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美浜核电站1号机组今后的运行方针(论文文献综述)
胡小定[1](2020)在《J核电公司发展战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J核电公司作为一家生产发电企业,在近年来的发展中虽然整体业绩较为稳定,但随着电力市场化改革逐步深入,面临与日俱增的市场竞争,尤其是全国电价呈不断下降趋势,极大压缩了J核电公司的盈利空间,对未来发展也带来了十分不利的影响。在该背景下,J核电公司需及时制定新的发展战略,使之既符合J核电公司发展内在需求,又能适应外在环境变化趋势。本文基于J核电公司的实际运营情况,以企业发展战略理论方法及分析工具为指导,借助资料收集、实地调研等方式,针对J核电公司所处外部环境和行业环境分别进行PEST分析和波特五力模型分析,找出外部的机会和威胁,结合J核电公司内部的优势和不足,利用内外部因素评价矩阵(IFE/EFE)进行评价,再通过SWOT分析制定和选择符合J核电公司的三个层次发展战略,依此设定J核电公司总体战略、业务战略和职能战略目标,提出战略的政策支持和保障、战略具体执行措施,并辅以战略地图和平衡计分卡工具推动战略有效执行。本文通过对J核电公司的发展状况进行分析研究,制定了适宜的发展战略,以提升核心竞争力,提高品牌知名度,增强市场竞争能力,从而推动企业高质发展。
吴志华[2](2018)在《“新电改”形势下A核电公司发展战略研究》文中认为国家电力供需形势由原先的供应紧缺转变为当前的电力宽松,电力购销形成买方市场。2015年初,国家正式开启新一轮的电力体制改革,将按照“管住中间、放开两头”的逻辑,通过在发电侧、售电侧引入市场竞争,刺激电力需求,完善电力市场运作机制。A核电公司作为核电公司,在商运后的初期,受国家政策扶持和江苏省的支持,基本以基荷运行发电上网,年度经济效益可观。近期,受国家电力体制改革影响,A核电公司原先倚靠的“计划电量”收窄,更多电量需要在电力市场通过竞争手段获取。A核电公司原先的发展战略是对商运初期的内外环境分析的基础上制定,不符合公司当前及未来发展的要求。本文通过使用战略分析方法如SWOT、PEST以及波特的五力模型等,对当前A核电公司面临的内外环境进行分析,特别注重对国家“新电改”体制带来的影响进行深入分析,并以“长寿公司”的理念来修正和完善分析过程,发现原有战略已不适合公司发展,A核电公司需要将电力营销由职能战略上升为业务战略并加强管控,由此制定了A核电公司整体的发展战略,以指导A核电公司当前及未来的发展方向。本文同时对全国电力发展、核电产业布局及核电建设运营相关的产业发展提具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意义。
周杰[3](2017)在《后福岛时代日本核能产业国家战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日本核电装机容量位居全球第三。尽管日本核能产业遭受福岛核事故重创,全国核电站曾一度全部关闭,公众对核电的信心也一时难以恢复,因而至今核电重启仍举步维艰。但重新振兴核能产业是日本能源安全保障战略和经济增长战略的需要,是日本应对全球气候变暖战略的关键,更是日本能源技术创新战略和基础设施输出战略的核心。因此,核电作为重要的基荷电力和经济增长支柱产业仍是日本国家发展战略的一项既定"国策"。确保安全前提下尽快重启核电,坚持大力发展核电产业;重点开发快中子增殖反应堆,坚持推动闭式核燃料循环路线;加快核能装备和技术出口,坚持确保核能产业大国地位。"三个坚持"构成了后福岛时代日本重振核电产业战略的基本内容。但在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善后处理问题多多,核电机组重启事故频发,"文殊"号快中子增殖反应堆被迫退役,东芝爆发核电财务危机,以及电力市场自由化和可再生能源发展方兴未艾的冲击下,这一战略将面临其安全性、经济性、技术性和社会性等诸多领域课题的考验,未来前景难卜。
迈克·施耐德,安东尼·福罗格特,大卫·弗里曼,朱莉·哈斯曼,松田忠雄,拉玛纳,胡安·卡米洛·罗德里格斯,安德烈亚斯·鲁丁格,阿格尼丝·斯蒂安,宋梅,郭鹏超,常力月,郝旭光,朱亚旭,刘启源,历颖超,孙兴恒,张碧凝,王焱[4](2017)在《2017世界核能产业现状报告》文中研究指明全球回顾(中国例外)全球核电发电量在2016年上升了1.4%,原因是中国增长了23%,尽管核电在发电中的份额停滞在10.5%(-0.2%)。2016年共有10座新核电反应堆启动,其中一半在中国。2017年上半年有两座反应堆发电入网,一座位于中国,另一座位于巴基斯坦(由中国公司承建),后者是世界上第一台开建于福岛核事故之后并运行入网的机组。2016年全球新建动工核反应堆3座,其中两座位于中国,一座位于巴基斯坦(由中国公司承建),与2010年全球新建动工15座(中国10座)的情况相比下降明显。2017年上半年全球仅有一座新建反应堆在印度开建,中国和世界其他国家都没有。全球在建核反应堆数量连续4年下降,由2013年年末的68座下降到2017年年中的53座(中国20座)。