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革命文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文学,郭沫若,文学革命,延安,谱系,无政府主义,瞿秋白。
革命文学论文文献综述
工藤贵正,吉田阳子[1](2019)在《从“文学革命”的时代转换为“革命文学”的时代(下)——以冯乃超接受日本的大正生命主义与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3. "集团主义"文学的实现与走向"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时代的转换期(1) 在提倡"革命文学"的背景中存在的日本无产阶级运动的潮流1923年9月1日关东大地震发生时,东京的基督教学校青山学院有两位台湾留学生。一位是张深切(1904—1965,台中南投人),他就读于青山学院中学部叁年级。但在地震发生时他因肺炎返台休养,听到青山学院受损严重,以此为理由,力求父亲同意转赴中国求学。年末赴上海以后,张深切在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活动,因此(本文来源于《上海鲁迅研究》期刊2019年02期)
张晶[2](2019)在《社会革命思想中的“革命文学”论——以早期共产党人为中心的考察》一文中研究指出1924年左右出现的"革命文学"讨论主要集中在早期中国共产党人笔下,他们从文学的革命性、阶级性和实践性的要求出发,对文学中的"靡靡之音""无病呻吟"和"吟风弄月"展开了批判,将"革命文学"归诸"革命的感情"特别是"革命家",并强调"革命文学"在革命动员之中的作用。这些讨论既是此前中国共产党人与"东方文化派"关于如何改造中国社会现实问题论争的延续,也是共产党人社会革命思想的必然产物。它们预示了1928年"革命文学"论争发生的必然性,对于我们理解"中国共产党人所领导的共产主义的文化思想"乃至中国革命的特质都有所裨益。(本文来源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期刊2019年10期)
张武军[3](2019)在《民国历史形态与革命文学经验》一文中研究指出新时期以来,伴随着一系列的平反和"正名",中国现代文学的研究重新步入正轨,走向繁荣。以《上海文学》1979年第4期上刊登的《为文艺正名——驳"文艺是阶级斗争的工具"说》为标志,摆脱政治评判的束缚,强调"文学性"和"审美性"的追求,成为现代文学研究的主潮。"回到鲁迅那里"、"回到某某作家"、"回到文学自身"成为80年代风靡一时的口(本文来源于《文艺理论与批评》期刊2019年05期)
杨洪承[4](2019)在《主体结构与现代中国革命文学发生的关联——重读现代作家成仿吾、郭沫若》一文中研究指出20世纪现代中国文学中从文学革命到革命文学的文学演变,不能不提到成仿吾、郭沫若两位作家。从作家精神主体的角度,探寻文学史这一现象的存在之由变迁之故,文学与革命之间的密切关联,两位作家也是重要的典型案例。通过人生履历和创作,把脉他们精神情感和思想的诉求,找寻在不同时期,或重要时间节点里,他们文学话语的提出和其文学思想变化的过程,发现个体精神、创作与整体文学史内部运动的基本构形,还原两位作家同中有异的主体世界和创作道路,重新解析他们文学思想演变和创作的同与不同,以求文学史的精神灵魂的透视,既为多元立体的整体考察两位作家,又在从另一角度清理现代中国革命文学生成的内在结构元素。(本文来源于《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李跃力[5](2019)在《论革命文学论争中的无政府主义文学》一文中研究指出1928年"革命文学"论争的版图中,无政府主义文学对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质疑与批判久被忽略。毛一波、卢剑波、柳絮、张履谦等人站在无政府主义立场批判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实际上是被马克思主义者"代表"的文学,其提倡无产阶级文学的用意是参与文化斗争,它本质上无法成立。无政府主义者在此基础上鼓吹"民众艺术",这种无阶级的多数人的"完全无缺"的艺术是无政府主义者构建的乌托邦,其"霸权"的倾向同样难以抑制。无政府主义者对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展开攻击,既有政治立场的根本差异,更有时代转型和时局大变之际的策略性应对。其意图无非是挽狂澜于既倒,与无产阶级革命文学争夺文化权力。无政府主义文学虽因不合时宜而匆匆落败,但他们的努力与抗争、奋斗与坚守、困顿与迷惘,乃至经验与教训,同样应该成为"革命文学"历史叙事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本文来源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期刊2019年09期)
杨光敏,谭笔雨[6](2019)在《先锋的光辉——蒋光慈及其无产阶级革命文学》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早期共产党员和无产阶级革命文学作家,蒋光慈本人及其作品都充满了争议。结合历史背景及作品文本,文章将从浪漫的革命理想、艰巨的革命现实、理性的革命思考叁方面对蒋光慈及其创作加以探讨。(本文来源于《遵义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李燕[7](2019)在《【中国革命传统作品专题研讨(二)】 昨天文小姐,今日武将军——丁玲革命文学中的女性笔致》一文中研究指出【学习情境与任务】"昨日文小姐,今日武将军",这是毛主席写给丁玲同志的题赠。1936年11月,丁玲到达陕北,成为第一位到延安的知名作家。她的到来,给陕甘宁抗日根据地原本力量薄弱的文艺运动增添了新鲜的血液。在苏区,丁玲在毛泽东延安文艺座谈会"讲话"精神的鼓舞下,投身于根据地的革命斗争,用文艺(本文来源于《语文教学通讯》期刊2019年Z1期)
