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水气,胞菌,致病性,暹罗,西伯利亚,出血病,唾液酸。
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论文文献综述
胡谦,翟绪昭,谢曼曼,曾海娟,马兰[1](2019)在《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特性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嗜水气单胞菌是一种人-兽-鱼共患的条件致病菌,本研究旨在利用单克隆抗体技术,制备抗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抗体。以嗜水气单胞菌CCTCC M2014157野生型菌株免疫BALB/c小鼠,利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技术筛选,获得能够稳定分泌抗嗜水气单胞菌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制备的腹水依次采用饱和硫酸铵沉淀和Protein-G柱亲和层析纯化,采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抗体纯度。制备的腹水抗体效价达16 000,纯化后(4 mg/mL)效价达8 000,亚型鉴定为IgG2a。特异性分析显示,纯化后抗体能与嗜水气单胞菌结合,与11株常见的致病菌均无交叉反应。本研究为快速检测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微生物学杂志》期刊2019年01期)
叶伟东,郭成,曹海鹏,杨先乐[2](2018)在《加州鲈出血病嗜水气单胞菌的分离鉴定、致病性和体外抑菌药物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从患出血病的加州鲈(Micropterus salmoides)肝脏组织中分离到一株病原菌(LY4),通过人工回归感染试验确定其致病性,采用API 20E细菌鉴定系统和16S r RNA序列分析对其进行鉴定、纸片扩散法测定其耐药性、并利用二倍稀释法评价35种中草药水提取液对其产生的体外抑菌作用。结果显示:菌株LY4能够产生胞外蛋白酶,对健康加州鲈的半数致死剂量为5.7×105CFU/m L,通过生理生化特性与16S r RNA序列分析确定其为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药敏试验显示菌株LY4对青霉素、阿莫西林、甲氧嘧啶、四环素、多西环素、呋喃唑酮等抗生素表现出耐药性,五倍子、乌梅、地榆等中草药水提取液对其具有良好的抑菌效果。(本文来源于《淡水渔业》期刊2018年05期)
曾纪锋,蒲文渊,郭桂英,杨诺,侯国锋[3](2018)在《暹罗鳄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嗜水亚种的分离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对海南陵水某鳄鱼养殖场发病死亡鳄鱼进行病理解剖和病原分离鉴定,获得的分离菌株为革兰氏阴性杆菌,其培养特性、生化反应等与嗜水气单胞菌嗜水亚种生化特性基本一致,两者的16S rRNA基因序列同源性高达99.9%,在系统发育树中与嗜水气单胞菌嗜水亚种同属一发育分支。该菌的人工感染试验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表明:分离菌株对NIH小鼠的半数致死量(LD50)为2.5×105/只,具有较强的致病作用;在耐药性上,该菌株对丁胺卡那霉素、环丙沙星、氟苯尼考等13种抗生素敏感,对红霉素、氨苄青霉素、青霉素、阿莫西林、链霉素、克林霉素及萘啶酸等9种抗生素有耐药性。(本文来源于《热带生物学报》期刊2018年02期)
邵婕,柴龙会,王伯驹,曲俐俐,肖向红[4](2018)在《一株东北林蛙源嗜水气单胞菌鉴定及其致病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黑龙江省伊春林区捕获的呈"红腿病"体征的东北林蛙(Rana dybowskii),从其肝脏和腹腔积液中分离出一致病菌株RY-1,通过对分离菌株形态特征、生理生化、16 S rDNA基因序列和系统发育树等分析进行菌种鉴定,并用该菌株RY-1人工感染健康东北林蛙后观察其肝脏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显示,菌株RY-1形态呈浅黄色有光泽的圆形、中央凸起、边缘光滑、直径为1.5~2 cm的菌落,革兰氏染色阴性,16S rDNA的系统发育树等结果分析判定为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随着感染时间延长(12~72 h),肝细胞变性,呈空泡样变,细胞间隙增大,炎性细胞浸润逐渐明显。本研究分离并鉴定了1株东北林蛙源嗜水气单胞菌,并首次探讨了人工感染嗜水气单胞菌的东北林蛙病理学变化,对其疾病防控和健康养殖具有重要参考意义。(本文来源于《野生动物学报》期刊2018年02期)
