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钻孔灌注桩孔底取浆装置论文和设计-范万军

全文摘要

一种钻孔灌注桩孔底取浆装置,涉及建筑桩基础技术领域,上盖和下盖铰接连接在筒体的上端和下端,上盖与筒体内壁通过密封圈一密封连接,下盖与筒体内壁通过密封圈二密封连接,上盖与下盖之间固定连接有竖直的两根联动线,两根联动线分别对称的设置在铰接轴的两侧,筒体内壁上设有位于同一轴向截面且位于铰接轴同一侧的两根限位杆,两根限位杆分别位于上盖和下盖的上端面重合,上盖的上端面上连接有两根拉绳,两根拉绳分别对称的设置在铰接轴的两侧。本新型能减小泥浆粘度的影响,快速降到取样点深度,同时保证取样后样品在装置内的密封性,保证采样的精准度。

主设计要求

1.一种钻孔灌注桩孔底取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下端开口的筒体、上盖和下盖,所述上盖和所述下盖通过铰接轴分别铰接连接在筒体的上端和下端,所述上盖和所述下盖的铰接轴互相平行,所述上盖与所述下盖的外缘处分别设有密封圈一和密封圈二,所述上盖与所述筒体内壁通过所述密封圈一密封连接,所述下盖与所述筒体内壁通过所述密封圈二密封连接,所述上盖与所述下盖之间固定连接有竖直的两根联动线,两根所述联动线分别对称的设置在铰接轴的两侧,所述筒体内壁上设有位于同一轴向截面且位于铰接轴同一侧的两根限位杆,两根所述限位杆分别位于所述上盖和所述下盖的上端面重合,所述上盖的上端面上连接有两根拉绳,两根所述拉绳分别对称的设置在铰接轴的两侧。

设计方案

1.一种钻孔灌注桩孔底取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下端开口的筒体、上盖和下盖,所述上盖和所述下盖通过铰接轴分别铰接连接在筒体的上端和下端,所述上盖和所述下盖的铰接轴互相平行,所述上盖与所述下盖的外缘处分别设有密封圈一和密封圈二,所述上盖与所述筒体内壁通过所述密封圈一密封连接,所述下盖与所述筒体内壁通过所述密封圈二密封连接,所述上盖与所述下盖之间固定连接有竖直的两根联动线,两根所述联动线分别对称的设置在铰接轴的两侧,所述筒体内壁上设有位于同一轴向截面且位于铰接轴同一侧的两根限位杆,两根所述限位杆分别位于所述上盖和所述下盖的上端面重合,所述上盖的上端面上连接有两根拉绳,两根所述拉绳分别对称的设置在铰接轴的两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钻孔灌注桩孔底取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拉绳与所述上盖的连接点与所述上盖中心点的距离大于所述上盖半径的二分之一,并且两根所述拉绳与所述上盖的连接点的连线穿过所述上盖的中心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钻孔灌注桩孔底取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与所述下盖转动打开至最大角度状态时,所述上盖与所述下盖的上端面分别抵在对应的所述限位杆的端部,并且最大角度为锐角。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钻孔灌注桩孔底取浆装置,其特征在于,两根铰接轴与所述筒体的中心轴位于同一虚拟平面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钻孔灌注桩孔底取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拉绳的连接点与所述上盖的下端面上的联动线的连接点位置在竖直方向重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钻孔灌注桩孔底取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内壁与所述密封圈一密封连接处设有一圈密封圈三,所述筒体内壁与所述密封圈二密封连接处设有一圈密封圈四。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钻孔灌注桩孔底取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的下端外圆处设有一圈配重块。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钻孔灌注桩孔底取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与所述配重块均为合金钢材质制成。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桩基础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钻孔灌注桩孔底取浆装置。

背景技术

在建筑桩基技术规范中要求钻孔灌注桩在灌注混凝土之前需要对孔底处的泥浆进行检验,确认是否达到浇筑标准,检验指标包括泥浆相对密度、粘度、含砂率等等,桩孔较深,取样时通常是使用密闭性好的采样瓶,分别在瓶身和瓶盖上各栓一根绳子,先拽住瓶身的绳子将采样瓶下放到孔底的采样深度后,拉动瓶盖的绳子将瓶盖打开,泥浆充满采样瓶后,放松瓶盖的绳子将瓶盖盖上,拉动瓶身的绳子将采样瓶拽出,完成采样,此种采样方法的缺点是:采样瓶具有一定的体积,下放时需要排开对等体积的泥浆,然而泥浆较为粘稠,且泥沙因为沉淀导致深度越深粘度越高,采样瓶排出对等体积时的浮力越来越大,导致下降速度越来越慢,甚至导致采样瓶到达不了指定深度位置;此外,瓶盖与瓶身仅靠重力盖住,当泥浆粘度较大时,瓶盖极易被动打开,导致上层泥浆进入瓶内,影响采样的精准度,对各项检验指标的正确性有极大的影响。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钻孔灌注桩孔底取浆装置,该装置能减小泥浆粘度的影响,快速降到取样点深度,同时保证取样后样品在装置内的密封性,保证采样的精准度。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钻孔灌注桩孔底取浆装置,包括上下端开口的筒体、上盖和下盖,所述上盖和所述下盖通过铰接轴分别铰接连接在筒体的上端和下端,所述上盖和所述下盖的铰接轴互相平行,所述上盖与所述下盖的外缘处分别设有密封圈一和密封圈二,所述上盖与所述筒体内壁通过所述密封圈一密封连接,所述下盖与所述筒体内壁通过所述密封圈二密封连接,所述上盖与所述下盖之间固定连接有竖直的两根联动线,两根所述联动线分别对称的设置在铰接轴的两侧,所述筒体内壁上设有位于同一轴向截面且位于铰接轴同一侧的两根限位杆,两根所述限位杆分别位于所述上盖和所述下盖的上端面重合,所述上盖的上端面上连接有两根拉绳,两根所述拉绳分别对称的设置在铰接轴的两侧。

