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隐喻意象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意象,生态,文学批评,文化,伤怀,诗经,英语。
隐喻意象论文文献综述
黄远振,兰春寿[1](2019)在《英语读思言的隐喻意象与教学互见》一文中研究指出英语读写教学的读思言指的是阅读、思维和书写。隐喻思维把阅读比作进食、思维比作运动、书写比作转换。读思言的隐喻意象阐释了阅读原则、思维策略、书写方法的学理依据。教学互见,即让学生的学对教师可见、让教师的教对学生可见。读思言教学流程包括读的互见、思的互见、言的互见;教学互见过程就是师生相互学习、互惠共生的过程。(本文来源于《福建基础教育研究》期刊2019年11期)
朱金贵[2](2018)在《浅析“心为实物”的隐喻意象》一文中研究指出隐喻是语言的基本特征。隐喻研究的重大意义在于它能够揭示语言与思维之间的关系[1]。隐喻意义来源于人类的身体经验和社会经验[2]。隐喻是人类认知世界和自身行为的一种基本模式,人类的概念始于对自身的认知。本文根据莱考夫和约翰逊的概念隐喻理论,对"心为实物"的隐喻意象,通过起源域为"心",目标域分别为"物"和"人"的映射语言实例进行简单的认知分析,即从"心"的外观形状、位置地位、容器属性、唯一存在、客体属性、轻重软硬、冷热特征、颜色特征等意象映射,探讨"心"在汉、英语言中的隐喻表达方式,揭示隐喻认知主体的认知过程与规律。(本文来源于《信阳农林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覃芳芳,陈述军[3](2018)在《《诗经》植物隐喻意象英译的难点及解决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华典籍英译中意象的转换,历来是翻译的重点与难点。以《诗经》为例,其中存在大量具有隐喻意义的植物意象,增添了诗歌的生动性和艺术性。植物隐喻意象翻译的优劣与《诗经》翻译的整体质量和艺术效果息息相关。植物隐喻意象的抽象性与复杂性对于译者而言具有较大的挑战性,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课题。基于伽达默尔的阐释学理论,以理雅各和汪榕培的两个《诗经》英译本为个案研究对象,通过比较两名译者处理植物隐喻意象的翻译策略,指出在翻译中华典籍中的意象时,由于语内和语际差异造成了理解的难点,译者有必要在考证的基础上,用深度翻译方法再现原作的隐喻意义和审美价值,实现视域融合。(本文来源于《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5期)
宁波,刘顺,何琳[4](2017)在《中国古代鱼文化的隐喻意象与历史演化》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中国古代文化中,鱼文化具有丰富的隐喻意象,其历史演化亦折射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轨迹。通过文本分析法、图案比较法和符号互动论,本文抽提出鱼文化的主要隐喻意象,即鱼喻女性、鱼喻男性到鱼鸟呈祥。经过对这些隐喻意象的分析,推论中国鱼文化的演化大致经历3个时期,即生殖崇拜期、脱神寓瑞期到寻常泛化期。本文认为鱼文化的历史演化轨迹,也从一个方面体现了中国众多动植物文化的历史发展轨迹,即这些动植物崇拜大都经历了由性而神、由神而瑞、由瑞而俗3个时期。(本文来源于《中国渔业经济》期刊2017年04期)
张文琳[5](2017)在《概念整合理论视角下《桃花源记》隐喻意象英译策略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中国古诗词中,意象是作者融入感情和思想后反映身处时代社会状态和人文情怀的产物,其内容丰富,意义深刻。以福柯尼耶和特纳为代表的认知学家提出的概念整合理论为意义构建理论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这个理论阐释了《桃花源记》英译本中的意义建构、意象再现和空间建构,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深刻剖析诗词所隐含的深层含义及英译策略。(本文来源于《文教资料》期刊2017年19期)
付琬珊[6](2017)在《浅析波德莱尔《恶之花》中隐喻意象的契合》一文中研究指出波德莱尔在其代表作诗集《恶之花》中描写了穷苦人、老人、妓女、吸血鬼、死尸等这些毫无诗意,甚至是庸俗、病态的主题。作者执着于描写这赤裸裸的丑恶,意在从中挖掘出特殊的美。本文试图从《恶之花》中的女人、死亡和城市这叁个隐喻意象中,找到它们之间的相辅相成的关系,一种统一和契合。(本文来源于《北方文学》期刊2017年08期)
