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土壤次生盐渍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土壤,设施,发芽率,冬小麦,肥力,生物,调节剂。
土壤次生盐渍化论文文献综述
薛新伟,杨恒山,张瑞富,刘晶[1](2019)在《滴灌对半干旱地区土壤水盐运动和次生盐渍化影响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滴灌技术是当前农业节水的主要方式之一。半干旱地区地表蒸发强烈,导致农田土壤盐分表聚及次生盐渍化的发生风险增大,在石灰性土壤地区尤为明显。笔者综述了灌溉制度、田间管理、土壤质地等因素对土壤水盐运移及次生盐渍化影响,并针对目前半干旱区节水灌溉的发展,提出了明确滴灌条件下土壤水盐运移规律、土壤盐分累积效应以及防止次生盐渍化调控途径等需要进一步加强的研究方向,以期为半干旱地区农业节水和土地可持续利用提供理论参考。(本文来源于《中国农学通报》期刊2019年32期)
张绪美,曹亚茹,沈文忠,管永祥,曾晓萍[2](2019)在《微生物肥对设施土壤次生盐渍化和番茄生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江苏太仓设施番茄发生次生盐渍化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农田小区定位试验,研究施用微生物肥料对设施栽培土壤次生盐渍化的缓解作用和对番茄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相比,施用微生物肥各处理土壤中微生物量均明显提升,其中细菌、放线菌比对照平均分别增加了64.80%、40.28%;土壤含盐量显着下降,其中施用1.2 kg/m~2时,pH值提升最高,NO3-含量下降最为显着,分别达60.29%、96.18%;T1、T2、T3、T4总盐含量分别下降了0.76、1.49、1.54、1.87 g/kg;土壤质量和养分含量也有所改善,其中土壤容重下降了1.60%~11.20%,有机质含量上升幅度为4.81%~28.35%;全氮在0.9 kg/m~2时含量最高,提高了29.41%;而速效养分含量随微生物肥用量增加却呈下降趋势,有效磷下降了3.88%~29.85%;施用微生物肥亦降低了土壤中Cd浓度,且在1.2 kg/m~2时下降幅度最大,达到76.09%;微生物肥对番茄生长状况也产生了显着影响,茎粗、叶龄在生长期内有所提高,尤其在0.3、0.6 kg/m~2时,对生长指标的促进作用尤为明显;施用微生物肥对番茄产量也产生显着影响,在微生物肥用量为0.9 kg/m~2时坐果数和总重最大,分别高于常规施肥处理42.86%、36.36%。由此得出,施用微生物肥料能改善土壤条件,降低土壤含盐量,缓解设施土壤次生盐渍化状况,从而增加番茄产量,提高番茄品质。综合考虑土壤改良效果与经济成本,每公顷施用6 000~9 000 kg为宜。(本文来源于《中国土壤与肥料》期刊2019年05期)
瞿云明,廖连美,徐小燕,瞿榕[3](2019)在《山地蔬菜土壤次生盐渍化评价及改良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山地蔬菜土壤次生盐渍化的问题,从土壤除盐、降盐、控盐3个方面着手,开展了技术探索,总结了成果,并集成了以"C4作物除盐、水旱轮作、蔬菜标准化生产、秸秆还田"为核心的山地蔬菜土壤次生盐渍化改良技术,探讨了技术成果在实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乡村振兴"中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国瓜菜》期刊2019年09期)
黄婷婷,杨晓萍[4](2019)在《协调治理视角下化肥施用对土壤次生盐渍化程度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过量施用肥料会使土壤中积累大量的氮磷养分,导致土壤出现次生盐渍化的问题,为了降低土壤次生盐渍化的程度,需要研究土壤次生盐渍化程度受化肥的影响。从协调治理视角出发,提出化肥施用对土壤次生盐渍化程度影响研究方法,设置了大棚和土壤的采样条件,通过土壤容重、总孔隙度、田间持水量和全盐含量四个物理指标以及化学指标对土壤的次生盐渍化程度进行监测,并研究了施用化肥对土壤元素的影响,对土壤pH、电导率和全盐量的影响以及对土壤盐分的影响。(本文来源于《环境科学与管理》期刊2019年08期)
