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行为体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国家,全球,多维,利益,体系,海外,政治。
行为体论文文献综述
刘晓凤,葛岳静,胡伟,黄宇,马腾[1](2019)在《非国家行为体的地缘政治空间影响及实现路径》一文中研究指出全球治理背景下,国家仍是国际社会最重要行为体,但非国家行为体作为重要的国际活动参与者也逐渐成为不可忽视的力量。在地理学框架中深入探讨非国家行为体的地缘政治角色,可以更加系统地理解"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多元地缘关系。论文依据地理学尺度思想梳理了非国家行为体的概念和分类,并归纳其地缘政治空间影响及实现途径,以期在理论上完善对地缘政治主体的研究,搭建非国家行为体的地缘政治认识框架,实践上指导中国"一带一路"等对外合作的开展。主要结论包括:①非国家行为体没有动摇国家主权的决定性地位,但在世界政治中仍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一是作为国家力量的拓展,二是对传统的国家边界、主权有空间上的突破;②在国际事务上,非国家行为体与国家的互动及相关行为对国际安全、制度、认知和权力空间既产生了积极作用,也造成了一定损害和威胁;③非国家行为体通过参与和维护全球治理,塑造地缘政治想象与认同,以及调节和重塑地缘政治空间边界叁种方式实现地缘政治影响。因此,为更好地服务"一带一路"建设,需要从不同角度分析非国家行为体的影响,通过与之加强对话、开展合作,合理管理、警惕部分非国家行为体的威胁以及培育鼓励中国的非国家行为体等多种方式应对其潜在影响。(本文来源于《地理科学进展》期刊2019年11期)
马琳,邱五七,张昊翔,郑英[2](2019)在《“一带一路”卫生领域倡议下健康城市多元行为体治理经验与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卫生健康是"一带一路"倡议下"五通"的基础。健康城市是"健康中国"建设发展的重要抓手,也是提高"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卫生健康水平的重要抓手。此文选取江苏省苏州市、上海市(嘉定区)和北京市(东城区)运用治理理论要素分析健康城市建设多元行为体的实践,并通过收集网络公开报道、政策文件、文献等梳理和总结经验,包括政府是健康城市建设的主导力量,领导的承诺转化为各类政策的支持,为健康城市建设保驾护航;政府主导与部门合作是推动健康城市建设的重要驱动力;社会动员与市民参与是建设健康城市的关键所在;健康城市建设强调过程,关注持续改进各种健康影响因素,消除健康不平等,实现人人享有健康。政府部门持续稳定的支持是建设健康城市的重要保障,科学评价是推进健康城市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支撑,以期为中国健康城市试点城市建设提供理论参考与借鉴。(本文来源于《中国公共卫生管理》期刊2019年05期)
董亮[3](2019)在《次国家行为体与全球治理:城市参与联合国可持续发展议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城市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不断提升,已经使其成为了全球治理中的重要行为体之一。当前,《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为城市的自身治理以及参与全球事务提供了机遇。一方面,议程为城市参与其中提供了制度性空间,议程目标之一即是城市与居住区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在本土化治理中,城市针对经济、社会与环境领域的政策需要不断实现创新,以达到相关指标的要求。另一方面,城市已经成为促进国际合作的有效渠道,是支撑和扩散全球可持续发展议程核心理念与最佳实践的重要平台。作为全球性的纲领文件,这一议程需要在城市外交与城市治理中不断内化。可以说,城市作为次国家行为体已经成为联合国所试图构建的多元多层治理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本文来源于《太平洋学报》期刊2019年09期)
