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浓度甲醛废气论文-孙佩石,李晓梅,孙悦,费丽,王洁

低浓度甲醛废气论文-孙佩石,李晓梅,孙悦,费丽,王洁

导读:本文包含了低浓度甲醛废气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环境工程,甲醛废气,动力学模型,生物膜填料塔

低浓度甲醛废气论文文献综述

孙佩石,李晓梅,孙悦,费丽,王洁[1](2007)在《生物膜填料塔净化低浓度甲醛废气的动力学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实验及动力学理论分析,对生物膜填料塔系统净化低质量浓度甲醛废气的适用动力学模型进行了研究。生物膜生化反应动力学分析显示,甲醛废气的生物净化有与其他挥发性有机废气(VOCs)不同的生化反应动力学特征,其反应类型判别准数M值远小于1(M=0.004(?)1.0),即生物膜中甲醛的生化反应速率远远小于其在液膜中的扩散速率,为慢速生化降解反应。针对净化低质量浓度甲醛废气的生物膜填料塔实验系统的研究表明,应用"吸收-生物膜"理论模型得到的甲醛净化效率、甲醛生化去除量和出口气体甲醛质量浓度的计算值与实验值之间的相关系数R分别到达了0.87、0.96和0.89.具有很好的相关性;而"吸附-生物膜"理论模型对应的相关系数R分别仅为0.64、0.84和0.64。与"吸附-生物膜"理论模型相比,"吸收-生物膜"理论模型描述甲醛废气生物净化过程具有良好的适用性,研究结果对生物法废气净化技术的相关基础理论研究和工程应用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安全与环境学报》期刊2007年06期)

孙佩石,李晓梅,孙悦,费丽,王洁[2](2007)在《气液相组合生物法净化低浓度甲醛废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生物膜填料塔+液相生物处理的组合系统净化低浓度甲醛废气进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组合系统对甲醛废气的净化效果明显优于单独生物膜填料塔净化系统,甲醛净化效率提高35%以上,甲醛生化去除量增大50%以上。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甲醛在生物膜上的生化降解反应为慢速生化反应,需要采取强化甲醛液相生化降解反应、提高反应速率的措施,来提高废气中甲醛的生物净化效果。(本文来源于《环境工程学报》期刊2007年05期)

费丽[3](2005)在《生物膜填料塔净化低浓度甲醛废气的基础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甲醛是一种无色、具有刺激性且易溶于水、醇和醚的气体。甲醛既是合成树脂的有效成分,又是工业系统的有害污染源。 近年来,国外己开展了用生物法对甲醛废气净化的研究。国外成功经验表明,生物法净化甲醛废气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本课题以甲醛废气为研究对象,对生物膜填料塔处理甲醛废气的净化性能及其相关的动力学模型进行了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和相关结论如下: (1) 进口气体浓度、气体流量、液体喷淋量等因素对甲醛废气的净化效率和生化去除量的研究实验结果表明:随着甲醛进口浓度的增加,净化效率呈下降的趋势,而生化去除量却随之增加。气体流量增加时,净化效率较稳定,基本维持在65%左右,同时生化去除量随之增加。当液体喷淋量由10L/h增至20L/h时,净化效率可由40%左右增至约80%,然后继续增加液体喷淋量时,净化效率的增加却渐趋平缓,当液体喷淋量增至40L/h时,净化效率则为90%左右。生化去除量随着液体喷淋量的增加随之增加,当增至20L/h时,增加趋势增大。 (2) 生物膜填料塔生化反应动力学的考察结果可知,生物膜内甲醛的生化降解反应为一级反应,一级表面反应速率常数K_1=6.911×10~(-3)s~(-1)。甲醛在生物膜上的生化降解反应为慢速生化反应,吸收速率由液相主体的缓慢生化反应所决定,应按生化反应的强化手段处理。 按照“吸收—生物膜”理论建立的动力学模型应用验证研究结果表明,甲醛气体的生化去除量、出口浓度和净化效率实验值与计算值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549、0.89、0.868,具有较好的相关性。 (3) 按照课题组前期建立的“吸附—生物膜”理论的动力学模型应用验证结果表明,甲醛气体的生化去除量、出口浓度和净化效率实验值与计算值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389、0.6367、0.6427,相关性较差。 两种模型对甲醛生化去除量、出口浓度、净化效率的计算值与实验值的结果表明,“吸收—生物膜”动力学模型较“吸附—生物膜”动力学模型更能准确地描述生物膜填料塔对废气中甲醛的净化过程。这说明对于易溶于水的甲醛有机气体,用“吸附—生物膜”理论来解释生物法净化过程机理是不适用的。 (4) 对安装循环液处理装置后,进口气体浓度、气体流量、液体喷淋量等因素对甲醛废气的净化效率和生化去除量的研究实验结果表明,随着甲醛入口浓度(本文来源于《昆明理工大学》期刊2005-11-25)

李晓梅,陈国庆,孙佩石,费丽[4](2005)在《生物法净化低浓度甲醛废气实验研究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实验主要通过筛选和培育适合于净化甲醛废气的微生物菌种对生物膜填料塔接种挂膜,用生物膜填料塔来考察不同的进口浓度和不同的液体喷淋量下生物法对甲醛废气净化效果,实验结果表明:生物法净化低浓度甲醛废气可行,而且净化效果较好。(本文来源于《云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5年01期)

低浓度甲醛废气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对生物膜填料塔+液相生物处理的组合系统净化低浓度甲醛废气进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组合系统对甲醛废气的净化效果明显优于单独生物膜填料塔净化系统,甲醛净化效率提高35%以上,甲醛生化去除量增大50%以上。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甲醛在生物膜上的生化降解反应为慢速生化反应,需要采取强化甲醛液相生化降解反应、提高反应速率的措施,来提高废气中甲醛的生物净化效果。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低浓度甲醛废气论文参考文献

[1].孙佩石,李晓梅,孙悦,费丽,王洁.生物膜填料塔净化低浓度甲醛废气的动力学模型研究[J].安全与环境学报.2007

[2].孙佩石,李晓梅,孙悦,费丽,王洁.气液相组合生物法净化低浓度甲醛废气研究[J].环境工程学报.2007

[3].费丽.生物膜填料塔净化低浓度甲醛废气的基础应用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5

[4].李晓梅,陈国庆,孙佩石,费丽.生物法净化低浓度甲醛废气实验研究初探[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

标签:;  ;  ;  ;  

低浓度甲醛废气论文-孙佩石,李晓梅,孙悦,费丽,王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