方强[8](2018)在《瞿秋白早期文学创作与发生期的“革命文学”》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瞿秋白文学实践的早期,"革命文学"的概念以及最终形态尚未完全成型,要探索瞿秋白与发生期"革命文学"的关系,就必须回到这一时期瞿秋白具体的文学文本中,找出其中有关"革命"的因素,来考察这些因素对于"革命文学"概念和形态的最终生成所做出的贡献。(本文来源于《瞿秋白研究文丛》期刊2018年00期)
杨洪承[9](2019)在《现代中国革命文学的另一种书写——以重读五四作家郁达夫小说创作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现代中国革命文学创作和五四作家郁达夫已有文学史的定论,但是,在郁达夫研究中,往往单独冠名多愁善感、风流才子、现代文人、革命作家、浪漫主义作家、抒情小说家的研究成果较多,而以整体观的革命文学视角全景审视郁达夫其人其文相对单薄。今天纪念"五四"百年,重新考察五四作家郁达夫完整的人和文,寻踪五四以来作家小说创作的演变过程,特别重读被人关注不多的作家那些偏重写实性的作品,获得的不仅是郁达夫个案研究的新知,而且还有五四新文化运动开启的现代中国革命文学的再认识。现实主义的现代中国革命文学,在郁达夫笔下既写实于外部世界的社会现实人生,又忠诚于自我内在精神情感的真实;既以非写实的虚构故事传达作家对时代风云和社会政治的切身感应,又以务实的言行走进了左翼文艺运动和反抗侵略者的抗日战争,其一生就是富丽悲壮的史诗。现代中国革命文学创作正是在郁达夫那里有了不一样的世界。(本文来源于《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谢慧英[10](2019)在《论革命文学的“异端”谱系》一文中研究指出上世纪二十年代末在"革命文学"有关文学性质、功能、方向和立场的论争中,即伴随着多种话语各不相让的众声喧哗。其后所发展出的革命文学,则在每一阶段或隐或显的,都存在着与代表正统的文学主潮与权威话语相分歧的"异类"分子。随着历史的推演和时势的变迁,它们的异质性被不断"放大",最终形构出了具有连续性的"异端"谱系。在主流文化风向不断收缩、意识形态规训日趋强化的语境中,他们陷入了深重的历史困境。从渊源上看,陈独秀与鲁迅,这两位终极目标颇为一致而在具体个性、行为和方法上各有特点的"革命者",一显一隐,成为革命文学"异端"谱系的精神源头。从深层精神结构来看,革命文学"异端"谱系的精神特质蕴涵着来自现代性的追求和现代民族国家冲动之间的紧张冲突。(本文来源于《文艺理论研究》期刊2019年04期)
革命文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1924年左右出现的"革命文学"讨论主要集中在早期中国共产党人笔下,他们从文学的革命性、阶级性和实践性的要求出发,对文学中的"靡靡之音""无病呻吟"和"吟风弄月"展开了批判,将"革命文学"归诸"革命的感情"特别是"革命家",并强调"革命文学"在革命动员之中的作用。这些讨论既是此前中国共产党人与"东方文化派"关于如何改造中国社会现实问题论争的延续,也是共产党人社会革命思想的必然产物。它们预示了1928年"革命文学"论争发生的必然性,对于我们理解"中国共产党人所领导的共产主义的文化思想"乃至中国革命的特质都有所裨益。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革命文学论文参考文献
[1].工藤贵正,吉田阳子.从“文学革命”的时代转换为“革命文学”的时代(下)——以冯乃超接受日本的大正生命主义与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为例[J].上海鲁迅研究.2019
[2].张晶.社会革命思想中的“革命文学”论——以早期共产党人为中心的考察[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9
[3].张武军.民国历史形态与革命文学经验[J].文艺理论与批评.2019
[4].杨洪承.主体结构与现代中国革命文学发生的关联——重读现代作家成仿吾、郭沫若[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
[5].李跃力.论革命文学论争中的无政府主义文学[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9
[6].杨光敏,谭笔雨.先锋的光辉——蒋光慈及其无产阶级革命文学[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19
[7].李燕.【中国革命传统作品专题研讨(二)】昨天文小姐,今日武将军——丁玲革命文学中的女性笔致[J].语文教学通讯.2019
[8].方强.瞿秋白早期文学创作与发生期的“革命文学”[J].瞿秋白研究文丛.2018
[9].杨洪承.现代中国革命文学的另一种书写——以重读五四作家郁达夫小说创作为例[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10].谢慧英.论革命文学的“异端”谱系[J].文艺理论研究.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