柏爱旭,张科,张敬友,童明龙,段宏安[5](2018)在《黄颡鱼病原嗜水气单胞菌分离鉴定及致病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2015年江苏淮安地区养殖黄颡鱼暴发出血性肠炎。从濒死鱼肠组织和腹水中分离纯化出2株细菌,通过16S rRNA进化树分析显示,这2株菌与气单胞菌属的嗜水气单胞菌亲缘关系较近。致病性试验显示,2株菌对健康黄颡鱼具有较强的致病性,病原菌浓度达到5×10~4CFU/m L时,死亡率在40%~50%,病原菌浓度达到5×10~8CFU/m L时,死亡率在90%~100%。药敏试验显示,分离到的2株菌都对依诺沙星、头孢曲松、舒巴坦、恩诺沙星敏感。确定了淮安地区暴发的黄颡鱼出血性肠炎病原为嗜水气单胞菌,对黄颡鱼健康养殖和疾病防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江苏农业科学》期刊2018年07期)
叶彩燕,汪开毓,刘韬,贺扬,王二龙[6](2018)在《西伯利亚鲟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的分离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分离鉴定引起四川省绵阳市水箱养殖的西伯利亚鲟患病及死亡的病原菌,本研究从患病西伯利亚鲟脾脏组织分离纯化得到一株病原菌,命名为XYCY-1。对其进行了形态特征、理化特性等生物学表型检验、感染回归试验、16S rRNA基因进化分析、病理观察及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该菌属于嗜水气单胞菌;人工感染试验显示该分离菌对西伯利亚鲟鱼具有致病性,实验鱼发病和死亡症状与自然发病鱼基本相同。表明嗜水气单胞菌是此次鲟鱼发病的病原;分离菌株对头孢西丁、卡那霉素、庆大霉素、强力霉素、氧氟沙星、恩诺沙星、新霉素7种药物敏感,对氨苄青霉素、四环素、洛美沙星等13种药物耐药。本研究对四川绵阳地区鲟鱼发病流行的病因作出了准确诊断,为该地区鱼病预防和合理用药提供了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预防兽医学报》期刊2018年03期)
李首纲,庞茂达,董雨豪,刘锦,杨媛媛[7](2018)在《肌醇、唾液酸及岩藻糖代谢途径对嗜水气单胞菌致病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调查肌醇、唾液酸以及岩藻糖代谢途径在嗜水气单胞菌感染宿主过程中对细菌致病性的影响。【方法】采用同源重组技术分别缺失嗜水气单胞菌NJ-35株的肌醇代谢相关基因iolC、唾液酸代谢相关基因nanA和岩藻糖代谢相关基因fucK,测定各缺失株对斑马鱼的半数致死量(LD_(50));将野生株与缺失株共感染鲫鱼,统计野生株和缺失株在不同组织中的细菌载量。【结果】各代谢相关基因的缺失均成功阻断了菌株对相应底物的降解能力。iolC的缺失导致菌株对斑马鱼的LD50升高近12倍,而nanA和fucK的缺失对LD50没有明显影响。野生株与iolC缺失株共感染鲫鱼,肝脏、脾脏和肾脏中野生株的载量显着高于缺失株,表现出明显的生长优势;nanA和fucK缺失株与野生株共感染鲫鱼,野生株和缺失株载量在各组织中均无明显差异。【结论】肌醇代谢途径在嗜水气单胞菌感染致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而唾液酸和岩藻糖代谢途径对细菌无明显影响。(本文来源于《微生物学报》期刊2018年08期)
刘杰,刘良敏,黄英龙,吕忠坚,蒙兰丽[8](2017)在《广西黄颡鱼源嗜水气单胞菌及其致病性、耐药性调查》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常规方法分离细菌,API 20NE进行细菌鉴定,人工感染检测细菌的致病性,K-B纸片扩散法进行耐药性试验,对梧州市等3个不同养殖区域黄颡鱼源嗜水气单胞菌及其致病性、耐药性进行调查。结果显示,从广西梧州等3个市/县网箱养殖的患病黄颡鱼(Pseudobagrus fulvidrico)分离到17株嗜水气单胞菌,总检出率41.46%,永福县的检出率最高(76.92%),桂平市次之(26.67%),梧州市最低(23.08%)。除YF13无致病力外,其余16株菌株对健康黄颡鱼的平均致死率70.00%~100%。抑菌效果最好的药物有环丙沙星、左氟沙星和盐酸沙拉沙星3种,抑菌效果最差的是青霉素G和氨苄青霉素。高度敏感的药物梧州市有9种,永福县10种,桂平市12种;不敏感药物梧州市6种,永福县3种,桂平市2种。对3个养殖区域黄颡鱼源嗜水气单胞菌都高度敏感的药物有头孢他啶等8种,都不敏感的是青霉素G和氨苄青霉素2种。(本文来源于《河北渔业》期刊2017年11期)
