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变学性能论文_马峰,董文豪,傅珍,代佳胜,常晓绒

导读:本文包含了流变学性能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性能,润滑脂,羟基,改性沥青,道路,硬脂酸,胶粉。

流变学性能论文文献综述

马峰,董文豪,傅珍,代佳胜,常晓绒[1](2019)在《基于流变学的SEBS/橡胶粉复合改性沥青低温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提高橡胶沥青在寒冷地区的路用性能,选用SEBS改性剂对橡胶沥青进行复合改性,在保持橡胶粉掺量一定的情况下制备不同SEBS掺量的复合改性沥青,通过弯曲梁流变仪(BBR)对沥青低温性能进行测定,并引入蠕变速率劲度比(m/S)和低温连续分级温度(T_(LC))对不同SEBS掺量的复合改性沥青低温性能进行评价。结果表明,SEBS改性剂可显着降低沥青蠕变劲度,使沥青低温柔性得到改善,且温度越低改善效果越明显;短期老化后复合改性沥青的柔性和应力松弛能力均未出现明显降低,表明短期老化后沥青仍能保持较好的低温性能,SEBS对沥青抗老化性能具有改善作用;掺加SEBS改性剂后,m/S值有所提高,低温连续分级温度显着降低,表明SEBS/橡胶粉改性沥青具有优越的低温性能,通过综合比选得出SEBS最佳掺量为6%。(本文来源于《功能材料》期刊2019年06期)

王岚,崔世超,常春清[2](2019)在《基于流变学与黏弹性理论的温拌胶粉改性沥青的高温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流变学与黏弹性理论,对不同温拌剂及温拌剂掺量的温拌胶粉(WCR)改性沥青与胶粉(CR)改性沥青进行高温动态剪切流变试验(DSR)与重复荷载恢复试验(RCRB),并对WCR改性沥青的高温性能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两种温拌剂的加入都可以提高沥青的高温性能,沥青的复数剪切模量G*变大,相位角δ减小,改进的车辙因子G*/(sinδ)9增大;且随每种温拌剂掺量的增加,表面活性剂(SDYK)型WCR改性沥青的高温抗变形能力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降粘剂(EM)型WCR改性沥青的高温抗变形能力呈逐渐减小的趋势。在相同温度和应力水平下,两种温拌剂的加入均会提高沥青的黏性部分Gv值,且SDYK型WCR改性沥青的Gv值在SDYK掺量为0. 6%(质量分数,下同)时出现峰值,EM型WCR改性沥青的Gv值在EM掺量为1%时达到峰值; 0. 6%SDYK掺量与1%EM掺量的WCR改性沥青的高温性能均较好。对比相同温度和应力水平下,0. 6%SDYK掺量的WCR改性沥青的残余应变与初始应变比值(ε1/ε2)最小,具有最佳的变形恢复能力。通过层次分析法(AHP)对评价沥青高温性能指标的ε1/ε2、Gv、Z(黏弹指标)进行对比分析发现,Z具有最大的权重,推荐使用黏弹指标Z来评价WCR改性沥青高温性能。(本文来源于《材料导报》期刊2019年14期)

余翠娟,堵永国,王震[3](2019)在《触变剂加入方式对银合金焊膏流变学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不同的加入方式,使触变剂以分散态、溶胀凝胶态或溶解态存在于有机载体中,研究了由其制备所得不同银合金焊膏的流变学性能。结果表明,触变剂以分散态和溶胀凝胶态存在的焊膏,其触变性和结构恢复特性较好,且该状态下的触变剂与焊膏中的其他组分形成较强的内部网络结构,对提高焊膏的点胶性能和存储性能有利。(本文来源于《贵金属》期刊2019年02期)

