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立苹(内蒙古赤峰卫生学校附属医院024500)
【中图分类号】R4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3)29-0306-01
【摘要】目的护理工作繁重、琐碎,发生损伤的机会多,加强对护士的职业防护培训,采取正确的防护措施,对护士的健康有着重要的积极意义。
【关键词】护士职业性损伤防护
护理工作繁重、琐碎,同时由于医院对医护人员的职业防护重视不够,防护培训教育不够,使护士的职业防护意识不强,防护能力较低。尤其是年轻护士工作经验少,操作不熟练,发生损伤的机会更多。因此,加强对护士的职业防护培训,采取正确的防护措施,对护士的健康有着重要的积极意义。
1.损伤因素
在护理工作中与职业损伤有关的因素有物理性因素、化学性因素、生物性因素。
1.1物理性因素
1.1.1注射针刺伤:抽血、给药、肠外营养治疗等。
1.1.2安瓿刺伤:在使用安瓿制剂时,常由于操作不熟练或防护不当时发生损伤。
1.1.3锐利器械的刺伤:如手术刀片、手术剪、缝合针等。
1.1.4紫外线损伤:来源于室内空气消毒时紫外线灯管。
1.1.5各种辐射:随着诊疗技术的发展,护士在无任何防护措施的情况下,接触CT、X线、激光、红外线等逐渐增多。
1.2化学性因素
1.2.1各种化学消毒剂的刺激:如:甲醛、过氧乙酸、含氯消毒剂等,可刺激皮肤、眼、鼻、咽、喉及肺,引起变态反应、哮喘等。
1.2.2抗肿瘤药物的毒性作用:护士在化疗操作过程中,注射器溶药、排气、换液、拔针等都可能造成皮肤接触或吸入;管理及使用抗肿瘤药物的人员,可能通过皮肤接触吸入或吞食,长期受到低剂量药物影响,可诱发基因变性,使染色体畸变,具有致癌致畸及脏器损害等潜在危险。
1.3生物性因素
1.3.1病毒的传播:最常见,临床上以乙肝、丙肝、艾滋病毒为主。临床护士经常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及各种分泌物,被感染的几率相当高。
1.3.2细菌感染:各种细菌广泛存在于各种分泌物、排泄物及患者用过的器具和衣物中,通过呼吸道、血液、皮肤等途径感染护士。
2.防护措施
2.1加强对护士职业防护知识的培训,尤其是新上岗人员的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常见的职业损伤因素,如何采取防护措施等。使护士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各种因素的潜在职业性伤害,增强自我防护意识,同时制定护士职业暴露的防护措施,以保证临床护士的身心健康。
2.2建立健全护士职业伤害报告和管理制度,是减少护士职业伤害的根本途径。
2.3定期对护士进行健康体检,建立健康档案。
2.4操作中的防护
2.4.1洗手:洗手是最重要的预防措施之一,护士的手经常与污染物品或患者接触,极易引起感染和交叉感染。在护理患者前后,无菌操作前均应认真洗手,洗手时应掌握正确的洗手法,必要时用消毒液泡手。
2.4.2重视防护用品:操作时严格执行医疗操作规程,按要求戴帽子、口罩、穿工作服或隔离衣,必要时戴防护目镜。
2.4.3按规定处理医疗废物:所有医疗废物都应放在有标记的塑料袋或专门容器内,送往规定地点进行无害化处理,同时做好防护,防止误伤和污染。
2.4.4熟练操作,防止机械性损伤。
2.4.5在接触化学性损伤因素时,做好自我防护。
总之,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各种医疗设备和医疗技术、一次性医疗用品、新的化学药物广泛应用,使护士职业损伤的危险不断增加。因此,采取各种措施加强职业防护,对保证护士的安全与健康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