张华[4](2019)在《论非国家行为体之网络攻击的国际法律责任问题——基于审慎原则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非国家行为体的网络攻击活动不仅损害目标国的安全和利益,而且会在国家之间造成不必要的指责、冲突和对抗。在现行国际法的框架下,将私人的网络攻击行为直接归因于国家,并因此追究相关国家的不法行为责任可以为受害国提供权利救济,同时有助于网络空间的法治化。但是,网络环境中的国家归因受到技术、政治和法律因素的限制。作为替代,审慎原则可以很大程度上弥补网络环境中的"责任赤字"。从行为标准、义务来源和一般法律原则的角度来看,审慎原则应当且可以适用于网络空间治理。但是,由于审慎原则在国际法体系中尚处于演进中状态,网络空间适用审慎义务时面临着诸多方面的法律不确定性。需要警惕的是,任何试图以审慎原则扩大国家归因标准的努力都不符合现行国际法律责任制度,且会导致网络冲突的升级和军事化,危及国际和平与安全。在国际社会以条约形式细化审慎义务的内涵和外延之前,更为现实的出路应当是由各国秉持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理念,加强网络空间治理方面的国际合作。(本文来源于《法学评论》期刊2019年05期)
储昭根[5](2019)在《全球化、非国家行为体与安全研究的转型》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冷战的结束,全球化的加速发展,国家间战争动力已显着减弱,安全相互依赖及合作日益加强,因而协调与合作正代替冲突成为大国关系的主旋律。在主权国家的地位和功能相对下降的同时,全球化还推动了非国家行为体的发展,基于原来模式解读国际关系已越来越力不从心。多样化、多元化、复杂化跨层次安全的挑战和不安全主体的出现,直接导致了安全概念的扩大和内涵的深化,以及国际安全研究重心的转型。(本文来源于《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何志鹏,王惠茹[6](2019)在《“非国家行为体”对使用武力法的挑战与发展——兼评“不能或不愿”测试》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包括恐怖分子在内的非国家行为体在武力使用中的作用凸显,传统国际法上调整国家主体的武力使用规则受到挑战。虽然国家有权对其领土范围内的非国家行为体采取适当武力措施,但是对其领土范围外的非国家行为体使用武力,在未经后者所在国同意的情况下,只能限制在国际法允许的联合国安理会授权情况下,或者单独或集体行使自卫权条件下。尽管国际法院和前南刑庭分别针对私人与有组织团体的行为归因于国家提出"有效控制"与"全面控制"标准,但是为单独针对非国家行为体行使自卫权的新情势留下了空白。近年来国家实践和公法学说发展出一种新的标准——"不能或不愿"测试。尽管该测试争议较大且尚未形成习惯法,但为平衡一国自卫权与另一国领土主权提供了有益尝试,体现出非国家行为体对使用武力法发展的影响。(本文来源于《法学杂志》期刊2019年08期)
王晓笛[7](2019)在《政府职能转型背景下的涉台公共政策体系建设——基于多行为体互动治理的框架》一文中研究指出涉台公共政策体系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政府职能转型、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的时代要求下,新兴的涉台公共政策体系应是一种多行为体互动治理框架下的公共服务机制,以缓解单一治理行为体失灵的风险。同时,由于台湾问题的特殊性,涉台公共政策体系的建设应该时刻以"政治性"为根本原则,确保政府在多行为体互动治理框架中的"元治理"地位。而在具体运作过程中,上级政府应该通过政治保障与绩效激励,强化基层政府的执行角色。(本文来源于《现代台湾研究》期刊2019年03期)
童宇韬[8](2019)在《印度国内政治行为体在领土争端问题上的作用——以印孟陆地边界争端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印度的政治制度和宪法设置赋予了国内政治行为体对印度与他国领土争端问题施加影响的权力。在这些行为体中,印度中央政府、议会、最高法院、地方政府以及地方政党是对领土问题拥有最关键影响力的行为体,它们曾数次拖延或否决了印孟之间的陆地边界协议。印孟陆地边界协议的案例说明:领土问题对于印度来说并不只是单纯的外交政策问题,而是国内政治与国际政治内外联动的产物。印度国内的政党政治对领土问题的谈判以及相关协议的达成和实施有重要作用。随着地方政党在印度政治中的崛起,地方政治力量对领土问题的影响力也逐步上升。在特定条件下,国内政治因素还会被印度政府作为不执行协议的借口。此外,印度的武装力量和媒体也在这一过程中发挥了自身的影响力。(本文来源于《南亚研究》期刊2019年02期)
