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习近平总书记把中国共产党初创阶段凝聚的革命精髓概括为红船精神: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红船精神发端于建党,一方面外化于解决“中国向何处去”的行动上,并随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历程而不断获得新的生命力;另一方面内化为一次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突破上,并随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丰富发展而不断获得新的内容。当下我们弘扬红船精神必须与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结合起来,把红船精神具体化、充实化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发展和理论建设上,才能不断赋予红船精神超越时空的恒久价值和旺盛生命力。
关键词:红船精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发展逻辑
今天站在中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上,我们可以自信地说,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取得的成就,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都具有重大意义。我们在赞叹和感受这伟大成就时,不禁要问是什么力量成就了中国共产党的辉煌。本着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态度,必须回溯源头,探本究源,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找到根本原因。关于这个根本原因,习近平总书记将之概括为“红船精神”: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1]红船精神构成了中国革命的精神之源,并且作为“红色基因”为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所传承,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不断激发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而奋斗的信念和力量。红船精神从诞生那一刻起,随着中国共产党的发展而不断获得新的内涵和意义。从中国共产党成立,建立中国第一个马克思主义思想指导的无产阶级政党,到今天全党全国人民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波澜壮阔的历史过程承载着红船精神的发展壮大,构成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使命的发展逻辑。
一、从中国向何处去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发展逻辑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延绵不断,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文化并长期领先于世界。这是先人们留给中华子孙的宝贵遗产,也是中华民族为人类发展作出的巨大贡献。在创造辉煌的同时,中华民族也历经沧桑,在两千年的封建社会时期,彪炳史册的盛世不过只占十分之一,灾荒、饥饿、贫苦和战争构成了困扰中国数千年的历史难题。而且“到了十六、十七、十八世纪,也就是明朝后期(1368-1644年)和清朝(1644-1911年)的前期,西欧各国相继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发展,中国社会仍旧停滞在封建社会中。中国落后了。”[2]特别是进入近代以来,在西方列强入侵和腐朽封建势力压榨下,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主义社会,“中国向何处去”构成了时代的中心问题,[3]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成为最伟大的梦想。当时的中国地主阶级开明派发起的洋务运动,农民阶级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资产阶级改良派发起的维新变法,都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但无一例外的都以失败告终。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使民主共和观念开始深入人心。但是辛亥革命的胜利,也未能从根本上解决“中国向何处去”的历史任务。辛亥革命缔造的民国基石成了复辟势力弄权的名器,辛亥革命后新旧势力的交错纷争与地方割据的混战,反映了解决“中国向何处去”在实践上的复杂性与艰巨性。
1919年5月4日爆发了五四运动,接受马克思主义的新进知识分子在这场运动中认识到了中国无产阶级的力量,特别是又有俄国十月革命的启发。由此,中国历史出现了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和工人运动相结合的新篇章,许多地方成立了共产主义小组,一个即将开创中国历史新纪元的伟大力量呼之欲出。五四运动后两年,即1921年7月,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一个完全崭新的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其行动指南的统一的无产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为解决“中国向何处去”问题上提供了新的选择。中共一大确定了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的政权,消灭资本家私有制,由劳动阶级重建国家,承认无产阶级专政,直到阶级斗争结束的奋斗目标,从实践来说就是要通过社会主义解决“中国向何处去”的问题。但是,当中国共产党准备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进行无产阶级革命时,发现此时中国首先要解决的是反帝反封建问题。[4]因此在短短的一年以后,中共二大上就提出党的最高纲领是渐次达到一个共产主义社会。党的最低纲领是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中国共产党两大纲领的形成,确立中国革命分两步走的战略,在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真正为“中国向何处去”解决了方向问题。
在确立民主革命纲领后,中国共产党肩负伟大使命,进行了艰苦卓绝的革命抗争。开展第一次国共合作,中国共产党的救国实践逐步具体化,宣传共产党的纲领,扩大党在群众中的影响,共产党也开始掌握部分革命武装,广大人民群众受到一次革命洗礼,为中国革命继续前进奠定了基础,极大推动了中国民主革命的进程。但是由于早期中国共产党的不成熟、战斗经验欠缺,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等多重因素影响,导致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中国共产党也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实践上的受挫和倒退,并没有击垮中国共产党,反而成就了中国共产党浴火自新,在失败教训的基础上开始成长。正如毛泽东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一文的开篇所说:“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中国过去一切革命斗争成效甚少,其基本原因就是因为不能团结真正的朋友,以攻击真正的敌人。革命党是群众的向导,在革命中未有革命党领错了路而革命不失败的。我们的革命要有不领错路和一定成功的把握,不可不注意团结我们的真正的朋友,以攻击我们的真正的敌人。我们要分辨真正的敌友,不可不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经济地位及其对于革命的态度,作一个大概的分析。”[5]在这里,毛泽东运用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的方法,结合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论述了中国革命的对象、动力、性质和前途等一系列问题。既显示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是解决中国问题的科学理论,更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在艰辛探索的历程中已经奠定了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传统,保证了始终充满活力。