刘旭,黄强,王天强,丁浩[4](2019)在《碳酸钙形貌对室温硫化硅橡胶流变学及力学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考察了4种不同形貌的碳酸钙对双组分室温硫化(RTV-2)硅橡胶流变学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碳酸钙原生粒径及二次粒径越小,所制备的A组分具有较大的稠度值及挤出性;形貌为球状或立方体状的碳酸钙填充的A组分在受到较强结构破坏后能够较快地恢复到起始的状态。从力学性能对比可以看出,原生粒径及二次粒径越小所制得的RTV-2具有更优异的力学性能;同时,粉料形貌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最终密封胶的力学性能。(本文来源于《中国建筑防水》期刊2019年01期)

成思远,郭小川,何燕,刘万杰[5](2018)在《基于9,10-二羟基硬脂酸的锂基润滑脂制备及流变学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自制9,10-二羟基硬脂酸作为稠化剂制备了锂基润滑脂,与12-羟基硬脂酸锂制备的传统锂基润滑脂进行了流变学性能对比,并从分子结构角度对两者的性能差异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与传统锂基润滑脂相比,9,10-二羟基硬脂酸制备的锂基润滑脂受外力剪切时更容易发生形态转变和流动,但受剪切后结构恢复能力更强。(本文来源于《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期刊2018年10期)

元强,李白云,史才军,安晓鹏,黄海[6](2018)在《混凝土泵送性能的流变学表征及预测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自1933年美国首次使用泵送的方式输运混凝土以来,泵送已成为现代混凝土施工的主要方式。随着建筑高度的不断攀升,混凝土泵送技术难度越来越高。虽然我国采用混凝土泵送技术建设了大量的钢筋混凝土(超)高层建筑,但混凝土的成功泵送是基于耗时、耗财的盘管试验结果,而现行技术规范中的经验公式与现场实测值也完全不符,这表明混凝土泵送性能的理论研究严重滞后于应用技术。随着精细化工程管理及混凝土质量控制要求的提高,粗放的经验性方法及耗财的盘管试验已不能适应行业发展的新趋势,因此,为混凝土的泵送行为提供科学的理论基础是土木行业亟需解决的问题。流变学理论是研究混凝土泵送性能的有效工具,国外的研究者从泵管中混凝土的流动行为、润滑层性能与表征、泵送性能预测等方面展开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成果,但国内在流变理论与泵送技术方面的研究成果极少。研究表明,屈服应力不同的混凝土在管道中表现出不同的流动形态。基于混凝土及润滑层的流变参数建立的模型可准确预测水平直线管道中混凝土的泵送压力。虽然普遍认为润滑层是影响混凝土泵送性能的重要因素,但混凝土润滑层流变参数的表征方法较多,包括滑管仪、摩擦仪和等效砂浆法,研究者还开发出了不同的摩擦仪和测试程序来表征混凝土润滑层的流变性能。基于混凝土及润滑层的流变性能,研究者建立了混凝土在泵管中流动的数学模型,解析出了泵送压力-混凝土流变性能-泵送速率间的关系,为准确预测混凝土的泵送行为提供了科学工具。但不同混凝土及润滑层流变参数的测试结果存在一定差异,哪种方法更能真实反映混凝土在泵管中的流动行为仍是一个问题;并且对于弯管、软管及垂直管道中混凝土的泵送行为也缺乏研究。亟需开展相关理论与技术研究,推动流变学理论在泵送混凝土方面的应用。本文从混凝土在泵管中的流动行为、润滑层性能与表征、泵送性能预测等方面综述了国内外关于泵送混凝土的最新研究成果,分析了各种方法及理论的优缺点,以期为流变理论在混凝土泵送技术中的应用与研究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材料导报》期刊2018年17期)