关停与建设延期俄罗斯和美国2016年关停了部分核反应堆,瑞典和韩国也于2017年上半年将其最老的机组关停。韩国新当选总统关闭了一座核电站,并暂停了另外两座核电站的建设。这使其本国核电产业的发展和出口希望陷入危险。目前,有13个国家正在建造新的核反应堆,比WNISR2016报告中少了1个。随着项目管理高层卷入大规模腐败丑闻,巴西Angra-3反应堆的建设被放弃。有37座反应堆的建设进度滞后,其中19座在去年进一步延误。中国也不例外,20座在建反应堆中至少有11座出现了工程延期。有8个在建核电项目已开工建设10年以上,其中3个已有30年。《2016世界核电产业现状报告》指出有17座反应堆计划于2017年启动。截至2017年年中,只有2座启动,而有11座至少要延期至2018年。历史核巨头的破产/救助——核电企业的深度金融危机在发现核电建设项目发生巨额亏损之后,东芝集团为其美国子公司——西屋电气公司申请破产,西屋公司是历史上世界最大的核电建设商。在过去六年里,阿海珐集团累计亏损了123亿美元。法国政府已经向其提供53亿美元的纾困,并继续采取"拆分"策略。阿海珐集团Creusot Forge业务部的大规模质量控制丑闻进一步削弱了人们对核电产业的信心。主要核电公司的股价遭受侵蚀,信用评级机构调低了他们的信用等级。福岛核事故发生六年后,日本政府开始解除撤离令,以限制飞涨的赔偿费用。灾难总成本的官方估计已从1000亿美元增加到2000亿美元。一项新的独立评估将灾难成本估计为4440亿-6300亿美元(取决于水的除污水平)。只有5座反应堆已经重启。2016年全球风能发电量增长16%、太阳能发电增长30%、核电发电量增长1.4%。风能发电量增长132 TWh、太阳能发电量增长77 TWh,分别是核电35TWh发电量的3.8倍和2.2倍。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全球新增发电量的62%。新的可再生能源击败了现有的核能。在智利、墨西哥、摩洛哥、阿联酋和美国,可再生能源拍卖创下了低于30美元/MWh的低价,而2015年美国核电站的平均摊分成本为35.5美元/MWh。
孙晓宁[5](2015)在《从地域开发视角分析日本的核电站建设历史——以福井县为中心》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50年代开始,日本制定了国土综合开发法、全综和新全综作为基轴开发日本列岛。在全国开发热潮下,福井县也进行了地域开发,但结果不如人意。福井县为了摆脱过疏状况,开始着眼于诱致核电站在当地进行选址,尽管县内各地对选址活动的反应不尽相同,也曾出现过反对运动,但最终在县内成功实现了核电站的建设,县的交通得到整备,过疏状况得到改善,地域开发也取得一定成效,可以说日本核电站能够推广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还得归功于地域开发。
冯昭奎[6](2014)在《试论日本的核电技术发展——福岛核事故与日本核电发展路径缺陷》文中指出日本福岛核事故是已有先兆的危机,各种不安全因素日积月累,最终导致了最高级核事故的爆发。从日本核电技术发展历程可见其路径缺陷:美日政府共同制造的"绝对安全"神话促使日本核电事业迅速起步;一味引进存在本质缺陷的美式轻水堆给核电安全埋下隐患;核燃料循环技术自主开发乏善可陈,暴露出日本科技"应用强、基础弱"、"模仿能力强、自主开发弱"的瘸腿特征;基于核电技术军民两用特征,日本发展核电存在"双重动机"。今后日本核电将在"拥核"和"反核"两种力量更加激烈的博弈中艰难前行,但"拥核"仍占主流,右翼势力"拥核武"之心不死。关闭所有核电站的"零核电"不意味着"零风险",还需在处置核电"负遗产"过程中继续与"不安全"因素做斗争。日本核电能否可持续稳步发展,取决于对迄今核电发展战略进行深刻反思并实施真正转型。
郑欢[7](2014)在《中国煤炭产量峰值与煤炭资源可持续利用问题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能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长期稳定的能源供应,是一国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的重要保证。我国是世界上能源消费大国之一,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的加速以及相应的重工业化,对能源的需求也处于一个快速增长的阶段。自20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我国能源开始供不应求,此后能源供应的缺口呈现逐年扩大的趋势。与此同时,能源区域分布不均衡、能源利用率低下等问题也加剧了能源供应的紧张局势,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面临着动力不足的压力。