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子注入诱变论文_蒋益,郑惠华,刘广建,薛璟,季宏更

导读:本文包含了离子注入诱变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离子,低能,霉素,离子束,菌种,多糖,酵母。

离子注入诱变论文文献综述

蒋益,郑惠华,刘广建,薛璟,季宏更[1](2019)在《低能N~+离子注入诱变选育金耳多糖高产菌株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应用低能N~+离子注入金耳酵母状分生孢子菌株进行诱变,以获得一株多糖产量更高的金耳诱变菌株。试验确定了低能N~+离子注入的适宜参数:注入剂量为60×10~(14)ions/cm~2,注入能量20 KeV,靶室真空度10~(-3)Pa。以5 s脉冲式注入,间隔时间为15 s。离子注入后,分别以液体发酵生物量(孢子量)及多糖产量为初筛和复筛标准,经遗传稳定性试验验证,筛选到了一株金耳多糖高产菌株,其产量较对照菌株提高了12.3%,液体发酵多糖产量(包括菌体多糖与发酵液多糖)达2.7 g/L。结果表明:低能N~+离子注入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金耳诱变育种手段。(本文来源于《食用菌》期刊2019年05期)

邓敏[2](2019)在《离子注入在荷花诱变育种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对4个品种的莲种子在GIC串列加速器中分别进行了不同剂量的Al+或P+离子的注入,经过种子萌发和连续3年的栽培观察,2个品种均发生了不同的诱变特征,其中注入8×1011Al+/cm2的‘粉团-2’1个品种在花色、花瓣数量、雄蕊、种子等方面所产生的诱变特征得到了稳定遗传,获得了1个新的突变体(紫阐)。其他品种的变异特征不稳定,陆续在第二代和第叁代消失。(本文来源于《花卉》期刊2019年02期)

陈方新,齐永霞,丁婷[3](2018)在《氮离子注入诱变选育大豆疫霉高效拮抗菌》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获得生防效果更佳的芽孢杆菌和荧光假单胞菌菌株,本试验采用低能N+离子注入技术对DDGJ05、DDGJ01和DDEN01菌株进行诱变,并结合平板对峙培养法对N+离子注入诱变后的菌株进行筛选。结果表明,只有DDGJ05有正突变菌株的出现,正突变菌株的编号分别为DDGJ05-20-8、DDGJ05-40-8、DDGJ05-40-10。平板对峙培养试验结果表明,DDGJ05-20-8、DDGJ05-40-8、DDGJ05-40-10对大豆疫霉菌丝生长的抑制率分别为91.12%、93.52%和94.00%,均高于对照亲本菌株DDGJ05。继代培养试验结果表明,正突变菌株DDGJ05-40-8和DDGJ05-40-10对大豆疫霉的拮抗作用能够稳定遗传。采用盆栽法研究了DDGJ05和3个正突变菌株对大豆疫病的控制效果,结果表明,大豆种子经DDGJ05菌株及其3个正突变菌株处理后,对大豆疫病均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其发病严重程度均低于空白对照组,其中,经DDGJ05-40-10处理的防治效果最好,防治效果为63.43%。本研究结果为芽孢杆菌离子束注入诱变育种方法的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撑。(本文来源于《核农学报》期刊2018年10期)

虞龙,姚驰亚,吴晓菲,李玉燕,张娣[4](2017)在《低能氮离子注入和紫外线复合诱变选育高产酿酒酵母》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离子注入联合紫外线辐射诱变选育高产酿酒酵母菌株,根据存活率及突变率确定离子注入的诱变条件为电荷18 ke V,剂量400×10~(14) cm~(-2),紫外线辐射60 s。在该条件下,诱变获得的菌株正突变率和致死率都最高,诱变效果最好。在该条件下进行研究后获得目标菌株SC-N9015,酒精产量从14.65%提升到15.53%。多次传代实验结果显示遗传性状稳定。研究表明,通过低能氮离子注入和紫外线联合诱变选育高产酒精酵母效果显着。(本文来源于《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期刊2017年02期)

吕维勋,林家富,任风芝,张雪霞,王欣荣[5](2016)在《非达霉素产生菌氮离子注入诱变及其发酵培养基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氮离子注入对游动放线菌(Actinoplanes deccanensis)SIIA-A2098进行诱变、筛选高产突变株,并采用响应面法对突变株的发酵培养基进行优化,以提高非达霉素产量。方法采用多剂量氮离子注入对菌株SIIA-A2098进行诱变选育高产突变株。采用Plackett-Burman设计法筛选出影响突变株发酵的显着因素,然后采用CDD设计法分析优化显着影响因素参数。结果与结论氮离子注入得到非达霉素高产突变株SIIA M3510,产量为92.8μg/m L,是野生型菌株产量(11.5μg/m L)的8倍。Plackett-Burman设计法筛选出3个显着影响因素为葡萄糖、鱼粉蛋白胨和豆油,响应面法优化出它们的最佳数值分别为2.919%、0.644%和1.078%。在此优化条件下,摇瓶非达霉素发酵产量达到约244.75μg/m L,较优化前提高40.04%。(本文来源于《中国抗生素杂志》期刊2016年11期)

