设有传送轮,还包括气缸,显示屏顶端和底端分别设置有连接轴。

主设计要求

1.一种汽车控制系统装置,包括显示屏(1)和安装箱(2),安装箱(2)内设置有安装腔,安装腔右端设置有第一通口,第一通口与安装腔右端连通,显示屏(1)设置于安装腔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电机(3)和两组螺纹杆(4),安装腔内设置有移动箱(5),移动箱(5)顶端、底端、前端和后端分别与安装腔顶端、底端、前端和后端接触,移动箱(5)内设置有移动腔,移动箱(5)左端和右端均设置有第二通口,移动腔左端和右端分别与左侧第二通口和右侧第二通口连通,安装箱(2)内侧壁顶端和底端均设置有第一滑道(29),两组螺纹杆(4)分别设置于两组第一滑道(29)内,两组螺纹杆(4)右端分别与两组第一滑道(29)右端可转动连接,安装箱(2)左端设置有放置箱(6),放置箱(6)右端与安装箱(2)左端连接,安装箱(2)左端上侧和放置箱(6)右端上侧连通设置有第一连接孔,安装箱(2)左端下侧和放置箱(6)右端下侧连通设置有第二连接孔,两组螺纹杆(4)左端分别穿过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后分别与放置箱(6)左端上侧和左端下侧可转动连接,两组第一滑道(29)内均设置有螺纹管(7),两组螺纹管(7)分别套设于两组螺纹杆(4)外侧壁,两组螺纹管(7)内侧壁分别与两组螺纹杆(4)外侧壁接触,上侧螺纹管(7)底端和下侧螺纹管(7)顶端均设置有第一连接杆(8),上侧第一连接杆(8)顶端和下侧第一连接杆(8)底端分别与上侧螺纹管(7)底端和下侧螺纹管(7)顶端连接,上侧第一连接杆(8)底端和下侧第一连接杆(8)顶端分别与移动箱(5)顶端左侧和底端左侧连接,第一电机(3)设置于移动腔内,第一电机(3)顶端设置有第一齿轮(9),第一齿轮(9)底端与第一电机(3)输出端连接,第一齿轮(9)顶端设置有第二齿轮(10),第二齿轮(10)中部设置有第三连接孔,上侧螺纹杆(4)左端穿过第三连接孔,第三连接孔内侧壁与上侧螺纹杆(4)外侧壁连接,两组螺纹杆(4)外侧壁均套设有传送轮(11),传送轮(11)中部均设置有第四连接孔,两组螺纹杆(4)外侧壁分别与两组第四连接孔内侧壁连接,两组传送轮(11)通过传送带(12)传动连接;还包括气缸(13),气缸(13)设置于安装腔后端右侧,安装腔后端右侧设置有第二连接杆(14),第二连接杆(14)后端与安装腔后端右侧连接,气缸(13)左端与第二连接杆(14)顶端铰接,显示屏(1)顶端和底端分别设置有连接轴(15),顶端连接轴(15)底端与底端连接轴(15)顶端分别与显示屏(1)顶端和底端连接,顶端连接轴(15)顶端和底端连接轴(15)底端分别与移动箱(5)内侧壁顶端和底端可转动连接,显示屏(1)左端设置有安装板(16),安装板(16)右端与显示屏(1)左端连接,安装板(16)左端设置有第二滑道(30),第二滑道(30)内设置有滑块(17),滑块(17)左端设置有第三连接杆(18),第三连接杆(18)右端与滑块(17)左端连接,第三连接杆(18)左端与气缸(13)输出端铰接。