我国的能源主要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水能、风能、核能等,而煤炭作为我国长期依赖的第一能源,在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中具有难以替代的重要作用。多年来,煤炭在我国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中的比重始终保持在70%左右,尽管近年来,随着天然气、风能等相对绿色清洁能源日趋广泛的使用,煤炭生产和消费所占比重有所下降,但是截至2012年,我国煤炭消费量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依然高达68.5%。能源资源禀赋的限制决定了在短期内我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供应和消费格局无法改变。值得注意的是,煤炭资源属于不可再生资源,具有可耗竭性。随着经济增长对煤炭资源的不断消耗,煤炭也将由原先丰富的资源逐渐转变成短缺的资源。另一方面,虽然我国煤炭资源储量相对丰富,但储量的丰富并不意味着就能实现资源的有效供给,我国的煤炭资源供给还受到一系列相关制约因素的影响,如煤炭资源赋存条件、生态环境以及运输条件的约束等,正是由于这些制约因素的存在,我国煤炭产量可能将面临一个所谓的“产量峰值”。若这一问题存在的话,既会阻碍我国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同时也会给我国的能源安全带来威胁。鉴于此,本文综合运用多种学科的理论基础知识,并借鉴现有的研究成果,从煤炭产需两个角度进行思考,对我国煤炭产量峰值以及煤炭资源可持续利用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全文共分为九章,具体研究内容如下:第一章:导论部分。本章主要阐述了论文的选题背景、研究目的和意义,在综述当前国内外关于煤炭产量峰值、煤炭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煤炭需求预测以及煤炭可持续利用等问题的研究现状基础上,提炼出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框架并确定相应的研究方法,最后提出本论文的主要创新点和不足之处。第二章:相关理论基础。本章分别对增长极限理论、化石能源峰值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煤炭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理论、库兹涅茨曲线理论以及生态足迹理论等相关理论基础进行了扩展性的分析和概括。第三章,中国能源与煤炭供需形势研究。本章从总体上分析了中国能源以及煤炭资源的生产和消费状况,并深入分析了中国能源和煤炭资源生产与消费现状与特征。首先对中国能源生产与消费总体形势进行了分析,包括中国能源资源禀赋和特点、能源生产和消费总量、能源供求形势以及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状况;其次,对中国的煤炭生产与消费总体形势进行了分析,包括中国煤炭生产与消费总量、煤炭供求形势、煤炭进出口状况、煤炭运输状况以及煤炭价格状况。第四章:中国能源消费、煤炭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本章首先分析了中国能源消费弹性系数、能源消费强度的历史变化趋势,并通过Johasen协整检验法和Granger因果检验法研究了中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间的协整关系与因果关系,结果发现全社会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间存在稳定的长期均衡关系,在短期内存在由能源消费到经济增长的单向因果关系;接着分析了中国煤炭消费弹性系数、煤炭消费强度的历史变化趋势,在此基础上,对中国煤炭消费与经济增长间的协整关系与因果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全社会煤炭消费与经济增长间存在稳定的长期均衡关系,在短期内存在由煤炭消费到经济增长的单向因果关系。第五章:中国煤炭消费的环境影响研究。本章首先建立了煤炭消费的生态足迹模型对中国煤炭消费的生态可持续性问题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中国煤炭资源使用具有外部负效应,煤炭资源可持续发展的环境承载力约束日益严峻。接着对中国碳排放强度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经济发展水平、煤炭消费强度、能源消费结构、产业结构以及工业结构对中国碳排放强度均有显着影响,其中煤炭消费强度因素具有最为明显的碳减排作用;产业结构、能源消费结构以及工业结构对中国碳排放强度的影响相对较小;经济发展水平与碳排放强度之间存在明显的“倒N型”曲线关系,说明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有助于中国碳减排目标的实现。