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雕塑论文_郁健琼

导读:本文包含了佛教雕塑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佛教,雕塑,造像,明王,遗址,西域,艺术。

佛教雕塑论文文献综述

郁健琼[1](2019)在《上海博物馆馆藏佛教雕塑鉴赏》一文中研究指出佛像雕塑是上海博物馆"中国古代雕塑馆"的重点内容,观众可以从陈列的历代佛像雕塑展品中了解到佛教作为一种外来文化,在其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最终与中华民族本土文化融为一体的渐进发展过程。(本文来源于《文物鉴定与鉴赏》期刊2019年18期)

查秋兰[2](2019)在《浅谈佛教陶瓷雕塑的神韵表现》一文中研究指出佛教是从古代天竺国(印度)传入我国的,随着岁月的洗礼与我国文化的熏陶,佛教在我国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文化,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佛教中的陶瓷雕塑,佛教的陶瓷雕塑遍布我国的大河山川,形成了一种佛教的文化艺术气息,其中展现出来的神韵丰富多彩,佛教陶瓷雕塑造像中的神韵表现、佛教陶瓷雕塑神韵中文化特色的表现、佛教陶瓷雕塑神韵中民族性的表现以及佛教陶瓷雕塑神韵中的仪表美与心灵美,对人们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便以佛教陶瓷雕塑的神韵表现展开论述。(本文来源于《江苏陶瓷》期刊2019年04期)

李永康[3](2019)在《鄯善楼兰佛教雕塑初论》一文中研究指出米兰佛寺遗址塑像在印度、阿富汗、西域和中国内地的佛教雕塑艺术品中有相似性的形制,如马图拉立式佛像、巴米扬大佛、克孜尔孔雀洞木雕立佛像、炳灵寺169窟立佛像、云冈19窟立佛像等,这些立佛像在年代和造型上自然形成一个传播与演变的轨迹。(本文来源于《雕塑》期刊2019年04期)

王卉[4](2019)在《从印度到蓝田孔雀明王雕塑的形象看佛教美术中国化的过程》一文中研究指出佛教从印度传入后,在我国经过发展繁荣和中国传统文化融会贯通,笔者通过对印度孔雀明王和陕西蓝田水陆庵孔雀明王的艺术风格的探究对比,从佛教思想、材质等方面做简要述评,蓝田水陆庵的开凿与发展是佛教艺术继续在汉地全面而广泛地产生影响,并且演变为中国化、本土化的过程。(本文来源于《艺术研究》期刊2019年02期)

郎丰刚[5](2019)在《浅述临朐佛教造像的雕塑艺术》一文中研究指出临朐佛造像数量大、种类繁多、雕刻精美,其年代多以北朝时期为主,雕刻手法灵活多变,题材内涵丰富多样,造型独特,地方特色浓郁,纪年铭刻与佛教故事较多,在造像风格上与古青州地区周边出土的造像十分相似,同属"青州风格"。文章结合造像的特点与雕塑风格就其艺术表现展开论述。(本文来源于《文物鉴定与鉴赏》期刊2019年08期)

李永康[6](2018)在《新疆焉耆佛教雕塑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焉耆七个星众多雕像与高昌的柏孜克里克石窟、龟兹地区的库木吐拉石窟的雕塑图像在题材和风格上有很多类似,似乎有同一母本,反映了塔里木盆地各国佛教雕塑艺术和文化的频繁交流。焉耆出土的雕塑作品,多于库车、高昌地区,其塑绘结合手法的运用,更多接受了唐代中原雕塑的影响。其佛教雕塑中的人物造型特征早期具有犍陀罗艺术的特点,中晚期为唐风格。七个星雕塑中的人物造型大都表现了焉耆人的形象,在这些雕塑中菩萨的形象最能体现焉耆艺术家的审美趣味,形象圆润甜美,体态典雅,优美动人。形成了与龟兹地区雕塑有别的"焉耆类型"。(本文来源于《美术》期刊2018年12期)

