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联合印发《关于建立健全“五坚持五提升”人才工作体系的实施意见》。作为指导和推动全省人才工作的总纲目、总抓手,《意见》明确提出“坚持产才融合,提升人才驱动力”这一要求。国有企业产业布局广,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省属国企是推动我省经济建设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的重要力量,应牢记习近平总书记“人才是第一资源”重要论断,努力构建“引才育企、用才惠企、优才安企”三位一体产才融合新格局。
着眼供需匹配,扩大引才育企“磁力场”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要使天下英才纷至沓来,必须营造具有国企竞争优势的引才环境。
把握产才融合要义。党的十九大提出,要着力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强调人才与现代产业的关系,体现了产才融合发展的重要思想。从产业特性看,人才驱动创新,创新引领发展,只有把人才、科技、资本等要素有机组合到产业体系之中,才能实现经济创新发展和转型升级;从人才特质看,产业是培养人才的现实基础、使用人才的重要载体、识别人才的特殊试剂、成就人才的关键平台,推进产才融合是广大人才特别是科技人才彰显自身价值的重要途径。
围绕主业精准识才。精准识别人才是高效使用人才的前提条件。近年来,省属国企深化改革,摒弃原有粗放发展模式,集中优势资源进军主业。为此,要坚决破除招引人才“唯学历、唯论文、唯职称、唯奖项”的做法。围绕主营主业改进和创新人才识别方式,加快形成导向明确、精准科学、竞争择优的科学化社会化市场化人才识别机制,建立与省属国企发展和人才队伍建设需求相适应的人才识别制度。坚决破除原有的评价模式,发挥市场、社会多元评价主体作用,是不是人才,要坚持由“东家、大家、专家”共同说了算,干得怎么样,要通过实践和效益来评判。
着眼供需匹配引才。近5年来,省属国企累计引进高端人才约6000人,主业人才占84%,但一定程度上还存在队伍大而不强、高精尖人才相对缺乏、科技人才与生产发展脱节等问题。一方面要抓住人才供需两头,围绕主营主业开展重点摸排,同步绘制产业发展图和人才需求图,建立完善高层次人才信息库和需求库。另一方面要坚持“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紧盯省内外乃至国内外高端人才,聚焦“高校系、苏商系、海归系”等重点群体,大力引进“带技术、带资金、带团队、带项目”的“四带”人才,实现“企业觅得意中人,人才找到好东家”双赢目标,打造人才聚集新高地。
善于搭梯建台,架起用才惠企“大舞台”
采收时应从树冠下部和外围开始,而后采内膛和树冠上部的果实,即“先下后上,先外后内”,否则会碰掉或碰伤果实,降低果实等级和品质。果实从篮到筐、从筐到果堆,翻、倒、拣、运时都要逐个拾、拿,禁止倾倒。
重点在载体,抓好创新平台建设。省属国企高度重视创新驱动,但创新团队的规模、效益与其肩负的“在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中扛起国企责任、发挥国企力量”使命任务还不相适应。要锚定科技前沿、夯实研究基础、集中优势资源打造创新平台,重点关注全链条创新的前端、中端和终端。在“创新链”前端,要立足企业自身条件,加大对实验室、研究所、研发平台、博士(院士)工作站等创新研究载体、平台建设的投入力度,完善创新研究的硬件。在“创新链”中端,要充分利用我省是教育大省、人才强省这一优势,深化校企、院企合作,为人才牵线搭桥,集聚各类创新要素。在“创新链”终端,要进一步做好“创新+”工作,聚焦成果转化、延伸创新过程,做好知识产权保护、研究成果评审、研究项目推广等工作,将创新成果转化为面向市场的实际产品。
关键在项目,抓好创业成果孵化。人才进入产业,通行证是项目,产业认可人才,考试题也是项目,产才融合的重要目的之一是用好人才技术和人才项目。省属国企要以项目为纽带,切实找准产业与人才发展的结合点。项目从何而来?随着“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长三角区域发展一体化等国家战略实施,省属国企作为重要参与力量,要紧跟产业发展动态、洞察产业发展趋势、瞄准产业发展瓶颈,对标主营业务、发展战略、利润增长点找项目。尤其是近期中美贸易摩擦,再次警示我们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国有企业有其特殊担当使命,更要下决心推进“卡脖子”项目的研究。
人才引领企业发展的战略作用和价值,说到底在于一个“用”字,要始终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