第六章:中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的煤炭需求中长期预测研究。本章采用库兹涅茨曲线模型的分析方法,建立了面板数据非线性模型对中国煤炭需求进行了中长期预测,结果表明中国煤炭需求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库兹涅茨曲线特征明显,煤炭消费的库兹涅茨“倒U型”曲线假说在我国成立;工业化、城市化进程推动了中国煤炭需求的快速增长。在低、中、高三种不同经济增长情境下,2020年中国煤炭消费总量将达到48亿吨-50亿吨左右。第七章:中国煤炭产量峰值预测研究。本章首先对煤炭产量峰值理论进行了阐述,接着同时采用线性回归模型与Logistic曲线模型对中国煤炭产量峰值进行了预测,结果发现线性回归模型由于存在的固有缺陷,会导致预测值与实际值偏差较大,是不准确的,因此主要采用Logistic曲线模型的预测结果,即在现有资源和技术条件下,中国煤炭产量将在2018年左右达到峰值,峰值产量为49.66亿吨,之后产量将逐渐下降。第八章:中国煤炭可持续利用的实施路径与政策建议。本章认为实现煤炭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需要建立煤炭供求平衡的长效调控机制。这一调控机制包括对国际煤炭市场的调控和对国内煤炭供需总量的调控。对国际煤炭市场的调控包括鼓励进口,充分利用国外煤炭资源和加快走出去的步伐,合理开发国外煤炭资源两个方面。对国内煤炭供需总量的调控主要是从煤炭消费端和供给端两个方面来实现,从煤炭消费端实现对煤炭需求的总量控制,可以分为直接调控和间接调控,直接调控是根据直接确定合理的煤炭消费总量控制目标,控制煤炭需求总量,而间接调控主要就从调整产业结构、改善能源结构以及提高能源利用率等方面入手,减少对煤炭资源的需求;从煤炭供给端实现对煤炭产量的总量控制,通过加大对煤炭生产的宏观调控,提前布局总量控制的各项保障工作,确保控制煤炭生产总量后国内煤炭的有效供给以及满足经济发展合理的煤炭需求。第九章:结论及展望。对论文的主要结论和创新点进行了总结,同时指出了论文进一步研究和努力的方向。本文主要创新点:创新点1:关于煤炭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问题研究目前在我国国内尚未形成一个完整、系统的经济学研究体系。而作为本论文研究对象的煤炭资源在我国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具有非常特殊的双重作用。一方面,本论文肯定了煤炭资源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作用;另一方面,本论文又从生态足迹原理研究了我国煤炭资源生态可持续利用问题,结果发现在1988年到2011年间我国煤炭资源使用的生态承载力明显小于生态足迹,煤炭资源使用具有外部负效应,煤炭资源可持续发展的环境承载力约束日益严峻。创新点2:将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理论引入经济发展与煤炭消费关系的研究领域,并参照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模型原理,建立经济发展与煤炭消费的非线性面板数据的库兹涅茨曲线模型,同时将工业化、城市化作为两个重要控制变量纳入模型中进行综合考虑,并对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我国中长期煤炭需求进行了预测,得到结论我国煤炭消费的库兹涅茨“倒U型”曲线假说在我国成立;工业化、城市化进程推动了煤炭需求的快速增长,在低、中、高三种不同经济增长情境下,2020年我国煤炭消费总量将达到48亿吨-50亿吨左右。采用环境库兹涅茨假说的原理来研究煤炭问题,目前在我国国内还很少。创新点3:中国煤炭产量峰值问题研究。关于煤炭产量峰值的分析国外研究的较多,而国内相关研究较少,本论文通过Logistic曲线增长模型对中国以及山西、陕西和内蒙古三个地区的煤炭产量峰值进行了研究。以中国为例,到2018年,如果依然按照目前的能源消费结构和经济发展速度消耗煤炭的话,随着我国煤炭储量消耗殆尽,我国将面临着完全依赖煤炭进口来满足自身经济发展需求的境地,这一方面对我国的自身发展是一个非常大的约束,另一方面也将对国际煤炭市场造成巨大的压力。煤炭产量峰值预测研究对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以及煤炭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有着重大意义。