何志刚,董环,娄春荣,王秀娟,韩瑛祚[5](2019)在《玉米秸秆对设施次生盐渍化土壤微环境及番茄生长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盆栽试验方式,研究玉米秸秆对次生盐渍化土壤微生物、土壤理化性状及番茄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玉米秸秆丰富了盐渍化土壤中微生物数量,盐渍化土壤微生物群落中细菌有效序列数量增多,菌群结构趋于丰富化,主要影响的菌群为肠杆菌科(Enterobacteriaceae)、鞘脂单胞菌科(Sphingomonadaceae)和黄单胞菌科(Xanthomonadaceae)。添加玉米秸秆可以改善盐渍化土壤的团聚体结构,显着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同时加快了设施土壤中矿质元素的释放,碱解氮、速效钾、速效磷含量均降低。添加玉米秸秆处理的番茄株高、茎粗、光合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产量也显着增加。(本文来源于《中国蔬菜》期刊2019年06期)
王洋,未晓巍[6](2019)在《填闲作物改良设施土壤次生盐渍化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设施农业集约化的快速发展,设施土壤次生盐渍化日益严重,致使土壤养分失衡,从而导致设施农作物产量和品质下降的问题日益突显。介绍了填闲作物的选择及其对土壤氮素的淋洗和消减作用,以及残体还田对土壤功能的影响,并提出了今后填闲作物改良土壤盐渍化的研究与发展方向。(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10期)
谢文达,智燕彩,李玘,赵英男,耿丽平[7](2019)在《杏壳生物炭对温室次生盐渍化土壤修复效应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日光温室土壤次生盐渍化是设施蔬菜生产中的主要障碍性因子。研究以温室盐渍土、杏壳生物炭和负载微生物的杏壳生物炭为主要对象,通过监测土壤培养过程中土壤溶液pH,电导率(EC),水溶性磷、水溶性钾的动态变化,以及相应处理下盐分敏感蔬菜-辣椒的发芽率,探索添加不同比例的生物炭材料对温室次生盐渍化土壤的修复效果。结果表明,经过40 d土壤培养,添加杏壳生物炭对土壤溶液pH影响不明显,但是2.5%低添加量生物炭降低土壤溶液EC值的效果最为明显,在土壤培养的整个时期,添加杏壳生物炭和负载微生物的杏壳生物炭土壤溶液EC值均显着低于CK,且微生物负载生物炭降低土壤溶液EC值的效果更好;此外,添加生物炭不仅降低了土壤水溶性磷钾的变化幅度,有利于磷钾在土壤中的固持,而且显着提高了土壤碳氮比(P <0.05);辣椒发芽率随生物炭材料添加量的增加显着提高(P <0.05),其中添加10%负载微生物的杏壳生物炭辣椒的发芽率可达90%以上,比对照提高2.3倍。综上所述,添加负载微生物的生物炭对设施菜田次生盐渍化土壤的修复效果较好。(本文来源于《土壤通报》期刊2019年02期)
瞿云明,廖连美,叶安[8](2019)在《基于生态农业的次生盐渍化蔬菜土壤改良及肥力提升的技术路径与政策建议》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丽水山地蔬菜土壤次生盐渍化的问题,从生态农业的视角,提出了以标准化生产、水旱轮作、生物除盐这3项次生盐渍化蔬菜土壤改良及肥力提升技术路径,并从思想观念、财政投入、土地流转等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以期践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使命,加快实现丽水"乡村振兴"。(本文来源于《农业科技通讯》期刊2019年02期)
尹剑[9](2018)在《再生水灌溉对冬小麦种植区土壤次生盐渍化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再生水灌溉对冬小麦种植区土壤次生盐渍化的影响。[方法]基于新河灌区的再生水灌溉监测试验,采集再生水灌溉和井水灌溉的土壤样本,对再生水灌溉10年的土壤进行取样分析。[结果]再生水灌溉对土壤Na+的影响最为显着,增加了试验区土壤次生盐渍化的风险。在试验基础上,建立了再生水灌溉条件下土壤水-盐运移模型,采用Hydrus-1D模型模拟了冬小麦一个生长周期内(270 d)再生水灌溉条件下0~120 cm土壤内的水-盐运移状况。[结论]再生水灌溉期内,土壤中盐分累积效应显着。(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科学》期刊2018年36期)