设计方案

1.一种汽车控制系统装置,包括显示屏(1)和安装箱(2),安装箱(2)内设置有安装腔,安装腔右端设置有第一通口,第一通口与安装腔右端连通,显示屏(1)设置于安装腔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电机(3)和两组螺纹杆(4),安装腔内设置有移动箱(5),移动箱(5)顶端、底端、前端和后端分别与安装腔顶端、底端、前端和后端接触,移动箱(5)内设置有移动腔,移动箱(5)左端和右端均设置有第二通口,移动腔左端和右端分别与左侧第二通口和右侧第二通口连通,安装箱(2)内侧壁顶端和底端均设置有第一滑道(29),两组螺纹杆(4)分别设置于两组第一滑道(29)内,两组螺纹杆(4)右端分别与两组第一滑道(29)右端可转动连接,安装箱(2)左端设置有放置箱(6),放置箱(6)右端与安装箱(2)左端连接,安装箱(2)左端上侧和放置箱(6)右端上侧连通设置有第一连接孔,安装箱(2)左端下侧和放置箱(6)右端下侧连通设置有第二连接孔,两组螺纹杆(4)左端分别穿过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后分别与放置箱(6)左端上侧和左端下侧可转动连接,两组第一滑道(29)内均设置有螺纹管(7),两组螺纹管(7)分别套设于两组螺纹杆(4)外侧壁,两组螺纹管(7)内侧壁分别与两组螺纹杆(4)外侧壁接触,上侧螺纹管(7)底端和下侧螺纹管(7)顶端均设置有第一连接杆(8),上侧第一连接杆(8)顶端和下侧第一连接杆(8)底端分别与上侧螺纹管(7)底端和下侧螺纹管(7)顶端连接,上侧第一连接杆(8)底端和下侧第一连接杆(8)顶端分别与移动箱(5)顶端左侧和底端左侧连接,第一电机(3)设置于移动腔内,第一电机(3)顶端设置有第一齿轮(9),第一齿轮(9)底端与第一电机(3)输出端连接,第一齿轮(9)顶端设置有第二齿轮(10),第二齿轮(10)中部设置有第三连接孔,上侧螺纹杆(4)左端穿过第三连接孔,第三连接孔内侧壁与上侧螺纹杆(4)外侧壁连接,两组螺纹杆(4)外侧壁均套设有传送轮(11),传送轮(11)中部均设置有第四连接孔,两组螺纹杆(4)外侧壁分别与两组第四连接孔内侧壁连接,两组传送轮(11)通过传送带(12)传动连接;还包括气缸(13),气缸(13)设置于安装腔后端右侧,安装腔后端右侧设置有第二连接杆(14),第二连接杆(14)后端与安装腔后端右侧连接,气缸(13)左端与第二连接杆(14)顶端铰接,显示屏(1)顶端和底端分别设置有连接轴(15),顶端连接轴(15)底端与底端连接轴(15)顶端分别与显示屏(1)顶端和底端连接,顶端连接轴(15)顶端和底端连接轴(15)底端分别与移动箱(5)内侧壁顶端和底端可转动连接,显示屏(1)左端设置有安装板(16),安装板(16)右端与显示屏(1)左端连接,安装板(16)左端设置有第二滑道(30),第二滑道(30)内设置有滑块(17),滑块(17)左端设置有第三连接杆(18),第三连接杆(18)右端与滑块(17)左端连接,第三连接杆(18)左端与气缸(13)输出端铰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控制系统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转轴(19)和两组扇叶(20),安装腔内设置有固定箱(21),固定箱(21)顶端和底端分别与移动腔顶端和底端连接,固定箱(21)内设置有固定腔,转轴(19)设置于固定腔内,转轴(19)左端和右端分别与固定腔左端和右端可转动连接,转轴(19)顶端和底端均设置有扇叶(20),上侧扇叶(20)底端和下侧扇叶(20)顶端分别与转轴(19)顶端和底端连接,固定箱(21)左端设置有第二电机(22),第二电机(22)右端与固定箱(21)右端连接,第二电机(22)输出端与转轴(19)左端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汽车控制系统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磨砂透明膜(23),磨砂透明膜(23)设置于显示屏(1)右端,磨砂透明膜(23)左端与显示屏(1)右端