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人类中心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人类,中心,俄语,语言,道教,儒家,言语。
人类中心论论文文献综述写法
陈霞[1](2018)在《“天地之为法 万物兴衰反随人故”》一文中研究指出生态学的研究告诉我们,没有一种生物可以完全独立生存,所有生物都会受到周围环境和其他生物的影响。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同样也摆脱不了自然界及其必然性。道教对此非常明确。首先,人要仰赖自然界以生存。《太平经》说:“人皆得饮食,仰天元气,使得喘息。”虽然人类在不同(本文来源于《中国社会科学报》期刊2018-02-13)
肖楠楠[2](2018)在《非人类中心论作为生态德育价值观的合理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教育实践中,生态德育的效果并不明显,从价值观层面来看,其根本原因在于根深蒂固的人类中心论观念的影响。提升生态德育的效果,需要进行价值观的转换,即超越人类中心论,走向非人类中心论。从外在和内在条件对非人类中心论作为生态德育价值观的合理性进行分析表明,外在条件包括社会发展的阶段性、哲学基础和工具理性的批判,社会发展的阶段性趋向和对工具理性的批判提供了现实的基础,天人合一、我与你的哲学思想为其注入了思想之源;内在条件包括道德关系和个体德性,人与自然之间道德关系的构成从关系之维说明了从道德层面促进人类走出生态危机的可行性,道德境界论从个体德性之维说明了人与自然之间道德关系落实的可行性。(本文来源于《教育理论与实践》期刊2018年04期)
李洪儒[3](2018)在《论语言的人类中心论与言语的自我中心性》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结构主义语言层级观为理论背景,以俄语相关现象为分析对象,证实语言人类中心论和言语自我中心性。在此基础上,分析俄语各层级语言人类中心论和言语自我中心性的表达方式和特点。研究发现:第一,语言人类中心论和言语自我中心性以主观意义为存在方式;第二,主观意义就是人在相应语言现象中的存在方式;第叁,研究主观意义是整合语言学与语言哲学的理想着力点。(本文来源于《外语学刊》期刊2018年01期)
白奚[4](2015)在《论儒家的道义型的人类中心论——从刘文英先生对儒家生态伦理观的研究说起》一文中研究指出刘文英先生是国内最早研究儒家生态伦理思想的学者之一。他认为儒家生态伦理思想的精华主要蕴涵在"参赞化育"这一命题中,并集中进行了两点阐释,其一是人类参赞化育的前提以及人类何以能够参赞化育,其二是人类以何种方式参赞化育。刘文英先生将儒家生态伦理思想概括为"泛仁论的生态伦理",认为儒家主张人类以道德自觉的方式来参赞天地自然万物的化育,在人与自然界之间建立一种具有道德情感的和谐关系,并由此承担起参赞自然万物的生长发育的责任和义务。虽然刘文英先生不同意将儒家的生态伦理思想归结为人类中心论,但在笔者看来,人类中心论也可以有不同的类型和内涵,其所导致的结果是完全相反的,西方传统的人类中心论是以人类的利益为中心,只能导致人类对自然的征服和主宰,而儒家式的人类中心论,则是以人类的道义为中心,其结果是人类对自然万物承担起责任义务和付出道德关怀。刘文英先生所概括的"泛仁论的生态伦理"思想,事实上就是另一种类型的人类中心论,我们可以将其称之为"道义型"的人类中心论。(本文来源于《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5年03期)
刘梓昂[5](2015)在《俄语动词与自然现象名词搭配的隐喻及人类中心论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从认知语言学和隐喻及动词隐喻入手,对与俄语动词与自然现象名词搭配的隐喻以及人类中心论进行对比研究。这对于认知和运用俄语动词与自然现象的搭配的隐喻、更加深入的研究人类在隐喻中发挥的作用和俄语动词的隐喻的运用有一定的借鉴作用。(本文来源于《读书文摘》期刊2015年06期)
陈霞[6](2015)在《人者,乃理万物之长——论道家弱化的人类中心论》一文中研究指出道家弱化的人类中心论克服了强人类中心主义式的妄自尊大的偏狭,拓宽了人类道德的关怀视野,也弥补了非人类中心主义对人的主体性的贬损,强调人在维护生态平衡中的责无旁贷的义务。与非人类中心主义不同的是,它认为人对自然不仅不是负价值,而且还能使自然生命成为自觉的高级生命形态,给人赋予了重大的环境责任。(本文来源于《商丘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5年02期)