高晓丽[7](2018)在《魏晋南北朝佛教雕塑的宗教性、人文性和艺术性》一文中研究指出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石窟雕塑艺术随着印度佛教传入中国逐渐发展,是从域外雕塑艺术到中原文化相互融合的历史过程。因此魏晋南北朝佛教雕塑也经历宗教性、人文性和艺术性逐渐深入相互渗透和发展的过程,并在后期隋唐宋进一步演变深化。魏晋南北朝佛教雕塑呈现宗教性、人文性和艺术性叁位一体的风貌格局,反映了佛教中国化对雕塑艺术形态的深刻影响,也印证了中原文化对外来文明吸收和发展创造的历史进程。探索魏晋南北朝佛教雕塑呈现的独特风格和艺术特色,有助于深刻理解中华特定历史时段的文化特征和民族文明价值。(本文来源于《宁德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4期)

周庆刚[8](2018)在《浅谈中国传统绘画语言在佛教雕塑中的运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绘画与雕塑尽管属于不同空间范畴的艺术形式,但两者在艺术语言上有着互通性,可以相互借鉴促进自身的发展。中国古代佛教雕塑在发展过程中借鉴了中国传统绘画的本体语言,尤其是线的语言要素,确立了迥异于西方雕塑传统的独特审美体系。文章从形而下的雕塑实践角度,就中国古代佛教雕塑独特面貌的成因进行梳理,以说明中国丰硕而宝贵的传统绘画及书法艺术语言成果,在当下中国民族雕塑创新转化中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与广阔前景。(本文来源于《艺术教育》期刊2018年15期)

田永刚[9](2018)在《试论儒家思想对山西佛教雕塑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儒家思想作为我国封建王朝的正统思想延续了上千年,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就目前的分析来看,儒家思想对我国各方面的文化均有渗透,各种艺术中也总能捕捉到儒家思想的影子。山西有着自己独特的地域文化,对其地域文化做具体分析发现佛教文化在山西地区的渗透和传播十分的广泛,所以山西存在着大量的佛教雕塑。随着对山西佛教雕塑研究的加深,影响佛教雕塑的因素讨论也更加的明确,而儒家思想便是重要的因素之一,基于此,文章就儒家思想对山西佛教雕塑的具体影响做讨论。(本文来源于《艺术科技》期刊2018年06期)