李昕蕾[9](2019)在《美国非国家行为体参与全球气候治理的多维影响力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巴黎模式开启了"自下而上"全球气候治理的新时代,最大程度上团结了国家之外的多利益攸关方力量。其中非国家行为体在气候政治中的治理性权威日益增强,体现为认知性影响力、手段性影响力、社会性影响力、资源性影响力和象征性影响力的不断提升。特朗普政府的全面"去气候化"政策刺激美国非国家行为体开始追求一种地方性气候领导力,并且谋求这种地方性气候行动在全球气候治理层面的可见性,这表现为通过多元网络性伙伴关系来建构其结构性影响力;通过议题引领和主场峰会外交来提升其手段性影响力;通过权威性和系统性研究强化其认知性影响力;通过把握政治机会和塑造集体认同来增显其象征性影响力。非国家行为体的快速崛起对于后巴黎时代的气候格局造成了不可忽视的深远影响,能否与之形成良性互动将影响中国在全球气候治理中引领性作用的发挥。(本文来源于《太平洋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金宇桦[10](2019)在《“次国家行为体”参与中国海外利益保护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维护和拓展海外利益是大国崛起的必经之路。本文主要从多元主义理论发展、海外利益保护现实、中国海外发展现实等背景,明确学界从“次国家行为体”的角度研究海外利益保护的紧急性与必要性。总结美国在拓展与维护海外利益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并立足于沪苏陇与海外利益议题的特殊联结以及沪苏陇作为”次国家行为体”所具有对外交往独特优势与潜在功能,论证影响次国家行为体参与海外利益保护的因素为:国际环境与法理依据、政策空间与角色边界以及次国家行为体的意愿与实力。从而为构建“中国特色新型海外利益保护体系”和“次国家行为体参与中国海外利益的保护体系”提出政策建议。(本文来源于《南京大学》期刊2019-05-23)
行为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卫生健康是"一带一路"倡议下"五通"的基础。健康城市是"健康中国"建设发展的重要抓手,也是提高"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卫生健康水平的重要抓手。此文选取江苏省苏州市、上海市(嘉定区)和北京市(东城区)运用治理理论要素分析健康城市建设多元行为体的实践,并通过收集网络公开报道、政策文件、文献等梳理和总结经验,包括政府是健康城市建设的主导力量,领导的承诺转化为各类政策的支持,为健康城市建设保驾护航;政府主导与部门合作是推动健康城市建设的重要驱动力;社会动员与市民参与是建设健康城市的关键所在;健康城市建设强调过程,关注持续改进各种健康影响因素,消除健康不平等,实现人人享有健康。政府部门持续稳定的支持是建设健康城市的重要保障,科学评价是推进健康城市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支撑,以期为中国健康城市试点城市建设提供理论参考与借鉴。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行为体论文参考文献
[1].刘晓凤,葛岳静,胡伟,黄宇,马腾.非国家行为体的地缘政治空间影响及实现路径[J].地理科学进展.2019
[2].马琳,邱五七,张昊翔,郑英.“一带一路”卫生领域倡议下健康城市多元行为体治理经验与启示[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19
[3].董亮.次国家行为体与全球治理:城市参与联合国可持续发展议程研究[J].太平洋学报.2019
[4].张华.论非国家行为体之网络攻击的国际法律责任问题——基于审慎原则的分析[J].法学评论.2019
[5].储昭根.全球化、非国家行为体与安全研究的转型[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6].何志鹏,王惠茹.“非国家行为体”对使用武力法的挑战与发展——兼评“不能或不愿”测试[J].法学杂志.2019
[7].王晓笛.政府职能转型背景下的涉台公共政策体系建设——基于多行为体互动治理的框架[J].现代台湾研究.2019
[8].童宇韬.印度国内政治行为体在领土争端问题上的作用——以印孟陆地边界争端为例[J].南亚研究.2019
[9].李昕蕾.美国非国家行为体参与全球气候治理的多维影响力分析[J].太平洋学报.2019
[10].金宇桦.“次国家行为体”参与中国海外利益保护研究[D].南京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