付杰,柳梦,吕小义,田华,陈涛[6](2016)在《低能氮离子注入诱变选育高产DHA裂壶藻》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获得高产DHA的优良菌株,利用低能离子束生物技术对裂壶藻(Schizochytrium limacinum)ATCC20888进行诱变选育。以平板、试管培养、显微观察为初筛指标;以生物量、油脂产量、含油率、DHA产量为综合复筛指标。最终选育出一株高产突变株,命名为15k-160s-2-3,菌株生物量为47.66 g/L,油脂产量为14.42 g/L,DHA产量为5.48 g/L,相比于出发菌株DHA产量提高了近35%,经连续10代发酵培养,其遗传性能稳定,藻油脂肪酸组成简单,利于提纯,具有良好的商业前景。(本文来源于《食品科技》期刊2016年09期)

龚文静,娄兴焜,虞龙[7](2016)在《低能N~+离子注入阿维菌素B_(1a)生产菌的诱变选育》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阿维菌素生产菌阿维链霉菌为研究对象,通过低能N~+离子注入法对阿维链霉菌进行诱变选育。根据其存活率和突变率,确定最佳的诱变条件为:诱变能量为16 keV,诱变剂量为160×10~(14) ions/cm~2。经过诱变后筛选获得高产突变菌株AVE-10-N102-26。该菌株发酵产阿维菌素B_(1a)含量为3 012μg/mL,较出发菌株AVE-10提高了25.7%;经多次传代试验结果证明其遗传稳定性较好。(本文来源于《中国酿造》期刊2016年08期)

陈恒雷,吕长武[8](2016)在《低能氮离子注入叁孢布拉氏霉诱变育种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索筛选β-胡萝卜素高产菌株的诱变育种方法,采用低能氮离子对叁孢布拉氏霉负菌孢子进行辐照.研究了不同剂量对叁孢布拉氏霉存活率、菌丝长势、菌落形态、产孢特性和突变率的影响,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β-胡萝卜素含量.结果表明:随着注入剂量的增加,其存活率呈现先减小后增大再减小的"马鞍型"剂量效应曲线;除14×1015N+/cm2外,其它剂量下平板培养菌丝均密度增大、长度减小、长速加快、颜色变黄且长出一定量褐色的隐性孢子;其总突变率和正突变率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变化趋势,当剂量为12×1015N+/cm2时,总突变率和正突变率均达到最大,且筛选出1株β-胡萝卜素产量达到1.252g/L,比出发菌株1.044 g/L提高了25%的高产菌株BT12-12-05,通过传代实验发现其遗传稳定.(本文来源于《新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6年03期)

蔡作新,郑传伟,田伟波,魏亚萍,艾咚咚[9](2015)在《氮离子注入诱变选育恩拉霉素高产菌株》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氮离子注入对链霉菌的诱变效应,筛选高产恩拉霉素的变异菌株。利用不同剂量的氮离子对杀真菌放线菌S.fungicidicus NL629-3菌株进行诱变处理,研究低能氮离子注入对其存活率及产恩拉霉素能力的影响。低能氮离子注入剂量在60×1013ions/cm2时对链霉菌的诱变效应显着,试验得到了5株恩拉霉素产量较高的突变菌株,其中N3-643菌株经连续传代4次,遗传稳定性较好,其摇瓶发酵水平较对照提高了41%,放大发酵生产后平均发酵水平提高25.8%。离子注入诱变是获得高产恩拉霉素突变菌株的有效方法。(本文来源于《工业微生物》期刊2015年03期)