一体化体育课程体系建成什么样?所谓一体化体育课程,就是要建设纵向衔接、横向一致、内在统一和形式联合的系统化体育课程[4]。如何建成这样的课程,不是闭门造车,更不是全盘西化,是要在学习国外体育课程建设先进经验,了解国内学校教育发展实际,并注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基础上的能够与国际接轨的一体化课程。不同国家通常围绕着特定的目标、价值观、学科内容和标准来组织其国家课程,以实现应该鼓励每个学生在每个层次上达到的目标,尽管在严谨性、特异性、覆盖率的具体程度不同[5]。本文通过对美国、英国、俄罗斯、新西兰、日本等部分国家的体育课程经验分析,探寻能够与国际接轨又具有中国特色是一体化体育课程体系。
杠杆在资本,抓好人才金融支持。有了资本的参与,人才和产业才能更加活跃。针对人才创业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等问题,省委、省政府明确,省财政产业类资金和政府引导基金要优先支持人才发展。省属国企要用好、用足这些人才金融政策红利。此外,要针对人才项目建立多元投入机制,打通“人才引进—项目落地—资金到位”发展通道,可探索建立企业“资金周转池”,逐年提高创业创新资金投入力度,持续加大人才项目资金占比,提供创新成果转化专项资金,设立重大成果奖励激励专项基金等。
聚力服务保障,甘当优才安企“店小二”
优化政策供给。“聚才用才,政策先行。”一方面,省国资监管机构对省属国企的人才工作起到谋划、统揽、推动作用,要着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合理向企业下放人事管理权、人才评价权、经费使用权,根据企业特点构建起具有系统性、前瞻性、稳定性的人才工作政策体系。另一方面,省属国企要积极对标上级人才工作政策,敢于政策创新,营造具有“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细”优势的政策环境。国务院国有企业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近期印发了《关于支持鼓励“双百企业”进一步加大改革创新力度有关事项的通知》,其中针对市场化用人机制问题提出指导性意见,我省国资监管部门、企业可在此基础上出台配套实施细则,加快探索建立市场化选聘职业经理人制度。
省属国企在把方向、定战略、做决策时,可做具有宏观思维的“大老板”;但在做具体人才工作时,应强化服务理念和能力,俯下身子当好“店小二”。
三联系分别为院领导联系水产科技系党总支、系总支成员和支部书记联系班级(负责班级党课引导教育)、党员教师联系入党积极分子和发展对象(党员教师负责一对一或一对多引导教育)。三联系是根据年级、专业和班级的不同情况,分层分阶段实施精准联系,作到联系有记录、有效果、有考核,解决了党组织、党员教师和入党积极分子等学生之间的紧密联系问题。
善解后顾之忧。省属国企要在各行业日趋白热化的人才争夺战中突围,一定程度上要靠比拼服务,不断推动人才服务质量优化和服务能力强化。企业党委要持续做好联系服务人才工作,探索建立“党委来统筹、部门能协同、上下要联动”的人才服务资源网络。主动对接政府相关部门,融入政府人才服务网络,集各方之力,一以贯之推行人才安居工程,面向人才子女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健全人才健康服务保障机制,放大人才的群落效应和优势叠加效应,确保人才“来的开心、工作安心、干得尽心、生活舒心”。
涵养崇才文化。实现产才融合,激发人才活力,短期靠刺激、中期靠制度、长期靠文化。省属国企要树立崇敬人才的鲜明导向,充分利用宣传载体,广泛宣传优秀人才的先进事迹,加大对有突出贡献人才的表彰奖励。强化人才能力业绩贡献评价导向,提高人才尤其是科技人才科技成果收益,支持人才“名利双收”,形成带动效应。认真落实鼓励激励、容错纠错、能上能下三项机制,努力构建鼓励创新和宽容失败的人才发展环境,形成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
事业单位对于所有的活动都必须有预算机制,在活动执行过程中,财务部门要对财务人员和固定资产进行全面的管理,财务人员应当具备预测资产使用情况的能力,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预测的资产使用会随着真实情况的不断变化而发生变化,也就是说,工作人员要加强对于所有事件的观察,防止因为管理上的疏忽而导致资产费用盲目的使用。为加强管理,事业单位可以增加一项机制:将财务人员对于事件的反应能力而做出的预算结果登记在册,进行月末划分等级,以此来鞭策财务人员。
(作者单位:江苏省国资委企业领导人员管理处)
责任编辑:张 宁
标签:人才论文; 国企论文; 项目论文; 产业论文; 工作论文; 社会科学总论论文; 人才学论文; 世界各国人才调查及其研究论文; 《群众》2019年第19期论文; 江苏省国资委企业领导人员管理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