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汽车控制系统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挡板(24),挡板(24)设置于显示屏(1)右端前侧,挡板(24)左端与显示屏(1)右端前侧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汽车控制系统装置,其特征在于,移动箱(5)内侧壁顶端和底端均设置有安装孔,两组安装孔内均设置有滚珠轴承(25),上侧连接轴(15)顶端和下侧连接轴(15)底端分别插入至两组滚珠轴承(25)内。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汽车控制系统装置,其特征在于,安装板(16)和固定箱(21)外侧壁均连通设置有多组连通孔(26)。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汽车控制系统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支架(27),支架(27)设置于固定箱(21)左端,第二电机(22)通过支架(27)与固定箱(21)右端连接。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汽车控制系统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箍(28),固定箍(28)设置于放置腔内,固定箍(28)右端与放置腔右端上侧连接,固定箍(28)内侧壁与第一电机(3)外侧壁连接。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控制装置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汽车控制系统装置。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汽车控制系统装置是一种用于汽车驾驶过程中,对汽车系统进行控制时所使用的装置,其中显示屏与汽车系统电连接,其可通过显示屏对汽车系统进行控制,,其可增加汽车的驾驶便捷性,其在汽车辅助设备领域具有广泛的使用;现有的汽车控制系统装置包括显示屏和安装箱,安装箱内设置有安装腔,安装腔右端设置有第一通口,第一通口与安装腔右端连通,显示屏设置于安装腔内;这种汽车控制系统装置在使用时显示屏为触摸屏,通过显示屏对汽车系统进行控制;这种汽车控制系统装置使用中发现,显示屏较难进行前后方向的移动,汽车内乘坐人员与显示屏距离较远情况下较难直接对显示屏进行操控,装置的自动化程度较低,装置的使用便捷性较差;显示屏角度较难记性调节,在阳光照射角度不同时,较易出现反光现象,导致观看较为不清晰,装置的使用可靠性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提高显示屏自安装箱内移出的自动化程度,提高装置的使用便捷性;对显示屏的角度进行调节,减少阳光直射的现象,减少反光导致观看不清晰的现象的汽车控制系统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汽车控制系统装置,包括显示屏和安装箱,安装箱内设置有安装腔,安装腔右端设置有第一通口,第一通口与安装腔右端连通,显示屏设置于安装腔内;还包括第一电机和两组螺纹杆,安装腔内设置有移动箱,移动箱顶端、底端、前端和后端分别与安装腔顶端、底端、前端和后端接触,移动箱内设置有移动腔,移动箱左端和右端均设置有第二通口,移动腔左端和右端分别与左侧第二通口和右侧第二通口连通,安装箱内侧壁顶端和底端均设置有第一滑道,两组螺纹杆分别设置于两组第一滑道内,两组螺纹杆右端分别与两组第一滑道右端可转动连接,安装箱左端设置有放置箱,放置箱右端与安装箱左端连接,安装箱左端上侧和放置箱右端上侧连通设置有第一连接孔,安装箱左端下侧和放置箱右端下侧连通设置有第二连接孔,两组螺纹杆左端分别穿过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后分别与放置箱左端上侧和