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苹果酒酵母菌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酵母菌,苹果酒,离子,耐温,酵母,生物学,特性。
苹果酒酵母菌论文文献综述
王传花,周传云,王传亮,李成梅,王远亮[1](2008)在《一株低温耐酒精度苹果酒酵母菌的选育》一文中研究指出从不同条件自然发酵的苹果酒醪中,采用现代微生物技术分离得到13个菌株,通过多项试验筛选,最终获得1株编号为9号的最佳菌株,其主要性能特点为:菌落乳白色、圆形较大、中间突起、湿润有光泽、边缘呈浸润状;细胞椭圆形,周边出芽繁殖,繁殖速度快;能在含10%~40%的葡萄糖或蔗糖培养液中生长产酒精,其中以质量分数为25%的葡萄糖培养液最适宜;生长温度为8~32℃;在pH值4~6生长繁殖快,最适pH值为5;在含酒精度为22%的糖发酵液中仍有近50%的酵母菌活细胞生存;在温度8~10℃的低温中经5kg苹果汁的小型发酵试验,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菌(K酵菌)。结果表明,被选的9号酵母菌适用于苹果酒的酿造,而且最适宜于苹果收获后的低温季节酿造优质苹果酒,将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农产品加工(学刊)》期刊2008年03期)
宋安东,陈红歌,贾翠英,张世敏[2](2004)在《离子注入对苹果酒酵母菌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野生型苹果酒酵母菌Y0 2 为出发菌株 ,利用 8× 1 0 15ion cm2 注入剂量对出发菌株Y0 2 进行诱变处理 ,得到 1株形态特征、部分生化特征、菌体蛋白质等发生明显变异的突变株IONⅡ 1 1dry ,该突变株的产酒率比出发菌株提高 2 2 4% ,表明离子注入诱变育种是行之有效的(本文来源于《核农学报》期刊2004年03期)
宋安东,贾翠英,陈红歌,吴云汉[3](2004)在《苹果酒酵母菌的诱变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野生型苹果酒酵母菌Y02为出发菌株,以8×1015cm-2注入剂量对出发菌株Y02进行诱变处理,得到1株形态特征具有明显差别的特异突变株ION -11dry。发酵试验表明,该特异突变株的产酒率比出发菌株提高22.4%,是一株优良的产苹果酒酵母菌菌株。对特异突变株与出发菌株在碳源同化、氮源同化、酵母菌菌体蛋白SDS-PAGE凝胶电泳等方面的研究结果表明,特异突变株ION -11dry是一株与出发菌株Y02有显着差别的优良菌株。(本文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4年04期)
宋安东,吴云汉,贾翠英,张世敏,许君[4](2003)在《离子注入对苹果酒酵母菌的诱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野生型苹果酒酵母菌为出发菌株 ,利用离子注入对其进行诱变 .结果表明 ,对苹果酒酵母菌的最佳离子注入剂量为 8× 10 15/cm2 N+ ,此时致死率为 70 4 % 用此剂量诱变后的一些菌株菌落特征和形态发生了变化 .对菌株进行发酵试验比较 ,获得一株酒精产率较高的菌株 ,发酵至第十天时 ,酒精产率最高 ,可达到9 0 % (φ酒精) ,比出发菌株高出 10 7%(本文来源于《郑州大学学报(理学版)》期刊2003年03期)
宋安东,康怀彬,李艳梅,张世敏,吴云汉[5](2003)在《苹果酒酵母菌的驯化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对苹果酒酵母Y0 2 耐高糖、耐酒精等性能进行了驯化 ,驯化后的菌株可以耐 35 %高糖、耐 2 5 %酒精 ,并对驯化后的菌株发酵产酒精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经驯化后 ,酵母菌Y0 2 -58对糖度为 2 1 5 %的苹果清汁有较好的发酵能力 ,发酵第 10d时 ,酒精度可以达到 10 4 % ,残糖为 1 6 %。发酵获得的苹果酒产品口感协调 ,风味良好。(本文来源于《酿酒》期刊2003年02期)