王群,耿云玲[8](2012)在《日本福岛核事故分析与思考》文中研究说明回顾日本福岛核事故及其影响,介绍核电站的组成和基本工作原理。在此基础上,分析此次核事故的主要原因,包括地震和海啸造成直接原因和人为因素引起的间接原因,进而提出核能利用和核电站安全方面的一些思考。
孙世强,孙俊芳[9](2012)在《日本核电发展约束、策略选择及对中国的影响——以若狭湾核电站为例》文中指出日本核电具有产生的必要性,但不具备发展的必然性。能源短缺、低碳经济内促核电产生,但随着人们对核电全面认识的深入,针对核电发展的约束条件日渐增多,尤其是巨大的潜在能源替代效应促使其发展失去必然性。客观认识日本核电发展的约束条件,对正确理解其核电政策转换,研判核电大国核电发展动态及中国核电策略选择都具有重要意义。
薛静[10](2012)在《对核电站的安全、选址问题的研究》文中提出核电站像常规发电站一样存在安全问题,必须着重关注核安全问题。核电站也和其他常规发电站一样,可能因设计不当,设备故障,人因失误或其他外来因素造成各种事故。核电站建在什么地点最合适,这不单是建设者们需要反复论证、绞尽脑汁去思考的事情,也是社会公众对核电站安全的关注所在。核电站的选址基本出发点是考虑万一出事故的时候,造成的损失要最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要最小。经过长时间的摸索和实践证明,在满足人烟稀少、物产不丰、远离大城市等条件的同时,建设核电站还得满足工程建设的自然条件,如所选的地点须有大量的水源,用来带走电站排出的余热和提供生活用水;必须有良好的大气扩散条件,使电站排出的带有放射性的气体能容易消散;地质必须稳定和不受其他自然灾害袭击破坏等等。此外,由于产生的电力主要输送到城市,因此又不能离城市太远。核电站要求靠近负荷中心附近而且要尽量远离居民集中区。核电站要关注人口分布的适宜性、土石方量、拆迁量;核电站要优化布置、节约用地和关注占用土地的类别;要采取措施解决温排水和低放废液排放对水体水质、居民饮用和生态的影响;关注洪水、垮坝、河流航运给核电站带来的问题;要注意解决核电大件设备的运输方式和路径选择。核电站要求符合城市总体规划核电站的建设,可以先少后多分批实施,逐步摸索。
二、美浜核电站1号机组今后的运行方针(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美浜核电站1号机组今后的运行方针(论文提纲范文)
(1)J核电公司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 |
1.2.1 研究内容 |
1.2.2 研究方法 |
1.2.3 研究技术路线 |
1.3 相关理论研究及文献综述 |
1.3.1 国外战略管理研究进展 |
1.3.2 国内战略管理研究进展 |
1.3.3 相关文献综述 |
第2章 J核电公司外部环境分析 |
2.1 核电行业的发展形势 |
2.1.1 世界核电行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
2.1.2 国内核电行业发展现状与前景 |
2.2 J核电公司外部宏观环境分析 |
2.2.1 政治和法律环境分析 |
2.2.2 经济环境分析 |
2.2.3 技术环境分析 |
2.2.4 社会文化和生态环境分析 |
2.3 J核电公司外部行业环境分析 |
2.3.1 现有竞争者分析 |
2.3.2 供应商分析 |
2.3.3 购买者分析 |
2.3.4 潜在进入者分析 |
2.3.5 替代品分析 |
第3章 J核电公司内部环境分析 |
3.1 基本情况简介 |
3.2 企业文化分析 |
3.3 人力资源分析 |
3.4 财务状况分析 |
3.5 核心能力分析 |
3.5.1 生产运行能力 |
3.5.2 工程建设能力 |
3.5.3 市场开发能力 |
第4章 J核电公司战略的分析与制定 |
4.1 战略的分析 |
4.1.1 外部因素评价 |
4.1.2 内部因素评价 |
4.1.3 SWOT综合分析 |
4.2 战略的制定 |
4.2.1 使命和愿景 |
4.2.2 发展原则 |
4.2.3 战略目标 |
4.2.4 战略方案 |
第5章 J核电公司战略的实施 |
5.1 战略的政策支持与保障 |
5.2 战略的具体执行措施 |
5.2.1 生产运行管理 |
5.2.2 工程建设管理 |
5.2.3 国内外市场开发 |
5.2.4 行政综合管理 |
5.2.5 安全大监督管理 |
5.2.6 党建引领和保障 |
5.3 推动战略执行的工具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2)“新电改”形势下A核电公司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企业战略研究现状 |
1.3.1 国外企业战略管理研究分析 |
1.3.2 国内企业战略管理研究分析 |
1.3.3 文献评述 |
1.4 研究思路、内容及方法 |
第二章 相关概念和理论介绍 |
2.1 核能发电原理及国家电改政策简述 |
2.1.1 核能发电原理介绍 |
2.1.2 国家电改政策简述 |
2.2 战略相关理论介绍 |
2.2.1 PEST理论介绍 |
2.2.2 波特五力模型介绍 |