左端下侧可转动连接,两组第一滑道内均设置有螺纹管,两组螺纹管分别套设于两组螺纹杆外侧壁,两组螺纹管内侧壁分别与两组螺纹杆外侧壁接触,上侧螺纹管底端和下侧螺纹管顶端均设置有第一连接杆,上侧第一连接杆顶端和下侧第一连接杆底端分别与上侧螺纹管底端和下侧螺纹管顶端连接,上侧第一连接杆底端和下侧第一连接杆顶端分别与移动箱顶端左侧和底端左侧连接,第一电机设置于移动腔内,第一电机顶端设置有第一齿轮,第一齿轮底端与第一电机输出端连接,第一齿轮顶端设置有第二齿轮,第二齿轮中部设置有第三连接孔,上侧螺纹杆左端穿过第三连接孔,第三连接孔内侧壁与上侧螺纹杆外侧壁连接,两组螺纹杆外侧壁均套设有传送轮,传送轮中部均设置有第四连接孔,两组螺纹杆外侧壁分别与两组第四连接孔内侧壁连接,两组传送轮通过传送带传动连接;还包括气缸,气缸设置于安装腔后端右侧,安装腔后端右侧设置有第二连接杆,第二连接杆后端与安装腔后端右侧连接,气缸左端与第二连接杆顶端铰接,显示屏顶端和底端分别设置有连接轴,顶端连接轴底端与底端连接轴顶端分别与显示屏顶端和底端连接,顶端连接轴顶端和底端连接轴底端分别与移动箱内侧壁顶端和底端可转动连接,显示屏左端设置有安装板,安装板右端与显示屏左端连接,安装板左端设置有第二滑道,第二滑道内设置有滑块,滑块左端设置有第三连接杆,第三连接杆右端与滑块左端连接,第三连接杆左端与气缸输出端铰接。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汽车控制系统装置,还包括转轴和两组扇叶,安装腔内设置有固定箱,固定箱顶端和底端分别与移动腔顶端和底端连接,固定箱内设置有固定腔,转轴设置于固定腔内,转轴左端和右端分别与固定腔左端和右端可转动连接,转轴顶端和底端均设置有扇叶,上侧扇叶底端和下侧扇叶顶端分别与转轴顶端和底端连接,固定箱左端设置有第二电机,第二电机右端与固定箱右端连接,第二电机输出端与转轴左端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汽车控制系统装置,还包括磨砂透明膜,磨砂透明膜设置于显示屏右端,磨砂透明膜左端与显示屏右端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汽车控制系统装置,还包括挡板,挡板设置于显示屏右端前侧,挡板左端与显示屏右端前侧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汽车控制系统装置,移动箱内侧壁顶端和底端均设置有安装孔,两组安装孔内均设置有滚珠轴承,上侧连接轴顶端和下侧连接轴底端分别插入至两组滚珠轴承内。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汽车控制系统装置,安装板和固定箱外侧壁均连通设置有多组连通孔。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汽车控制系统装置,还包括支架,支架设置于固定箱左端,第二电机通过支架与固定箱右端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汽车控制系统装置,还包括固定箍,固定箍设置于放置腔内,固定箍右端与放置腔右端上侧连接,固定箍内侧壁与第一电机外侧壁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第一电机带动第一齿轮进行转动,第二齿轮随之进行转动,第二齿轮转动的同时上侧螺纹杆随之进行转动,上侧传送轮随之进行转动,传送带随之进行转动,下侧螺纹杆随之进行转动,两组螺纹杆同时转动的同时两组螺纹管随之进行左右方向的移动,移动箱随之进行左右方向的移动,显示屏随之进行左右方向的移动,实现了对显示屏的位置的调节,提高显示屏自安装箱内移出的自动化程度,提高装置的使用便捷性;气缸带动滑块向右前方移动,显示屏后端随之向右前方移动,显示屏角度随之进行变化,减少阳光直射的现象,减少反光导致观看不清晰的现象。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部分结构仰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A部放大图;

