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无功补偿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电网,低压,负荷,充电站,装置,线路,晶闸管。
无功补偿论文文献综述
杨佳能,吴晓[1](2019)在《电动汽车充电站中谐波及无功电流动态补偿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新能源汽车在社会上的逐渐普及,电动车辆的充电需求也在日益增加,电动汽车充电站的谐波及无功补偿问题便成为了热点。有源电力滤波器(APF)作为一种具有动态补偿能力的电力电子设备,在大型公共充电站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现介绍一种采用单相谐波检测方法的有源电力滤波器,对于电动汽车充电站建设运营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机电信息》期刊2019年36期)
陈欣晖,谢伟伦[2](2019)在《同步无功功率注入的电压暂降补偿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电压暂降问题,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同步无功功率注入的统一电能质量调节器(UPQC)补偿策略(UPQC-SRI)。在考虑UPQC载流优化配置的前提下,确定了补偿电压的注入角。该补偿策略还考虑了UPQC的载流限制,得到了UPQC-SRI的零有功注入区域(UPQC-SRI区域)。在超出UPQC-SRI区域的条件下,采用该策略确定并联电流的极限值。最后在PSCAD/EMTDC平台上对所提出的策略和相应的算法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文中提出的UPQC-SRI策略对感性负载的电压暂降补偿比传统策略具有更强的持久性。(本文来源于《信息技术》期刊2019年12期)
孙梅[3](2019)在《无功补偿技术在低压电网中的应用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无功补偿技术在电力供电系统中处于不可缺少的位置,不仅可以很好的提升供电系统电网的功率参数,还可以有效降低电力变压器及输送线路的消耗。该装置的使用还能有效提高供电的效率,改善当前供电的环境。通过对无功补偿技术在低压电网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和探讨,希望可以有效改善当前无功补偿技术的现状问题,推动该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以便创造更好的发展前景。(本文来源于《农机使用与维修》期刊2019年12期)
杨婧婧,刘洪顺,何东欣,刘兴华,杨超[4](2019)在《特高压混合无功补偿对单相接地故障开断特性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配备有混合无功补偿的特高压输电线路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情况,分析了特高压混合无功补偿对单相接地故障开断特性的影响。参考晋东南—南阳—荆门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的参数,简化了特高压输电线路单相接地故障的等效模型。采用等值集中参数电路的方法,推导出影响单相接地故障开断特性的计算公式,从而给出描述开断特性相关参数与混合无功补偿之间严格的数学表达式。基于这些理论公式,并与有关的仿真结果进行比较,得到混合无功补偿对发生单相接地故障线路的开断特性的影响,验证了分析方法的有效性。研究结果可为混合无功补偿在特高压输电工程中的应用提供分析和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电机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23期)
罗志丰,叶钊[5](2019)在《基于制茶类工业负荷下的串联无功补偿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制茶配电线路,利用串联补偿提高线路输送效率,减小线路损耗,提高送端功率因数;缓解电压突变梯度,当串补下游线路的负荷发生了大幅度变化时(如大容量电动机启停),补偿的电压能够随之变化。针对制茶类配电线路,线路运行中除低电压问题外还往往存在制茶设备启动时对于电网的冲击、部分制茶设备启动导致发生线路谐振等问题。以往解决低电压问题的主要措施是使用调压器、并联补偿装置,或对配电线路实施改(本文来源于《电子世界》期刊2019年22期)
张晟昊,齐丹丹[6](2019)在《浅谈供配电系统中无功补偿的意义及工程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分析用电单位供配电系统中无功补偿的目的、无功补偿的原理。通过工程设计案例介绍了无功功率补偿量的计算,以及无功补偿柜内各元件的功能。(本文来源于《上海节能》期刊2019年11期)
刘汉文[7](2019)在《海上油田微电网动态无功补偿器控制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针对海上油田微电网中单机容量较大的电动机启动时引起母线电压急剧下降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静止无功发生器的动态无功控制策略,以快速响应电机启动过程中大量的无功需求,并通过仿真和对比分析验证了该控制策略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石化技术》期刊2019年11期)
金杰,周灵江,王林挺,陈鑫[8](2019)在《一种低压无功补偿主电路与触发控制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低压系统无功补偿多采用晶闸管投切电容器(TSC),文章对TSC装置的投切过程进行了分析,指出应采用晶闸管电压过零点与电源峰值点相结合的方式进行TSC投入控制。对叁相TSC的电路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一种采用叁晶闸管元件的简化TSC方案,并给出了其触发控制方法。该方案接线简单,控制方便,可适用对称补偿的应用场所。(本文来源于《电工技术》期刊2019年22期)
潘莞奴[9](2019)在《电力系统无功补偿的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电网用电负荷规模需求不断扩大,大量低消耗功率因数输电负荷陆续接入智能电网,无功优化与无功补偿之间的问题充分显现。为实现电网的安全运行,电网迫切需要无功补偿来平衡负荷无功。对此,本文通过对无功优化的概述分析,详细综述了无功补偿的发展应用。(本文来源于《科技视界》期刊2019年33期)
潘国能[10](2019)在《电力系统无功补偿点及其补偿容量的确定》一文中研究指出电网运行中,电力系统无功补偿点和补偿容量的确定,要求电力技术人员具备较高的专业能力。基于此,首先阐述无功补偿的含义,分析电力系统无功补偿点和补偿容量,探究无功补偿技术的运用。(本文来源于《设备管理与维修》期刊2019年22期)
无功补偿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电压暂降问题,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同步无功功率注入的统一电能质量调节器(UPQC)补偿策略(UPQC-SRI)。在考虑UPQC载流优化配置的前提下,确定了补偿电压的注入角。该补偿策略还考虑了UPQC的载流限制,得到了UPQC-SRI的零有功注入区域(UPQC-SRI区域)。在超出UPQC-SRI区域的条件下,采用该策略确定并联电流的极限值。最后在PSCAD/EMTDC平台上对所提出的策略和相应的算法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文中提出的UPQC-SRI策略对感性负载的电压暂降补偿比传统策略具有更强的持久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无功补偿论文参考文献
[1].杨佳能,吴晓.电动汽车充电站中谐波及无功电流动态补偿研究[J].机电信息.2019
[2].陈欣晖,谢伟伦.同步无功功率注入的电压暂降补偿策略[J].信息技术.2019
[3].孙梅.无功补偿技术在低压电网中的应用探讨[J].农机使用与维修.2019
[4].杨婧婧,刘洪顺,何东欣,刘兴华,杨超.特高压混合无功补偿对单相接地故障开断特性的影响研究[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9
[5].罗志丰,叶钊.基于制茶类工业负荷下的串联无功补偿研究[J].电子世界.2019
[6].张晟昊,齐丹丹.浅谈供配电系统中无功补偿的意义及工程设计[J].上海节能.2019
[7].刘汉文.海上油田微电网动态无功补偿器控制策略[J].石化技术.2019
[8].金杰,周灵江,王林挺,陈鑫.一种低压无功补偿主电路与触发控制方法[J].电工技术.2019
[9].潘莞奴.电力系统无功补偿的综述[J].科技视界.2019
[10].潘国能.电力系统无功补偿点及其补偿容量的确定[J].设备管理与维修.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