陆晔丰,盛海君,钱晓晴,杜岩,封克[10](2018)在《碳调节剂对次生盐渍化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及适宜用量的确定》一文中研究指出设施土壤次生盐渍化问题严重制约着现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以碳调节剂(秸秆+腐解菌)为试验材料,以小白菜作为供试植物,采用盆钵培养试验,测定其重要生长、生理及品质参数,研究碳调节剂改良设施农业次生盐渍化土壤的机理和实际应用范围。结果表明:施用碳调节剂可明显改善土壤的透气性和保水性,且防止土壤酸化,可在降低土壤可溶性总盐浓度的基础上,明显改善主要盐类的离子组成,特别是有效地增加土壤水溶性钾含量,降低土壤硝酸根含量。碳调节剂的投入可通过大幅度降低土壤硝酸根的浓度来减少小白菜体内的硝酸盐积累,从而提高小白菜的食用安全质量。综合考虑食品安全和生产实际,就所试土壤而言,较为合适的碳调节剂用量应该为20.0~26.7g·kg-1,但用于田间的碳调节剂施用量仍需进行进一步的校验试验。(本文来源于《北方园艺》期刊2018年24期)
土壤次生盐渍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江苏太仓设施番茄发生次生盐渍化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农田小区定位试验,研究施用微生物肥料对设施栽培土壤次生盐渍化的缓解作用和对番茄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相比,施用微生物肥各处理土壤中微生物量均明显提升,其中细菌、放线菌比对照平均分别增加了64.80%、40.28%;土壤含盐量显着下降,其中施用1.2 kg/m~2时,pH值提升最高,NO3-含量下降最为显着,分别达60.29%、96.18%;T1、T2、T3、T4总盐含量分别下降了0.76、1.49、1.54、1.87 g/kg;土壤质量和养分含量也有所改善,其中土壤容重下降了1.60%~11.20%,有机质含量上升幅度为4.81%~28.35%;全氮在0.9 kg/m~2时含量最高,提高了29.41%;而速效养分含量随微生物肥用量增加却呈下降趋势,有效磷下降了3.88%~29.85%;施用微生物肥亦降低了土壤中Cd浓度,且在1.2 kg/m~2时下降幅度最大,达到76.09%;微生物肥对番茄生长状况也产生了显着影响,茎粗、叶龄在生长期内有所提高,尤其在0.3、0.6 kg/m~2时,对生长指标的促进作用尤为明显;施用微生物肥对番茄产量也产生显着影响,在微生物肥用量为0.9 kg/m~2时坐果数和总重最大,分别高于常规施肥处理42.86%、36.36%。由此得出,施用微生物肥料能改善土壤条件,降低土壤含盐量,缓解设施土壤次生盐渍化状况,从而增加番茄产量,提高番茄品质。综合考虑土壤改良效果与经济成本,每公顷施用6 000~9 000 kg为宜。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土壤次生盐渍化论文参考文献
[1].薛新伟,杨恒山,张瑞富,刘晶.滴灌对半干旱地区土壤水盐运动和次生盐渍化影响的研究进展[J].中国农学通报.2019
[2].张绪美,曹亚茹,沈文忠,管永祥,曾晓萍.微生物肥对设施土壤次生盐渍化和番茄生产的影响[J].中国土壤与肥料.2019
[3].瞿云明,廖连美,徐小燕,瞿榕.山地蔬菜土壤次生盐渍化评价及改良技术[J].中国瓜菜.2019
[4].黄婷婷,杨晓萍.协调治理视角下化肥施用对土壤次生盐渍化程度影响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9
[5].何志刚,董环,娄春荣,王秀娟,韩瑛祚.玉米秸秆对设施次生盐渍化土壤微环境及番茄生长的影响[J].中国蔬菜.2019
[6].王洋,未晓巍.填闲作物改良设施土壤次生盐渍化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19
[7].谢文达,智燕彩,李玘,赵英男,耿丽平.杏壳生物炭对温室次生盐渍化土壤修复效应的研究[J].土壤通报.2019
[8].瞿云明,廖连美,叶安.基于生态农业的次生盐渍化蔬菜土壤改良及肥力提升的技术路径与政策建议[J].农业科技通讯.2019
[9].尹剑.再生水灌溉对冬小麦种植区土壤次生盐渍化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18
[10].陆晔丰,盛海君,钱晓晴,杜岩,封克.碳调节剂对次生盐渍化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及适宜用量的确定[J].北方园艺.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