曹海月[7](2016)在《论《古诗十九首》的隐喻意象群》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于《古诗十九首》,大部分研究学者都是从文学和艺术的角度进行品评和解读,本文试图运用认知语言学中的隐喻理论,来给《古诗十九首》的隐喻意象加以分类,并立足于文本来分析其中有代表性的诗篇。(本文来源于《北方文学》期刊2016年23期)
宁波,刘顺[8](2016)在《中国古代鱼文化的隐喻意象与历史演化》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中国古代文化中,鱼文化具有丰富的隐喻意象,其历史演化亦折射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轨迹。从鱼喻女性、鱼喻男性到鱼鸟呈祥等主要隐喻,可以管窥鱼文化经历了生殖崇拜期、脱神寓瑞期到寻常泛化期。这一历史演化轨迹,也从一个方面体现了中国众多文化的历史发展轨迹。(本文来源于《2016中国渔业经济专家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6-09-19)
李思颖[9](2016)在《苍凉背后的火光——迟子建散文中的隐喻意象赏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中国当代文坛中最具影响力的散文家之一,迟子建的作品以清新丰润的文风笔触,细腻温婉的情感述求准确还原了生活中的自然和本真。在其作品唯美的艺术形式背后,是真挚醇厚的人类理想精神的彰显,也是哀愁博大的艺术气质的流淌。而这一切主要是通过其散文作品中丰富的隐喻意象得以抒发和彰扬。在她的散文作品中,有两类隐喻意象最为突出,一是生命体喻象,二是气象喻象。通过对她作品的分析可见,生命体隐喻主要体现了人文关怀与伤怀之美,而气象隐喻主要体现了天人合一观和人性温暖。(本文来源于《北方文学》期刊2016年11期)
邓杰[10](2016)在《论《魔戒》和《霍比特人》的生态隐喻意象》一文中研究指出托尔金的小说《魔戒》和《霍比特人》自出版问世以来,在西方文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小说描述了一个神话般的中洲世界,其中生活着人类,他们是精灵、矮人和霍比特人以及其他种族,每个种族都有着自己独特的语言体系和社会生活组织方式。这些种族的很多生存法则和行为特点与我们人类无异。可以说,托尔金给我们建构了一个类似于人类社会的平行世界,这个平行世界反映了托尔金对人类自身社会的思考和预见。对托尔金作品的深入研究能给我们带来关于现代社会人类社会和生态环境关系的新的认识。(本文来源于《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6年03期)
隐喻意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隐喻是语言的基本特征。隐喻研究的重大意义在于它能够揭示语言与思维之间的关系[1]。隐喻意义来源于人类的身体经验和社会经验[2]。隐喻是人类认知世界和自身行为的一种基本模式,人类的概念始于对自身的认知。本文根据莱考夫和约翰逊的概念隐喻理论,对"心为实物"的隐喻意象,通过起源域为"心",目标域分别为"物"和"人"的映射语言实例进行简单的认知分析,即从"心"的外观形状、位置地位、容器属性、唯一存在、客体属性、轻重软硬、冷热特征、颜色特征等意象映射,探讨"心"在汉、英语言中的隐喻表达方式,揭示隐喻认知主体的认知过程与规律。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隐喻意象论文参考文献
[1].黄远振,兰春寿.英语读思言的隐喻意象与教学互见[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
[2].朱金贵.浅析“心为实物”的隐喻意象[J].信阳农林学院学报.2018
[3].覃芳芳,陈述军.《诗经》植物隐喻意象英译的难点及解决策略[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
[4].宁波,刘顺,何琳.中国古代鱼文化的隐喻意象与历史演化[J].中国渔业经济.2017
[5].张文琳.概念整合理论视角下《桃花源记》隐喻意象英译策略探析[J].文教资料.2017
[6].付琬珊.浅析波德莱尔《恶之花》中隐喻意象的契合[J].北方文学.2017
[7].曹海月.论《古诗十九首》的隐喻意象群[J].北方文学.2016
[8].宁波,刘顺.中国古代鱼文化的隐喻意象与历史演化[C].2016中国渔业经济专家研讨会论文集.2016
[9].李思颖.苍凉背后的火光——迟子建散文中的隐喻意象赏析[J].北方文学.2016
[10].邓杰.论《魔戒》和《霍比特人》的生态隐喻意象[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