此后,中国共产党召开“八七会议”,及时纠正了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确定了党开展土地革命的斗争方针。“八七会议”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但也有缺点,它只注意反右倾,而忽视了防“左”,使“左”的错误倾向在党内滋长起来,这是一个深刻的经验教训。正是历史遗留下的左倾错误,特别是在中央苏区的推行,导致了在第五次“反围剿”的作战指导上实行了一系列错误的原则,中央红军在苏区内打破“围剿”已无可能,不得不退出中央苏区,实行长征的战略转移。长征途中,中共中央召开了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机会主义路线在党中央的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正确领导。“七七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救亡图存的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中国共产党从国家民族大义出发极力促成第二次国共合作,展开了保家卫国的抗日战争。“在时间上,中国共产党是有组织开展十四年抗战的唯一政党;在空间上,中国共产党承担了最艰苦的敌后战场战略任务;在效果上,中国共产党坚决维护民族独立和尊严,不愧为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6]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单方撕毁民主和平建国方案挑起战争,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解放军,在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援下,进行了推翻国民党统治、解放全中国的解放战争。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的成立,彻底结束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统治。至此,从中国共产党诞生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28年峥嵘岁月见证了中国共产党最终完成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任务,“中国向何处去”的时代问题,得到了阶段性解决。
在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后,“中国向何处去”问题就转化为根据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与中国人民的意愿,经过必要步骤,为在中国实现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的制度,中国共产党开始艰难探索。中共八大明确了国内的主要矛盾,确定了集中一切力量建设先进的工业国的任务。在这以后,受左倾错误的影响,建设社会主义的探索一度出现了曲折和错误,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共产党实现了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与解放思想,在总结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的基础上,做出了实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英明决策,开始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此时的中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形成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我们党已经走过了92年的光辉历程,我们的人民共和国已经走过了64年的光辉历程。92年来,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了持续不断的伟大奋斗,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人间奇迹,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进行了社会主义建设,进行了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这3件大事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全党全国正在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奋力前进。”[7]
同时企业规模小,不能吸引优秀人才加入,在菜品创新方面还比较欠缺,菜品是企业生存的基础,餐饮企业只有在菜品方面不断创新,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
承接历史使命,党的十八大发出向“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时代号召,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根性变革,我们前所未有地靠近世界舞台中心,前所未有地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前所未有地具有实现和接近这个目标的能力和信心。新时代中国发展获得 “三个前所未有”的光辉成就,可谓是中国共产党对五千年中华文明史发展作出的最优秀回应。党的十九大在坚持“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基础上,具体部署了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安排,清晰地勾勒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蓝图。
理论源于实践,近代中国的救国实践都伴随着相应的理论宣传与建设。与多种建国实践相对应,各色各样的“主义”也纷纷进入中国,为解决中国问题出谋划策。各种“主义”百家争鸣,但也都如昙花一现,很快就默默无闻,了无痕迹了。只有马克思主义以彻底的革命性和科学性的统一,在当时的思想交锋和论战中脱颖而出,为许多先进的知识分子所接受。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接受马克思主义并不是单纯作为学问来探讨,而是自觉地将其当做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的李大钊就明确提出:“我们主张以人道主义改造人类精神,同时以社会主义改造经济组织。不改造经济组织,单求改造人类精神,必致没有结果。不改造人类精神,单就改造经济组织,也怕不能成功。”[10]改造精神与改造社会并举,显示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之初便有着着强烈的实践品质。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论证了资本主义终将为社会主义所代替。但对当时的落后中国来说,资产阶级革命并没有丧失其历史的进步意义。因此,中国共产党面临了一个特殊的矛盾,即历史已经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中国的客观历史条件又直接限制了直接以马克思主义指导革命的主观愿望。客观的现实矛盾,要求中国共产党必须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解决这个矛盾的关键,就要探索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马克思曾明确指出:“正确的理论必须结合具体情况并根据现存条件加以阐明和发挥。”因此,要使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真正发挥行动指南的作用,就必须实现中国化和具体化。
二、从传播马克思主义到形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演进逻辑
高邮土地肥沃,物产丰富。这里出产的高邮鸭蛋特别是双黄鸭蛋中外驰名,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以高邮鸭集团、三湖蛋品、秦邮蛋品、邮星蛋品、红太阳公司为龙头的高邮鸭业经济产值突破50亿元。这里是扬州鹅的发祥地,建有规模化的扬州鹅良种繁育中心和扩繁区,年加工商品鹅200万只以上,扬州鹅业经济总量突破10亿元。