陈晓慧[7](2013)在《人类中心论视角下的词汇语义组研究——以按照特征表示人的俄语称名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语言中的人"是人类中心论视角下语言学的关注焦点之一。称名反映和记录了人们对世界和自己的看法。本文试图对一组按照特征表示人的俄语称名的构成及意义进行分析,旨在得出俄罗斯民族意识中关于人的特征的构成及其重要性等级的若干结论。(本文来源于《中国俄语教学》期刊2013年04期)
赵爱国[8](2013)在《当代俄罗斯语言学研究中的人类中心论范式》一文中研究指出学界公认,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俄罗斯语言学研究已进入人类中心论范式。该范式变结构主义语言学的语言客体论为以"说话的人"为核心要素的语言主体论,从而引发语言学在研究对象、内容、方法等方面的一系列转变。对该范式的语言学理论进行梳理和研究,不仅有助于准确把握当代语言学发展的脉搏,更可为我国的汉语研究提供借鉴。(本文来源于《中国俄语教学》期刊2013年04期)
王玉庆[9](2013)在《人类中心论无法放弃》一文中研究指出现在我们搞环保的,或者提倡生态文明,或者讲人和自然和谐,大部分都是反对人类中心主义的。但是我看到一本书,是社会学家郑也夫的《神似祖先》,书中对人类中心主义提了几个问题,我觉得非常好。大家常说,在人类崛起之前大自然是非常和谐的,只是因为人类崛起,特别是工业化以来破坏了大自然,才破坏了这种和谐。过去大自然是有调节能力的,长久处在一种平衡状态。但郑也夫对此质疑道,地球历史上的5次生物大绝灭恰恰证明自然界是斗争、平衡,再斗争、再平衡的过程,平衡的时间是短暂的,大量的时间是(本文来源于《环境与生活》期刊2013年11期)
刘云超[10](2013)在《再谈儒家哲学没有人类中心论》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有很多学者认为儒家哲学也是人类中心论,其根据主要有叁个:一是儒家强调人的尊贵;二是儒家仁爱万物出自人类自身道德完善的需要;叁是儒家主张差等之爱。实际上,这叁点都不能成为儒家哲学是人类中心论的根据。儒家的生态智慧在价值取向和道德实践两个层面上都实现了对人类中心论和非人类中心主义二者的超越,是中国乃至世界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理论资源。(本文来源于《孔子研究》期刊2013年04期)
人类中心论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教育实践中,生态德育的效果并不明显,从价值观层面来看,其根本原因在于根深蒂固的人类中心论观念的影响。提升生态德育的效果,需要进行价值观的转换,即超越人类中心论,走向非人类中心论。从外在和内在条件对非人类中心论作为生态德育价值观的合理性进行分析表明,外在条件包括社会发展的阶段性、哲学基础和工具理性的批判,社会发展的阶段性趋向和对工具理性的批判提供了现实的基础,天人合一、我与你的哲学思想为其注入了思想之源;内在条件包括道德关系和个体德性,人与自然之间道德关系的构成从关系之维说明了从道德层面促进人类走出生态危机的可行性,道德境界论从个体德性之维说明了人与自然之间道德关系落实的可行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人类中心论论文参考文献
[1].陈霞.“天地之为法万物兴衰反随人故”[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8
[2].肖楠楠.非人类中心论作为生态德育价值观的合理性分析[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8
[3].李洪儒.论语言的人类中心论与言语的自我中心性[J].外语学刊.2018
[4].白奚.论儒家的道义型的人类中心论——从刘文英先生对儒家生态伦理观的研究说起[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
[5].刘梓昂.俄语动词与自然现象名词搭配的隐喻及人类中心论探究[J].读书文摘.2015
[6].陈霞.人者,乃理万物之长——论道家弱化的人类中心论[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15
[7].陈晓慧.人类中心论视角下的词汇语义组研究——以按照特征表示人的俄语称名为例[J].中国俄语教学.2013
[8].赵爱国.当代俄罗斯语言学研究中的人类中心论范式[J].中国俄语教学.2013
[9].王玉庆.人类中心论无法放弃[J].环境与生活.2013
[10].刘云超.再谈儒家哲学没有人类中心论[J].孔子研究.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