黄小锐[7](2018)在《硝化细菌纤维素(NBC)基复合含能材料流变学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高能量、高强度发射药是现代发射药及身管武器先进性的体现,发射药的力学强度直接影响到身管武器的安全性与稳定性,而目前发射药的强度不能满足先进身管武器的应用要求。为了改善发射药的力学性能,本文在借鉴太根发射药的基础上,以具有叁维网状结构,力学性能优异的硝化细菌纤维素(NBC)代替发射药中的硝化纤维素(NC),设计并成功制备了一种新型的硝化细菌纤维素基发射药,对其结构、形貌等基础性能进行了研究。由于其加工成型需在溶剂中进行,为了满足工业化生产,对其流变性能进行了探讨。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通过共混复合工艺制备了 TEGDN/NBC、RDX/TEGDN/NBC复合物。采用NMR、FT-IR、XRD以及FESEM、TG-DSC等对其结构、形貌及热性能进行了表征,获得了 TEGDN/NBC、RDX/TEGDN/NBC复合物中各组分的结构形态及结合方式,以及各组分对其热力学性能的影响。(2)对硝化细菌纤维素基复合含能材料溶解性能以及特性粘度进行了研究。发现了对其具有较好溶解能力及较低粘度的溶剂;研究了TEGDN含量对TEGDN/NBC复合物在N,N-二甲基甲酰胺中的特性粘度的影响,以及RDX含量对RDX/TEGDN/NBC复合物在N,N-二甲基甲酰胺中的特性粘度的影响,获得了其变化规律。(3)基于高分子材料流变学原理,通过HAKKE旋转流变仪研究了溶液浓度、TEGDN含量对TEGDN/NBC复合物流变性能的影响。获得了浓度、TEGDN含量对其流变性能的影响规律。发现少量TEGDN的加入能够改善NBC的稳定性,使其溶液结构更不易受外力破坏。(4)研究了 RDX含量对RDX/TEGDN/NBC复合物的流变性能的影响,获得了 RDX含量对其流变性能的影响规律。发现加入RDX后,TEGDN/NBC复合物的结构变的不稳定,溶液中的分子在外力作用下更容易发生取向运动,大分子链之间的缠结更容易遭受破坏,减弱了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使其流动性大大增强,结构稳定性变差。(本文来源于《西南科技大学》期刊2018-06-30)

魏颖[8](2018)在《改性沥青及其流变学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选取废胶粉、脱硫灰、碳酸钙作为沥青的改性剂,分别制备了叁种改性沥青。通过软化点、针入度等工程分析以及流变等表征手段探讨了不同改性剂及其添加量对改性沥青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废胶粉/脱硫灰/碳酸钙复合改性时得到的改性沥青表现出较好的性能,确定了改性剂的最佳添加量为16%废胶粉12%碳酸钙18%脱硫灰。(本文来源于《福建交通科技》期刊2018年04期)