附图中标记:1、显示屏;2、安装箱;3、第一电机;4、螺纹杆;5、移动箱;6、放置箱;7、螺纹管;8、第一连接杆;9、第一齿轮;10、第二齿轮;11、传送轮;12、传送带;13、气缸;14、第二连接杆;15、连接轴;16、安装板;17、滑块;18、第三连接杆;19、转轴;20、扇叶;21、固定箱;22、第二电机;23、磨砂透明膜;24、挡板;25、滚珠轴承;26、连通孔;27、支架;28、固定箍;29、第一滑道;30、第二滑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种汽车控制系统装置,包括显示屏1和安装箱2,安装箱2内设置有安装腔,安装腔右端设置有第一通口,第一通口与安装腔右端连通,显示屏1设置于安装腔内;还包括第一电机3和两组螺纹杆4,安装腔内设置有移动箱5,移动箱5顶端、底端、前端和后端分别与安装腔顶端、底端、前端和后端接触,移动箱5内设置有移动腔,移动箱5左端和右端均设置有第二通口,移动腔左端和右端分别与左侧第二通口和右侧第二通口连通,安装箱2内侧壁顶端和底端均设置有第一滑道29,两组螺纹杆4分别设置于两组第一滑道29内,两组螺纹杆4右端分别与两组第一滑道29右端可转动连接,安装箱2左端设置有放置箱6,放置箱6右端与安装箱2左端连接,安装箱2左端上侧和放置箱6右端上侧连通设置有第一连接孔,安装箱2左端下侧和放置箱6右端下侧连通设置有第二连接孔,两组螺纹杆4左端分别穿过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后分别与放置箱6左端上侧和左端下侧可转动连接,两组第一滑道29内均设置有螺纹管7,两组螺纹管7分别套设于两组螺纹杆4外侧壁,两组螺纹管7内侧壁分别与两组螺纹杆4外侧壁接触,上侧螺纹管7底端和下侧螺纹管7顶端均设置有第一连接杆8,上侧第一连接杆8顶端和下侧第一连接杆8底端分别与上侧螺纹管7底端和下侧螺纹管7顶端连接,上侧第一连接杆8底端和下侧第一连接杆8顶端分别与移动箱5顶端左侧和底端左侧连接,第一电机3设置于移动腔内,第一电机3顶端设置有第一齿轮9,第一齿轮9底端与第一电机3输出端连接,第一齿轮9顶端设置有第二齿轮10,第二齿轮10中部设置有第三连接孔,上侧螺纹杆4左端穿过第三连接孔,第三连接孔内侧壁与上侧螺纹杆4外侧壁连接,两组螺纹杆4外侧壁均套设有传送轮11,传送轮11中部均设置有第四连接孔,两组螺纹杆4外侧壁分别与两组第四连接孔内侧壁连接,两组传送轮11通过传送带12传动连接;还包括气缸13,气缸13设置于安装腔后端右侧,安装腔后端右侧设置有第二连接杆14,第二连接杆14后端与安装腔后端右侧连接,气缸13左端与第二连接杆14顶端铰接,显示屏1顶端和底端分别设置有连接轴15,顶端连接轴15底端与底端连接轴15顶端分别与显示屏1顶端和底端连接,顶端连接轴15顶端和底端连接轴15底端分别与移动箱5内侧壁顶端和底端可转动连接,显示屏1左端设置有安装板16,安装板16右端与显示屏1左端连接,安装板16左端设置有第二滑道30,第二滑道30内设置有滑块17,滑块17左端设置有第三连接杆18,第三连接杆18右端与滑块17左端连接,第三连接杆18左端与气缸13输出端铰接;第一电机带动第一齿轮进行转动,第二齿轮随之进行转动,第二齿轮转动的同时上侧螺纹杆随之进行转动,上侧传送轮随之进行转动,传送带随之进行转动,下侧螺纹杆随之进行转动,两组螺纹杆同时转动的同时两组螺纹管随之进行左右方向的移动,移动箱随之进行左右方向的移动,显示屏随之进行左右方向的移动,实现了对显示屏的位置的调节,提高显示屏自安装箱内移出的自动化程度,提高装置的使用便捷性;气缸带动滑块向右前方移动,显示屏后端随之向右前方移动,显示屏角度随之进行变化,减少阳光直射的现象,减少反光导致观看不清晰的现象。