龚飞[10](2015)在《低能氮离子注入诱变选育云芝新菌株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云芝(Corio1us versico1or)是一种分布广泛的食药用真菌,近年来的研究发现,云芝中所含的云芝多糖具有增强免疫力、抑制肿瘤、镇痛抗炎、保肝护肝、抗氧化、抗衰老等功效,这不仅使云芝成为理想的药材,更使它成为保健食品及功能性食品的重要原材料。本实验将以江苏安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云芝AHSWYZ—07菌株为出发菌株,利用低能N+离子注入诱变云芝AHSWYZ-07菌株的原生质体,期望选育出一株云芝多糖高产新菌株,并对该新菌株的液体发酵进行了优化研究,以进一步提高云芝多糖的产量。本文选用溶壁酶去除云芝AHSWYZ-07的细胞壁,分别研究了菌龄、温度、时间、pH值等条件对制备云芝SY-1027菌株原生质体的影响,通过实验得知,当选择菌龄为5天的云芝AHSWYZ—07菌株,以0.6mol/L的蔗糖做渗透压稳定剂,在pH为6,温度为30℃C时,经2.00%的溶壁酶酶解5小时,所制备的原生质体数量最多,为8.31× 10~5 个/ml。通过不同浓度的低能N+离子注入诱变云芝AHSWYZ—07菌株的原生质体,发现其存活率曲线呈现典型的"马鞍形",印证了作者所做的本次低能氮离子诱变实验是可行且成功的。通过实验可得,当注入剂量为10 ×10~(14) ions/cm~2,注入能量为20KeV时,诱变的效果最好。本实验通过对1143株诱变菌株的筛选,最终得到一株优良新菌株:云芝SY-1027菌株。在培养基配方为:葡萄糖4%,豆粕粉2%,磷酸二氢钾0.1%,硫酸镁0.05%,维生素B110mg/L,pH自然;发酵条件为:转速140转/min,温度28℃,接种量10%,装液量100mL/300mL,时间为培养6天的条件下培养,云芝SY-1027菌株的液体发酵生物量为21.92g/L,胞内多糖含量为2.27g/L,分别比云芝AHSWYZ-07菌株提高了16.22%和17.62%。在传代10代后,该菌株生物量和胞内多糖含量变化不大,说明该菌株遗传稳定性良好。在获得云芝SY-1027高产菌株的基础上,本文以胞内多糖为指标,用摇瓶发酵培养的方式,利用培养基单因素试验和培养基正交实验,对云芝SY-1027菌株的液体发酵培养进行了优化,确定了最佳培养基为:葡萄糖4.00%,玉米粉2.50%,豆粕粉1.75%,玉米浆干粉0.30%,磷酸二氢钾0.10%,硫酸镁0.08%,维生素B,10mg/L;最佳培养条件为:起始pH自然、转速140r/min、装液量100mL/500mL、接种量15%、温度28℃;发酵时间为6天。本实验室在上述培养条件下,对云芝SY-1027菌株进行液体发酵的生物量为28.13g/L,胞内多糖含量为2.94g/L,产量与液体发酵培养的优化前相比,分别提高了 28.33%和29.52%。(本文来源于《南京农业大学》期刊2015-05-01)

离子注入诱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对4个品种的莲种子在GIC串列加速器中分别进行了不同剂量的Al+或P+离子的注入,经过种子萌发和连续3年的栽培观察,2个品种均发生了不同的诱变特征,其中注入8×1011Al+/cm2的‘粉团-2’1个品种在花色、花瓣数量、雄蕊、种子等方面所产生的诱变特征得到了稳定遗传,获得了1个新的突变体(紫阐)。其他品种的变异特征不稳定,陆续在第二代和第叁代消失。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离子注入诱变论文参考文献

[1].蒋益,郑惠华,刘广建,薛璟,季宏更.低能N~+离子注入诱变选育金耳多糖高产菌株的研究[J].食用菌.2019

[2].邓敏.离子注入在荷花诱变育种中的应用[J].花卉.2019

[3].陈方新,齐永霞,丁婷.氮离子注入诱变选育大豆疫霉高效拮抗菌[J].核农学报.2018

[4].虞龙,姚驰亚,吴晓菲,李玉燕,张娣.低能氮离子注入和紫外线复合诱变选育高产酿酒酵母[J].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2017

[5].吕维勋,林家富,任风芝,张雪霞,王欣荣.非达霉素产生菌氮离子注入诱变及其发酵培养基优化[J].中国抗生素杂志.2016

[6].付杰,柳梦,吕小义,田华,陈涛.低能氮离子注入诱变选育高产DHA裂壶藻[J].食品科技.2016

[7].龚文静,娄兴焜,虞龙.低能N~+离子注入阿维菌素B_(1a)生产菌的诱变选育[J].中国酿造.2016

[8].陈恒雷,吕长武.低能氮离子注入叁孢布拉氏霉诱变育种方法研究[J].新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

[9].蔡作新,郑传伟,田伟波,魏亚萍,艾咚咚.氮离子注入诱变选育恩拉霉素高产菌株[J].工业微生物.2015

[10].龚飞.低能氮离子注入诱变选育云芝新菌株的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5

论文知识图

3042离子注入诱变存活率与正突...2N+离子注入诱变后平板培养基上...N+离子注入诱变的工艺流程个孢...) 低能N~+离子注入诱变选育灵芝高...石离子注入诱变前后生长曲线比较离子注入诱变后雷斯青霉的菌落...

标签:;  ;  ;  ;  ;  ;  ;  

离子注入诱变论文_蒋益,郑惠华,刘广建,薛璟,季宏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