赵立东,万建军,郑广顺,张艳君[9](2019)在《高模量沥青胶结料路用性能流变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基质沥青、高模量改性沥青和SBS改性沥青的路用性能为研究对象,通过常规流变学试验方法,对比研究了高模量外掺剂和SBS改性剂对基质沥青黏弹特性的定性影响,并量化分析了不同外掺剂种类对基质沥青路用性能的影响;通过多应力重复蠕变恢复试验,对比研究了高模量外掺剂和SBS改性剂在提高基质沥青抗车辙能力上的差异和提高效果;基于加速疲劳试验方法对上述叁大类沥青胶结料的疲劳损伤及失效特性进行对比研究,分析比较了不同沥青胶结料在疲劳损伤演化和疲劳寿命方面的差异.结果表明:RA(resin alloy)和PR(PR plasts)这2种常用高模量外掺剂在提高沥青胶结料劲度模量方面具有相近的效应;叁大类沥青胶结料在相同试验温度条件下的永久变形抵抗能力排序为:高模量改性沥青>SBS改性沥青>基质沥青;叁大类沥青胶结料疲劳寿命的排序为:SBS改性沥青>高模量改性沥青>基质沥青;此外,在使用相同基质沥青的条件下,掺加RA的高模量改性沥青比掺加PR的高模量改性沥青具有更好的抗疲劳性能.(本文来源于《建筑材料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吴玄弦,易思利,杨宇,侯琳熙[10](2018)在《含纳米介孔SiO_2锂基润滑脂摩擦学与流变学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具有不同形貌和孔道结构的纳米介孔Si O_2作为添加剂,制备了含纳米介孔Si O_2的锂基润滑脂,采用Anton-paar NHT3纳米压痕测试仪和Anton-paar MCR302旋转流变仪考察了纳米介孔Si O_2形貌、孔道结构以及质量分数对锂基润滑脂摩擦学性能和流变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球状的纳米介孔Si O_2添加剂能更有效降低锂基润滑脂的摩擦系数,增强锂基润滑脂的骨架稳定性,改善锂基润滑脂触变性,提高润滑脂的抗剪切能力以及热稳定性能.在中低剪切速率下对流变试验数据进行拟合,提出了基于纳米介孔Si O_2添加剂温度和质量分数参数的润滑脂改进型流变模型.(本文来源于《摩擦学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流变学性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基于流变学与黏弹性理论,对不同温拌剂及温拌剂掺量的温拌胶粉(WCR)改性沥青与胶粉(CR)改性沥青进行高温动态剪切流变试验(DSR)与重复荷载恢复试验(RCRB),并对WCR改性沥青的高温性能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两种温拌剂的加入都可以提高沥青的高温性能,沥青的复数剪切模量G*变大,相位角δ减小,改进的车辙因子G*/(sinδ)9增大;且随每种温拌剂掺量的增加,表面活性剂(SDYK)型WCR改性沥青的高温抗变形能力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降粘剂(EM)型WCR改性沥青的高温抗变形能力呈逐渐减小的趋势。在相同温度和应力水平下,两种温拌剂的加入均会提高沥青的黏性部分Gv值,且SDYK型WCR改性沥青的Gv值在SDYK掺量为0. 6%(质量分数,下同)时出现峰值,EM型WCR改性沥青的Gv值在EM掺量为1%时达到峰值; 0. 6%SDYK掺量与1%EM掺量的WCR改性沥青的高温性能均较好。对比相同温度和应力水平下,0. 6%SDYK掺量的WCR改性沥青的残余应变与初始应变比值(ε1/ε2)最小,具有最佳的变形恢复能力。通过层次分析法(AHP)对评价沥青高温性能指标的ε1/ε2、Gv、Z(黏弹指标)进行对比分析发现,Z具有最大的权重,推荐使用黏弹指标Z来评价WCR改性沥青高温性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流变学性能论文参考文献

[1].马峰,董文豪,傅珍,代佳胜,常晓绒.基于流变学的SEBS/橡胶粉复合改性沥青低温性能研究[J].功能材料.2019

[2].王岚,崔世超,常春清.基于流变学与黏弹性理论的温拌胶粉改性沥青的高温性能研究[J].材料导报.2019

[3].余翠娟,堵永国,王震.触变剂加入方式对银合金焊膏流变学性能的影响[J].贵金属.2019

[4].刘旭,黄强,王天强,丁浩.碳酸钙形貌对室温硫化硅橡胶流变学及力学性能的影响[J].中国建筑防水.2019

[5].成思远,郭小川,何燕,刘万杰.基于9,10-二羟基硬脂酸的锂基润滑脂制备及流变学性能研究[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2018

[6].元强,李白云,史才军,安晓鹏,黄海.混凝土泵送性能的流变学表征及预测综述[J].材料导报.2018

[7].黄小锐.硝化细菌纤维素(NBC)基复合含能材料流变学性能研究[D].西南科技大学.2018

[8].魏颖.改性沥青及其流变学性能研究[J].福建交通科技.2018

[9].赵立东,万建军,郑广顺,张艳君.高模量沥青胶结料路用性能流变学分析[J].建筑材料学报.2019

[10].吴玄弦,易思利,杨宇,侯琳熙.含纳米介孔SiO_2锂基润滑脂摩擦学与流变学性能研究[J].摩擦学学报.2018

论文知识图

凝胶凝胶化前后的示意...在25°C下的流变学性能:...一维二维电极“墨水”的流变学性‐3交联前后流变学性能对比种凝胶的流变学性能传统浆料的流变学性能(a)表观粘...

标签:;  ;  ;  ;  ;  ;  ;  

流变学性能论文_马峰,董文豪,傅珍,代佳胜,常晓绒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