本实用新型的种汽车控制系统装置,还包括转轴19和两组扇叶20,安装腔内设置有固定箱21,固定箱21顶端和底端分别与移动腔顶端和底端连接,固定箱21内设置有固定腔,转轴19设置于固定腔内,转轴19左端和右端分别与固定腔左端和右端可转动连接,转轴19顶端和底端均设置有扇叶20,上侧扇叶20底端和下侧扇叶20顶端分别与转轴19顶端和底端连接,固定箱21左端设置有第二电机22,第二电机22右端与固定箱21右端连接,第二电机22输出端与转轴19左端连接;第二电机带动两组扇叶进行转动,两组扇叶转动的同时对显示屏进行降温,减少显示屏持续高温的现象,减少高温对显示屏的损坏现象,提高装置的使用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的种汽车控制系统装置,还包括磨砂透明膜23,磨砂透明膜23设置于显示屏1右端,磨砂透明膜23左端与显示屏1右端连接;磨砂透明膜的设置减少了显示屏的反光,提高显示屏在较强阳光下的观看清晰度。

本实用新型的种汽车控制系统装置,还包括挡板24,挡板24设置于显示屏1右端前侧,挡板24左端与显示屏1右端前侧连接;挡板设置减少了灰尘直接落至显示屏右端的量,提高显示屏表面的清洁度。

本实用新型的种汽车控制系统装置,移动箱5内侧壁顶端和底端均设置有安装孔,两组安装孔内均设置有滚珠轴承25,上侧连接轴15顶端和下侧连接轴15底端分别插入至两组滚珠轴承25内;滚珠轴承的设置提高了两组连接轴的转动润滑性,减少两组连接轴转动过程中的摩擦力。

本实用新型的种汽车控制系统装置,安装板16和固定箱21外侧壁均连通设置有多组连通孔26;多组连通孔的设置增强了空气的流通,增强了对显示屏的散热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种汽车控制系统装置,还包括支架27,支架27设置于固定箱21左端,第二电机22通过支架27与固定箱21右端连接;支架提高了第二电机的稳定性,减少了第二电机使用过程中的晃动现象。

本实用新型的种汽车控制系统装置,还包括固定箍28,固定箍28设置于放置腔内,固定箍28右端与放置腔右端上侧连接,固定箍28内侧壁与第一电机3外侧壁连接;固定箍的设置提高了第一电机的稳定性,减少了第一电机的掉落现象。

本实用新型的种汽车控制系统装置,其在使用时,将安装箱与放置箱安装于汽车内,需要将显示屏向外移出时,第一电机带动第一齿轮进行转动,第二齿轮随之进行转动,第二齿轮转动的同时上侧螺纹杆随之进行转动,上侧传送轮随之进行转动,传送带随之进行转动,下侧螺纹杆随之进行转动,两组螺纹杆同时转动的同时两组螺纹管随之进行左右方向的移动,移动箱随之进行左右方向的移动,显示屏随之进行左右方向的移动,实现了对显示屏的位置的调节,避免阳光直射或根据观看与使用角度的不同,对显示屏的角度进行调节,气缸带动滑块向右前方移动,显示屏后端随之向右前方移动,显示屏角度随之进行变化,在使用过程中,显示屏会产生热量,第二电机带动两组扇叶进行转动,两组扇叶转动的同时对显示屏进行降温,减少显示屏持续高温的现象,减少高温对显示屏的损坏现象,其中,磨砂透明膜的设置减少了显示屏的反光,提高显示屏在较强阳光下的观看清晰度,挡板设置减少了灰尘直接落至显示屏右端的量,提高显示屏表面的清洁度。

本实用新型的种汽车控制系统装置,其安装方式、连接方式或设置方式均为常见机械方式,只要能够达成其有益效果的均可进行实施;并且其电机和气缸均自带控制模块和电线,插电即可使用,未改变其内部结构。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设计图

一种汽车控制系统装置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103630.X

申请日:2019-01-22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41(河南)

授权编号:CN209366054U

授权时间:20190910

主分类号:B60R 11/02

专利分类号:B60R11/02

范畴分类:32B;32G;

申请人:鹤壁汽车工程职业学院

第一申请人:鹤壁汽车工程职业学院

申请人地址:458000 河南省鹤壁市职业教育园区

发明人:张辉;高秀红

第一发明人:张辉

当前权利人:鹤壁汽车工程职业学院

代理人:赵娟

代理机构:11246

代理机构编号: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  

一种汽车控制系统装置论文和设计-张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