优选的,所述拉绳与所述上盖的连接点与所述上盖中心点的距离大于所述上盖半径的二分之一,并且两根所述拉绳与所述上盖的连接点的连线穿过所述上盖的中心点。

优选的,所述上盖与所述下盖转动打开至最大角度状态时,所述上盖与所述下盖的上端面分别抵在对应的所述限位杆的端部,并且最大角度为锐角。上盖与下盖的最大开口角度为锐角,即上盖与下盖在开口状态下沉时处于倾斜位置,使位于限位杆一侧的拉绳处于筒体的偏心位置,在取样完毕回拉时倾斜状态的上盖和下盖能更加省力方便的转环角度将筒体上下端盖合密封。

优选的,两根铰接轴与所述筒体的中心轴位于同一虚拟平面内。

优选的,所述拉绳的连接点与所述上盖的下端面上的联动线的连接点位置在竖直方向重合。

优选的,所述筒体内壁与所述密封圈一密封连接处设有一圈密封圈三,所述筒体内壁与所述密封圈二密封连接处设有一圈密封圈四。筒体和上盖、下盖均通过密封圈密封连接,能保证在取样完成后回拉时的密封性能。

优选的,所述筒体的下端外圆处设有一圈配重块。

优选的,所述筒体与所述配重块均为合金钢材质制成。

本实用新型按照如下步骤使用:

1、位与所述限位杆同侧的拉绳为回拉绳,位与所述限位杆对侧的拉绳为下放绳,将装置下放至孔底的过程中,拽住下放绳,回拉绳处于松弛状态,此时上盖在下放绳拉紧的作用下倾斜打开,连动线将下盖与上盖连接在一起,因此下盖与上盖同步打开,筒体的上下端均为开口状态,在桩孔孔底泥浆中下放时,筒体为上下端开放,泥浆从筒体的内外穿过;

2、当装置到达指定泥浆深度时,回拉绳缓慢拉紧后放松下放绳,拽住回拉绳进行晃动,在拉紧回拉绳的过程中,上盖绕着铰接轴转动至抵在限位杆的下端上,此时上盖与筒体通过密封圈一和密封圈三密封连接,下盖与上盖在连动线的作用下同步转动至与筒体密封,并且通过对应的限位杆限位,拉紧回拉绳后的晃动能确保上盖和下盖与筒体的密封更加紧实;

3、筒体内密封好采样的泥浆后,拽着回拉绳将装置收回至地面,采样完成。

本实用新型所带来的综合效果包括:本实用新型构造简单合理,使用方便,上盖与下盖分别铰接在筒体的上下端,在下放装置时上下盖均处于打开状态,使装置在泥浆中下沉时流入筒体内的泥浆能自由穿过,减小整个装置的浮力,且筒体与配重块均为合金钢材质,其密度远大于泥浆密度,因此能使整个装置能快速的下沉至采样位置;在筒体到达采样深度后,因为筒体两端为开口状态因此筒体内不会存储上层泥浆,筒体内均为采样层泥浆,将上盖和下盖通过回拉绳拉紧后,筒体两端密封,确保筒体内泥浆采样的精准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钻孔灌注桩孔底取浆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钻孔灌注桩孔底取浆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钻孔灌注桩孔底取浆装置的下放时的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钻孔灌注桩孔底取浆装置的回拉时的状态结构示意图。

其中,在附图中相同的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附图并未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