孙常吉[10](2018)在《佛教造像冲击下的南北朝本土人物雕塑》一文中研究指出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分裂时期,上承东晋、五胡十六国,下接隋朝,南北两势虽然各有朝代更迭,但长期维持对峙,国家处于一种分裂混乱的局面,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印度佛教文化得以在中国盛行。佛教造像是根植于印度本土的一种造型艺术,于东汉末期传入中国,对中国本土人物雕塑造型艺术在内容、形式、语言等方面产生了一定的冲击和深远的影响。就其造像样式而言,贵霜时期的犍陀罗艺术、笈多时期的秣菟罗造型艺术及萨尔纳特造像艺术对中国本土雕塑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佛教造像冲击了固有的造型艺术观念,从造型的角度来看,南北朝之前,中国本土人物雕塑已经有了高度发展,无论是神话信仰文化体系下的造型艺术,还是墓葬文化体系下的雕塑造型艺术,虽然在不同的时期又有各自不同的表现,但在观念、形式及语言上,都各自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文化体系。在长期发展中,造型艺术的形式、语言与材料紧密结合。形式上本土人物雕塑的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了圆雕和浮雕两种形式,并且很多时候是根据需要交叉使用,这一切完全根据需要来进行表现。南北朝时期,非佛教题材的本土人物雕塑数量不多,多集中在墓葬文化体系中,并没有因为佛教造像的盛行而大量出现,同数以万计的佛教造像相对,人物雕塑在这时期的表现并不活跃,足以证明佛教造像对本土人物雕塑的冲击。同时,这些造型从形体上看,远不如两汉时期的造型艺术,缺少早期本土人物雕塑造型中的浑厚、整体的气势。就造型的形式和语言而言,可以看出佛教造像对其产生的冲击与影响。南北朝时期,石刻人物雕塑、陶俑等本土人物造型一改汉代的造型形式,样式主义较强烈,同这一时期的佛教造像样式的特点相似。北朝人物雕塑较为写实,注重样式的传承性,而南朝人物雕塑则更注重趣味性的表达;北朝多有“秀骨清像”的造型特点,而南朝则多体现出“褒衣博带”的造型特点。本土中一直存在着偶像造像的形态,比较典型的是“伏羲女娲”像、“西王母”像等,同时东汉时期还出现了确切记名的圆雕“李冰”像。在东汉晚期,随着佛教造像的传入,这些偶像造像在形态上发生了一些变化,出现了偶像和佛像并体的形式,如“西王母+佛像”的形式出现,改变了本土固有的形式,同时,也改变了本土固有的文化特点,使偶像造像的文化变得复杂起来。至南北朝时期这些造像数量急剧下降直至消失。南北朝时期受佛教造像的刺激,道教造像在北魏时期发展起来。道教造像自产生之际便假借佛教造像的模式而出现在造像碑中,无论形式还是语言,皆是利用佛教造像的特点来进行道教造像的表现,形成了一种“释道同体”的现象。然而,这种现象是文化上不自信的表现,表面上看,这种不自信的原因是政治与文化相互影响的结果,事实上,更深层次的原因是异质文化与本土文化冲突的结果。本土人物雕塑造型艺术,虽然受到佛教造像的冲击和影响,但由于其受本土文化的包容与固守的特性的影响,最终以包容开放的姿态吸纳并接受了佛教文化,并在此基础上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而自成体系,既展现出了写实性的风格特征,又具有了象征性和表现性的风格特征,体现了本土人物雕塑造型艺术所特有的造型观念和审美追求。(本文来源于《西安美术学院》期刊2018-06-01)

佛教雕塑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佛教是从古代天竺国(印度)传入我国的,随着岁月的洗礼与我国文化的熏陶,佛教在我国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文化,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佛教中的陶瓷雕塑,佛教的陶瓷雕塑遍布我国的大河山川,形成了一种佛教的文化艺术气息,其中展现出来的神韵丰富多彩,佛教陶瓷雕塑造像中的神韵表现、佛教陶瓷雕塑神韵中文化特色的表现、佛教陶瓷雕塑神韵中民族性的表现以及佛教陶瓷雕塑神韵中的仪表美与心灵美,对人们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便以佛教陶瓷雕塑的神韵表现展开论述。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佛教雕塑论文参考文献

[1].郁健琼.上海博物馆馆藏佛教雕塑鉴赏[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9

[2].查秋兰.浅谈佛教陶瓷雕塑的神韵表现[J].江苏陶瓷.2019

[3].李永康.鄯善楼兰佛教雕塑初论[J].雕塑.2019

[4].王卉.从印度到蓝田孔雀明王雕塑的形象看佛教美术中国化的过程[J].艺术研究.2019

[5].郎丰刚.浅述临朐佛教造像的雕塑艺术[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9

[6].李永康.新疆焉耆佛教雕塑初探[J].美术.2018

[7].高晓丽.魏晋南北朝佛教雕塑的宗教性、人文性和艺术性[J].宁德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

[8].周庆刚.浅谈中国传统绘画语言在佛教雕塑中的运用[J].艺术教育.2018

[9].田永刚.试论儒家思想对山西佛教雕塑的影响[J].艺术科技.2018

[10].孙常吉.佛教造像冲击下的南北朝本土人物雕塑[D].西安美术学院.2018

论文知识图

晋城小南村二仙庙正殿为庙内主殿,建...佛教雕塑来源:网络Figure4-1T...3 佛教雕塑手法的藻饰化-图24 大佛石...3 佛教雕塑手法的藻饰化-图24 大佛石...印度佛教雕塑1 佛教雕塑内容的礼教化-图20 大卢舍...

标签:;  ;  ;  ;  ;  ;  ;  

佛教雕塑论文_郁健琼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