回顾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史,不难看出,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并义无反顾肩负起历史赋予的艰巨使命。从接过“中国向何处去”的时代问题,到完成反帝反封建、解放人民,从建设社会主义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再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继续奋斗,中国共产党在实践上不断地创造出历史奇迹,靠的就是红船精神。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保证了中国共产党在实践中始终紧随时代、始终引领时代、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走出了一条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奋斗历程。因此,中国共产党历史使命的实践发展,使红船精神外化于解决“中国向何处去”的行动上,并随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历程而不断获得新的生命力。
当然任何开创性事业都不是一帆风顺的,由于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准备不足、“左”的错误的干扰以及国家经济文化落后等主客观原因,社会主义事业建设遭受了严重挫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深刻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突出“我们改革开放的成功,不是靠本本,而是靠实践,靠实事求是”[12]的重大意义,坚持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基础上,深刻地把握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战略目标、战略步骤、战略布局等,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这一基本问题,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探索。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深入发展,江泽民、胡锦涛等第三、第四代领导集体分别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和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现实问题,在实践中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这个艰辛的探索首先开始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毛泽东在总结第一次国内革命失败以及自己领导的秋收起义失利等经验,开创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逐步开辟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由于党处于起步时期,理论不成熟,马克思主义教条化、共产国际指示神圣化,使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遭受重大挫折。经过长征途中的军事抗争和延安时期的理论准备,毛泽东明确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命题,提出:“马克思主义必须和我国的具体特点相结合并通过一定的民族形式才能实现。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伟大力量,就在于它是和各个国家具体的革命实践相联系的。”[11]在毛泽东的倡导和推动下,我们党根据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科学分析中国国情,把国际主义和民族形式结合起来,正确地解决了新民主主义革命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创立了具有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的毛泽东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对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进行了理论探索,论述了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研究社会主义建设。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内外形势和我国各项事业发展都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重大时代课题,这就是必须从理论和实践上系统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围绕这个重大时代课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理论形式上以“八个明确”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十四个坚持”基本方略为纲,系统回答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动力、战略步骤、外部条件、政治保证的基本问题,[13]科学谋划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路线,成为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从理论创造上来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标志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到了一个新的起点,更标志着,在21世纪,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500年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注入了前所未有的精彩篇章,赋予了更加强大的勃勃生机。
2008年4月27日,保康县举办首届民俗大展演,沮水巫音上场,并且荣获第一名好成绩,我却没有看见老王。寻了好久,才发现他拄着棍子站在广场上。
从空想社会主义诞生算起,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历程承载着理想和使命,波澜壮阔、跌宕起伏,既有高歌猛进,又有坎坷曲折。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创作了《共产党宣言》,论证了资本主义灭亡和科学社会主义胜利的历史必然性,系统阐释了科学社会主义的一般原理,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创立,为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群众争取自由解放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变为现实,“这是人类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革命,在世界六分之一的土地上破天荒第一次建立起工人阶级的政治统治,实现了从资本主义旧世界向社会主义新世界的转变,开创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8]但是社会主义作为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只能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不断探索前进。列宁形象地描述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他说:“我们准备忍受几千个困难,准备作几千次尝试,而且,我们在作了一千次尝试以后,准备去做一千零一次尝试。”[9]列宁根据俄国小农经济占优势的客观实际,实施新经济政策,进行了社会主义建设史上的伟大探索,做出了重大贡献。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苏联和东欧一些国家长期僵化地对待苏联模式,严重制约了社会主义的发展活力。后来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等一系列事件,对世界社会主义事业产生了负面影响。但是在中国,马克思主义传播从无到有,中国共产党从弱到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从艰辛探索到自信成熟,走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让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一步步显现出来。