2.2.3 SWOT理论介绍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A核电公司内外部环境分析 |
3.1 A核电公司原发展战略分析 |
3.1.1 A核电公司原发展战略介绍 |
3.1.2 A核电公司原发展战略适应性分析 |
3.2 宏观环境分析 |
3.2.1 “新电改”下政治法律环境分析 |
3.2.2 “新常态”下经济环境分析 |
3.2.3 社会文化环境分析 |
3.2.4 技术环境分析 |
3.2.5 宏观环境分析总结 |
3.3 行业环境分析 |
3.3.1 竞争对手分析 |
3.3.2 替代品分析 |
3.3.3 潜在进入者分析 |
3.3.4 供应商议价分析 |
3.3.5 买方议价分析 |
3.3.6 行业环境分析总结 |
3.4 公司内部资源和能力分析 |
3.4.1 内部优势资源和能力分析 |
3.4.2 公司劣势分析 |
3.4.3 公司核心竞争力分析 |
第四章 A核电公司战略组合及定位 |
4.1 SWOT战略组合 |
4.2 国际核电企业的发展战略内容 |
4.3 上级公司的发展战略内容 |
4.4 战略选择和定位 |
4.5 业务战略目标 |
第五章 战略实施举措分析 |
5.1 公司战略管理组织机构分析与修订 |
5.2 重点领域实施目标 |
5.2.1 核心职能战略 |
5.2.2 辅助职能战略 |
5.3 资源保障措施制定 |
5.4 售电公司运营分析 |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A核电公司战略研究展望 |
6.2.1 本文研究的局限性 |
6.2.2 后续可研究方向分析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从地域开发视角分析日本的核电站建设历史——以福井县为中心(论文提纲范文)
一、经济计划与全国地域开发战略 |
二、福井县地域开发的展开 (核电站选址以前) |
1. 福井县的地域开发 |
2. 福井县的自然灾害与过疏的实际情况 |
三、核电的实用化与福井县的核电站建设 |
1. 核电的实用化进程 |
2. 福井县初期的核电站诱致活动 |
3. 福井县的核电站建设情况 |
(6)试论日本的核电技术发展——福岛核事故与日本核电发展路径缺陷(论文提纲范文)
一福岛核事故的主要教训引发关注日本核电安全 |
(一)应该拒绝核电“绝对安全”神话的误导 |
(二)应该认真、谦虚地倾听核电站选址地居民围绕核电安全问题的担心、质疑、争论,并从中吸取核电安全意识的营养,而不是简单地将其视为“阻力” |
(三)必须防止民间企业在核电站建设和运行中为了节约成本而牺牲安全利益 |
(四)应该重视攸关核电安全的核心技术研发和机制建设 |
(五)加强对核电生产安全的监督管理 |
二美日政府共同制造核电“绝对安全”神话,促使日本核电事业迅速起步 |
(一)美日共同打造核电“绝对安全”神话 |
(二)日美共同推进日本核电产业迅速起步 |
三大量引进存在本质缺陷的美式轻水堆,给日本核电安全埋下隐患 |
四核燃料循环技术自主开发乏善可陈,暴露日本科技“应用强、基础弱” |
(一)日本核能产业的技术开发模式 |
(二)日本核燃料循环技术的开发 |
1. 铀浓缩 |
2. 后处理 |
3. 快中子增殖反应堆(快堆) |
4. 高放射性废物处理 |
五日本发展核电技术具有“双重动机”,导致对“敏感”技术投入过多 |
(一)核裂变技术发展的历史渊源 |
(二)战后日本“拥核武”的政治势力及其动机 |
(三)“一心两用”的核电技术发展与日美核技术摩擦 |
六结语:日本核电的发展趋向 |
(7)中国煤炭产量峰值与煤炭资源可持续利用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导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3.1 煤炭产量峰值问题研究 |
1.3.2 煤炭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 |
1.3.3 煤炭需求预测研究 |
1.3.4 煤炭资源可持续利用问题研究 |
1.4 研究方法和内容 |
1.4.1 研究方法 |
1.4.2 研究内容与文章框架 |
1.5 主要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
1.5.1 论文的主要创新点 |
1.5.2 论文的不足之处 |
2. 相关理论基础 |
2.1 增长极限理论 |
2.1.1 增长极限理论提出的背景 |
2.1.2 增长极限理论的主要内容 |
2.1.3 围绕“增长极限论”的争论 |
2.2 化石能源峰值理论 |
2.2.1 化石能源峰值论概述 |
2.2.2 主要化石能源峰值论 |
2.3 煤炭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理论 |
2.3.1 可持续发展理论 |
2.3.2 不可再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