贾翠英[6](2002)在《离子注入法对高产苹果酒酵母菌的诱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野生型苹果酒酵母菌Y_(02)为出发菌株,利用8×10~(15)Ion/cm~2注入剂量对出发菌株Y_(02)进行诱变处理,得到一株产酒率较高的突变株ION~Ⅱ-11dry,该突变株在初始糖度12%,酸度3.5,接种量7%,装液量80%,温度18~22℃条件下,发酵第10d产酒峰值为7.69%,比出发菌株Y_(02)(第10d产酒峰值为7.15%)提高7.57%,然后对所选育的最优突变株ION~Ⅱ-11dry进行其发酵条件的优化组合以及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 本文研究所采用的方法步骤及所得出的结论如下: (1)选择7个不同的离子注入剂量,分别是8×10~(14)、1×10~(15)、3×10~(15)、5×10~(15)、7×10~(15)、8×10~(15)、1×10~(16)(单位Ion/cm~2),对出发菌株Y_(02)进行离子注入诱变处理,然后制作杀菌曲线,求得致死率为72.3%时所对应的离子注入剂量是8×10~(15)Ion/cm~2,此注入剂量为最佳离子注入剂量。 (2)对出发菌株Y_(02)进行Ⅰ次离子注入诱变处理,将诱变处理后的Y_(02)进行稀释、涂布、培养,得到9个单菌落(10~(-3)稀释),挑取单菌落进行发酵蒸馏实验,结果确定第9号菌落为一次离子注入诱变处理所选的最优突变株,记作ION~Ⅰ-9。该突变株在初始糖度12%,酸度3.5,接种量7%,装液量80%,温度18~22℃条件下,发酵第10d的产酒峰值为7.32%,比出发菌株Y_(02)(第10d产酒峰值为7.13%)提高2.67%。 (3)以ION~Ⅰ-9为Ⅱ次离子注入诱变处理的出发菌株,对其进行Ⅱ次诱变,诱变处理过程同Ⅰ次诱变处理,结果挑取11个单菌落,经过发酵试验确定为第11号菌落为Ⅱ次离子注入诱变处理所选的最优突变株,由于该菌株的菌落特征表现为干燥状, jllJ南农业人学2002 o颀十论义 因此,记作*N‘’j dry。该突变株在初始糖度 12O,酸度 3.5, 接种量7%,装液量80%,温度18《2℃条件下,发酵第10d 的产酒峰值为 7.69%,比出发菌株 Ym(第 10d产酒峰值为 7二 5%)提高 7.57%。 5 门)对特异突变菌株*”l dry进行发酵条件的最优组合,结果 为:在初始糖度14%,酸度3刀,接种量7%,装液量90%,温 度20℃条件下,发酵第10d产酒峰值为7.89%。 u)对最终选育的最优突变株 ION‘’上 进行生物学特性研究, 结果如下:该菌形态特征为假丝状,细胞长与宽之比为等于或 大于Zllm,生理生化特征表现为对葡萄糖、蔗糖、乳糖和麦 芽糖均发酵不同化,对(NH。)。SO4和 KNO。都不u)IJ。 “)对最忧突变株 ION‘’八 dry和出发菌株 Y。。的蛋白质进行 SDS-PAGE电泳,结果发现其明显不同于出发菌株Y。。的带型, 该最优突变株 ION“刁 LL出发菌株 Y。。多出一条蛋白带。 ()对最优突变株 ION”* dry和出发菌株 Y。。的淀粉酶 i舌力测定, 结果发现该最优突变株可利川淀粉井产生水解圈,而出发菌株 Y02,则无止性质。(本文来源于《河南农业大学》期刊2002-06-01)
苹果酒酵母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野生型苹果酒酵母菌Y0 2 为出发菌株 ,利用 8× 1 0 15ion cm2 注入剂量对出发菌株Y0 2 进行诱变处理 ,得到 1株形态特征、部分生化特征、菌体蛋白质等发生明显变异的突变株IONⅡ 1 1dry ,该突变株的产酒率比出发菌株提高 2 2 4% ,表明离子注入诱变育种是行之有效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苹果酒酵母菌论文参考文献
[1].王传花,周传云,王传亮,李成梅,王远亮.一株低温耐酒精度苹果酒酵母菌的选育[J].农产品加工(学刊).2008
[2].宋安东,陈红歌,贾翠英,张世敏.离子注入对苹果酒酵母菌的影响[J].核农学报.2004
[3].宋安东,贾翠英,陈红歌,吴云汉.苹果酒酵母菌的诱变试验[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
[4].宋安东,吴云汉,贾翠英,张世敏,许君.离子注入对苹果酒酵母菌的诱变研究[J].郑州大学学报(理学版).2003
[5].宋安东,康怀彬,李艳梅,张世敏,吴云汉.苹果酒酵母菌的驯化试验[J].酿酒.2003
[6].贾翠英.离子注入法对高产苹果酒酵母菌的诱变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