中国共产党在救国、兴国和强国的实践中,延续传承红船精神。同样,在与实践互动的理论建设上,中国共产党一样秉承着红船精神,不断提升经验总结、深化规律认识和推进理论创新。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为代表的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以深刻的远见、勇敢的担当和不懈的创新,在各自所处的历史前沿履行使命,为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和发展谱写了辉煌的篇章。不可否认,嘉兴南湖的红船起航时在理论建设上是不成熟不完善的,但是以此为源头,以其所蕴含的首创精神、奋斗精神、为民精神为动力,从传播马克思主义到形成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再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开拓出新的理论境界。因此,中国共产党历史使命的理论演进,使红船精神内化为一次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并随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丰富发展而不断获得新的内容。
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红船精神贯穿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全过程
1921年8月初,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浙江嘉兴南湖的一条游船上胜利闭幕,一个即将让中国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政党诞生了。虽然此时的中国共产党只有53名党员,但是已经点燃了用马克思主义的真理照亮中国的星星之火。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举行开国大典开创了历史的新纪元,彻底结束了近代中国百余年的屈辱史,无可辩驳地宣告了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胜利,证明了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中国开始实行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政策。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现了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飞跃。改革开放事业取得的伟大成就证明了,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2017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召开,大会庄严宣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输血出的事儿都是大事儿,我们力争全程安全。”乐爱平在电话中告诉记者,2015年年初,科室闭环管理相关项目获得了国家创新奖,核心竞争力在于输血指标。“临床医生审核通过要求输血,不作为唯一指令。每位患者24小时内需用血800毫升以下的,要主治医师申请,副主任或以上医师签字;800毫升至1600毫升,主治医师申请,科室主任签字;超过1600毫升,主治医师申请,科主任和医务处均要审核签字。”环环相扣,有理有据,方为各环节授予并执行指令的标杆。
水工混凝土宜掺合适量的掺合料和外加剂,以改善拌和物性能提高质量、节约成本。原材料要经有资质的第三方检测机构试验选定,生产厂家应相对固定,除常规检验合格外,骨料应遵循优质、经济、就地取材的原则,优先选用石灰岩质的原料,细骨料的表面含水率不宜超过6%
不难看出,中国共产党一路走来,铸造了辉煌的历史,形成了光荣的传统和培育了延绵不断的传承精神。红船精神绝非抽象的历史概念和名词解释,它产生于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发展于中国共产党从事的伟大事业,也必将在未来的伟大事业中不断充实、壮大和成长。在浩荡的历史发展中,推动中国共产党沿着红船精神开辟的道路不断奋进,其中一以贯之的根本就是共产党人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红船精神正是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为了人民、为了中华民族,无论弱小还是强大,无论顺境还是逆境,中国共产党始终以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度过一个又一个难关,取得一个又一胜利,历经沧桑、初心不改。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弘扬红船精神必须与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结合起来,把红船精神具体化、充实化于中国共产党当下的历史使命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践发展和理论建设上,不断赋予红船精神超越时空的恒久价值和旺盛生命力。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弘扬“红船精神”走在时代前列[N].光明日报,2005-06-21.
[2]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1.
[3]冯契.中国近代哲学的革命进程[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3.
[4]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M].上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7.378-379.
[5]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3.
[6]范景鹏.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突出作用[N].学习时报,2017-09-04.
[7]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七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06-27.
[8][9]赵曜等.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问题[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2.13,13.
[10]李大钊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35.
[11]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534.
[12]汪青松.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双重主体及体系架构[J].观察与思考,2016,(08).
[13]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收稿日期】2019-04-20
【作者简介】县 炜,女,青海民族大学经济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生态文明与绿色发展。
王亚波,男,青海省社会科学院《青海社会科学》编辑部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哲学。
中图分类号:D2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5647(2019)03—0032—06
责任编辑:高 清
标签:中国共产党论文; 中国论文; 马克思主义论文; 精神论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论文; 政治论文; 法律论文; 党的领导论文; 《攀登》2019年第3期论文; 青海省社会科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