2.3.3 煤炭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理论 |
2.4 库兹涅茨曲线理论 |
2.4.1 收入分配的库兹涅茨曲线理论 |
2.4.2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理论 |
2.5 生态足迹理论 |
2.5.1 生态足迹理论的基本假设 |
2.5.2 生态足迹理论的基本概念及计算公式 |
2.5.3 生态足迹的理论基础 |
2.6 本章小结 |
3. 中国能源与煤炭供需形势研究 |
3.1 中国能源生产与消费总体形势分析 |
3.1.1 中国能源资源禀赋及特点 |
3.1.2 中国能源生产情况 |
3.1.3 中国能源消费情况 |
3.1.4 中国能源供求形势 |
3.1.5 中国能源生产与消费结构 |
3.2 中国煤炭生产与消费总体形势分析 |
3.2.1 中国煤炭生产情况 |
3.2.2 中国煤炭消费情况 |
3.2.3 中国煤炭供求形势 |
3.2.4 中国煤炭进出口状况 |
3.2.5 中国煤炭运输状况 |
3.2.6 中国煤炭价格状况 |
3.3 本章小结 |
4. 中国能源消费、煤炭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 |
4.1 中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分析 |
4.1.1 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关联性分析 |
4.1.2 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协整性与因果关系研究 |
4.2 中国煤炭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分析 |
4.2.1 煤炭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关联性分析 |
4.2.2 煤炭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协整性与因果关系研究 |
4.3 本章小结 |
5. 中国煤炭消费的环境影响研究 |
5.1 中国煤炭资源消费的生态可持续性评价 |
5.1.1 煤炭资源生态足迹计算模型 |
5.1.2 中国煤炭资源生态足迹分析 |
5.2 中国碳排放强度影响因素研究 |
5.2.1 煤炭消费对环境的影响 |
5.2.2 碳排放强度影响因素研究-基于EKC理论的实证分析 |
5.3 本章小结 |
6. 中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的煤炭需求中长期预测研究 |
6.1 基于面板数据模型的人均煤炭消费的实证分析 |
6.1.1 煤炭消费的库兹涅茨曲线模型构建 |
6.1.2 实证结果与分析 |
6.1.3 基于面板数据模型的煤炭需求预测 |
6.2 煤炭需求量增长极限的讨论 |
6.2.1 交通运输的制约 |
6.2.2 水资源的制约 |
6.2.3 大气环境的制约 |
6.2.4 地质灾害的制约 |
6.3 本章小结 |
7. 中国煤炭产量峰值预测研究 |
7.1 煤炭产量峰值概念 |
7.2 煤炭峰值预测模型 |
7.2.1 线性回归模型 |
7.2.2 Logistic增长曲线模型 |
7.3 煤炭峰值的影响因素分析 |
7.3.1 煤炭资源储量因素 |
7.3.2 相关政策因素 |
7.4 本章小结 |
8. 中国煤炭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实施路径与政策建议 |
8.1 对国际煤炭市场的调控 |
8.1.1 利用国际煤炭资源调节国内煤炭供求的可能性 |
8.1.2 加强国际煤炭市场调控的具体措施及建议 |
8.2 对国内煤炭产需总量的调控 |
8.2.1 从消费端对煤炭需求实行总量控制 |
8.2.2 从供给端对煤炭产量实行总量控制 |
8.3 本章小结 |
9. 结论及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读期间研究成果目录 |
(8)日本福岛核事故分析与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一、福岛核事故回顾 |
二、核电站系统结构和工作原理 |
三、核电站设置的安全屏障 |
四、福岛核事故主要原因 |
五、启示和思考 |
六、结束语 |
(9)日本核电发展约束、策略选择及对中国的影响——以若狭湾核电站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掣肘日本核电发展的约束 |
(一) 经济效应约束 |
(二) 环境效应约束 |
(三) 伦理效应约束 |
(四) 规制约束效应淡化 |
(五) 政治效应约束 |
二、日本核电发展的策略选择 |
(一) 替代战略一直是日本电力发展的纵向动态发展战略 |
