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配倾向论文-陈青松

组配倾向论文-陈青松

导读:本文包含了组配倾向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前”,“原”,指人名词,对比变化性

组配倾向论文文献综述

陈青松[1](2011)在《“前”和“原”与指人名词组配的选择倾向》一文中研究指出"前/原+指人名词"结构中"前"和"原"的使用具有一定的选择差异,"原"倾向于表示特定对象的身份更替,而"前"则倾向于表示特定职位的对象更替,并且在对比变化模式、句法位置、语篇类型上二者呈现一定的选择倾向。(本文来源于《语言研究》期刊2011年03期)

李军征[2](2009)在《汉语动名述宾组配(1+2)的整合度高低及其熟语化倾向》一文中研究指出现代汉语述宾叁字组是指汉语中叁个音节的语音段落,以1+2的形式组合在一起,其内部结构关系为述宾,而外部整体功能却不一定就是动词性的,这完全取决于整合度的高低。近20年的研究成果对述宾叁字组达成了一个共识:确认1+2(动名述宾)为自由短语的优选形式。但事实证明1+2(动名述宾)内部并不是同质的,在句法语义上表现出从松散到凝固的渐变序列,具有明显的熟语化倾向(通常称为”惯用语”)。我们在前贤研究的前提下,运用新的理论方法对述宾叁字组的界定和层级分类标准提出了自己的意见,从词典中挑选出符合条件的词例,在这个基础上作了较为详细的穷尽的描写,并尝试用同类句法标志来区分鉴定述宾叁字组内部成员的整合度高低。文章共有五个部分:第一章介绍了前贤对述宾叁字组的研究状况,并提出了本文的研究思路、方法以及研究范围。第二章首先对概念整合理论及其在语言中的应用作了简单的介绍;其次探讨了概念整合是具有层级性的;研究发现在现代汉语述宾叁字组中的整合度高低可以分为四个等级:A级(低整合度),B级(次低整合度),C级(次高整合度),D级(高整合度)。第叁章先对助词“的”的研究作简要的回顾;其次认为功能标记“的”在语法功能上是具有同一性的,即确立某个认知域的某类成员。因此我们就选取“的””作为述宾叁字组在句法形式上的主要鉴别依据,来论证各类述宾叁字组整合度有高低级层级分布。第四章就述宾叁字组中的A级(低整合度),B级(次低整合度),C级(次高整合度),D级(高整合度)进行了语义类型的研究,探讨述宾之间不同的语义关系和特征;同时选取功能标记“的”作为统一的句法表示来鉴别述宾叁字组的整合度高低,有效地揭示出不同等级的叁字组在句法形式上的特征。第五章对本论文所做出的结论进行总结归纳,并对一些相关问题做出必要的说明。(本文来源于《上海师范大学》期刊2009-03-01)

组配倾向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现代汉语述宾叁字组是指汉语中叁个音节的语音段落,以1+2的形式组合在一起,其内部结构关系为述宾,而外部整体功能却不一定就是动词性的,这完全取决于整合度的高低。近20年的研究成果对述宾叁字组达成了一个共识:确认1+2(动名述宾)为自由短语的优选形式。但事实证明1+2(动名述宾)内部并不是同质的,在句法语义上表现出从松散到凝固的渐变序列,具有明显的熟语化倾向(通常称为”惯用语”)。我们在前贤研究的前提下,运用新的理论方法对述宾叁字组的界定和层级分类标准提出了自己的意见,从词典中挑选出符合条件的词例,在这个基础上作了较为详细的穷尽的描写,并尝试用同类句法标志来区分鉴定述宾叁字组内部成员的整合度高低。文章共有五个部分:第一章介绍了前贤对述宾叁字组的研究状况,并提出了本文的研究思路、方法以及研究范围。第二章首先对概念整合理论及其在语言中的应用作了简单的介绍;其次探讨了概念整合是具有层级性的;研究发现在现代汉语述宾叁字组中的整合度高低可以分为四个等级:A级(低整合度),B级(次低整合度),C级(次高整合度),D级(高整合度)。第叁章先对助词“的”的研究作简要的回顾;其次认为功能标记“的”在语法功能上是具有同一性的,即确立某个认知域的某类成员。因此我们就选取“的””作为述宾叁字组在句法形式上的主要鉴别依据,来论证各类述宾叁字组整合度有高低级层级分布。第四章就述宾叁字组中的A级(低整合度),B级(次低整合度),C级(次高整合度),D级(高整合度)进行了语义类型的研究,探讨述宾之间不同的语义关系和特征;同时选取功能标记“的”作为统一的句法表示来鉴别述宾叁字组的整合度高低,有效地揭示出不同等级的叁字组在句法形式上的特征。第五章对本论文所做出的结论进行总结归纳,并对一些相关问题做出必要的说明。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组配倾向论文参考文献

[1].陈青松.“前”和“原”与指人名词组配的选择倾向[J].语言研究.2011

[2].李军征.汉语动名述宾组配(1+2)的整合度高低及其熟语化倾向[D].上海师范大学.2009

标签:;  ;  ;  ;  

组配倾向论文-陈青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