葛慕湘,张文香,丁咚[9](2017)在《鱼类嗜水气单胞菌致病性与毒力因子相关性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广泛存在于水、土壤和水生动物体内,可引起鱼类、虾类、贝类、蛙类、鳖等水产动物疾病,也可感染人及多种陆生动物(猪、鸡、貂等),是一种人-兽-鱼共染的致病菌,特别是对淡水鱼类,常常引起急性出血性败血症,导致严重经济损失。嗜水气单胞菌有致病性和非致病性菌株之分,致病性菌株的致病作用与其携带的多种毒力因子密切相关,主要包括外毒素、胞外蛋白质(本文来源于《科学养鱼》期刊2017年10期)
蒙兰丽,韩书煜,韦慕兰,叶安达,黄英龙[10](2017)在《黄颡鱼源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查明广西田东县龙须河某养殖户网箱养殖黄颡鱼大批死亡的病原菌及其耐药性。以常规方法进行细菌分离,人工感染试验确定病原菌,API 20NE半自动细菌鉴定系统进行细菌鉴定,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试验结果,从具有典型发病症状的黄颡鱼中共分离到编号为TDA1、TDA2、TDB1、TDB2、TDB3的5株优势菌,对健康黄颡鱼的平均致死率分别为100%、100%、70.0%、65.0%和72.5%,表明均为引起黄颡鱼发病死亡的病原菌。经API 20NE鉴定,5株病原菌均为嗜水气单胞菌。根据药敏试验结果,25种试验药物中,对5株菌株都达到高度敏感的有环丙沙星、多粘菌素B、盐酸沙拉沙星、氧氟沙星、氟苯尼考、磺胺二甲嘧啶等6种,都耐药的有青霉素G和氨苄青霉素2种。(本文来源于《广西畜牧兽医》期刊2017年04期)
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从患出血病的加州鲈(Micropterus salmoides)肝脏组织中分离到一株病原菌(LY4),通过人工回归感染试验确定其致病性,采用API 20E细菌鉴定系统和16S r RNA序列分析对其进行鉴定、纸片扩散法测定其耐药性、并利用二倍稀释法评价35种中草药水提取液对其产生的体外抑菌作用。结果显示:菌株LY4能够产生胞外蛋白酶,对健康加州鲈的半数致死剂量为5.7×105CFU/m L,通过生理生化特性与16S r RNA序列分析确定其为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药敏试验显示菌株LY4对青霉素、阿莫西林、甲氧嘧啶、四环素、多西环素、呋喃唑酮等抗生素表现出耐药性,五倍子、乌梅、地榆等中草药水提取液对其具有良好的抑菌效果。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论文参考文献
[1].胡谦,翟绪昭,谢曼曼,曾海娟,马兰.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特性鉴定[J].微生物学杂志.2019
[2].叶伟东,郭成,曹海鹏,杨先乐.加州鲈出血病嗜水气单胞菌的分离鉴定、致病性和体外抑菌药物研究[J].淡水渔业.2018
[3].曾纪锋,蒲文渊,郭桂英,杨诺,侯国锋.暹罗鳄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嗜水亚种的分离鉴定[J].热带生物学报.2018
[4].邵婕,柴龙会,王伯驹,曲俐俐,肖向红.一株东北林蛙源嗜水气单胞菌鉴定及其致病性[J].野生动物学报.2018
[5].柏爱旭,张科,张敬友,童明龙,段宏安.黄颡鱼病原嗜水气单胞菌分离鉴定及致病性研究[J].江苏农业科学.2018
[6].叶彩燕,汪开毓,刘韬,贺扬,王二龙.西伯利亚鲟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的分离鉴定[J].中国预防兽医学报.2018
[7].李首纲,庞茂达,董雨豪,刘锦,杨媛媛.肌醇、唾液酸及岩藻糖代谢途径对嗜水气单胞菌致病性的影响[J].微生物学报.2018
[8].刘杰,刘良敏,黄英龙,吕忠坚,蒙兰丽.广西黄颡鱼源嗜水气单胞菌及其致病性、耐药性调查[J].河北渔业.2017
[9].葛慕湘,张文香,丁咚.鱼类嗜水气单胞菌致病性与毒力因子相关性研究进展[J].科学养鱼.2017
[10].蒙兰丽,韩书煜,韦慕兰,叶安达,黄英龙.黄颡鱼源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J].广西畜牧兽医.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