(二) 节能战略是提升电力效率的永恒战略 |
三、对中国核电发展的启示 |
1.要重新审视核电支撑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
2.调整中国能源发展战略。 |
3.利用“压缩过程”效应破解中国电力紧缺矛盾和环保压力。 |
4.构建节能制度、技术、监测、实践落实于一体的节能体系。 |
(10)对核电站的安全、选址问题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1.2 研究对象和内容 |
1.3 研究方法和论文框架 |
1.3.1 研究方法 |
1.3.2 论文框架 |
第二章 核电的发展 |
2.1 世界核电发展的概况 |
2.2 中国核电发展概况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核电站的安全防护 |
3.1 核电事故 |
3.2 核安全事故危害何在 |
3.3 核电的安全防护 |
3.3.1 站区外分区保护 |
3.3.2 站区内分区保护 |
3.3.3 建筑的外围护保护 |
3.4 人为的应急准备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核电选址关注的问题 |
4.1 影响内陆核电选址的因素 |
4.2 内陆核电站址和滨海站址的差别 |
4.3 核电选址的工作过程 |
4.4 核电选址关于环境影响的问题 |
4.4.1 人口分布 |
4.4.2 外部人为事件 |
4.4.3 大气弥散条件 |
4.4.4 水体弥散条件 |
4.4.5 放射性源项 |
4.4.6 核事故应急响应 |
4.5 核电站选址关于交通运输的要求 |
4.5.1 超重、超限件的运输方式 |
4.5.2 应急计划的实施 |
4.5.3 核燃料、乏燃料和固体废物的运输 |
4.5.4 核燃料组件的供应和运输 |
4.5.5 乏燃料及核废物的处理和运输 |
4.5.6 放射性废物的贮存和运输 |
4.5.7 工程费用和运输费用 |
4.5.8 交通运输考虑的因素 |
4.5.9 核电站的运输特点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核电站与城市的关系 |
5.1 国外核电站 |
5.2 国内核电站 |
5.2.1 沿海站址 |
5.2.2 内陆站址 |
5.3 核电站与城市的关系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核电站对城市规划的影响 |
6.1 一般原则 |
6.2 环境问题 |
6.3 观念问题 |
6.4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我国核电建设的思考 |
7.1 正确选址是确保核电安全的第一关 |
7.2 提高工艺、设备等方面的质量是确保核电安全的关键 |
7.3 加强站址开发中的协调和管理 |
7.4 核电站工程造价 |
7.5 本章小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美浜核电站1号机组今后的运行方针(论文参考文献)
- [1]J核电公司发展战略研究[D]. 胡小定.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20(08)
- [2]“新电改”形势下A核电公司发展战略研究[D]. 吴志华.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18(02)
- [3]后福岛时代日本核能产业国家战略研究[A]. 周杰. 全球核能产业发展报告(2017), 2017
- [4]2017世界核能产业现状报告[A]. 迈克·施耐德,安东尼·福罗格特,大卫·弗里曼,朱莉·哈斯曼,松田忠雄,拉玛纳,胡安·卡米洛·罗德里格斯,安德烈亚斯·鲁丁格,阿格尼丝·斯蒂安,宋梅,郭鹏超,常力月,郝旭光,朱亚旭,刘启源,历颖超,孙兴恒,张碧凝,王焱. 全球核能产业发展报告(2017), 2017
- [5]从地域开发视角分析日本的核电站建设历史——以福井县为中心[J]. 孙晓宁. 黑龙江史志, 2015(07)
- [6]试论日本的核电技术发展——福岛核事故与日本核电发展路径缺陷[J]. 冯昭奎. 日本学刊, 2014(04)
- [7]中国煤炭产量峰值与煤炭资源可持续利用问题研究[D]. 郑欢. 西南财经大学, 2014(12)
- [8]日本福岛核事故分析与思考[J]. 王群,耿云玲. 国防科技, 2012(06)
- [9]日本核电发展约束、策略选择及对中国的影响——以若狭湾核电站为例[J]. 孙世强,孙俊芳. 现代日本经济, 2012(04)
- [10]对核电站的安全、选址问题的研究[D]. 薛静. 华南理工大学, 2012(01)
标签:核电论文; 中国的能源状况与政策论文; 能源消费论文; 核能发电论文; 煤炭能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