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滨水景观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水景,城市,景观,规划设计,景观设计,公园,栈桥。
滨水景观论文文献综述
张安宇[1](2019)在《伯渎河治理绘制“诗意画卷”》一文中研究指出12月5日,冬日早晨寒意阵阵,在伯渎河生态环境治理工程现场,几台挖掘机挥舞长臂,工人在各个岗位上作业,现场一片忙碌景象。有着3000多年历史的高新区(新吴区)母亲河如今散发出新活力,伯渎河重点片区建设自7月份启动以来进展喜人,如一幅美丽动人画卷铺展开来。(本文来源于《无锡日报》期刊2019-12-19)
章昕,王晨力,刘磊[2](2019)在《地域文化背景下的温县荣蚰河滨水景观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基地现状进行调研分析,基于地域文化背景下对焦作市温县荣蚰河景观设计进行论述,打造满足城市居民需求的城市滨水景观,推动城市生态建设更进一步发展。(本文来源于《山西建筑》期刊2019年21期)
何达[3](2019)在《滨水带状公园景观设计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福州流花溪公园景观改造设计项目为例,结合滨水带状公园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为该项目提出合理的景观设计对策,以期为类似项目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江西建材》期刊2019年11期)
高斐[4](2019)在《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滨水景观设计解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近年来城市化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城市景观设计已经逐渐成为城市化建设的重点。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我国城市人口众多,环境污染及其严重,尤其是滨水城市的水污染形势更是十分严峻。为改善城市滨水景观设计中的难点及重点,加入海绵城市理念,提升滨水景观设计在城市发展中的应用能力。(本文来源于《建材与装饰》期刊2019年33期)
党海雁[5](2019)在《壁画元素在滨水景观设计中的美学特征——评《城市滨水景观规划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水是文明之源,生存之本。古人言"水可载舟,亦可覆舟"。中华文明发端于黄河流域,水历来被认为是万物之源,古人讲究风水,认为有水才有财。在中国人的世界里,水之柔也,以柔克刚。在人类文明中,水是万物的起源。水虽然是无色无味的液体,但却是维持为人类生存的重要物质。现代文明同样也离不开"水",提到水,我们会想到,灌溉、水力发电等等。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从物质需求上升到精神需求,工作学习压力下,城市公共空间变成人们茶余饭后休闲的最佳场所。滨水景观开始成为塑造城市形象要素,更为重要的是滨水地区的景观规划为城市发展创造了物质条件。基于这一背景,由李杰编着的《城市滨水景观规划设计》(本文来源于《水利水电技术》期刊2019年11期)
宋全昌[6](2019)在《滨水景观的设计原理与方法研究——评《城市滨水景观规划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水是万物之源,文明之本。人类的文明依水而生,与水相伴。我们与水的基因在历史的长河中逐渐交融在一起,如何"治水""用水"也因此成为了人类社会发展中必须考虑的问题。现代文明的发展离不开与我们朝夕相伴的水,我们需要饮用水、需要用水进行灌溉、需要用水进行生产。由此可见,水是我们社会发展的源动力之一。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其所处环境的要求日益增多,人们开始更多的在乎精神享受。于是,更为宜居的城市环境慢慢成为了现代人的共同需要,城市建设这一话题(本文来源于《水利水电技术》期刊2019年11期)
王海顺,蔡杨华,丁治宇[7](2019)在《城市滨水景观微更新重构策略探析——以上海十六铺码头两次有机更新解析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基于对刘易斯·芒福德城市发展史的理论研究,将反对大规模改造的"微更新"方式作为切入点,对上海十六铺码头两次有机更新进行解析,从设计分析的角度阐述了有关微更新策略在城市滨水景观中的运用,同时结合拓展性案例,展示了微更新不仅局限于老城区、历史街区以及老旧社区,由此提出城市滨水景观微更新重构策略,并引申其对激活滨水空间活力的意义。(本文来源于《建筑与文化》期刊2019年11期)
张妍,张耀[8](2019)在《滨水景观乡土化的应用研究——以广州中山岐江公园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通过对于乡土的概念学习以及中山岐江公园实际案例的研究分析。归纳出滨水景观乡土化的意义,并提出一些合理的原则和策略,以确定如何在滨水景观中设计和应用乡土元素。(本文来源于《大众文艺》期刊2019年21期)
肖合章[9](2019)在《基于生态型滨水景观规划与设计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生态型滨水景观的规划与设计由于发展起点比较低,要求相关技术人员在工作时结合国内外相关经验进行改进,使其规划和设计更加科学,从而保证生态型滨水景观的社会效益。通过对实际案例的规划、设计、服务体系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并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解决,使其能够形成在文化方面具有创意、在旅游方面具有休闲、在功能方面具有综合服务等特点的新型生态环境。(本文来源于《四川建材》期刊2019年11期)
张琳,冯治宇,冯思豫,朱文霜[10](2019)在《可持续发展理念下对城市滨水区文化景观研究——以桂林市滨江北路滨水区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桂林市漓江滨水文化景观的可持续发展为契机,对漓江滨水景观的文化特色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如何更好地将地域文化特色融入到漓江滨水景观的规划中去,为漓江滨水文化景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建议。(本文来源于《科技创新与生产力》期刊2019年11期)
滨水景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对基地现状进行调研分析,基于地域文化背景下对焦作市温县荣蚰河景观设计进行论述,打造满足城市居民需求的城市滨水景观,推动城市生态建设更进一步发展。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滨水景观论文参考文献
[1].张安宇.伯渎河治理绘制“诗意画卷”[N].无锡日报.2019
[2].章昕,王晨力,刘磊.地域文化背景下的温县荣蚰河滨水景观设计[J].山西建筑.2019
[3].何达.滨水带状公园景观设计探究[J].江西建材.2019
[4].高斐.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滨水景观设计解析[J].建材与装饰.2019
[5].党海雁.壁画元素在滨水景观设计中的美学特征——评《城市滨水景观规划设计》[J].水利水电技术.2019
[6].宋全昌.滨水景观的设计原理与方法研究——评《城市滨水景观规划设计》[J].水利水电技术.2019
[7].王海顺,蔡杨华,丁治宇.城市滨水景观微更新重构策略探析——以上海十六铺码头两次有机更新解析为例[J].建筑与文化.2019
[8].张妍,张耀.滨水景观乡土化的应用研究——以广州中山岐江公园为例[J].大众文艺.2019
[9].肖合章.基于生态型滨水景观规划与设计分析[J].四川建材.2019
[10].张琳,冯治宇,冯思豫,朱文霜.可持续发展理念下对城市滨水区文化景观研究——以桂林市滨江北路滨水区为例[J].科技创新与生产力.2019