一种钻孔灌注桩孔底取浆装置,包括上下端开口的筒体1、上盖2和下盖3,所述上盖2和所述下盖3通过铰接轴4分别铰接连接在筒体1的上端和下端,所述上盖2和所述下盖3的铰接轴4互相平行,所述上盖2与所述下盖3的外缘处分别设有密封圈一5和密封圈二6,所述上盖2与所述筒体1内壁通过所述密封圈一5密封连接,所述下盖3与所述筒体1内壁通过所述密封圈二6密封连接,所述上盖2与所述下盖3之间固定连接有竖直的两根联动线7,两根所述联动线7分别对称的设置在铰接轴4的两侧,所述筒体1内壁上设有位于同一轴向截面且位于铰接轴4同一侧的两根限位杆8,两根所述限位杆8分别位于所述上盖2和所述下盖3的上端面重合,所述上盖2的上端面上连接有两根拉绳,两根所述拉绳分别对称的设置在铰接轴4的两侧。所述上盖2与所述下盖3转动打开至最大角度状态时,所述上盖2与所述下盖3的上端面分别抵在对应的所述限位杆8的端部,并且最大角度为锐角。上盖2与下盖3的最大开口角度为锐角,即上盖2与下盖3在开口状态下沉时处于倾斜位置,使位于限位杆8一侧的拉绳处于筒体1的偏心位置,在取样完毕回拉时倾斜状态的上盖2和下盖3能更加省力方便的转环角度将筒体1上下端盖合密封。

其中,所述拉绳与所述上盖2的连接点与所述上盖2中心点的距离大于所述上盖2半径的二分之一,并且两根所述拉绳与所述上盖2的连接点的连线穿过所述上盖2的中心点。两根拉绳位于上盖2靠近边缘的部位,保证上盖2在不同拉绳拉动时具有较大的扭转力,使上盖2的打开与关闭更加省力。

两根铰接轴4与所述筒体1的中心轴位于同一虚拟平面内。所述拉绳的连接点与所述上盖2的下端面上的联动线7的连接点位置在竖直方向重合。所述筒体1内壁与所述密封圈一5密封连接处设有一圈密封圈三9,所述筒体1内壁与所述密封圈二6密封连接处设有一圈密封圈四10。筒体1和上盖2、下盖3均通过密封圈密封连接,能保证在取样完成后回拉时的密封性能。

此外,所述筒体1的下端外圆处设有一圈配重块11。能使整个装置快速的沉入泥浆采样层,而且能确保装个装置与拉绳之间时刻处于拉紧状态。所述筒体1与所述配重块11均为合金钢材质制成。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按照如下步骤使用:

1、与所述限位杆8同侧的拉绳为回拉绳12,位与所述限位杆8对侧的拉绳为下放绳13,将装置下放至孔底的过程中,拽住下放绳13,回拉绳12处于松弛状态,此时上盖2在下放绳13拉紧的作用下倾斜打开,连动线将下盖3与上盖2连接在一起,因此下盖3与上盖2同步打开,筒体1的上下端均为开口状态,在桩孔孔底泥浆中下放时,筒体1为上下端开放,泥浆从筒体1的内外穿过;

2、当装置到达指定泥浆深度时,回拉绳12缓慢拉紧后放松下放绳13,拽住回拉绳12进行晃动,在拉紧回拉绳12的过程中,上盖2绕着铰接轴4转动至抵在限位杆8的下端上,此时上盖2与筒体1通过密封圈一5和密封圈三9密封连接,下盖3与上盖2在连动线的作用下同步转动至与筒体1密封,并且通过对应的限位杆8限位,拉紧回拉绳12后的晃动能确保上盖2和下盖3与筒体1的密封更加紧实;

3、筒体1内密封好采样的泥浆后,拽着回拉绳12将装置收回至地面,采样完成。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带来的综合效果包括: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构造简单合理,使用方便,上盖2与下盖3分别铰接在筒体1的上下端,在下放装置时上下盖3均处于打开状态,使装置在泥浆中下沉时流入筒体1内的泥浆能自由穿过,减小整个装置的浮力,且筒体1与配重块11均为合金钢材质,其密度远大于泥浆密度,因此能使整个装置能快速的下沉至采样位置;在筒体1到达采样深度后,因为筒体1两端为开口状态因此筒体1内不会存储上层泥浆,筒体1内均为采样层泥浆,将上盖2和下盖3通过回拉绳12拉紧后,筒体1两端密封,确保筒体1内泥浆采样的精准性。

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以上参考了优选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描述,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限制于此,任何落入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所有技术方案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其进行各种改进并且可以用等效物替换其中的部件。尤其是,只要不存在结构冲突,各个实施例中所提到的各项技术特征均可以任意方式组合起来。

设计图

一种钻孔灌注桩孔底取浆装置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19513.5

申请日:2019-01-04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95(青岛)

授权编号:CN209556002U

授权时间:20191029

主分类号:E02D 33/00

专利分类号:E02D33/00;E02D5/34

范畴分类:36C;36E;

申请人:中建筑港集团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中建筑港集团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266000 山东省青岛市市北区嘉定路68号

发明人:范万军;侯立俊;李明博;房伦;曹福帅;孙永光

第一发明人:范万军

当前权利人:中建筑港集团有限公司

代理人:蒋遥明

代理机构:37243

代理机构编号:青岛申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一种钻孔灌注桩孔底取浆装置论文和设计-范万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